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35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基于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的人体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与高胆固醇血症关系的研究

      2023, 35(5):639-644.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1 CSTR:

      摘要 (379) HTML (280) PDF 1.45 M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主成分分析-Logistic(PCA-Logistic)回归组合分析策略探索人体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与高胆固醇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2018—2019年调查数据。选择有人口学信息、体格测量和血清农兽药化学污染物及血脂检测等数据的496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Logistic与PCA-Logistic分别建立回归模型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判别效果。结果 PCA-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高胆固醇血症具有显著影响的农兽药化学污染物包括呋喃它酮、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EHDPP)、全氟己烷磺酸(PFHxS)和4-氯苯氧乙酸(4-CPA)。PCA-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胆固醇血症预测性能(AUC=0.736)优于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AUC=0.695)。结论 呋喃它酮、EHDPP、PFHxS、4-CPA等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是影响高胆固醇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PCA-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可有效应用于探索农兽药化学污染物残留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联性分析。

      • 0+1
      • 1+1
      • 2+1
    • 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常见人体中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性研究

      2023, 35(5):645-651.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2 CSTR:

      摘要 (414) HTML (358) PDF 777.58 K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对于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数据的分析效果。方法 根据2018—2019年在石家庄和杭州进行的“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分别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RF)建立基本人口学变量和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对HUA发病的预测模型。模型区分效果由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结果 RF结果显示,对HUA影响重要程度排名前5的因素依次为多西环素、4-氯苯氧乙酸酯、呋喃他酮、咪鲜胺和全氟癸酸浓度。RF模型的区分效果显著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AUC分别为0.934和0.735)。结论 多西环素、4-氯苯氧乙酸酯、呋喃他酮、咪鲜胺和全氟癸酸、饮酒史、居住地为杭州、甘油三酯≥2.26 mmol/L等可能是HUA的危险因素。RF模型适用于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数据的分析,且较常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鉴别HUA患者具有显著提升的区分能力。

      • 0+1
      • 1+1
    • 基于XGBoost方法的常见人体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2023, 35(5):652-657.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3 CSTR:

      摘要 (487) HTML (247) PDF 1.09 M (1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Lasso变量筛选和XGBoost模型探讨人体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相关性。方法 2018—2019年,在中国石家庄和杭州进行的“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调查,选取86例糖尿病患者与410例非糖尿病患者样本并提取问卷调查中个人基本情况数据、体格测量、血生化数据和血清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浓度数据。采用Lasso筛选变量,再分别引入逻辑回归模型与XGBoost模型进行拟合,比较AUC评估拟合效果,并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结果 Lasso筛选出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全氟辛酸与全氟十一烷酸3种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人群糖尿病患病有关,重要性排序为全氟辛酸>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全氟十一烷酸,XGBoost模型(AUC=0.83)显著优于逻辑回归模型(AUC=0.64)(P<0.05)。结论 Lasso适用于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的筛选,且XGBoost模型具有较好的复杂数据拟合能力。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全氟辛酸与全氟十一烷酸是人群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 0+1
      • 1+1
      • 2+1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人体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2023, 35(5):658-663.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4 CSTR:

      摘要 (448) HTML (162) PDF 1.19 M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探究石家庄与杭州成年居民体内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与高血压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8—2019年在石家庄与杭州进行的“降低成年超重者营养相关慢性病风险的适宜身体活动量研究”调查数据,选择496名包含人口学资料、体格测量、常规血清检测和血清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信息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在Lasso变量筛选后分别使用传统的逻辑回归模型与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建立高血压的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效果。结果 Lasso变量筛选结果显示,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4-氯苯氧乙酸(4-C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烷磺酸(PFHxS)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与高血压具有显著的关联。机器学习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效果最好(AUC=0.71),优于传统的逻辑回归模型(AUC=0.57)。结论 农兽药及化学污染物暴露中4-CPA、PFOA、PFHxS和PFOS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机器学习模型在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研究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拟合非线性关系的数据时有一定的优势。

      • 0+1
      • 1+1
      • 2+1
    •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产褥期新生儿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2023, 35(5):664-673.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5 CSTR:

      摘要 (376) HTML (383) PDF 6.76 M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影响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过程中的因素。方法 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出生方式和性别的4名在月子会所中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明显增加,满月时新生儿肠道菌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的纲为拟杆菌和放线菌(P<0.05)。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间隔喂养的混合喂养的新生儿肠道中乳酸杆菌比例显著低于母乳喂养方式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而混合喂养的新生儿菌群结构则多样性高,拟杆菌、肠杆菌、梭菌的丰度高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纲水平上,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组肠道菌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菌为杆菌。满月时女婴肠道菌群物种组成与男婴相比更丰富、分布均匀度更高。结论 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性别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的构成。

      • 0+1
      • 1+1
      • 2+1
      • 3+1
      • 4+1
      • 5+1
      • 6+1
      • 7+1
      • 8+1
      • 9+1
      • 10+1
      • 11+1
      • 12+1
      • 13+1
      • 14+1
      • 15+1
    •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运动性骨关节损伤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3, 35(5):674-680.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6 CSTR:

      摘要 (311) HTML (227) PDF 1.30 M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揭示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对大鼠运动性骨关节损伤(SJ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SJI大鼠模型后,各组大鼠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GSPE(0、50、100和200 mg/kg),持续4周,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受试物给药结束后,通过机械痛阈(PWT)测定法测定各组模型大鼠疼痛情况;取尾静脉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处死后,取膝关节经番红O-固绿染色后进行病理检查;取膝关节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磷酸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p-AMPKα)、AMPK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GSPE剂量增加,SJI大鼠的PWT显著上升(P<0.05),膝关节病变形态改善,SJI大鼠的血清SOD和GSH-Px含量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JI大鼠膝关节组织中PGC-1α、p-AMPKα/AMPK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随着GSPE剂量增加而提高(P<0.05)。结论 GSPE摄入有效减轻了SJI大鼠疼痛和膝关节损伤,作用机制与AMPK/PGC-1α线粒体通路的激活抑制了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0+1
      • 1+1
      • 2+1
      • 3+1
    • 短期摄入甜菜根汁对足球运动员体能和认知能力影响

      2023, 35(5):681-686.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7 CSTR:

      摘要 (323) HTML (417) PDF 1.94 M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连续3天摄入甜菜根汁(BRJ)对足球运动员爆发力、反复冲刺能力和疲劳状况下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招募24名男性大学生足球运动员,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每天分2次共摄入300 mL(0.53% NO3-)BRJ]、高剂量组[每天分2次共摄入300 mL(4% NO3-BRJ],受试者首先进行前测[反向跳跃(CMJ)、有Yo-Yo间歇恢复测试(YY1R)、stroop色词测试]建立基线,进行3天不同NO3-浓度BRJ或安慰剂补充,期间保持正常训练生活。最后1次补充BRJ后2 h后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短期BRJ补充,YY1R方面,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较于对照组,跑动距离指标显著增加(P<0.05),且高剂量组的跑动距离明显多于低剂量组(P<0.05)。测试过程中,第1~12趟冲刺的RPE,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3~20趟冲刺对照组RPE值显著高于低剂量和高剂量组(P<0.05)。在CMJ方面,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较于对照组,跳跃高度和功率上均显著提升(P<0.05),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在stroop色词测验方面,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相较于对照组,正确率显著提升、反应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短期摄入BRJ可显著增强足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反复冲刺能力,并能缓解反复冲刺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同时能够缓解高强度运动后认知能力的下降。

      • 0+1
      • 1+1
      • 2+1
      • 3+1
      • 4+1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橙黄决明素对HepG2细胞的体外安全性评估

      2023, 35(5):687-691.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8 CSTR:

      摘要 (407) HTML (166) PDF 2.01 M (2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研究将微流控技术运用到HepG2细胞模型构建及对橙黄决明素的潜在体外安全性评估中。方法 以鼠尾胶原Ⅰ型(1.3 mg/mL)+明胶(7.5%)构建仿真人体微环境,对乙酰氨基酚(APAP)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不同浓度橙黄决明素对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活/死细胞染色和功能性生化指标进行体外安全性评估。结果 该平台实现了HepG2细胞的稳定培养与应用,经72 h培养,细胞成团增殖。橙黄决明素连续处理48 h后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表明随着橙黄决明素浓度的增加,0、50、100和200 μmol/L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95.3%、90.3%和81.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尤以200 μmol/L差异最为显著(P<0.05);红色标记的死细胞数量随橙黄决明素浓度增加逐渐增多,绿色标记的活细胞数量则逐渐减少;尿素氮(BUN)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0 μmol/L)比较,50~200 μmol/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200 μmol/L与APAP组BUN含量接近;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之间随着浓度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流控平台HepG2细胞模型适用性良好,该应用为微流控技术与药食同源物质体外安全性评估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毒理学体外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互补可行性。

      • 0+1
      • 1+1
      • 2+1
      • 3+1
    •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牛奶中7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

      2023, 35(5):692-698. DOI: 10.13590/j.cjfh.2023.05.009 CSTR:

      摘要 (546) HTML (166) PDF 1.36 M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牛奶中7种有机磷酸酯类(OPEs)阻燃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基于乙腈-冷冻诱导液液萃取技术提取、净化和富集样品,以甲醇-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分离,高分辨质谱靶向单一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7种OPEs在0.2~2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检出限为0.01~0.21 μg/L,定量限为0.04~1.72 μg/L,3个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8.4%~118%,相对标准偏差为1.15%~7.1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牛奶中OPEs的痕量检测。

      • 0+1
      • 1+1
      • 2+1
      • 3+1
    • >调查研究
    • 医疗工作者膳食补充剂服用情况及认知现况调查

      2023, 35(5):699-705.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0 CSTR:

      摘要 (302) HTML (426) PDF 579.21 K (2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疗工作者的膳食补充剂使用及认知情况,为医疗工作者营养支持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的方式面向2021年1—4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就职、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医疗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将回收的188份电子问卷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疗工作者总体膳食补充剂服用率为22.34%(42/188),文化程度越高、从未饮酒者的膳食补充剂服用率均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饮酒者(P<0.05),而服用人群和不服用人群在疲劳现况和自评健康状态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态度上,服用人群在“膳食补充剂是安全的”、“膳食补充剂具有一定的健康作用”、“与药品有交互作用”这3条观点上明显持同意的态度(P<0.05)。医疗工作者主要服用的膳食补充剂前三位为复合型维生素矿物质制剂(59.52%)、单一维生素制剂(57.14%)及蛋白粉(40.4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医疗工作者膳食补充剂服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OR=7.314)和认为膳食补充剂是安全的支持态度上(OR=0.098)。结论 医疗工作者膳食补充剂的服用率较低,建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膳食补充剂相关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医疗工作者的健康状况。

    • 佛山市售稻米及其制品中的高氯酸盐污染特征分析

      2023, 35(5):706-711.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1 CSTR:

      摘要 (398) HTML (328) PDF 1009.54 K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佛山市市售稻米及其制品中的高氯酸盐污染情况,为标准制订和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21年3月采集佛山市5个区25个街道的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和母婴店销售的稻米及其制品共233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法检测样中高氯酸盐浓度,分析稻米及其制品中的高氯酸盐污染特征。结果 高氯酸盐在稻米样品中检出率为57.8%(52/90),湿米粉为98.8%(79/80),糯米制品为90%(18/20),特色米制品为100%(12/12),婴幼儿辅食为87.1%(27/31)。稻米样品中的高氯酸盐平均浓度为2.5 μg/kg,湿米粉为6.5 μg/kg,糯米制品为3.7 μg/kg,特色米制品为4.3 μg/kg,婴幼儿谷类辅食为5.5 μg/kg。不同稻米亚种中,籼米样品中的高氯酸盐平均浓度为2.9 μg/kg,粳米为0.5 μg/kg,糯米为4.2 μg/kg。结论 市售稻米及其制品中的高氯酸盐污染较为普遍,其中稻米的高氯酸盐污染水平低于稻米制品和婴幼儿辅食,而湿米粉是稻米制品中高氯酸盐污染水平最高的一种,婴幼儿辅食中的高氯酸盐污染水平也较高。

      • 0+1
    • >风险评估
    • 我国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金属元素迁移理论风险评估

      2023, 35(5):712-716.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2 CSTR:

      摘要 (566) HTML (256) PDF 543.15 K (3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推导食品接触材料来源的危害因素可接受暴露水平的方法,并评估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5种金属元素迁移的理论暴露水平及潜在健康风险,对我国现行标准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 参考国际上饮用水中化学污染物、金属制品来源的金属元素,以及食品接触材料来源的污染物可接受暴露水平的分配原则,综合考虑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水平和毒理学数据,确定我国居民不锈钢制品来源的金属元素的可接受暴露水平。假定每天摄入1 kg由不锈钢制品盛放的食品,利用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中规定的不锈钢制品中铅、镉、砷、铬、镍元素的特定迁移限量,估计5种金属元素迁移的理论暴露水平,并依据推导的可接受暴露水平评估不锈钢制品中金属元素迁移的健康风险。结果 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中铅、镉、砷、铬和镍的可接受暴露水平分别为0.06(铅儿童)、0.13(铅成人)、0.08、0.30、60.00和2.40 μg/kg·BW。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来源的铅和砷的理论暴露水平分别为2.50(铅儿童)、0.83(铅成人)和0.67 μg/kg·BW,暴露限值分别为0.02(铅儿童)、0.16(铅成人)和0.45,远低于1。镉、铬和镍的理论暴露水平分别为0.33、33.33和8.33 μg/kg·BW,分别为相应不锈钢制品来源的可接受暴露水平的400.12%、55.56%和347.22%。结论 在我国现行标准下,根据理论暴露结果,铬元素迁移导致的风险较低,镉、镍、铅和砷迁移导致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建议开展基于实际迁移水平的风险评估,为是否需要修订GB 4806.9—2016提供科学依据。

    • 竹叶粉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2023, 35(5):717-722.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3 CSTR:

      摘要 (641) HTML (137) PDF 632.68 K (2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竹叶粉的食用安全性。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检测、卫生学指标(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污染)检测、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 d经口毒性试验)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竹叶粉食用安全性。结果 竹叶在国内外有悠久的食用和使用历史,未见有中毒和不良反应记载。竹叶样品含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总酚含量较高,各项卫生学指标均未超出类似食品限量要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试验中,竹叶粉未表现出毒性作用,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4.0 g/kg·BW。结论 竹叶粉摄入剂量低于6 g/d时,对一般成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健康作用极小。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山东省保健食品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3, 35(5):723-726.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4 CSTR:

      摘要 (697) HTML (252) PDF 504.57 K (1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确定保健食品生产风险评价指标及权重,建立山东省保健食品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采用“文献搜索”、“经验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保健食品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评价体系由保健食品生产动态风险评价体系与保健食品生产静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动态风险评价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静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结果科学可靠,可为山东省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指导企业规范生产行为,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及识别风险能力。

    • 市场零售水产品(鱼类)真实属性情况分析与监管建议

      2023, 35(5):727-733.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5 CSTR:

      摘要 (460) HTML (392) PDF 1.94 M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市场零售水产品(鱼类)进行物种鉴定,调查分析其真实属性。方法COⅠ基因为目标基因,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深圳零售渠道水产品(鱼类)的品种来源。结果 根据BOLD系统鉴定结果统计,120份深圳地区市场零售水产品(鱼类)样品中,存在以异鳞蛇鲭冒充金枪鱼的现象,部分水产品类别范畴不清晰,虹鳟等钩吻鲑属鱼类是否明确归入“三文鱼”类存在争议。结论 目前深圳市场零售水产品(鱼类)存在鱼种替代或标签不合规现象,建议加强监管、持续规范市场秩序。

      • 0+1
      • 1+1
      • 2+1
    • >食源性疾病
    • 2011—2020年湖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023, 35(5):734-738.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6 CSTR:

      摘要 (444) HTML (174) PDF 1.00 M (2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湖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供科学决策与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2011—2020年湖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数据,对发病时间、地区、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引发原因等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湖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506起,累计发病数4 503例,死亡46例,其中报告发生在家庭的264起,占总事件数的52.17%;病例997例,占总病例数22.14%;死亡44例,病死率为4.41%。7月是事件暴发的高发月份,报告事件数98起,占总事件数的37.12%(98/264)。在家庭发生事件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178起,67.42%),其次是不明原因(37起,14.02%),化学污染物(22起,8.33%),三者占总报告事件数的89.77%,占总死亡例数的88.64%(39/44)。结论 2011—2020年湖北省在家庭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致病因子为毒蘑菇,主要引发原因是误食误用,对大众的预防食源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毒蘑菇)宣传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

      • 0+1
    • 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评价

      2023, 35(5):739-744.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7 CSTR:

      摘要 (390) HTML (104) PDF 1.04 M (20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2015—2021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为提高调查能力和规范撰写调查报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5—2021年四川省发病人数≥10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调查结案报告,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挑选39项关键指标对报告内容开展质量评价。结果 有259起事件的结案报告纳入分析。报告质量评分分数范围为9~34分,中位数为23分。报告历年平均分呈明显上升趋势(r=0.964,P<0.001),但仍存在一定问题。53.67%报告未计算患病率,50.97%报告未计算临床特征比例,仅25.10%报告绘制发病曲线,仅有16份报告开展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66.02%报告未调查可疑食品加工过程,仅23.94%报告分析食品污染环节;采集水源样本、环境样本、从业人员生物样本的事件占比均低于40.00%;仅58.69%的报告得出准确的调查结论,44.79%事件未查明致病因子,60.62%事件未查明致病食品;32.43%报告的内容逻辑较混乱、条理不清晰,仅42.47%报告的全文格式规范。结论 四川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调查报告撰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0+1
      • 1+1
    • 6例由假残托鹅膏引起的中毒病例临床调查及毒物鉴定研究

      2023, 35(5):745-748.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8 CSTR:

      摘要 (444) HTML (339) PDF 1.12 M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2021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发生的一起误食野生蘑菇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事件,鉴定毒蘑菇种类,了解中毒症状和救治措施。方法 开展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救治分析,毒蘑菇样本现场采集并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物种。结果 6例患者食用了自己采集并煮汤的蘑菇,于食用后30 min~2 h出现中毒症状,轻症患者恶心呕吐、头晕,重症患者有意识模糊、四肢不自主抽动等症状。轻症患者经过支持性治疗当天痊愈出院,重症患者经过住院治疗顺利恢复。毒蘑菇样本经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假残托鹅膏(Amanita pseudosychnopyramis)。结论 该起中毒事件是一起由假残托鹅膏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

      • 0+1
    • 2017—2021年河南省肉与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及部分肠杆菌耐药特征分析

      2023, 35(5):749-756. DOI: 10.13590/j.cjfh.2023.05.019 CSTR:

      摘要 (609) HTML (214) PDF 766.81 K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并对肠杆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耐药特征分析。方法 收集2017—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等21个监测点的1 934份肉与肉制品,参考《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河南省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空肠弯曲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率和耐药谱等特征。结果 1 934份样品中检出478株致病菌,其中沙门菌96株,共26个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为主;致泻大肠埃希菌82株,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为主;产气荚膜梭菌6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8株,空肠弯曲菌3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40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4.72%,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达到89.00%,其次为生禽肉(36.79%)和生畜肉(22.35%)。96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71.88%)、萘啶酸(63.54%)及四环素(58.33%)高水平耐药;8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84.38%)、氨苄西林(67.19%)及氯霉素(64.06%)高水平耐药,且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情况。结论 河南省肉与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是调理肉制品污染较重。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且存在多重耐药情况。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暴发,降低感染率,应加强对肉与肉制品的监管监控,以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 2018—2021年广州市白云区网络外卖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2023, 35(5):757-762.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0 CSTR:

      摘要 (431) HTML (391) PDF 675.76 K (2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风险,为完善广州市外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1年在广州市白云区采集174份网络外卖食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对样品中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培养和鉴定。结果 2018—2021年监测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20.1%(35/174),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不合格率较高,不同年度的不合格率及不同类别食品的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室外湿度、不同食品中心温度样品的合格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物中心温度越高(OR=0.917,95% CI:0.876~0.960),食品不合格率越低;对不同品种的外卖食品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以米饭加菜类为参照组,凉拌菜类(OR=0.010,95% CI:0.001~0.159)、寿司手卷类(OR=0.041,95% CI:0.002~0.771)的不合格率更低(P<0.05)。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的网络外卖食品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菌污染,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外卖食品的监督管理,规范餐饮行业的操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 一起由食用家庭自制辣椒酱引起肉毒中毒的实验室诊断

      2023, 35(5):763-767.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1 CSTR:

      摘要 (585) HTML (354) PDF 570.31 K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1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的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 参照GB 4789.12—2016对病例暴露食品样品(自制辣椒酱、咸菜、芝麻酱、卤猪蹄)和粪便标本进行前处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样品/标本中肉毒毒素基因,通过动物试验进行毒素检测和型别确认,经接种疱肉培养基和TPGYT培养基增菌培养,采用血琼脂平板进行分离、纯化,并做菌种鉴定。结果 5份样品/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仅在自制辣椒酱样品中检测到A型肉毒毒素基因;通过动物试验进行毒素检测,在自制辣椒酱样品中检测到A型肉毒毒素,其他样品/标本中未检测到肉毒毒素;5份样品/标本中,从自制辣椒酱和卤猪蹄样品中均分离到A型肉毒梭菌。结论 该起中毒事件是由食用肉毒梭菌污染的家庭自制辣椒酱引起。

    •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聚集性腹泻事件的病原特征分析

      2023, 35(5):768-771.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2 CSTR:

      摘要 (372) HTML (78) PDF 636.43 K (2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2021年湖州市南浔区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特征分析,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询问患者、医院核查等方法搜索到疑似病例59例,对采集的29份厨师、服务员和病例的肛拭子标本以及18份留存餐食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血清学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对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子分型、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3份厨师和6例病例的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5.25%;分离株血清型均为O10:K4。所有菌株tlhtdh基因均为阳性,trh基因均为阴性。9株分离株仅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他12种抗生素均敏感。经PFGE聚类分析,菌株间相似系数为100.0%,厨师分离株和病例分离株带型一致。结论 这是一起由O10:K4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聚集性腹泻事件,分离株均携带tdh毒力基因,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高。

      • 0+1
    • 黑龙江省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估计

      2023, 35(5):772-776.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3 CSTR:

      摘要 (282) HTML (370) PDF 962.14 K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估计黑龙江省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的疾病负担,为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黑龙江省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人群调查获得急性胃肠炎的就诊率;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获得黑龙江省的监测数据,从而计算非伤寒沙门菌的采样率、检测率及报告病例数。利用上述两部分数据构建金字塔模型,并估计黑龙江省由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的病例数量及发病率。利用@Risk8.2软件对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的发病数据进行概率估计以及不确定性分析,并进一步估计由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结果 估计黑龙江省由非伤寒沙门菌导致的食源性急性胃肠炎76 224人次(95% CI:60 203~96 626),年发病率202.0/10万(95% CI:159.6/10万~256.1/10万)。结论 非伤寒沙门菌给黑龙江省造成了较大的食源性疾病负担,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疾病负担尤为显著。

      • 0+1
      • 1+1
    • >应用营养
    • 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 35(5):777-782.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4 CSTR:

      摘要 (225) HTML (330) PDF 546.42 K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食品营养和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民健康。方法 本研究采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0年开展的人群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项目中的肉类消费数据,共纳入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2 39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肉类消费数据,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各种肉类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3岁及以上居民肉类消费率为91.9%。其中,猪肉消费率为77.4%,牛肉消费率为50.6%,羊肉消费率为21.5%,禽肉消费率为23.0%。居民肉类消费模式受到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的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猪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是民族,牛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民族、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羊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和家庭月收入,禽肉消费的独立风险因素是家庭月收入。结论 北京市居民肉类消费率较高,肉类品种日益丰富,膳食结构逐渐完善,但猪肉仍是居民主要肉类消费产品,应给予居民科学营养指导,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 >综述
    • 禾谷镰刀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合成及其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2023, 35(5):783-788.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5 CSTR:

      摘要 (586) HTML (508) PDF 1.25 M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禾谷镰刀菌是感染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在引发严重小麦赤霉病害的同时,可分泌产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食品后不易被清除,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禾谷镰刀菌产DON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分子调控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也是防控DON的基础。本文综述了禾谷镰刀菌DON生物合成过程中涉及产毒基因簇TRI的各个基因、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目前对禾谷镰刀菌中对呕吐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这些基础信息将直接为安全控制主要粮食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污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0+1
      • 1+1
      • 2+1
    • 近五年电子鼻技术在食品安全的应用进展

      2023, 35(5):789-794.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6 CSTR:

      摘要 (861) HTML (612) PDF 608.51 K (2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子鼻因快速、无损、便捷的特点,已在食品安全保障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五年电子鼻在新鲜度监控及货架期预测、农残检测、致病微生物及毒素检测、掺假及鉴伪检测、过敏原识别的应用,对比了其他检测手段,展示了与其他技术融合的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 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与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2023, 35(5):795-800. DOI: 10.13590/j.cjfh.2023.05.027 CSTR:

      摘要 (754) HTML (399) PDF 587.30 K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坚果及籽类食品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等多种营养素,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这类食品易被霉菌及其产生的真菌毒素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坚果及籽类食品中霉菌与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坚果及籽类食品的安全生产和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