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3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健康中国·营养立法
    • 推进我国营养立法的探讨

      2025, 37(2):107-114.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1

      摘要 (39) HTML (15) PDF 584.39 K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预制菜等新兴产品的普及、健康产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人们饮食摄入日趋多元化,营养需求日益提升,但仍未得到充分的立法回应。当前相关营养法规呈现出碎片化分布的特征,在落实工具、管理协调性上存在不足,并且欠缺针对营养专家及营养标准的专门规范,导致对居民营养需求保障不足。因此,应尽快推进我国居民营养立法进程,为特殊群体的新需求、食品产品新形式以及营养相关的新行业提供立法保障。

    • >研究报告
    • 柑橘中丙溴磷与其他4种常见残留农药的联合神经毒性研究

      2025, 37(2):115-123.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2

      摘要 (44) HTML (16) PDF 2.66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柑橘中常见残留农药丙溴磷(PFF)与阿维菌素(ABM)、苯醚甲环唑(DIF)、联苯菊酯(BIF)、吡虫啉(IMI)混合暴露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 L1期野生型线虫N2品系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线虫)和转基因线虫EG1285(unc-47::GFP)品系线虫液体环境染毒24~72 h后,测定5种农药(PFF、ABM、DIF、BIF、IMI)分别对线虫的体长抑制率,并根据其单一毒性效应设计低、中、高(1/10 EC50、1/2 EC50、EC50)3个剂量组,探究PFF分别与其他4种农药混合暴露对线虫运动行为能力的影响,最终利用Chou-Talalay模型分析其联合毒性效应并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的PFF-ABM混合物开展联合神经毒性研究,进一步探究其对线虫趋化性、捕食率、ATP和GABA水平及GABA能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5种农药对线虫体长的抑制程度(24 h)依次为ABM(EC50=0.015 μg/mL)>PFF(EC50=0.458 μg/mL)>DIF(EC50=10.585 μg/mL)>IMI(EC50=39.981 μg/mL)>BIF(EC50=46.623 μg/mL)。农药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所有农药联合处理组对线虫的运动行为均具有抑制作用,PFF-DIF、PFF-BIF和PFF-IMI的联合毒性效应均为低浓度协同作用,高浓度拮抗作用,而PFF-ABM的联合毒性效应在受试浓度下均为协同作用。PFF-ABM中、高剂量组线虫的ATP、GABA水平较PFF和ABM单独组均显著下降(P<0.05)。在神经元发育损伤实验中,PFF-ABM高剂量组转基因线虫的GABA能神经元的荧光强度分别较PFF和ABM单独组分别下降43.38%和33.20%。结论 PFF与ABM混合物的联合神经毒性效应为协同作用,与其他3种农药混合物的联合神经毒性效应随暴露浓度增加具有由协同作用转为拮抗作用趋势。PFF-ABM联合暴露通过降低线虫ATP和GABA水平、损伤GABA能神经元诱导协同作用的产生。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广东省2020—2022年O10:K4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5, 37(2):124-130.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3

      摘要 (51) HTML (14) PDF 3.26 M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2020-2022年O10:K4型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特性、分子特征及其流行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2022年广东省分离自感染患者临床标本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药敏实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利用微生物基因注释系统对测序结果开展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注释。结果 290株副溶血性弧菌可分为24种血清型,其中O10:K4占31.38%(91/290)。91株O10:K4型副溶血性弧菌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中等耐药,对其他药物敏感。在290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中选取75株开展全基因组测序,经MLST分型和系统发育进化关系分析发现,75株菌株中,O10:K4型副溶血性弧菌共48株,其中ST3型共47株,为主要型别(97.92%,47/48),且与O3:K6菌株遗传进化距离最近,还出现了4种新型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序列型别:ST3485、ST3486、ST3488和ST3494。O10:K4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大流行菌株的独特遗传标志(toxRS/new+、orf8+、tdh+和trh-)且携带多种毒力基因,毒力基因分布与O4:KUT和O3:K6血清型相似。结论 2020—2022年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以O10:K4为优势血清型,与O3:K6流行克隆群具有类似分子特征且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序列呈现高度多样性且具有明确的系统发育分支,以ST3为本地优势克隆群。

      • 0+1
      • 1+1
    • 多重核酸检测系统联合MALDI-TOF MS在产气荚膜梭菌鉴定中的应用

      2025, 37(2):131-137.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4

      摘要 (28) HTML (9) PDF 1.81 M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多重核酸检测系统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产气荚膜梭菌的快速筛查鉴定方法,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新策略。方法 采集张家港市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样本,分别采用多重核酸检测系统和MALDI-TOF MS快速筛查、传统生化和MALDI-TOF MS进行致病菌鉴定,并以荧光定量PCR结合16S rRNA测序验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经多重核酸检测系统和MALDI-TOF MS快速筛查,初步提示了样本中存在产气荚膜梭菌。采用国标GB 4789.13—2012方法检测,在与食物中毒相关的122份样本中检出了31株产气荚膜梭菌。此外,对7株生化试验结果有偏差的菌株进行了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基因测序验证,最终确认此7株菌株同样为产气荚膜梭菌。结论 多重核酸检测系统具有快速提示和排除常规检测项目的优势,MALDI-TOF MS操作简便、快速、鉴定结果准确性高,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可快速、准确地查找确认致病因子,为食源性致病菌鉴定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 0+1
      • 1+1
      • 2+1
      • 3+1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食品营养强化剂L-苏糖酸镁中L-苏糖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2025, 37(2):138-144.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5

      摘要 (35) HTML (9) PDF 4.36 M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营养强化剂L-苏糖酸镁产品中L-苏糖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试样经水溶解后,使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40 ℃,使用二极管检测器于210 nm下进行检测。结果 L-苏糖酸标准溶液在20~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为1 g/100 g,定量限为2.5 g/100 g。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0.10%~0.19%,再现性测试结果显示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25%~0.40%。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可满足L-苏糖酸镁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IER-CNTs联合DLSPE-HPLC对甘草饮片中5种有效成分的富集分离与含量测定

      2025, 37(2):145-152.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6

      摘要 (32) HTML (12) PDF 2.51 M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碳纳米管的双层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食同源中药材甘草饮片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和光甘草定5种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为甘草饮片质量安全综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Platisil ODS色谱柱,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0 mL/min。对甘草样品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统计测定和成分聚集解析。结果 该法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线性范围为0.5~100 μg/ml,回收率为94.58~97.45%,相对标准偏差为1.3~3.2%,5种目标组分富集效率高、分离效果好。甘草饮片中5种目标组分均有检出,总体质量好。结论 本法适用于甘草样品中5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及其含量分析,成分分析统计可为批量开发甘草药效及其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指导。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葡萄酒中铁、铜、铅元素含量

      2025, 37(2):153-158.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7

      摘要 (43) HTML (7) PDF 629.30 K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快速检测方法,对葡萄酒中金属元素指标铜、铁及重金属元素铅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程序升温-微波消解方式消解样品,以氦气为反应气体消除分子离子干扰,ICP-MS法测定。分别在碰撞模式和非碰撞模式下选择56Fe和57Fe两种同位素验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对比微波消解法、稀释法和电热消解法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的差异。结果 优化了仪器参数,3种元素检出限在0.003~0.007 mg/L,方法精密度为0.8%~5.1%,回收率在90.4%~106.0%。证实使用微波消解-56Fe-碰撞模式或微波消解-57Fe-非碰撞模式能够更准确测定葡萄酒中铁元素,直接稀释法可用于快速准确测定铅和铜元素含量。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测定葡萄酒中铁、铅,均在指定值范围。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葡萄酒中3种元素的测定。

    • >风险评估
    • 槲皮素PBPK模型构建及其在人体中药代动力学特征预测

      2025, 37(2):159-167.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8

      摘要 (31) HTML (11) PDF 2.86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预测槲皮素在人体内的组织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在不同生理房室中的分布与代谢转化过程,从而补充槲皮素人体实验数据的不足,为其健康风险-受益评估及安全摄入量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基于槲皮素的理化特性、大鼠生理参数及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参数,利用GastroPlus软件构建大鼠PBPK模型,并对模型所预测的浓度-时间曲线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预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的准确性。并将该模型进一步外推至人体PBPK模型,进行精度、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和人体PBPK模型的主要药动学参数预测值与实测值之比均在0.5~2倍误差范围内,且平均折叠误差和绝对平均折叠误差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表明模型拟合良好,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生理药动学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外推至人,预测人体药动学行为,为高效安全使用和管理槲皮素提供了理论基础。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风险监测
    • 贵阳市售白酒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检测及风险评估

      2025, 37(2):168-172. DOI: 10.13590/j.cjfh.2025.02.009

      摘要 (29) HTML (14) PDF 520.89 K (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贵阳市售白酒中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污染情况,评估贵阳市居民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检测2021—2023年贵阳市售白酒中的17种PAEs数据,结合贵州居民消费量和体质量信息,采用点评估法对白酒中的PAEs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2021—2023年共采集市售白酒样品760份,总超参考值率为11.71%(89/760),在检出的678份样品中17种PAEs含量总和均值为0.310 mg/kg。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检出率高达88.95%(676/760),超参考值率为11.45%(87/76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的检出率为48.03%(365/760),超标率为4.87%(37/760);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现象(0.39%);其余14种PAEs虽整体检出率较高,但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从抽样场所看,批发市场和酒坊的PAEs检出率和超参考值率相对较高。通过点评估法提示贵阳市居民摄入白酒的PAEs风险指数较低。结论 贵阳市售白酒中的PAEs污染问题需引起相关部门和消费者重视,贵阳市居民从白酒中摄入PAEs的健康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

    • >食源性疾病
    • 绵阳市151起由皮蛋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2025, 37(2):173-179. DOI: 10.13590/j.cjfh.2025.02.010

      摘要 (48) HTML (9) PDF 1.19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绵阳市由皮蛋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食源性疾病事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 收集2014—2023年期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绵阳发生的皮蛋引起的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23年,绵阳市报告的因食用皮蛋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51起,发病人数515人,死亡1人,患病率69.41%,病死率0.19%,占同期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21.98%。5~9月是食用皮蛋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高发期,占报告事件数的82.78%;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报告事件的90.07%;皮蛋主要为家庭自制,占报告事件的37.75%;皮蛋食用方式均为直接凉拌和生食,占报告事件的100.00%;已查明致病因子的事件均为沙门菌,占报告事件的77.48%,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结论 皮蛋是绵阳市食源性沙门菌暴发的主要原因食品。应在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食品健康教育宣传。家庭应该作为防控和健康教育的重点,引导大众不自加工皮蛋,食用前将皮蛋蒸煮,最大限度减少因食用皮蛋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

      • 0+1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25, 37(2):180-186. DOI: 10.13590/j.cjfh.2025.02.011

      摘要 (48) HTML (11) PDF 2.41 M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探索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现场处置的关键环节及应对措施,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1年5月24日至27日期间W餐馆就餐人群出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分析可疑食品,通过环境卫生学调查查找可疑食品污染过程;采集病人、W餐馆食品从业人员生物样品40份,食物样品及食品加工环境样品18份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事件暴露344人,发病96人,患病率27.90%;采集的58份样品中31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53.45%,其中牛肉、病例分离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条带完全一致,证实了供餐食品牛肉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结论 本次事件为W餐馆两次就餐人群进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牛肉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及时封存现场并采样检测是控制暴发蔓延和查明污染源及污染途径的关键,建议提升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

      • 0+1
      • 1+1
      • 2+1
      • 3+1
    • >综述
    • 麦角生物碱污染危害与防控研究进展

      2025, 37(2):187-194. DOI: 10.13590/j.cjfh.2025.02.012

      摘要 (25) HTML (6) PDF 2.83 M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麦角生物碱是一种生物碱毒素,主要由麦角菌属或内生菌属侵染黑大麦、小麦、黑麦、水稻、玉米、燕麦以及多种禾本科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麦角生物碱长期暴露可对神经、生殖、肝肾和心血管等器官系统产生广泛的毒性作用,诱发机体的神经、遗传发育和心血管等损害和疾病,急性中毒可引发坏疽性麦角中毒及痉挛性麦角中毒。本文在对麦角生物碱理化性质、生物合成做出概述基础上,进一步对麦角生物碱的污染现状、暴露毒性以及防控消减技术进行总结综述,旨在为粮食原料和食品产品中麦角生物碱污染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0+1
      • 1+1
    • 老年人群感染性腹泻及其致病微生物研究进展

      2025, 37(2):195-206. DOI: 10.13590/j.cjfh.2025.02.013

      摘要 (42) HTML (11) PDF 2.71 M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共发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之一,老年人是感染性腹泻的重要易感人群,目前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性腹泻致病微生物的专题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检索2000年以后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了151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的基本情况,对报道次数前3的沙门菌、诺如病毒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特征和流行规律等信息进行了概述,以期为防控老年人感染性腹泻提供理论参考。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严正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