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健康中国·营养立法
    • 国外营养立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2024, 36(6):639-645.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1

      摘要 (23) HTML (3) PDF 579.88 K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国家营养健康水平的改善和提升离不开坚实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完善。本文通过研究国外(美国和日本)的营养立法情况,分析总结出两国的立法政策对我国营养立法的启示,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与政策,推动我国营养立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研究报告
    • 2015—2022年河南省食品和临床鼠伤寒沙门菌及单相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特征比较分析

      2024, 36(6):646-652.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2

      摘要 (18) HTML (5) PDF 637.81 K (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22年河南省临床和食品来源的鼠伤寒沙门菌和单相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5—2022年河南省食品和临床分离的399株鼠伤寒沙门菌疑似菌株进行血清复核和药敏实验,采用血清凝集法和多重荧光PCR方法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试验,耐药性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399株鼠伤寒沙门菌疑似菌株中包含单相鼠伤寒沙门菌225株(56.39%),鼠伤寒沙门菌174株。两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均达到50%以上。2017年开始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菌株,单相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鼠伤寒沙门菌,差异有显著性(P<0.05)。鼠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于单相鼠伤寒沙门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沙门菌对3类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率达到60%以上,共同多重优势耐药谱为耐氨苄西林-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结论 单相鼠伤寒沙门菌检出率略高于鼠伤寒沙门菌,成为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两种沙门菌均普遍耐药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监测单相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和食品来源鼠伤寒沙门菌的检出情况,防止菌株进一步扩散。

    • 2020—2022年泰州市预包装糕点中97株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析

      2024, 36(6):653-658.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3

      摘要 (17) HTML (3) PDF 620.34 K (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泰州市预包装糕点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腹泻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泰州市预包装糕点中97株蜡样芽胞杆菌分离株进行呕吐型菌株的鉴别,并检测呕吐型菌株是否携带致腹泻的毒力基因,用纸片扩散法对呕吐型菌株进行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97株蜡样芽胞杆菌中共检出5株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分为ST 26和ST 1186两个型别;非溶血性肠毒素基因nhe、肠毒素基因entFMbceT是5株菌株的主要腹泻型毒力基因;5株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完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80%(4/5)、40%(2/5)、20%(1/5),对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40%(2/5)、80%(4/5)、80%(4/5),对其他抗生素则完全敏感。结论 本研究显示泰州市预包装糕点中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率为5.2%(5/97),以ST 26型为主要型别,携带多种腹泻型毒力基因。

      • 0+1
    • 川芎活性物质阿魏酸乙酯联合有氧运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认知功能研究

      2024, 36(6):659-666.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4

      摘要 (9) HTML (1) PDF 2.51 M (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活性物质阿魏酸乙酯(EFE)联合有氧运动(AE)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模型组、AE组、EFE组和AE+EFE组。通过对大鼠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AD大鼠模型。建模1周后,AE组和AE+EFE组大鼠进行有氧跑台运动,其他组大鼠不运动;EFE组和AE+EFE组大鼠灌胃2 mL 100 mg/kg的阿魏酸乙酯,其他组大鼠灌胃2 mL 0.5%羧甲基纤维素钠,共灌胃6周。给药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认知功能。根据试剂盒说明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水平。利用qRT-PCR检测海马组织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转录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BACE1和Aβ1-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E组和EFE组比较,AE+EFE组的逃避潜伏期降低,60 s内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升高(P<0.05),海马组织SOD和CAT水平显著升高,海马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E组和EFE组比较,AE+EFE组的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和Keap1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Nrf2和HO-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与AE组和EFE组比较,AE+EFE组的海马组织BACE1 mRNA、BACE1蛋白和Aβ1-4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阿魏酸乙酯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和Aβ的积累有关。

      • 0+1
      • 1+1
      • 2+1
      • 3+1
      • 4+1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姬松茸粉中总汞、甲基汞标准物质的研制

      2024, 36(6):667-671.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5

      摘要 (5) HTML (1) PDF 643.16 K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制姬松茸基质的总汞及甲基汞的标准物质。方法 筛查市售食用菌,选择总汞、甲基汞含量适宜的姬松茸为原料,经干燥、研磨、筛分、混匀等过程制得候选标准物质。通过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后,组织7个实验室协作定值,并分析评估其不确定度。结果 经检验研制的标准物质均匀性、稳定性良好。姬松茸粉中总汞含量为0.586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6 mg/kg;甲基汞含量为0.022 7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01 5 mg/kg。结论 该标准物质量值稳定,准确可靠,可为食品、环境等领域中总汞及甲基汞的量值溯源、分析质量控制等提供技术支持。

      • 0+1
    • 藻类保健品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及其同分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及污染分析

      2024, 36(6):672-679.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6

      摘要 (10) HTML (1) PDF 1.84 M (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藻类保健品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类毒素基于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衍生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了解当前国内藻类保健品中BMAA类毒素的污染水平。方法 样品经酸水解、氮气浓缩、AQC衍生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2种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线性范围0.25~100 μg/L内,3种BMAA类毒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998以上;当取样15 mg,定容至20.0 mL时,藻类保健品中BMAA、N-2-氨乙基甘氨酸(AEG)和2,4-二氨基丁酸(DAB)的检出限分别为133、133和200 μg/kg,定量限分别为443、443和667 μg/kg;回收率在86.7%~12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14.0%。国产藻类保健品中DAB的检出率(86%)最高,其次为AEG(23%)和BMAA(14%);在检出的样品中DAB、AEG和BMAA浓度范围依次为385~2 305 μg/kg、250~518 μg/kg和472~698 μg/k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AQC衍生-液质联用法操作时间短、准确性高,检测的国产藻类保健品中BMAA类毒素的污染水平较高,应引起重视。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一种快速检测食醋产气变质菌培养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2024, 36(6):680-687.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7

      摘要 (7) HTML (2) PDF 964.17 K (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食醋产气变质菌的培养方法。方法 在6种培养基筛选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改良,对改良培养基的特异性、准确性和灵敏度进行考察后确定检测方法,应用本方法筛选针对食醋产气变质菌的热灭菌条件和常用防腐剂的抑菌浓度,并验证食醋产品的检测效果。结果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食醋产气变质菌检测培养基)仅能检出由产气变质菌引起的变质食醋样品,对12株食醋其他种类污染菌和致病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塑料软瓶恒温培养法为对照,采用本法对未知产气变质情况的75个食醋样品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而本法的检测速率是对照的3~5倍;检出限为1 CFU≤初始菌量(接种量)<10 CFU;样品菌量越大,检测时间越短,检测高污染菌量食醋样品只要1~2 d。方法应用结果表明,75~85 ℃维持5~15 min能有效杀灭食醋产气变质菌,常用防腐剂在最大使用限量内不能有效抑制食醋产气变质菌生长,验证食醋产品的检测效果与真实情况一致。结论 食醋产气变质菌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准确、灵敏的特点,为生产企业的食醋产气变质菌检测及综合防控提供了依据。

      • 0+1
      • 1+1
      • 2+1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被膜剂中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类

      2024, 36(6):688-694.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8

      摘要 (10) HTML (1) PDF 1.01 M (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测定被膜剂中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EO)和壬基苯酚聚氧乙烯醚(NPEO)的含量。方法 被膜剂样品经水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Thermo Acclaim RSLC 120 C18(2.1 mm×100 mm,2.2 μm)色谱柱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定量。结果 OPEO和NPEO在0~4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6),在0.12、0.24、1.2 mg/kg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8.5%~96.9%,相对标准偏差为2.9%~7.0%,两种化合物定量限均为0.12 mg/k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其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适用于被膜剂中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类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

      • 0+1
      • 1+1
      • 2+1
      • 3+1
    • >调查研究
    • 一起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村自办宴席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

      2024, 36(6):695-698. DOI: 10.13590/j.cjfh.2024.06.009

      摘要 (6) HTML (2) PDF 866.95 K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一起农村自办宴席中因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结合病原学检测,对2019年4月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一起农村自办宴席由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出现病例41例,患病率14.64%(41/280)。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5.12%)、腹泻(92.68%)、恶心(34.15%)、头晕(31.71%);流行曲线显示点源暴露,经过病例对照和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可疑食物为凉拌猪头肉(OR=3.85,95%CI:1.52~9.75);3名患者的大便样本中检出鼠伤寒沙门菌,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潜伏期符合。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进食受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凉拌猪头肉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 0+1
    • 2021—2022年深圳鲜湿米粉生产销售全流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污染调查分析

      2024, 36(6):699-706.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0

      摘要 (12) HTML (1) PDF 1.78 M (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持续监测鲜湿米粉生产销售全流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和米酵菌酸污染情况,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和来源。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选取3家米粉生产企业,按工艺流程跟踪采集所有原料、半成品、成品和环境样品,按照GB 4789.29—2020进行检验,并结合VITEK 2 Compact生化检测、PCR和MALDI-TOF MS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和聚类分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品、增菌液和产毒液中的米酵菌酸。结果 在22份食品类样品中分离鉴定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食品类样品检出率为31.9%(22/69)。经过产毒培养,其中10株菌株产米酵菌酸。在67份环境类样品中,仅在米浆下浆管道内表面分离出1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产毒株。检出率最高的样品类型依次为大米71.4%(10/14)、浸泡后大米66.7%(2/3)、销售端米粉50%(6/12)。按阳性样品的区域分布来看,原料储存区阳性样品数最多,占总阳性样品数43.5%(10/23),销售场所占26.1%(6/23),原料处理间占21.7%(5/23),包装间占8.7%(2/23),熟化蒸煮间无阳性样品检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唯一的环境样品阳性菌株与同批次米浆阳性菌株高度同源。结论 大米污染可能是鲜湿粉生产企业污染的源头。产品的开放型包装和常温储运可能是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交叉污染、繁殖和产毒的重要原因。企业应将原料和其他生产车间有效分隔,防止成品受到二次污染,同时应加强对生产销售场所的清洁消毒,有效防控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的风险。

      • 0+1
      • 1+1
      • 2+1
    • >风险监测
    • 2021年中国大陆市售生畜肉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2024, 36(6):707-713.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1

      摘要 (16) HTML (5) PDF 1.10 M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掌握中国大陆市售生畜肉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2021年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采集生畜肉4 73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定性检测。结果 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2.10%(573/4 734),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51%(450/4 734),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分别为6.36%(301/4 734)和2.18%(103/4 734)。猪肉中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19.86%和8.37%,均高于牛羊肉对应的结果(4%左右)。不同保存状态下生畜肉的致病菌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冷冻和冷藏生畜肉中检出率均高于鲜畜肉;而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在鲜畜肉中检出率较高。鲜畜肉中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在二、三季度的检出率高于一、四季度。散装生畜肉中沙门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预包装产品。我国南方地区生畜肉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高于北方;而北方地区致泻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南方。生畜肉共分离出573株沙门菌,血清型前5位及占比依次为鼠伤寒沙门菌19.90%、德尔卑沙门菌12.57%、伦敦沙门菌12.22%、里森沙门菌10.12%和肠炎沙门菌2.97%。结论 生畜肉中致病菌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冻畜肉及冷却畜肉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二、三季度鲜畜肉中的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应作为今后生畜肉监测及监控的重点,企业及消费者应注意防范由于加热不彻底及生熟交叉污染带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风险。

      • 0+1
      • 1+1
    • >风险评估
    • 我国食品防腐剂联合使用情况及理论累积风险评估

      2024, 36(6):714-721.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2

      摘要 (26) HTML (5) PDF 565.88 K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食品中防腐剂的联合使用情况并评估常见防腐剂组合的摄入水平及其累积暴露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中我国食品中防腐剂的联合使用情况、防腐剂的健康指导值、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防腐剂最大允许使用量,结合第5次中国总膳食研究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法计算我国一般人群常见防腐剂组合暴露量,并采用危害指数法(HI)进行累积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我国使用防腐剂的食品中有43.36%使用两种及以上的防腐剂,使用率最高的是二元组合(31.78%),最多存在6种防腐剂的组合使用。仅单独考虑一种防腐剂的人群暴露风险,我国一般人群最常见防腐剂组合中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双乙酸钠每日平均暴露量以及每日P95暴露量均未超过其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乳酸链球菌素、亚硝酸钠和脱氢乙酸及钠盐每日平均暴露未超过其ADI,但其P95暴露量均已超过其相应ADI。累积评估表明一般人群最常见的二元、三元防腐剂组合HI的均值小于1,但最常见的四元、五元防腐剂组合HI的均值以及二元、三元、四元、五元防腐剂组合HI的P95均大于1。累积风险评估显示常见防腐剂组合中防腐剂单独使用,有一部分个体存在摄入超量的问题,但若组合使用则可能有1.47~1.75倍的个体存在健康风险。结论 我国食品防腐剂常以多元形式使用,最常见的二元、三元、四元、五元防腐剂组合的累积暴露风险逐渐增加,累积风险评估显示最常见的四元和五元防腐剂组合的使用已经对部分人群形成健康风险,应对这些防腐剂的实际使用量进行监测并进行更精确的评估。同一防腐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美国、加拿大、欧盟食品检查员队伍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2024, 36(6):722-728.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3

      摘要 (18) HTML (1) PDF 569.71 K (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强食品检查队伍建设,保障食品安全,本文系统调研了美国、加拿大、欧盟食品检查员立法、制度、人员等情况,总结相关国家(地区)食品检查员管理体系的一般规律、共同特点与经验做法等。国外法规依据充分,职责明确;检查员队伍专职化特点明显,管理较为规范;检查机构相对独立,职责明晰;检查工具丰富,重视信息公开;建有监督检查质量的内部机制;注重培训,考核标准统一等。结合中国实际,建议完善食品检查员相关立法,赋予检查员权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国家级食品检查队伍及检查员师资建设;重视实践,科学设计培训课程;研发检查工具等,为加强中国食品检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 >食源性疾病
    • 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和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2024, 36(6):729-734.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4

      摘要 (12) HTML (3) PDF 4.00 M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进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2年从北京市某区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集1 600例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分离标本中的DEC;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得到致病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应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得到分子分型,并将ETEC、EPEC和EAEC型菌株图谱作聚类分析。结果 2018—2022年北京市某区1 600份标本中有144份标本分离到DEC,检出率为9.00%(144/1 600)。菌株致病型以ETEC为主,其次依次为EPEC、EAEC、EHEC,未检出EIEC。DEC感染病例男女比例为1.48∶1,31~45岁年龄组的DEC检出率最高(11.15%,59/529)。DEC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份为2019年,各年夏季检出率均最高。DEC在不同年龄组和年份中的阳性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DEC阳性病例症状以腹泻、脱水、腹痛为主,且多为水样便。144株DEC分为111条带型,同源性13.07%~100.00%。同带型的菌株数目2~7条,分离时间间隔从当天到几年不等。结论 本区DEC致病型以ETEC和EPEC为主,且存在EHEC感染;夏季高发,青壮年中检出较多;PFGE条带呈高度多态性分布。

      • 0+1
      • 1+1
    • 2021年8月珠海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4, 36(6):735-740.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5

      摘要 (13) HTML (2) PDF 1.46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病原学特征和同源性。方法 采用国标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6种药物的敏感性,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病原菌分子遗传特征和同源性。结果 该事件分离得到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8株患者分离株,1株厨工分离株和7株食品分离株。MLST和Spa分型结果为ST7-t91、ST5-t548、ST398-t588和ST965-t62,患者株分为ST7-t91型和ST5-t548型;ST7分离株均对四环素和青霉素耐药,携带耐药基因aadDtet(K)blaZlnu(A),ST5株对16种抗生素均敏感;cgMLST分析发现ST7型菌株间等位基因差异≤3;毒力基因注释发现ST7株携带seachpscnsak毒力基因,ST5株携带chpscnsaksegselkselmseloseln毒力基因。结论 该事件由多个ST型金葡菌混合感染引起,以ST7-t91型为主,该克隆株致病力强,但对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等临床一线抗生素敏感。

      • 0+1
      • 1+1
    • 云南楚雄3种环柄菇中鹅膏肽类毒素的检测与分析

      2024, 36(6):741-750.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6

      摘要 (11) HTML (1) PDF 8.36 M (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云南楚雄地区3种环柄菇中的6种鹅膏肽类毒素含量进行分析。方法 采集的蘑菇45 ℃烤干,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将蘑菇分为3个不同生长时期(生长期、成熟期、衰老期)和不同组织部位(菌盖、菌柄、整体),用超纯水超声提取毒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电喷雾(ESI-)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细环柄菇(Lepiota clypeolaria)和冠状环柄菇(Lepiota cristata)未检出鹅膏肽类毒素,肉褐鳞环柄菇(Lepiota brunneoincarnata)中检测出α-鹅膏毒肽(α-AMA)、β-鹅膏毒肽(β-AMA),其中α-AMA含量高于β-AMA。α-AMA总含量成熟期(1.67 mg/g)>生长期(1.56 mg/g)>衰老期(0.40 mg/g),β-AMA总含量成熟期(0.71 mg/g)>生长期(0.60 mg/g)>衰老期(0.14 mg/g)。两种毒素在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分布为:菌盖>菌柄,而衰老期为菌柄>菌盖。结论 楚雄地区的肉褐鳞环柄菇L. brunneoincarnata主要含有鹅膏毒肽,包括α-AMA、β-AMA、Amanin、Amaninamide,不含鬼笔毒肽及毒伞肽,并且在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部位中的α-AMA、β-AMA含量具有差异,能够为该类蘑菇中毒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综述
    • 高内涵分析技术在食品毒理学中的应用

      2024, 36(6):751-757.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7

      摘要 (10) HTML (1) PDF 1.19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内涵分析技术结合自动化显微镜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对体外模型进行多参数分析,具有高通量、高效、快速、多靶标的优点,现已被应用于体外毒理学研究领域。食品毒理学作为毒理学分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传统实验已难以满足当前急剧增长的食品中风险物质安全评价的需求,高内涵分析技术为其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高内涵分析技术在食品毒理学领域的应用,以期为食品安全评估方法及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 0+1
    • 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因农药残留受阻分析及对策

      2024, 36(6):758-766. DOI: 10.13590/j.cjfh.2024.06.018

      摘要 (11) HTML (1) PDF 2.08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欧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也是食品安全保护水平、农药管理政策和农药残留限量历来较为严格的地区。近年来,欧盟加大力度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收紧农药登记使用政策,降低多种农药残留限量,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进口门槛,使得出口欧盟的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问题受阻且呈现增加趋势。本文基于2012—2022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通报我国农产品出口违规数据,梳理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问题出口欧盟受阻的现状及原因,为针对性掌握欧盟农药残留贸易壁垒趋势动态,提升应对欧盟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供参考。

      • 0+1
      • 1+1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