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3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
    • 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以One Health策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2021, 33(4):397-400. CSTR:

      摘要 (595) HTML (0) PDF 3.27 M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健康国家战略规划与实施路径

      2021, 33(4):400-403. CSTR:

      摘要 (564) HTML (0) PDF 2.85 M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国际尤其是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推行健康国家战略策略的研究,深入剖析我国推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规划与布局,以及法制化和体制机制改革进程,最终落脚到结合国情、社情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五方面路径与措施建议。

    • 建党百年回顾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的奋斗路和新征程

      2021, 33(4):404-408. CSTR:

      摘要 (488) HTML (0) PDF 3.40 M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落实“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从农田到餐桌的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一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文章以时间顺序回顾了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经历的食品行业发展、国际食品标准和贸易的影响。在回顾食品安全标准变迁的基础上,总结了“最严谨的标准”体系建立的历程,为如何实现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提出建议。

    • >论著
    • 基于离散型麻雀搜索算法的食品抽检路径优化

      2021, 33(4):409-414.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6.70 M (2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型麻雀搜索算法的食品抽检路径高效优化方法。 方法 通过对抽检点编码,不同编码间路径计算及优化,构建离散型麻雀搜索算法并与其他已知算法进行比较与验证。 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离散型麻雀搜索算法, 对于Burma14、Bays29、Oliver30和Att48等实例,本算法都可以求得已知最优解。对于Kioa100和Ch130等实例,本算法得到的偏差率,分别是0.1%和1%,优于传统的遗传算法(偏差率分别是3%和4.2%)。 结论 本研究创建的基于离散型麻雀搜索算法的食品抽检路径优化方法,在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方面有更好的表现,有助于双随机抽检点生成和抽检路径优化的实际工作,为“双随机”抽检信息系统的实用化提供了可行的算法支撑。

    • >研究报告
    • 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法测定乌龙茶中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农药多残留

      2021, 33(4):415-422. CSTR:

      摘要 (827) HTML (0) PDF 8.52 M (2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GC-NCI-MS)测定乌龙茶中多组分拟除虫菊酯和有机氯类杀虫剂的分析方法。方法 茶叶样品粉碎过筛后,经沸水浸泡、丙酮-正己烷液液萃取、Carb-NH2固相萃取柱进化后,用GC-NCI-MS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8种拟除虫菊酯和9种有机氯类杀虫剂分别在0.006~1.00 μg/mL和0.006~0.50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6,加标回收率为60.1% ~119.8%,相对标准偏差为1.5%~10.4%(n=6),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4.8 μg/kg和1.7~16.0 μg/kg。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能满足乌龙茶样品中18种拟除虫菊酯和9种有机氯类杀虫剂残留的快速检测分析要求。

    • 4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离株病原学特征和溯源分析

      2021, 33(4):422-425. CSTR:

      摘要 (1046) HTML (0) PDF 3.86 M (24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19年淄博市4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tlh、tdh、trh)、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11株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 9株患者分离株血清型鉴定为O3∶K6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2株环境分离株血清型分别为O8∶K22和O1∶K32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11株分离株全部对头孢唑林耐药,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其中,2株对3种抗生素均耐药,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经PFGE聚类分析,同一暴发事件中患者分离株高度相关。结论 4起暴发事件的患者分离株均为流行株O3∶K6型,均携带tdh基因,部分菌株出现多重耐药情况,同一暴发事件的分离株之间同源性高,提示可能为同源暴发,应加强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源头的监管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鱼肉制品中巴沙鱼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法

      2021, 33(4):426-429. CSTR:

      摘要 (771) HTML (0) PDF 3.65 M (2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巴沙鱼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手段。方法 根据巴沙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使用实时荧光PCR进行扩增,从而达到快速检测产物的目的。结果 此方法特异性良好,巴沙鱼基因组DNA灵敏度可达到10-4 ng,在与婴幼儿米粉、儿童副食芝麻粉、鸡肉粉和大西洋鳕鱼粉混合的鱼肉制品中均可检测,且质量分数灵敏度均可达到0.01%。结论 本方法检测特异性高、时间短、灵敏度高,可满足鱼肉制品中巴沙鱼掺假的检测要求。

    • 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模型在牡蛎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预测上的应用

      2021, 33(4):430-434. CSTR:

      摘要 (753) HTML (0) PDF 4.94 M (2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季节性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分析并预测上海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NoV)的检出率,为水产品中NoV的污染规律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11月,从上海芦潮港海鲜市场定期采购牡蛎样品共531只,通过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PCR),对其进行了NoV检测,按季度分析检出率。采用季节性ARIMA模型对牡蛎中NoV的检出率数据拟合建立模型,经过数据平稳化、模型选择和拟合、模型诊断得到最优模型,并运用最优模型对未来四个季度牡蛎中NoV的检出率进行预测。结果 拟合出的季节性ARIMA(0,1,1)(0,1,0)4为最优模型,赤池信息量准则的修正值(AICc)最小(58.70),残差经Ljung-Box检验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牡蛎中NoV的阳性率趋势与实际检出率趋势基本吻合,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8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0.25。用最优模型预测的未来四个季度牡蛎中No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89%、12.80%、9.47%、6.14%。结论 季节性ARIMA模型(0,1,1)(0,1,0)4能较好地拟合牡蛎中NoV的阳性检出率趋势,对NoV污染的牡蛎等水产品的风险评估及NoV流行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 >调查研究
    • 基于子实体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黔东南州枞树菌的分类鉴定

      2021, 33(4):435-439. CSTR:

      摘要 (920) HTML (0) PDF 5.96 M (2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简称黔东南州)枞树菌野生菌分类地位,提供食源性野生毒蕈中毒事件中野生菌的鉴定方法依据。方法 根据枞树菌子实体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基于子实体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基因序列,采用邻接法(NJ)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 黔东南主要贸易乳菇属类的枞树菌有3种,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将靛蓝色、紫红色、橙黄色样本分别鉴定为靛蓝乳菇亚种(Lactarius subindigo)、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和鲜艳乳菇(Lactarius vividus)。从GENBANK下载31个菌株与3个代表样本ITS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为两大分支,枞树菌与其他近缘红菇属有毒菌类明显区分;代表样本TL1与靛蓝乳菇亚种、TZ1与红汁乳菇、TH1与鲜艳乳菇分别聚为一簇,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黔东南地区枞树菌主要贸易种为红汁乳菇和鲜艳乳菇,与贵阳地区的紫花菌属同物异名,其中靛蓝乳菇亚种属贵州省首次报道。

    • 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2021, 33(4):440-443. CSTR:

      摘要 (415) HTML (0) PDF 3.50 M (2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家庭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家庭食源性疾病3 159起,发病12 402人,死亡229人,病死率为1.85%(229/12 402)。2015—2019年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数呈上升趋势,发生在6—8月事件数、发病数和死亡数最多。从致病因素和原因食品分析,野生菌引起的事件数、发病数和死亡数最多,其次是乌头类植物。结论 加强野生菌和乌头类植物中毒的防控力度,提高群众预防野生菌和乌头类植物中毒的意识和能力,是有效预防和控制云南省家庭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 2009—2018年广州市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和菌型特征

      2021, 33(4):444-450. CSTR:

      摘要 (1052) HTML (0) PDF 4.93 M (2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广州市零售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以及菌株肠毒素基因、耐药表型特征。方法 从广州市辖11个区的农贸市场、超市随机购买零售即食食品,增菌后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检测24种肠毒素基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盒(staphylococcal cassette chromosome mec,SCCmec)分型。结果 2009—2018年广州市采集的1 399份即食食品中共分离出1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检出率为11.22%),其中熟猪肉中金葡菌检出率(17.95%)相比非熟肉食品中金葡菌检出率(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7株金葡菌为MRSA,检出率为0.5%;157株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3.43%,其次是四环素(55.41%)、红霉素(41.40%)、氯霉素(29.30%)、克林霉素(21.02%)、复方新诺明(20.40%)及庆大霉素(14.01%);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10.0%,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即食食品中优势克隆复合体(CC)为CC59(25.48%),其次为CC6(17.83%)、CC398(10.83%)。菌株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对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耐药的菌株占比,CC59和CC398大于CC6(P<0.001),而所有CC6菌株都携带seg, sei, sem, sen, seo及seu,远高于CC59(P<0.001)。结论 广州市即食食品中的优势菌群是CC59、 CC6和CC398,这3种优势克隆群在国内临床患者和食物中毒分离株中也很常见,需要公共卫生部门引起重视,加强对市售即食食品中金葡菌的监测。

    • >风险监测
    • 2014—2019年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2021, 33(4):451-455. CSTR:

      摘要 (598) HTML (0) PDF 3.99 M (2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分布,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收集辽宁省2014—2019年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开展特定病原体检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171 21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25~44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33.38%,57 151/171 219);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65.35%,111 896/171 219);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检出率为4.37%(867/19 845);可疑暴露食品主要包括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6%,33 002/166 211)、水果类及其制品(14.58%,24 239/166 211)和肉与肉制品(12.59%,20 929/166 211),加工或包装方式以散装(41.79%,70 941/169 743)为主,家庭是主要进食场所(70.65%,119 517/169 157);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98.55%,168 735/171 219)为主,腹泻最多见。结论 辽宁省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避免缺报漏报,加大对重点高危人群的监测力度,针对海产品食用安全,尤其是在夏季、家庭中制作散装海产品时要注重选购、加工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避免食源性疾病发生。

    • 2010—2018年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研究

      2021, 33(4):455-462. CSTR:

      摘要 (693) HTML (0) PDF 6.74 M (2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掌握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和趋势,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定量数据。方法 2010—2018年在江苏省13个市的流通和餐饮环节的不同场所,采集8类淡水产品1 170份,按照GB 478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验,使用@RISK软件对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拟合定量污染数据。结果 1 170份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8.0%,污染水平为(-1.01±1.58) lg MPN/g,毒力基因携带率3.7%。内陆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污染水平高于沿海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月份和季度检出率和污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采样场所检出率和污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分别为(-0.89±1.59) lg MPN/g和(-1.56±1.54) lg MPN/g;第二季度污染水平最高为(-0.56±1.72) lg MPN/g;饭店/酒店污染水平最高为(-0.68±1.55) lg MPN/g;淡水虾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最高为(-0.44±1.68) lg MPN/g。结论 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由海产品向淡水产品转移,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扩散,且有高于沿海地区的趋势。淡水产品可能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淡水虾类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需对淡水产品开展风险评估。

    • >风险评估
    • 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监测及初步风险评估

      2021, 33(4):463-468. CSTR:

      摘要 (681) HTML (0) PDF 4.60 M (2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市售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对全市39个区县的市售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监测,并用半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估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结果 重庆市2 680份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1.77%;中式凉拌菜的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熟肉制品、生食水产品和即食豆制品(非发酵)(P<0.05);超市、餐饮单位、农贸市场、便利店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大致相当(P>0.05);第四季度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P>0.05);包装形式上,散装食品污染率最高(P<0.05)。重庆市每年预计因食用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生食水产品、即食豆制品(非发酵)引起每百万人口的李斯特菌病的发病例数分别为633.7例、126.1例、2.4例、31.5例。结论 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熟肉制品致病风险最大。建议对即食食品加工后期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监测措施,优先开展熟肉制品和中式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以降低潜在危害。

    • 天然色素栀子黄的危害评估研究

      2021, 33(4):468-474. CSTR:

      摘要 (696) HTML (0) PDF 5.05 M (2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栀子黄色素及其主成分已有的毒理学资料,对栀子黄色素开展危害评估、关键效应和剂量的基准剂量分析。方法 采用系统文献检索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收集栀子黄色素毒理学资料,并根据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应用基准剂量法测算关键效应和剂量。结果 藏红花酸及其酯类是栀子黄色素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毒性作用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尚未发现特殊毒性。栀子苷是栀子黄色素的主要毒性成分,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栀子黄色素的无可见不良作用水平(NOAEL)为0.5 g/kg BW,应用基准剂量法计算出以肾脏毒性为关键终点的BMDL10为0.46 g/kg BW。结论 肾小管上皮细胞色素沉着是栀子黄色素的敏感毒效应,栀子黄风险评估需进一步补充人群暴露资料,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栀子黄色素的人群摄入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2018—2019年嘉兴市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评估

      2021, 33(4):474-479. CSTR:

      摘要 (797) HTML (0) PDF 4.77 M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人群急性胃肠炎流行特征和经济负担,为评估人群食源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单病种疾病负担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秀洲区和桐乡市共10个街道(乡镇)的20个居委会(行政村)作为调查点,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每月入户问卷调查急性胃肠炎发病情况和经济负担等。结果 现场实际调查2 400户2 400人,发现急性胃肠炎病例62人次,月发病率2.58%(95%CI: 1.95%~3.22%),城镇和农村、不同年龄性别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人口性别、年龄构成调整后的月发病率为2.92%(95%CI: 2.25%~3.60%),推算年发病率为0.38次/人年(95%CI:0.36~0.40)。7~9月为高发季节,医院就诊率12.77%,72.34%的病例与不洁饮食相关,62.50%的29岁及以下年龄病例,83.33%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学生和办事员病例,均在食用外购食品后发病。病例次均经济负担399.62元,其中次均直接医疗费用294.61元,次均直接非医疗费用39.83元,次均间接费用65.18元,估算全市急性胃肠炎型总经济负担为7.19亿元,其中食源性急性胃肠炎总经济负担为5.20亿元。结论 嘉兴市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较重,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引导建立健康饮食行为,并持续开展相关监测。

    • 风险分级矩阵在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

      2021, 33(4):479-484. CSTR:

      摘要 (804) HTML (0) PDF 4.19 M (2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风险分级矩阵方法学应用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居民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健康风险等级。方法 利用贝类海产品消费量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等数据,计算危害严重性(5分制)和疾病发生可能性(5分制)参数,导入风险分级模型矩阵,对我国沿海地区不同人群副溶血性弧菌健康风险进行赋值和等级评价。结果 我国沿海地区全人群和贝类海产品消费者人群通过生食贝类海产品每餐平均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评分均为6分,属于低风险,而生食贝类海产品人群的风险评分为10分,属于中度风险。结论 风险分级矩阵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通过进一步优化可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应用营养
    • 我国已批准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及科学性比对分析

      2021, 33(4):485-492. CSTR:

      摘要 (590) HTML (0) PDF 5.52 M (2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通过注册审批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情况、食品标签及营养成分等特点。方法 收集整理截止2021年3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通过注册审批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相关信息及食品标签数据,分析产品分类情况、营养成分含量、原料特点等,并与标准规定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目前我国通过注册审批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共58个。产品营养成分的标签标示值多处于“略高于标准下限~范围中间值”区间内。50%以上的产品选择添加胆碱、肌醇、牛磺酸和左旋肉碱,全营养配方中膳食纤维使用比例达72.2%。结论 我国已批准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种类基本实现全覆盖,但缺少特定全营养配方、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中的部分类型,国内企业亟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产品营养成分含量在标准规定的较为理想的范围内。

    • 2017—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及其与盐碘的相关性研究

      2021, 33(4):492-496. CSTR:

      摘要 (711) HTML (0) PDF 3.65 M (2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2017—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并分析其与盐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郑州市二七区9个社区抽取8~10岁儿童800名,进行尿碘、盐碘与甲状腺检测,分析不同年份盐碘含量、尿碘含量、盐碘合格率,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儿童尿碘与盐碘的相关性。结果 盐碘含量的总体中位数为26.2 mg/kg,盐碘总合格率93.00%(744/800);不同年份间盐碘含量、盐碘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尿碘含量总体中位数为170.9 μg/L,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2017年及2018年尿碘含量均高于2019年(校正后P<0.001),2020年尿碘含量高于2019年(校正后P<0.001);10岁儿童尿碘含量高于9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尿碘与盐碘呈正相关(r=0.278,P<0.05);不同年份甲状腺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大发生率较低(2.88%),且不同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20年郑州市二七区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多数处于适宜水平,食用盐基本均为合格碘盐,存在部分人群碘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情况,碘营养状况与盐碘存在正相关。因此应加强科学补碘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预防碘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

    • >食品安全标准
    • 不同工艺条件对浆水品质的影响及风味物质分析

      2021, 33(4):497-502. CSTR:

      摘要 (848) HTML (0) PDF 4.07 M (2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浆水是利用芹菜、包菜、白萝卜、面粉为原材料经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一种特色传统发酵食品。 方法 本文是以面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引子添加量、发酵温度为单因素,比较不同因素对浆水发酵评价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色谱联用法对浆水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 结果 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面粉添加量为2.5%,发酵温度为29 ℃, 发酵时间为3 d,引子添加量为11%。在该条件下发酵的浆水组织均匀、口感偏酸、风味醇厚柔和,风味物质共有29种,主要由醛酮类物质,烃类物质,醇类物质,酯类物质构成,其中主要物质有:(R)-(+)-柠檬烯、乙酸乙酯、乙醇,含量分别为14.66%、10.52%、7.24%。 结论 研究从浆水品质控制出发,对其工艺进行标准化,以保证浆水产品质量优良、可控,助于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 我国8省份地方特色植物原料使用现况及标准管理建议分析

      2021, 33(4):503-508. CSTR:

      摘要 (375) HTML (0) PDF 3.98 M (2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解我国部分省份对于地方特色植物原料的使用现况,总结我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原料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科学合理制定植物原料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完善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云南、广东、湖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安徽8个省份进行问卷调研,针对各省在普通食品中使用植物原料的困惑设计问题。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数据导出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15份,金线莲、铁皮石斛、白术、西红花、金樱子、三叶青是反映较多的原料,种植情况中本省大面积或局部地区种植最多,食用历史中有30年以上的最多,应用最多的类型为“代用茶”(工业化生产食品)和“煲汤或与其他食品炖食”(烹饪、餐饮中)。多数被调查者建议针对原料制定标准、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估。结论 调查突出反映了我国地方特色植物原料使用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今后应当加大对植物原料背景信息的研究,开展相关调研,以食用安全性风险评估为基础,科学定位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 >综述
    • 罐头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国内外对比分析研究

      2021, 33(4):509-517. CSTR:

      摘要 (1105) HTML (0) PDF 6.11 M (3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罐头食品安全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罐头行业的发展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和美国四个国家和组织制定的有关罐头食品安全指标的相关标准及法规,从组胺、污染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以及其他指标分别进行综述与对比分析。结果 在组胺的安全限量要求方面,美国相关的法规中并未规定,而中国和CAC在鱼类罐头相关标准中规定了其限量;在污染物安全限量要求方面,中国的规定较为完善,对各类罐头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中污染物限量规定比其他国家或组织更为全面;在生物毒素安全限量要求方面,仅中国、美国有明确要求;在罐头食品种类、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功能和使用要求方面,中国、CAC、欧盟类似,美国的规定完全不同。结论 过程控制是罐头食品安全控制的本质,为今后我国食品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思考,值得我国罐头食品生产行业学习和借鉴。我国应从原辅料、生产加工设备及食品接触材料等方面加强罐头食品中污染物的防控,进一步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及追溯体系。

    • 食品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

      2021, 33(4):517-523. CSTR:

      摘要 (1081) HTML (0) PDF 4.73 M (2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塑料是广泛存在于海洋和陆地环境中的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着微塑料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食品中微塑料的潜在健康效应引发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认识食品中微塑料的危害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微塑料的分析方法、分布、暴露、毒理学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期望能为食品安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