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35(2):151-155.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1 CSTR:
摘要:我国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定义为“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我国特医食品的发展起步较晚,自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特医食品正式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以来,特医食品的监管逐渐完善,获准注册的产品也逐渐增加。本文对我国特医食品相关法规标准与监管要求,以及获准注册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若干建议,为相关人员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2023, 35(2):156-162.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2 CSTR:
摘要:目的 研究芝麻乙醇提取物(SEE)对运动性疲劳(EIF)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柯新,谭剑斌,黄振峰,王红霞,杨杏芬,陈壁锋,胡婷婷,黄志彪,赵敏,曾转萍
2023, 35(2):163-173.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3 CSTR:
摘要:目的 对食用色素红曲红开展关键组分分析和毒理学评价,为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通过GB 1886.181—2016对红曲红样品进行鉴别试验和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样品中桔青霉素(CIT)和莫拉可林(Monacolin K)含量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Orbitrap-MS2),对红曲红的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限量法开展红曲红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展SD大鼠经口14 d毒性实验。结果 受试样品红曲红的质量规格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其中CIT和Monacolin K的含量分别为0.030 8 mg/kg(单位色价计)和0.166 mg/g;受试样品检测出20种组分,其中红色素、橙色素、黄色素比例分别为88.38%、2.04%、5.96%。小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红曲红半数致死量(LD50)>20 g/kg·BW;大鼠14 d经口毒性实验,5 g/kg·BW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一般临床观察、血液学、血清生化、尿液常规、病理学检查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试样品红曲红由红色素为主要特征成分的多组分构成,初步安全性评价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和靶器官,可为进一步长期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2023, 35(2):174-178.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4 CSTR:
摘要:目的 对2018—2020年辽宁省婴幼儿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菌开展持续监测,了解和掌握本省内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征、药物敏感性特征,为本省致泻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为可能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辽宁省共208份婴幼儿食品,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与生化鉴定。对鉴定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收集分离的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进一步进行血清学分型和耐药谱研究。结果 16S rRNA基因测序通过对肠杆菌科进行种鉴定,发现与生化结果一致。其中EAEC的检出率较高,且EAEC的毒力基因pic携带率高。毒力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具有一致性。共检测出25株EAEC,其中40%菌株(血清型O134:H9)携带毒力基因pic,28%菌株(血清型O3:H2)同时携带毒力基因aggR和astA,16%菌株(血清型O9:H6)携带毒力基因aggR,16%菌株(血清型O62:H7)携带毒力基因astA。78株大肠埃希菌中EAEC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为32.1%。25株EAEC为多重耐药株,主要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结论 EAEC是辽宁省婴幼儿食品中大肠埃希菌主要污染菌型,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给予更多关注。
2023, 35(2):179-183.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5 CSTR:
摘要:目的 探讨保健食品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替代性新试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小鼠耐缺氧实验,建立斑马鱼缺氧模型,并检测样品对斑马鱼缺氧运动的改善情况及抗缺氧诱发的红细胞增多症。以连二亚硫酸钠处理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构建了化学性缺氧细胞模型,样品处理后进行细胞活性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分别验证样品对缺氧耐受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样品可以提高小鼠的缺氧耐受力;与缺氧模型对照比较,可以改善斑马鱼缺氧运动障碍、缺氧诱发的红细胞增多症,可以缓解心肌细胞缺氧导致的细胞活性降低及LDH活性升高。结论 用体内外三种试验体系均能检出样品具有提高缺氧耐受的能力,耐缺氧检验的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的推出具有可行性。
2023, 35(2):184-189.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6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从食品及临床样本中分离的沙门菌整合子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分布,以及不同耐药基因与多重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K-B法进行产ESBL菌表型确证试验;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沙门菌相关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以及可移动元件—整合子基因进行扩增,对整合子可变区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携带耐药基因盒。结果 共分离309株沙门菌,138株来自食品(禽类96株,生猪肉19株,水产品23株),171株来自临床样本。309株沙门菌耐药率达78.3%,多重耐药率达41.1%,其中禽类耐药率占比最高。共检出56株产ESBL菌,其中35株携带产ESBL菌相关耐药基因(blaTEM基因型15株,blaCTX基因型10株,blaTEM与blaCTX双基因型10株),未检出blaSHV基因。检出98株I类整合子阳性菌,阳性率为31.7%。其中54株携带耐药基因盒,47株携带dfrA以及aadA基因,1株携带linG-aadA22基因盒,其余为空基因盒。整合子阳性菌和产ESBL菌多重耐药率分别高达98.0%和89.3%。产ESBL菌中整合子阳性率高达76.8%(43/56)。结论 本地区产ESBL与I类整合子沙门菌分布广泛,产ESBL菌基因型以blaTEM和blaCTX为主。整合子与产ESBL菌均与多重耐药有关。该地区沙门菌耐药形势严峻,禽类养殖中尤需注意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邵乃敏,李能波,孙宇立,杨隽,徐菁,丁瑜,赵菊润,洪新宇,沈定才
2023, 35(2):190-197.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7 CSTR:
摘要:目的 对紫皮石斛花水提物进行生殖毒性评价。方法 依照GB 15193.15—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殖毒性试验》中一代生殖毒性评价方法,将240只9周龄SD大鼠(雌、雄各12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0.0、2.5、5.0和15.0 g/kg?BW组。实验中受试物经口灌胃给予。检测亲代(F0)大鼠在灌胃1~10周中的体质量、摄食、生殖脏器质量和系数;F0雄鼠精子参数以及F0雌鼠的动情周期、繁殖指数(受孕率和妊娠率)、胚胎毒性(子宫连胎质量、着床数、黄体数、活胎数、吸收胎数/率、死胎数/率);F1大鼠的哺乳期内存活率、哺乳期内体质量、肛殖距、每窝仔鼠平均数、仔鼠性别比;F1大鼠的青春期启动(睾丸下降、包皮分开、阴道开放)、体质量变化(3~12周龄)、生殖脏器质量和系数、精子参数;F0和F1大鼠所得脏器(包括子宫、卵巢、睾丸、附睾)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3个剂量组的F0及F1大鼠的各生殖毒性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没有发现显著变化。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紫皮石斛花水提物生殖毒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15.0 g/kg?BW。
孙珊珊,王明栋,赵慧男,郑文静,薛霞,胡梅,王骏,刘艳明,张艳侠
2023, 35(2):198-203.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8 CSTR:
摘要:目的 建立糕点中禁用色素喹啉黄的盐析辅助-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40%甲醇-氯化钠-水体系提取,亚铁氰化钾-乙酸锌溶液沉淀蛋白,以甲醇-0.02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X-Bridg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 μm)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喹啉黄在0.4~4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S/N=3)为1.25 mg/kg,定量限(S/N=10)为5.0 mg/kg。在5.0、10.0和50.0 mg/kg三个浓度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9.18%~1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83%~8.6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糕点中的禁用色素喹啉黄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2023, 35(2):204-211. DOI: 10.13590/j.cjfh.2023.02.009 CSTR:
摘要:目的 调查西南地区腌熏制品高频食用行为现状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 调查时间为2021年2~5月,采取方便抽样法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进行线下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收集其地理、人口社会学因素和健康知识与行为,采取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高频腌熏制品食用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 地理因素上,云贵地区和农村高频腌熏制品食用行为风险较高,且云南的高频腌熏制品食用风险分别是参照组重庆的2.764倍和2.126倍。人口社会学因素中,高频腌熏制品食用行为一定程度上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偏智力劳动是保护因素。年龄与腌制品食用行为中,60岁以上老年人风险最高,18~25岁青年仅为该群体的46.70%。健康知识与行为上,盐的知识了解程度与熏制品食用行为有统计学差异,回答全错组风险为全对组的1.372倍。而饮酒频率与腌熏制品风险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在两组因变量中,每周饮酒3次以上人群风险最高,从不饮酒群体仅有其32.10%。结论 腌熏制品是西南地区的特色美食,地理因素、人口社会学因素以及健康知识与行为因素均与高频腌熏制品存在关联。应控制高频饮食行为带来的健康风险,应针对云贵地区、农村地区和年纪较大、受教育较低的群体做好宣传,鼓励正确健康的饮食行为,助力健康中国之健康西南行动。
2023, 35(2):212-217.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0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近5年温州市幼儿园及中小学食堂自制的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进一步保障学生餐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6—2020年温州市各县(市、区)采集的学生餐样品中的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及大肠埃希菌)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并用SPSS 18.0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6年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样品不合格率达23.58%,此后4年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依次为6.27%、6.80%、9.06%、3.82%,5年来温州市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0.852,P<0.001)。主要表现为卫生指标菌中的大肠埃希菌污染严重,5年来不合格率依次为9.43%、5.64%、6.47%、6.41%、1.91%,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225,P=0.022);除2016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7.35%和9.91%)较高外,其余各年食源性致病菌的不合格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从学校类型来看,2016—2020年温州市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分别为10.34%、12.81%、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1,P=0.015)。2016—2020年温州市不同采样季度和监测地点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调整了监测学校类型、采样季度和监测地点等影响因素后,相对于2016年,2017—2020年学生餐微生物污染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2016年温州市幼儿园及中小学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最为严重,此后4年学生餐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相关监管部门应根据监测结果进一步加强食品监管力度,防止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023, 35(2):218-223.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1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湖州市市售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21年5类1 463份样品按照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对沙门菌进行检验,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PFGE)检测,结果用Excel、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共检测5类1 463份食品样品,检出沙门菌菌株47株,总检出率为3.21%(47/1 463)。不同食品类别中生畜肉检出率最高,为6.61%(23/348)。共检出19种血清型的沙门菌,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不同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有差别。对2019—2021年分离到的20株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和PFGE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70%(14/20)和60%(12/20)。分子分型显示,经Xba I酶切后,19株沙门菌产生11个PFGE带型,多态性较高。结论 2015—2021年湖州市市售5类食品中均有检出沙门菌,其中两类为即食食品(中式凉拌菜和散装熟肉制品);检出样品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阳性检出以农贸市场采集样品为主,有潜在的食源性疾病风险,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督管理。
2023, 35(2):224-229.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2 CSTR:
摘要:目的 评估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5—2021年杭州市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铝含量的数据和2015年杭州市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及每周高食物量消费人群暴露量(P95)分别为0.416、1.986 mg/kg?BW,均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2 mg/kg?BW)。包子、面条、中式糕点、油条、馒头是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暴露的主要来源,累计贡献率达到85.9%。如果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的限量规定,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和P95暴露量将分别下降88.2%和84.0%。结论 目前杭州市居民膳食中铝每周平均暴露量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但高食物消费人群每周暴露量(P95暴露量)接近PTWI,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P95暴露量已超过PTWI,应引起重视,并采取措施以降低铝暴露过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2023, 35(2):230-236.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3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场上韭菜的农药残留状况,评估韭菜中农药残留的暴露风险。方法 对2020年河南省市场销售的韭菜样品中16种农药残留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食物消费量数据及农药残留联席会议制定的急性参考剂量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等健康指导值,采用点评估法对河南省居民韭菜中的农药残留的急性和慢性暴露风险进行评估,并采用危害指数法进行累积暴露评估。结果 韭菜样品中农药残留种类较多,共检出14种农药,检出率为93.81%(424/452);7种农药超标,超标率为16.15%;多农药联合检出现象较为严重,56.42%样品中含有2种以上农药残留。在急性暴露评估中,克百威、腐霉利、甲拌磷的急性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在慢性暴露评估中,氧乐果的慢性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且杀虫剂类农药存在累积中毒风险。结论 河南省韭菜中农药残留情况较突出,应加强农药例行监测和使用管理,特别是氧乐果、克百威、腐霉利、甲拌磷等高风险性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23, 35(2):237-241.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4 CSTR:
摘要:目的 评价青海省成年牧民砖茶氟摄入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9—2021年青海省砖茶氟含量监测数据及2015年青海省牧民砖茶消费量专项调查资料,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评估青海省牧民砖茶氟摄入水平及潜在风险。结果 砖茶平均氟含量为464.32 mg/kg,最大值为1 206.00 mg/kg,超标率为74.74%(213/285),其中康砖茶超标率最高,为100%(12/12);青海省牧民平均每日砖茶氟摄入量为0.048 mg/kg BW,接近氟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高消费人群(P95)平均每日砖茶氟摄入量为0.177 mg/kg BW,是UL的3.1倍;女性消费人群的平均每日砖茶氟摄入量是男性的1.3倍。结论 青海省成年牧民饮用的砖茶氟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可能会导致健康风险,特别是高消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023, 35(2):242-247.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5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基诺族居民膳食结构和食物消费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2020年在云南省基诺族集聚地景洪市抽取12个居(村)民委员会392名20~80岁基诺族居民,采用膳食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基诺族居民膳食结构,采用t检验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结果 2020年云南省景洪市20~80岁基诺族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各类食物摄入量为:谷薯类食物297.1 g(其中米类及其制品264.5 g,面类及其制品13.0 g,其他谷类0.4 g,薯类19.2 g),蔬菜类食物228.3 g(其中深色蔬菜49.7 g,浅色蔬菜178.6 g),水果59.3 g,动物性食物137.2 g,水产品29.0 g,奶类及其制品7.0 g,豆类及其制品27.5 g,坚果5.0 g,烹调油42.0 g,食盐8.4 g。水果、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水产品、坚果、烹调油等食物摄入量均分别高于2010—2013年云南省居民平均摄入量,而谷薯类食物、蔬菜、蛋类、奶类及其制品和食盐均显著低于2010—2013年云南省居民平均摄入量(P<0.05)。结论 云南省景洪市基诺族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应广泛开展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促进居民形成健康的食物消费行为,提高其营养与健康水平。
2023, 35(2):248-253.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6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罐装辅助食品)中葡萄糖、半乳糖、果糖、乳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含量,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采集国内市场常见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及婴幼儿辅助食品83例,涵盖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婴幼儿罐装食品等,利用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对葡萄糖、半乳糖、果糖、乳糖、蔗糖和麦芽糖进行含量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总糖含量的中位数为433.43~476.99 g/kg,其中乳糖占总糖的比均高于95 %,乳糖含量由高至低分别为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总糖检出率为36.8 %,含量中位数为0~28.35 g/kg,其乳糖和蔗糖的中位数较高,为84.30和70.17 g/kg,而蔗糖在饼干第三四分位数(Q3)的含量较高,为53.43 g/kg。国产和原装进口配方食品的添加糖含量进行比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市售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乳糖的含量较高,其他糖含量较低。谷类辅助食品中总糖含量较低,但是饼干中的蔗糖含量应引起关注。建议企业应严格控制添加糖,政府部门也应继续推动新发布国家标准中的糖含量规定的实施。
2023, 35(2):254-258.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7 CSTR:
摘要:目的 对鹤壁市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内脏脂肪指数(VAI)情况及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早期预防肥胖超重儿童发生NAFLD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1013例一年级儿童,筛选出肥胖超重儿童243例,依据其NAFLD患病情况分为非NAFLD组和NAFLD组,对比两组患儿基础临床资料、VAI、血脂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D-IR),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显著差异的因子与NAFLD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从243例肥胖超重儿童中筛查出46例NAFLD患儿,占比18.93%。NAFLD组患儿女童数、VAI、腰围、BMI、HOMA-IR及TG均显著高于非NAFLD组,男童数、HDL-C显著低于非NAFLD组(P<0.05)。两组TC、年龄及LDL-C无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知,肥胖超重儿童HDL-C与NAFLD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TG(P<0.01)、HOMA-IR(P<0.01)和VAI(P<0.05)与NAFLD间呈显著正相关。排除混杂因素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肥胖超重儿童性别、VAI及HOMA-IR均与NAFLD有密切关系,其中,男童、VAI、HOMA-IR水平上升均可使患儿患NAFLD概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鹤壁市超重肥胖儿童发生NAFLD与其VAI水平密切正相关,VAI上升可使其患NAFLD风险显著提升,临床可依据其VAI进行该病的预防与干预。
2023, 35(2):259-265.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8 CSTR:
摘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而准确甄别食品类别,并依据相关标准做出正确判定是抽检工作的关键点和难点。本文对茶叶及其制品、糖果和粮食加工品三类食品抽检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旨在为抽检工作者在对食品进行分类和判定时提供参考,从而降低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风险,提高抽检工作的质量。
2023, 35(2):266-270. DOI: 10.13590/j.cjfh.2023.02.019 CSTR:
摘要:相比检验,抽样工作直接面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更可能受到规范性、代表性、公正性、随机性、时效性等方面的考验甚至异议。随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的纵深发展,对抽样队伍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本文从人员、管理、原则、奖惩等方面探讨我国专业化、职业化的食品安全抽样队伍建设,以期对相关工作提供更多思路。通过文献搜集和综合分析,对我国食品安全抽样队伍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针对性措施。参考食品检查队伍建设要求,明确资格条件,建立抽样人员信息库,加强考核评价,统一监督管理,可有效提升抽样队伍的专业技能、责任意识和职业荣誉感,提升抽样工作质量和成效。
2023, 35(2):271-277.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0 CSTR:
摘要:分析我国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测技术能力,完善放射性污染监测体系。通过研究获证机构和检测项目分布、能力考核结果情况等内容,分析放射性物质检测技术能力现状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放射性物质检测技术能力可较好地支撑监测体系的运作,但在检测技术能力有效性和持续性、技术能力网络布局、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制度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适应我国正常情况下以及核或放射紧急情况时快速反应工作需要。
吴雨晨,韩海红,宗雯琦,褚遵华,黄峥,贾华云,李宁,戴月,郭云昌
2023, 35(2):278-282.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1 CSTR: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20年中国大陆由外卖送餐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 对我国“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0—2020年由外卖送餐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20年中国大陆(除西藏自治区)共报告549起由外卖送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累计发病9 285人,死亡2人。第三季度的暴发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41.53%和44.58%。除致病因子不明以外,微生物性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9.16%和60.26%。除原因食品不明以外,混合食品和多种食品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较多,事件数分别占21.86%和15.12%,发病人数分别占20.58%和13.10%。除不明来源场所以外,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排名前3位的送餐来源场所分别是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快餐店,事件数分别占20.04%、15.66%、15.48%,发病人数分别占35.30%、17.52%、10.57%。除多种因素和不明因素以外,存储不当引起的事件数最多,占8.74%;加工不当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7.74%。结论 存储和加工不当导致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是外卖送餐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外卖送餐全过程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建立并确保其严格遵守食品原料、生产、运输、配送等各环节良好卫生操作规范,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023, 35(2):283-288.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2 CSTR:
摘要:目的 了解2020—2021年济南市零售鸡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并探究可移动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济南市采集零售鸡肉样品260份,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对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和mcr基因筛选,使用微量肉汤法对mcr基因阳性株开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 260份零售鸡肉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61份,污染率为23.46%(61/260),秋季污染率最高可达53.33%(32/60);共分离出沙门菌103株,56株为肠炎沙门菌,占比54.37%(56/103)。2株不同产地鸡翅样品来源的印第安纳沙门菌分离株检测出mcr-1基因,阳性率为1.94%(2/103)。2株mcr-1基因阳性印第安纳沙门菌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其中1株可对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类在内的全部12类测试抗生素同时耐药。结论 2020—2021年济南市零售鸡肉中的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秋季采集样品的污染率较高,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检出携带mcr-1基因;同时耐受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严重多重耐药沙门菌,应引起关注,并加强对鸡肉生产全链条中沙门菌的持续监测,为防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2023, 35(2):289-293.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3 CSTR:
摘要:目的 对一起因食用被肠炎沙门菌污染面包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确定病因食品,采集病例和食堂从业人员生物标本、剩余食品和环境样品进行实验室检验,结合卫生学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 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2021年5月20日重庆市某食品厂生产的某批次预包装面包为可疑食物,在食用该批次面包的73人中,有55人发病,患病率为75.34%,潜伏期中位数为15 h,同时,在剩余食品、相关环境样品、病人肛拭子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因进食受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面包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2023, 35(2):294-302.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4 CSTR: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通过群体感应在不锈钢食品加工设备表面形成单一或多物种生物膜,成为食品潜在的污染源。季铵盐类消毒剂常用于食品企业加工设备表面的清洗消毒,而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在主动外排泵系统、应激反应、基因调控等多种机制的介导下可对其产生耐受性。本文综述了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及耐受机制,汇总了近年来物理杀菌以及新型组合杀菌技术在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防控中的应用,为新型高效杀菌技术的开发提供思路,也为企业建立单增李斯特菌及其他微生物防控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2023, 35(2):303-310.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5 CSTR: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一元线性回归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差异和选用原则,介绍了异方差性检验、最佳权函数选择、回归方程检验、拟合质量比较等4个方面的应用方法,剖析了加权最小二乘法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加快分析化学领域回归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分析化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思考。
2023, 35(2):311-317.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6 CSTR:
摘要:N-二甲基亚硝胺是亚硝胺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在食品加工或储存过程中均可产生,但其检测方法多样且操作繁琐、准确率低。QuEChERS法前处理结合气相/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以操作简单、提取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回收率稳定以及能有效地提高检测速率和通量等优势,在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测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前处理方法、检测设备、检测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2023, 35(2):318-320. DOI: 10.13590/j.cjfh.2023.02.027 CSTR: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