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5(7):975-980.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1
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20年间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碳排放量,为倡导居民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以食物消费为对象,并进一步延伸至食物碳排放。综合运用食物碳排放系数和生命周期法,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全面的测算,探究食物碳排放演变趋势。结果 中国居民食物结构随动物性食物消费量逐年递增,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假设2030、2040、2050年逐渐调整其食物消费结构至膳食指南场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别在2030、2040、2049年达到峰值,温室气体排放量较现状水平均有一定幅度增加。结论 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碳减排压力较大,并结合上述结果结论,给出合理的政策启示。
2023, 35(7):981-987.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2
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内外联合试验探索全氟辛酸(PFOA)致DNA损伤情况。方法 以脱细胞核DNA作为模型,0.00、0.13、0.25、0.50 mmol/L PFOA染毒1 h后检测脱细胞核DNA损伤情况。以YAC-1细胞系为模型,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染毒剂量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在细胞彗星试验中,PFOA终浓度设定为0、1.0×10-8、1.0×10-7、1.0×10-6 mol/L,连续暴露3 d,检测DNA损伤情况。0、10、20、40 mg/kg·BW PFOA分别灌胃给予大鼠两次,间隔24 h,末次给予受试物6 h后,采用肝脏、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开展中性和碱性彗星试验,利用骨髓细胞开展骨髓微核试验。结果 脱细胞碱性彗星试验各剂量组尾部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剂量-反应关系,脱细胞中性彗星试验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碱性彗星试验各剂量组尾部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剂量-反应关系,细胞中性彗星试验无显著差异(P>0.05);体内彗星联合微核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肝脏、骨髓和外周血细胞碱性和中性彗星试验各剂量组尾部DNA含量,以及骨髓微核各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FOA在体外对DNA具有损伤作用,经口染毒未见对大鼠产生DNA损伤。
2023, 35(7):988-992.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3
摘要:目的 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参考剂量(RfD)推导为例,探讨概率RfD的适用性。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的不确定性分析指南为基础,选择唯一1项小鼠经口慢性暴露于DON的实验数据,分别采用近似概率法和完全概率法推导DON的概率RfD。采用敏感性分析探讨两种概率法分析不确定因素的能力。结果 DON的完全概率RfD为0.42 μg/kg·BW·d,略高于近似概率推导的RfD 0.30 μg/kg·BW·d。完全概率法的不确定性跨度为42,低于近似概率法的46,提示完全概率RfD的保守性更小。敏感性分析表明,完全概率法极大程度降低了由选择出发点(POD)引起的不确定性。结论 在不确定性分析尤其在POD方面,完全概率法优于近似概率法。当数据满足贝叶斯剂量反应模型的条件,建议采用完全概率法推导相应参考剂量。
2023, 35(7):993-999.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4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高峰淀粉酶来源和酶解参数对饮料中维生素B2(核黄素-5'-磷酸钠来源)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按GB 5009.85—2016对受试样品中维生素B2(核黄素-5'-磷酸钠来源)的含量进行检测,考察高峰淀粉酶及其工作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同来源的高峰淀粉酶对维生素B2(核黄素-5'-磷酸钠来源)的实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实测值与理论值最大相差10倍以上;前处理过程中建议选择酶解时间12 h,酶解pH值6.0~6.5。结论 国标方法检测饮料中维生素B2(核黄素-5'-磷酸钠来源)时,预先检测高峰淀粉酶的酶解活性是十分必要的。
2023, 35(7):1000-1005.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5
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聚氯乙烯食品接触材料中3种柠檬酸酯类增塑剂的方法。方法 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提取,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乙腈/乙酸乙酯(1∶4,V/V)洗脱,进入UPLC-MS/MS分析,以乙腈和超纯水做流动相,经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分离,采用ESI源在MRM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化合物在线性范围内决定系数R2>0.996,方法检出限0.1~0.6 μg/kg,定量限0.3~2.2 μg/kg,回收率为70.3%~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0.9%~9.8%。结论 该方法分析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塑料材料中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含量的检测,为新型增塑剂的添加使用监管提供方法。
郭颖慧,胡梅,霍胜楠,郑世超,陈怡文,王骏,任易婕,孟静,程祥龙,崔生辉
2023, 35(7):1006-1012.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6
摘要:目的 实现食品中植物源性成分非定向筛查技术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应用,为打击植物源性成分的掺伪掺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改良CTAB法、SDS法和试剂盒法对多种植物源性食品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对获得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质量、浓度和纯度进行比较。以植物中叶绿体基因组中的RbcL基因为条形码,选用30种常见植物物种对该引物进行通用性、特异性验证。将二代高通量测序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对山东省市售的4个混合植物样本进行种属鉴别。结果 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可有效去除植物中多糖类和多酚类物质的干扰,DNA提取效果较理想,SDS法较差;CTAB法获得的DNA浓度高于试剂盒法。该方法对选用的30种植物物种通用性、特异性良好。在属和种水平下,混合样本中植物物种的同步检出率较高,种水平的物种检出率达到98%,出现非目标匹配。结论 RbcL基因片段可以作为植物种属鉴别的条形码,在属水平下的鉴别率较高,在种水平下存在高检出、低分辨率的问题,后期可以通过增加条形码长度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改善,以期推进DNA宏条形码方法在植物鉴定领域的常规化应用奠定基础。
舒佳新,陈传君,谢礼,张婧,安微,杨苗,郑晶,帅培强,余姓鸿,郑巧,韩国全,林华
2023, 35(7):1013-1020.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7
摘要:目的 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和A型塞内卡病毒(SVA)多重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RPA检测,并优化温度、时间、引物探针配比等反应条件,建立多重RPA检测方法,应用于实际样本的检测;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结果对比,评价所建立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本方法可在20 min内实现对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特异性良好;对ASFV、PDCoV、SVA灵敏度分别为940、770、570 copies/μL;用于实际核酸样本检测,准确率分别为93.33%、100.00%、100.00%。结论 本文建立的多重RPA方法快速、便捷,适合猪肉及其制品中ASFV、PDCoV、SVA的现场初筛。
2023, 35(7):1021-1026.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8
摘要:目的 全面了解和掌握北京地方特色食品的种类、原料、产品的详细信息,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及相关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大数据挖掘软件及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特色食品及食品原料。结果 北京市常见的食用野菜有86种,排名前5的为黄花菜、香椿、荠菜、蒲公英、栾树芽,但只有黄花菜和香椿在市场上批量流通。北京市1 760家农家乐(院)的农家菜中最常用的特色原料有香椿、河虾、花椒芽、虹鳟鱼、榛蘑等。经查询北京发布了88项与食品及原材料相关的地方标准项,其中大部分为食品原材料的生产技术规程/规范,截至目前没有发布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结论 北京地方独有的特色食品及特色原料较少,主要集中于餐饮及老百姓自制菜肴,也没有相应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今后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重点可以侧重于传统工艺制作的地方特色食品及生产规范。
2023, 35(7):1027-1034. DOI: 10.13590/j.cjfh.2023.07.009
摘要:目的 调查消费者保健食品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保健食品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对我国23省、4个直辖市的消费者开展保健食品KAP调查,并对科普工作者和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意愿进行调查。结果 消费者保健食品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5.30%,正确态度的平均持有率为67.92%,正确行为的平均具备率为44.86%。年龄、户籍、学历、从事行业等是影响保健食品KAP得分的因素,且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科普工作存在科普力度不足、科普形式单一、科普内容片面等问题。结论 消费者保健食品知识、态度和行为整体水平偏低,应加大科普力度、增强科普趣味性,同时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科普保健食品功效。
2023, 35(7):1035-1041.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0
摘要:目的 对市售预包装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状况进行抽样分析,并对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GB/T 38505—2020《转基因产品通用检测方法》,以大豆加工产品、玉米加工产品、油菜加工产品、水稻加工产品、马铃薯加工产品5个转基因作物加工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10个能覆盖所有商业化转基因品系的片段,同时对玉米、大豆、油菜、水稻和马铃薯5大作物的内源基因进行检测。根据扩增结果可判断样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 抽检的42种产品中,共检出6批次大豆类制品、1批次马铃薯类制品、3批次玉米类制品含有转基因成分。结论 现有的预包装食品中有一定比例产品可检出转基因成分,需要进一步严格规范食品标识制度。
2023, 35(7):1042-1048.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1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各市小麦、小麦粉的镉污染水平,对居民经小麦粉摄入镉的健康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在山东省16市农贸市场、商店超市、农户中采集小麦、小麦粉共计1 789份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镉含量测定;结合小麦粉消费量数据,对山东省居民通过小麦粉途径的镉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检测数据表明,小麦镉含量明显高于小麦粉中镉含量(Z=-12.50,P<0.001)。小麦和小麦粉镉含量均存在地区差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小麦粉平均消费水平的人群每月镉摄入量(EMI)为1.18 μg/kg·BW,占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的4.72%;小麦粉高消费人群EMI为2.87 μg/kg·BW,占PTMI 的11.47%。结论 山东省居民平均消费人群通过小麦粉途径的镉暴露风险较低,但镉含量较高的地市的小麦粉高消费人群膳食镉暴露风险仍需进一步关注。
周彦均,李善雅文,雍凌,隋海霞,肖潇,杨道远,欧曈,陈锦瑶,宋雁
2023, 35(7):1049-1056.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2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七省市餐馆就餐人群的谷氨酸盐(均以谷氨酸计)摄入量,并评估该类人群的暴露风险。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重庆、辽宁、山东、广西、江苏与陕西7个省/市随机抽取调味品,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接质谱测定方法检测调味品中的谷氨酸盐含量,并根据本次餐馆调查此前获得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计算餐馆就餐者的谷氨酸盐摄入量。结果 鲜味剂和助鲜剂的谷氨酸盐含量最高(以谷氨酸钠计),其次为鸡精/鸡粉、除鸡精外固体复合调味品、液体复合调味品、酱油、以动物原料为基料的半固体复合调味品、香辛料、酿造配制酱等,盐及代盐品的谷氨酸盐含量最低。餐馆就餐者一餐的调味品谷氨酸盐摄入量均值为47.87 mg/kg·BW,占JECFA设定ADI的39.89%。考虑就餐者一天内在餐馆外摄入的食物,则其一天的谷氨酸盐摄入量均值为61.33 mg/kg·BW(均以谷氨酸计),占ADI的51.11%。在不同规模餐馆的就餐者中,中型餐馆的一餐谷氨酸盐摄入量最高,摄入量中位数为44.46 mg/kg·BW,其次为大型餐馆和小型餐馆,三者间就餐者的谷氨酸盐摄入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值占ADI的比例均<50%。在不同地区,广东省就餐者的谷氨酸盐中位摄入量最高为64.22 mg/kg·BW,北京市的中位摄入量最低为18.66 mg/kg·BW,经两两比较,除山东省和陕西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省市的摄入量水平均存在差异(P<0.05),均值占ADI的比例均<80%。城市与县城比较,城市餐馆就餐者的摄入量显著高于县城(P<0.05),均值占ADI的比例均<50%。结论 我国七省市餐馆就餐者谷氨酸盐暴露风险仍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不同省市以及城市与县城的餐馆就餐者的谷氨酸盐摄入量不同。
2023, 35(7):1057-1062.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3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边销茶中蒽醌(以9,10-蒽醌为代表)的污染状况,评估我国边销茶饮用人群的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方法 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测定边销茶样品中蒽醌(以9,10-蒽醌为代表)的含量,基于2016—2017年边销茶中9,10-蒽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居民的边销茶消费量数据,通过简单分布评估法对当地居民通过饮用边销茶蒽醌的暴露量进行估计,并与每日允许摄入量(ADI,6.8 μg/kg·BW)比较后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141份边销茶样品中蒽醌总检出率为75.18%,平均含量为0.029 2 mg/kg,我国尚未制定茶叶中蒽醌的限量标准,以2014年欧盟法规条例(EU)No 1146/2014中规定的茶叶中蒽醌最大残留限量0.02 mg/kg作为参考,总超标率为57.45%。定型包装和散装的边销茶蒽醌超标率分别为64.63%和47.46%。简单分布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饮茶者全人群每日通过边销茶摄入蒽醌的平均水平为9.37×10-4 μg/kg·BW,占ADI的0.013 8%;边销茶高消费人群的每日暴露量(P95暴露量)为3.12×10-3 μg/kg·BW,占ADI的0.045 9%。不同性别-年龄组中,45~59岁女性组每日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最高,分别为1.41×10-3和6.16×10-3 μg/kg·BW,远低于ADI值。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居民经边销茶摄入的蒽醌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处在可接受水平。但我国边销茶中普遍存在蒽醌污染,需要进一步对茶叶中蒽醌进行溯源分析并控制污染源。另外,为积极应对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茶叶的蒽醌含量限定,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茶叶中蒽醌的合理限量规定。
2023, 35(7):1063-1066.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4
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市售鸡肉与鸡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污染状况,探讨其污染来源,评价其膳食安全性。方法 2021年在杭州市随机抽取66份鸡肉样品和71份鸡蛋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监测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来评估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风险。结果 鸡肉中检出强力霉素与土霉素,检出率分别为45.4%和1.52%,四环素与金霉素均未检出,无超标样品;鸡蛋中强力霉素检出率与超标率均为1.41%,其余项目均未检出;鸡肉与鸡蛋中四种四环素的食品安全指数远<1,说明其污染程度对食品安全影响很小。结论 杭州地区市售鸡肉和鸡蛋中存在一定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但污染程度较轻,鸡肉与鸡蛋的安全状态均为可接受。
2023, 35(7):1067-1074.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5
摘要:欧盟经过多年对动物及动物源食品实施残留监控计划,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和科学的兽药残留监控模式。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兽药残留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兽药残留监管体系。本文从欧盟兽药残留监控部门职能分工、兽药残留法规标准、监控计划、监控特点等4个方面介绍欧盟兽药残留监控体系,从总体概况、产品类别、项目监测情况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018—2020年欧盟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检出情况,并与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做了对比,探讨了兽药残留超标产生的原因,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决策和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3, 35(7):1075-1079.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6
摘要:目的 了解台州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性。方法 参照GB 4789.40—2016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结果 335份样品中分离到41株克罗诺杆菌,总检出率为12.2%;41份阳性样品定量结果为0.36~7.5 MPN/100 g;食用方式上烹煮类样品检出率最高(46.9%),购买途径上网购样品检出率最高(24.0%);41株菌株PFGE聚类分析被分为34个带型,相似度为45.1%~100.0%,从同一厂家不同种类样品和不同厂家样品中均有检出同一克隆株;菌株对头孢唑啉和呋喃妥因的敏感率仅为48.8%和39.0%,其中9株同时对这两种抗生素不敏感。结论 台州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存在克罗诺杆菌的污染,应关注烹煮类和网购类食品导致婴幼儿感染克罗诺杆菌的风险。
2023, 35(7):1080-1087.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7
摘要: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海关监管部门对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能力,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加速通关效率,构建进口酒类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方法 基于调查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风险矩阵获得模糊隶属度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到各级指标风险值,同时模型引入动态调节因子,最终实现对具体批次进口酒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我国进口酒类安全风险等级为中风险,检测项目中甲醇风险值最高(82.917),纳他霉素风险值最低(52.083)。结论 模型可根据进口酒类总体风险等级和检测项目风险值大小输出推荐检测项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3, 35(7):1088-1093.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8
摘要:梳理和分析我国保健食品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外类似产品功能性声称的管理经验,建立基于科学依据和风险等级的保健功能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完善产品注册关联审评审批的工作机制以及“事前审查”“事后评价”的保健功能监管模式,以制度创新促进行业创新,推动高质量产品的有效转化供给,引导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2023, 35(7):1094-1101. DOI: 10.13590/j.cjfh.2023.07.019
摘要:目的 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 利用检索筛选后的1 727条中国知网(CNKI)食品安全标准研究相关文献,使用VOSviewer、CiteSpace软件,从机构、作者、基金、期刊、关键词等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多维度知识图谱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研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1993年至2021年,大致经历了起步期、迅速发展期、波动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食品安全标准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三个机构;共有四大作者网络,均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研究者为代表;食品标准研究的文献第一位来源为《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发文量达103篇,占总发文量的5.96%。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依次是食品添加剂(91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85次)、食品安全法(66次),形成8类研究主题,主要以食品安全标准为中心展开;关键词分析发现2016—2021年出现的新兴研究热点主题包括跟踪评价、维生素、营养成分、重金属、理化指标、食品标签、国家标准等。结论 该研究为了解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领域的整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3, 35(7):1102-1108. DOI: 10.13590/j.cjfh.2023.07.020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贵州省毕节市发生的一起灰花纹鹅膏中毒事件,为贵州省毒蘑菇中毒的诊断、调查、检测鉴定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该起事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可疑野生蘑菇进行鉴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毒素检测。结果 该事件为食用自采野蘑菇共导致4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毒蘑菇为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和二羟鬼笔毒肽毒素被检出。结论 该起毒蘑菇中毒由村民误采误食灰花纹鹅膏引起,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毒蘑菇中毒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赵凤玲,高翔,甄博珺,张萍,罗宇馨,王润萍,黄震,李颖,邹林
2023, 35(7):1109-1113. DOI: 10.13590/j.cjfh.2023.07.021
摘要: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腹泻暴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策略的改进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暴发事件中4例病例肛拭子样本,应用荧光PCR方法检测肛拭子及其增菌液中cpa基因与cpe基因。对肛拭子样本进行产气荚膜梭菌分离培养,对部分分离单菌落进行产气荚膜梭菌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4例病例样本中均检测到cpa基因和cpe基因。从病例1样本中挑取并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的18个单菌落中获得1个cpe+菌落,构成比为5.56%(1/18);从病例2样本中挑取并鉴定为产气荚膜梭菌的6个单菌落中获得1个cpe+菌落,构成比为16.7%(1/6);病例3未分离到cpe+菌落,病例4未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11株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包括A型和C型两种,包含5种PFGE带型,分离自病例1和病例2的cpe+阳性菌株PFGE带型一致。结论 本次暴发事件可能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综合使用各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可在产气荚膜梭菌诊断标准滞后的情况下协助暴发事件分析。
2023, 35(7):1114-1119. DOI: 10.13590/j.cjfh.2023.07.022
摘要:目的 了解通州区2015—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副溶血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优势带型、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副溶血弧菌感染防控和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对2015—2021年通州区定点监测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弧菌分离培养,对其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PFGE聚类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 2 828份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弧菌100株,检出率为3.54%,每年7~9月是检出高峰月份。不同年份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P<0.001)。100株副溶血弧菌中有一株未携带tlh基因,89.00%的菌株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tdh。副溶血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66/100),其次是O4∶K8(9/100)。98株菌副溶血弧菌(2株降解)PFGE分型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有39个PFGE带型,命名为V1-V39,条带相似度在79.6%~100%之间,基因分布呈高度多态性,V22和V25是通州区副溶血弧菌的优势带型。菌株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32.00%),其次是氨苄西林(14.00%)和多黏菌素E(13.00%),对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四类药物100%敏感。结论 通州区2015—202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中检出的副溶血弧菌主要是O3∶K6型tdh+- trh-菌株,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多黏菌素E耐药。PFGE图谱主要流行菌株带型相似度在93.1%以上,存在暴发风险,食品安全相关部门需做好副溶血弧菌监测及暴发预警工作,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
张皓琪,董鹏程,朱立贤,刘昀阁,毛衍伟,罗欣,韩广星,郝剑刚,张一敏
2023, 35(7):1120-1128. DOI: 10.13590/j.cjfh.2023.07.023
摘要:目的 为明确我国畜禽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流行特性,本文通过荟萃(Meta)分析对我国畜禽源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与流行情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为我国畜禽肉生产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首先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平台通过输入关键检索词检索2001—2022年发表的有关我国畜禽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的文献,之后利用Stata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英文研究文献277篇,总样本数据为110 066例,单增李斯特菌的合并检出率为7.2%(95%CI:6.4%~8.0%)。不同区域的亚组分析发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不同时间的亚组分析发现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熟肉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2.9%,95%CI:2.4%~3.5%)远低于生肉(10.7%,95%CI:9.5%~12.0%);生肉中鸡肉的检出率为11.0%(95%CI:8.3%~14.0%)与猪肉的检出率10.9%(95%CI:7.9%~14.2%)略高于其他种类的生肉。结论 我国畜禽源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依然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2023, 35(7):1129-1132. DOI: 10.13590/j.cjfh.2023.07.024
摘要:目的 为推进食品安全战略实施,加强农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食品安全风险数据融合应用,解决数据与接口标准不统一、数据上报与共享难,以及信息碎片化、业务条块化、工作分割化等问题。方法 通过数据编码技术,研究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基础信息采集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基本数据集、数据字典、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等。结果 推动农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食品风险基础数据跨领域一致、可信采集和互联互通。结论 实现以食品安全大数据为基础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目标,加快推进食品安全战略实施,落实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