- 当期目录
- 优先出版
- 最新录用
- 下载排行 过刊浏览
-
2024,36(11):1209-1213,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1
Abstract: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菌的血清型、耐药状况及同源性,为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来自食物中毒事件中的腹泻患者及他们共同的就餐环境、就餐食物中检出的沙门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血清分型、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到沙门菌12株(来自2份蛋黄酱,1份打蛋器涂抹拭子,9名患者的粪便),经血清分型鉴定为肠炎沙门菌,且12株肠炎沙门菌均为多重耐药株,其耐药谱为STR-AMP-AMS-NAL-CIP-CT;12株肠炎沙门菌同源性大于80%。结论 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肠炎沙门菌均为多重耐药,且来自食品、厨具及患者的肠炎沙门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可判断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患者食用了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蛋黄酱引起。
-
2024,36(11):1214-1220,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2
Abstract:
目的 了解吉林省食药物质灵芝中元素含量水平及农药残留现状,评估消费人群消费灵芝摄入Pb、Cd、As、Hg 4种有害元素及检出的农药残留可能引起的累积暴露健康风险。方法 采集48份吉林省内种植的灵芝样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灵芝中37种元素含量和57种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利用确定性点评估方法计算灵芝消费人群Pb、Cd、As、Hg及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并应用危害指数法(HI)和相对效能因子法(RPF)对有害元素和菊酯类农药残留累积暴露水平进行描述。结果 吉林省种植灵芝中Pb、Cd、As、Hg 4种有害元素普遍检出,检出率在95.8%~100.0%之间,Pb和Hg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2.08%和4.17%。4种元素日平均暴露水平在0.000 2~0.001 1 μg/(kg·BW)之间;高消费人群暴露水平在0.000 3~0.003 4 μg/(kg·BW)之间,分析Pb、Cd、As、Hg 4种元素的累积暴露情况,人群平均消费水平的HI值为1.98×10-3,高消费人群的HI值为6.26×10-3。5种菊酯类农药的检出率在4.17%~16.7%之间,急性暴露水平在4.64×10-5~5.65×10-4 mg/(kg·BW)之间,急性累积暴露水平是1.25×10-3 mg/(kg·BW),分析菊酯类农药累积暴露情况,暴露限值(MOE)值为8 800。结论 基于HI法和RPF法,评估吉林省灵芝消费人群有害元素及菊酯类农药残留暴露评估情况,元素慢性累积暴露风险和菊酯类农药残留急性累积暴露风险较低。
-
2024,36(11):1221-1225,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3
Abstract:
食品科普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长期存在着人才稀缺、创新乏力、动能不足等问题。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大幅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为食品科普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颠覆性挑战同样需要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给食品科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
2024,36(11):1226-1233,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4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新疆特色食品(馕、馓子、烤包子及油香)中丙烯酰胺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水-乙腈为提取溶剂,正己烷为去脂溶剂,对样品进行涡旋振荡提取,离心后取下层溶液通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液经氮吹浓缩、纯水复溶后测定。采用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CQUITY UPLC HSS T3(100 mm×2.1 mm,1.8 μm)柱分离,串联质谱同位素内标法定性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1.0~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5);在4种食品中,定量限介于0.19~0.31 μg/kg之间;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9.5%~99.4%,相对标准偏差(n=6)为1.8%~6.4%。结论 本方法提取溶剂消耗量小,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结果准确,适合新疆特色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
-
2024,36(11):1234-1239,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5
Abstract: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小麦粉中痕量硒(Se)的方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对小麦粉样品进行处理,采用锗(74Ge)作为内标,在内标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一元醇作为增敏剂,确定最合适的增敏剂浓度,比较氦气碰撞模式、氧气反应池模式下的抗干扰能力,确定ICP-MS法测定小麦粉中痕量Se的最佳条件。结果 采用1%体积比正丁醇作为增敏剂,Se的增敏效率与背景等效浓度最佳,选择浓度在0.25~10.0 μg/L绘制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 5,检出限为0.001 mg/kg,小麦粉样品RSD为1.37%,Se的低、中、高3种浓度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5%,97.4%,96.5%,GBW10045a GSB-23a湖南大米质控样品检测结果满意。结论 通过在内标中加入体积含量1%的正丁醇,选择氦气碰撞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Se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重复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小麦粉中痕量Se的测定。
-
2024,36(11):1240-1245,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6
Abstract:
目的 了解山东省市售淡水鱼虾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 2021—2023年在山东省16个地市共采集480份淡水鱼虾,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量,计算膳食暴露量,评估淡水鱼虾中抗生素的暴露风险。结果 2021—2023年山东省市售淡水鱼虾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总检出率为36.0%(173/480),超标率为3.54%(17/480)。6种抗生素中恩诺沙星的检出份数最多,检出率34.8%(167/480);其次是环丙沙星,检出率7.08%(34/480);3份样品中检出氧氟沙星,2份样品中检出洛美沙星;480份样品中均未检出培氟沙星和诺氟沙星。鱼类的检出率高于虾类,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人群平均暴露量和最大暴露量均小于每日允许摄入量。结论 山东省淡水鱼虾中存在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情况,暴露风险较低,但儿童的暴露风险高于成人,应持续监测并加强监管。
-
2024,36(11):1246-1251,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7
Abstract:
目的 评估济南市居民经谷物及其制品摄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衍生物的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 2022年采集济南市售谷物及其制品204份,采用点评估法和概率评估法评估济南市各年龄性别组人群DON成组膳食暴露的急性及慢性毒性风险。结果 点评估结果显示,在DON及其衍生物的最高污染水平下,济南市居民均无急性毒性暴露风险,但约10%的高污染水平谷物及其制品会对健康造成慢性毒性风险。概率评估结果显示,DON成组暴露量中位值水平为0.096~0.228 μg/(kg·BW·d),有3.11%~10.74%的人群暴露量高于暂定最大每日可耐受摄入量,高危人群主要是低年龄组人群。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的DON污染为膳食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贡献率为93.8%~98.0%。结论 济南市人群DON成组膳食暴露风险整体较低,但低年龄组人群属高危人群,应引起重视。
-
2024,36(11):1252-1257,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8
Abstract:
目的 了解陕西省市售谷物中4种交链孢毒素的污染情况,评估居民膳食交链孢毒素暴露量引起的健康风险。方法 2022年在流通环节随机采集小麦粉、玉米粉(糁)、大米共171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种交链孢毒素的含量,结合第五次中国总膳食研究中陕西省的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评估谷物中交链孢毒素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 陕西省谷物中交链孢酚、交链孢酚单甲醚、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的平均值为0.128、0.461、15.3和1.67 μg/kg。小麦粉中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谷物中交链孢酚的均值膳食暴露量为0.64 ng/(kg·BW·d),低于TTC值。谷物中交链孢酚的P97.5膳食暴露量为4.62 ng/(kg·BW·d),超TTC值。谷物中交链孢酚单甲醚的均值、P97.5膳食暴露量分别为3.45和17.8 ng/(kg·BW·d),超TTC值。谷物中细交链孢菌酮酸的均值、P97.5膳食暴露量分别为144和336 ng/(kg·BW·d),低于TTC值。谷物中腾毒素的均值、P97.5膳食暴露量分别为16.7和32.6 ng/(kg·BW·d),低于TTC值。结论 陕西省市售谷物中4种交链孢毒素均有不同程度污染。陕西居民谷物中交链孢酚和交链孢酚单甲醚膳食暴露量较高,2~7岁儿童是暴露量较高人群;细交链孢菌酮酸和腾毒素膳食暴露风险较低。
-
2024,36(11):1258-1265, DOI: 10.13590/j.cjfh.2024.11.009
Abstract:
目的 了解江西省市售米粉镉污染现状,评估米粉食用人群镉暴露的健康风险。方法 在江西省11个地区采集市售干、鲜生米粉样品163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镉含量;采用食物频率调查法在对应地区开展米粉食用人群消费量调查,运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评估江西省米粉食用人群米粉镉暴露健康风险。结果 江西省163份米粉镉总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87.1%(142/163)和1.23%(2/163),含量范围为0.003~0.225 mg/kg,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0.034和0.020 mg/kg。干米粉镉含量和检出率均高于鲜湿米粉。米粉食用人群米粉镉每月暴露量均值和P95分别为1.11和3.46 μg/(kg·BW),分别占镉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25 μg/(kg·BW)]的4.4%和13.8%,儿童和青少年米粉镉暴露量高于18岁以上人群;鹰潭市米粉消费人群镉暴露量最高[2.57 μg/(kg·BW)],其次是宜春[2.39 μg/(kg·BW)]、萍乡[1.94 μg/(kg·BW)]和抚州[1.88 μg/(kg·BW)]。结论 江西省市售米粉中镉污染总体水平较低,米粉食用人群通过米粉摄入镉的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
2024,36(11):1266-1270, DOI: 10.13590/j.cjfh.2024.11.010
Abstract:
目的 分析北京市近年来食品安全抽检的整体情况,为制定相应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2020—2022年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不同类别食品的抽检结果,分析抽检项目、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的变化对抽检结果的影响。结果 2020—2022年北京市共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32 540批次,不合格1 590批次,不合格率1.20%。在抽检的40类产品中,餐具的不合格情况最严重,3年合计不合格率达到10.96%(156/1 424),其次是水产品和蔬菜的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4.84%(376/7 762)和2.83%(465/16 413),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豆类等抽检未发现不合格。抽检项目、检测方法和判定标准等因素对餐具和水产品的抽检结果影响较小,对蔬菜抽检不合格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北京市食品安全抽检总体不合格率相对较低,但是餐具、水产品不合格率较高,而且上升趋势明显,值得重点关注。近年来蔬菜抽检相关标准和实施细则变化频繁,对抽检不合格率有一定影响,但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仍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
-
2024,36(11):1271-1276, DOI: 10.13590/j.cjfh.2024.11.011
Abstract:
目的 为了解各省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理解,以及地方特色食品原料的标准制定需求,促进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备案制度更加完善。方法 围绕是否被国家标准覆盖、什么是地方特色、地方标准中的指标设置、地方特色原料的标准制定需求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地方标准管理建议。结果 共收集到有效意见4 301条。其中“对是否被国家标准覆盖的理解”,认为“有通用标准,但没有产品标准”的有631人次;“对什么是地方特色的理解”,认为“工艺为地方特有”的有937人次;“对地方标准中指标设置的理解”,认为“只包括食品安全指标”的有593人。对地方特色原料标准的制定需求,回收149份问卷,其中西洋参填写最多(7次),其次为三七(4次)、天麻(4次)、广陈皮(4次)等,反映出部分省份对地方特色原料的管理路径尚不明确。结论 关于地方标准的范围,应在科学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是否被国家标准覆盖、是否需要制定地方标准进行判断;关于地方标准的内容,应在保障公众健康、合理兼顾其他指标的基础上,对地方标准中的指标设置进行研究;关于地方原料标准的管理,应在遵循食品安全法律标准体系的整体思路基础上,明确地方特色食品原料的管理路径。
-
吕锐颖,梁祖培,让一峰,赵丹霞,吴雪萍,张燕,王俊明,刘辉,柳春红
2024,36(11):1277-1283, DOI: 10.13590/j.cjfh.2024.11.012
Abstract: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评价模型用于评估区域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方法 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公众满意度、食品安全监管等多个影响因素建立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为各指标赋予组合权重,并基于多项指标数据运用逼近理想解法分析区域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结果 确定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口经济状况、环境现状、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消费安全、社会满意度5个一级指标及14个二级指标。利用2021年A省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对A省21个地级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论 模型从多角度、多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法设置指标权重,使食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更全面,进一步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亦为探索食品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提供新路径。
-
2024,36(11):1284-1289, DOI: 10.13590/j.cjfh.2024.11.013
Abstract: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主要问题,不合理饮食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改善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合理膳食行动,致力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通过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法规体系的建立、营养健康社会支持性环境以及营养健康场所的建设,营养健康服务得到了显著提升,居民营养健康相关指标持续改善,国际社会对中国健康事业的关注持续增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未来发展的建议。
-
2024,36(11):1290-1297, DOI: 10.13590/j.cjfh.2024.11.014
Abstract: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1—2022年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 对2011—2022年贵州省报告的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汇总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贵州省2011—2022年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64起,发病1 613人,死亡5人,病死率0.31%;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集中在5、6、7、9月份;各市州均有报告,贵阳市、安顺市报告最多;中毒场所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学校;致病因子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蜡样芽胞杆菌、沙门菌;病因食品主要有粮食制品、多种或混合食品及肉与肉制品。结论 贵州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少,但发病人数多,应增强贵州省基层疾控机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能力,提高致病因子查明率;加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宣传教育,降低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
2024,36(11):1298-1304, DOI: 10.13590/j.cjfh.2024.11.015
Abstract: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唐菖蒲椰毒亚种)是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致病菌,其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人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综述系统整理了相关文献,回顾和总结了该菌及其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涵盖了唐菖蒲椰毒亚种命名和检验方法历史沿革,米酵菌酸毒素化学特性、产毒基因、产毒影响因素、毒性机制及去毒策略等。旨在提高公众对该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为食品行业、监管机构和公众提供科学参考,为预防和控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第36卷第11期
研究报告
风险交流
实验技术与方法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应用营养
食源性疾病
综述
-
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Abstract:
目的 生物医药领域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探索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提供理论工具及新视角。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评分基础上的归一化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生物医药创新的关键要素。结论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现有水平,发现政策环境、研究机构人员数和研发机构投入对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
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豆腐中山梨酸、苯甲酸
Abstract:
目的 建立油豆腐类高油脂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用氢氧化钠-硫酸锌去除基体干扰,经过超声萃取,离心,过滤,酸化,乙醚提取,挥干,无水乙醇定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结果 浓度在0-300μg/ml 时,各组分线性良好,r 均>0.9990。山梨酸、苯甲酸的样品检出限均为1mg /kg。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7% ~3.14% ,回收率为90.6% ~101.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适用于油豆腐类高油脂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检测。
-
2010,22(2):112-120, DOI:
Abstract:
食用色素分为焦油色素、天然色素和其他3类。按化学结构,食用焦油色素分为偶氮染料类、三芳基甲烷类、氧杂蒽类、荧光酮类、喹啉衍生物和靛系染料,天然色素分为四吡咯(卟啉类)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花青苷类衍生物、酮类衍生物、醌类衍生物和其他类。食用色素的编码有INS、E-Number、CI以及部分国对合成色素的代号。分类介绍了中国大陆、CAC、俄罗斯、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10个国家(地区)的食用色素管理规定与允许使用品种。对各国(或地区)食品添加剂标准表述方式、禁止使用色素的规定、对焦油色素应用态度差异、允许使用色素(焦油色素、天然色素和其他类)品种的使用差异,以及食用色素使用范围与限量差别进行了差异比对分析,提出了我国出口食品生产应根据出口国(或地区)标准确定色素的使用,我国进口食品根据其来源确定重点关注色素品种与限量的建议,并分析了食用色素应用发展的趋势。
-
2003(2), DOI:
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令第 14号现公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自 2 0 0 2年 11月 1日起施行。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卫生部部长 张文康二○○二年九月二十日
-
2011,23(6):571-575, DOI:
Abstract:
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及卫生部的相关要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的修订工作,主要对食品添加剂主体部分、加工助剂和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更加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同时也方便了广大标准使用者的使用。
-
2004(4), DOI:
Abstract:
将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欧盟、日本、美国、中国台湾以及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有关保健(功能 )食品或食品健康声称的法规、标准作为比较对象 ,重点分析和比较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保健(功能 )食品范畴、法律地位、产品成分、剂型、安全和功效要求等方面的异同 ,了解国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及标准建立的背景及科学依据。通过介绍各国或各地区针对保健 (功能 )食品或其标识、声称所建立的审批或审核机制 ,分析其管理模式的利弊 ,提出完善我国保健食品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为今后进行国际协调提供技术依据。
-
2012,24(5):438-440, DOI:
Abstract:
目的优选QuEChERS方法中黄瓜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净化剂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农药加标回收率(气相色谱法)为指标,考察净化剂PSA(N-丙基乙二胺)、C18(C18烷基-硅胶)、GCB(石墨化炭黑)三因素的影响。结果重复试验表明,10 g黄瓜2 ml定容液净化剂的最佳组合是A2B1C2,即0.075 g PSA,0.025 g C18,0.050 g GCB。结论正交试验法用于优选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QuEChERS净化剂组合,既可节省试剂,又能满足检测需要。
-
2013,25(4):320-323, DOI:
Abstract:
对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99株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进行药敏性试验,共选择7大类20种抗生素。结果 所测试的100株菌株对美洛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对苯唑西林产生耐药;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5.0%、17.0%、3.0%和2.0%;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四环素中介率分别为25.0%、23.0%、6.0%、2.0%和1.0%;13株对3种抗生素耐药,4株表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对所测试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但对苯唑西林全部耐药,对部分抗生素出现较高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性,因此克罗诺阪崎肠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
2011,23(1):13-16, DOI:
Abstract: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等食品安全监管措施的科学基础和依据,为了发挥食品安全评估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我国也依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食品风险评估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处理及风险交流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但基于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还需要从机构上、风险评估能力和技术、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
2007(5), DOI:
Abstract:
生物胺的过量摄入会对人和动物机体造成严重毒害作用,为了解食品中生物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食品中生物胺来源与影响因素以及生物胺代谢和毒性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
2005(1), DOI:
Abstract:
为保证出口产品的卫生质量,对广东某出口冻虾加工厂进行了调查.检测了出口冻虾(虾仁、去头虾)从原料到成品各工序的微生物变化,并检测了工用具、环境的细菌总数,结果表明,出口冻虾细菌总数一般都符合标准,大肠菌群数有超标现象,致病菌没有检出,工用具等细菌总数常有超标.结果表明应进一步加强出口食品加工厂的卫生管理工作.
-
2010,22(2):143-146, DOI:
Abstract:
目的 了解我国单一原料保健食品注册现状。方法 分析了2003-2007年期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的419个单一原料保健食品的注册概况、功能分布、原料类别与特点及功效成分特点等情况。结果 单一原料保健食品占此期间注册的功能类保健食品数量的13.1%,增强免疫力功能声称占50.3%,标志性成分特异性不强,以粗多糖、总皂甙、总黄酮等一类成分最为常见。原料类别以动植物原料、普通食品类及菌藻类为主。结论 提取物原料的普遍使用给保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带来一定隐患。急需对提取物原料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单一原料保健食品为试点,简化审评模式,探索保健食品分类管理制度。
-
2004(5), DOI:
Abstract:
为给中国的保健食品管理提供借鉴 ,将中国大陆、澳大利亚、欧盟、日本、美国、中国台湾以及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有关保健 (功能 )食品或食品健康声称的法规、标准作为比较对象 ,重点分析和比较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保健 (功能 )食品范畴、法律地位、产品成分、剂型、安全和功效要求等方面的异同 ,了解国外保健食品管理法规及标准建立的背景及科学依据。通过介绍各国或各地区针对保健 (功能 )食品或其标识、声称所建立的审批或审核机制 ,分析其管理模式的利弊 ,提出完善我国保健食品管理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为探讨今后进行国际协调的可能性提供技术依据。
-
2008(3), DOI:
Abstract:
目的探索反式白藜芦醇经口摄入后,在体内的雌激素作用和剂量一反应关系。方法选用19日龄未成年大鼠做子宫增重试验,分别经灌胃给予0.1、0.3、0.6和1.0g/kgBW的白藜芦醇,以3.0p∥kgBW的雌二醇为阳性对照,并设立水和油的阴性对照组,所有剂量组连续灌胃3d。实验结束称量子宫的湿重和干重,对卵巢、子宫和阴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对子宫重量无影响;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1.0g/kgBW白藜芦醇剂量组的子宫轻度增生,0.3、0.6和1.0g/kgBW白藜芦醇剂量组的阴道轻度增生,无剂量-反应关系;受试物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高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白藜芦醇经口摄入时雌激素作用较弱,且无剂量-反应关系。
-
2015,27(4):441-446, DOI: 10.13590/j.cjfh.2015.04.020
Abstract:
了解济南市乳制品中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分布特征,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程度。方法 2012—2013年对济南市生乳、发酵乳、灭菌乳、婴幼儿配方乳粉和普通乳粉等5种乳制品中的铅(Pb)、汞(Hg)、镉(Cd)、铬(Cr)及类金属元素砷(As)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按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对其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乳制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项目检出率分别为Pb 14.0%(21/150)、总As 24.7%(37/150)、总Hg 82.0%(109/133)、Cd 26.3%(35/133)和Cr 72.9%(43/59),生乳中Pb和灭菌乳中Pb、Cd未检出。生乳中总Hg的均值、P75和P95均超过限量值,发酵乳、灭菌乳中总Hg含量和普通乳粉中Cd含量的P95超过限量值。生乳、发酵乳和灭菌乳等液态乳重金属检出率和单因子污染指数均以总Hg最高,其中生乳PHg>1,属重度污染,发酵乳PHg>0.6,属轻度污染;婴幼儿配方乳粉和普通乳粉等固态乳重金属检出率以Cr最高,单因子污染指数以Cd最高,处于安全级别范围内。生乳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综合污染指数Pn=0.754,属轻度污染,婴幼儿配方乳粉最低,综合污染指数排序为生乳>发酵乳>灭菌乳>普通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结论 济南市4种乳制品达到安全级别,受重金属污染威胁较小。液态乳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总Hg,固态乳为Cd。生乳中总Hg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处于污染状态,应加强生乳中重金属污染物总Hg含量的控制。
-
2007(4), DOI:
Abstract:
为正确认识海产品中无机砷的来源,科学评价产品质量.介绍了海洋生物中砷的存在形式、化学形态、背景值、无机砷的测定及存在的问题.为修订海产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
2011,23(6):531-533, DOI:
Abstract: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样品用水超声提取,色谱柱:CAPCELL PAK CR(4.6 mm×150 mm,5μm);流动相:25 mmol/L乙酸铵+乙腈(加0.1%甲酸)(25+75,V/V);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0 nm。结果盐酸氨基葡萄糖在0.2~26.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检出限为0.02μg;回收率99.5%~101.0%;RSD 1.0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保健食品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的质量控制监测。 更多还原
-
2008(3), DOI:
Abstract:
目的总结我国保健食品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发展历史与现状,为未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收集我国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首次赋予保健食品法律地位以来有关保健食品生产、销售、流通、监管环节的法律法规,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结果从管理角度讲,我国保健食品经历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两个时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立法过程中体现了“公平、公正、便民、高效和救济”等法制理念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保健食品法律、法规、标准在产品生产、市场、监控、评估4个方面基本形成了体系,并在新功能、新原料开发方面采取了更为开放的姿态。结论今后我国应加强技术性法规标准的建设,完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应配套办法,进一步理顺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注重部门规章的衔接,进一步以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整顿市场秩序,引导保健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
2011,23(5):472-477, DOI:
Abstract: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科作为食品安全微生物限量的指示菌在国内外标准中的应用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香港地区的相关食品指示菌标准,为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
2012,24(5):474-478, DOI:
Abstract:
本文通过比较我国香港地区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即食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为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
2008(4), DOI:
Abstract: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的方法对试样进行前处理,高容量阴离子交换色谱枉分离,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mg/L和0.008mg/L。回收率均在80%以上,RSD小于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适用于多种食品基质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分析。
-
2006(1), DOI:
Abstract:
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十五条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的或天然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