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对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早期识别与快速预警机制建设的思考

      2020, 32(2):113-117.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1

      摘要 (906) HTML (0) PDF 2.53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安全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食品安全未知风险隐患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容乐观。2020年全国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食品安全重大风险隐患快速预警体系及其防控机制敲响了警钟。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信息收集和早期预警防控等方面存在的制度保障机制不完善、体系支撑和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

    • 脱氢乙酸钠遗传毒性研究

      2020, 32(2):118-123.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2

      摘要 (1407) HTML (0) PDF 4.88 M (1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脱氢乙酸钠(Na-DHA)的遗传毒性。方法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菌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菌株,设1 667、556、185、62和21 μg/皿 5个剂量组,同时设自发回复突变组、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在加和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情况下计数每皿回复突变菌落数。微核试验采用昆明小鼠,设549.0、275.0和137.0 mg/kg BW 3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Na-DHA灌胃给予小鼠2次,间隔24 h,末次给予6 h后取股骨做骨髓涂片,观察红细胞(RBC)、嗜多染红细胞(PCE)和出现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MN)数,计算每组PCE/RBC和MN/PCE(微核发生率)。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采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设2 000、1 000、500 μg/ml 3个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处理6和24 h,观察300个中期分裂相/组,记录畸变类型和数目,计算畸变率。结果 各剂量组TA97a、TA98、TA100、TA102和TA1535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复突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CHO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回复突变组和阴性对照组三项试验的回复突变菌落数、微核发生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条件下,未发现Na-DHA具有遗传毒性。

    • 体外微核高内涵筛选法在食品毒理学遗传毒性评价中应用研究

      2020, 32(2):124-129.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3

      摘要 (1115) HTML (0) PDF 9.23 M (1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高内涵筛选(high-content screening, HCS)技术的体外微核(in vitro micronucleus, IVMN)检测方法应用于食品毒理学遗传毒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IVMN和HCS法,分别对10种化合物进行遗传毒性评价,其中5种已知遗传毒性化合物(染色体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发剂)、1种已知非遗传毒性化合物以及4种食品原料,每个受试物至少设置3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设2个复孔,同时设置阴性对照组(无血清最小必需培养基)和阳性对照组(+S9为环磷酰胺 20 μg/ml、-S9为丝裂霉素C 1.0 μg/ml)。以中国仓鼠肺细胞为细胞模型,在有和/或无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依次对上述受试物采用短时处理(4 h)后进行微核检测,并分析微核细胞率。结果 经IVMN和HCS法得到的 IVMN试验结果显示:2.5~10 μg/ml苯并芘[B(a)P]、5~20 μg/ml甲磺酸甲酯(MMS)、0.01~0.04 μg/ml 4-硝基喹啉-N-氧化物(4NQO)、0.25~1.0 μg/ml秋水仙碱(COL)和0.5~2.0 μg/ml硫酸长春碱(VB)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诱导产生的微核细胞率随着受试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且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阳性;1 250~5 000 μg/ml氯化钠(NaCl)、1 250~5 000 μg/ml食品原料A、1 250~5 000 μg/ml食品原料B、312.5~1 250 μg/ml食品原料C和156.25~625 μg/ml食品原料D在各自浓度范围内,在有和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微核细胞率虽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增加趋势,但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且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两种方法对10种物质的检测结果均一致,提示将IVMN HCS法应用于食品毒理学遗传毒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研究报告
    • 香露兜粉对大鼠致畸性研究

      2020, 32(2):130-133.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4

      摘要 (1066) HTML (0) PDF 5.59 M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食用香露兜粉对人体的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方法 采用GB 15193.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畸试验》中的方法,将已受孕的SD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香露兜粉样品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为2.50、1.25和0.60 g/kg BW),每组16只。于受孕第6天~第15天,采用灌胃方式经口给予受试物,溶媒对照组用等量纯水,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 mg/kg。受孕第20天处死孕鼠,检查、解剖并记录胎鼠的畸形情况。结果 香露兜粉各剂量组均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各项指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整体分析不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趋势。阳性对照组大鼠有明显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毒性。致畸作用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2.50 g/kg BW。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未见香露兜粉样品具有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 中山市540株腹泻病例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分析

      2020, 32(2):134-138.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5

      摘要 (708) HTML (0) PDF 5.60 M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2016—2017年中山市腹泻病例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对2016—2017年中山市腹泻病例沙门菌监测分离的540株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40株沙门菌涵盖59种血清型,两年有22种共同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体(41.9%,226/540)、肠炎沙门菌(13.1%,71/540)、鼠伤寒沙门菌(9.3%,50/540)和斯坦利沙门菌(9.3%,50/540),共占菌株总数的73.5%(397/540)。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50.0%,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分别为34.1%(184/540)、25.7%(139/540)、12.2%(66/540)和1.5%(8/540);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斯坦利沙门菌对6种抗生素敏感;菌株多重耐药率达65.4%(353/540),4种优势血清型中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体、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2.7%(187/226)、56.3%(40/71)、72.0%(36/50)、16.0%(8/50)。结论 中山市腹泻病例沙门菌血清型呈生物多样性,菌株多重耐药率较高,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体耐药情况最严重,应引起重视。

    •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牛奶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

      2020, 32(2):139-145.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6

      摘要 (627) HTML (0) PDF 11.70 M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牛奶中7种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痕量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基于乙腈-水的冷冻诱导液液萃取(LLE)和分散固相萃取(DSPE)提取、富集和净化后,采用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 1.8 μm)分离,高分辨质谱靶向单一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7种新烟碱类农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方法检出限为3~7 ng/L,定量限为8~20 ng/L。牛奶中20、100、1 000 ng/L三种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在89.4%~105.7%之间,日内精密度(RSDr)在0.8%~6.4%之间,日间精密度(RSDR)在11.0%以下。结论 该方法基于冷冻诱导LLE和DSPE净化技术,实现提取、富集和净化的一步式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成本较低,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牛奶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的痕量检测。

    • 溶剂吸收-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菌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2020, 32(2):145-149.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7

      摘要 (661) HTML (0) PDF 6.75 M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食用菌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溶剂吸收-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在氯化亚锡盐酸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化反应, 生成二硫化碳,冷却后用正己烷萃取出二硫化碳,经Hp-VOC色谱柱(60 m×0.20 mm,1.12 μm)分离,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食用菌中添加0.025、0.05、0.25 mg/kg 3个水平的标准溶液,回收率的范围为94.8%~109%,相对标准偏差为3.7%~5.5%(n=3)。检出限为0.01 mg/kg,定量限为0.02 mg/kg。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和精密度好等优点,可适用于食用菌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

    • 离子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3-硝基丙酸

      2020, 32(2):149-154.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8

      摘要 (672) HTML (0) PDF 9.16 M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浆和尿液中3-硝基丙酸的方法。方法 血浆和尿液标本经高氯酸水溶液提取3-硝基丙酸,pH=1~2条件下经固相支持液液萃取法净化,叔丁基甲醚作为萃取剂,萃取液氮吹浓缩后溶于水。以Ionpac AS 19型阴离子色谱柱(250 mm×2 mm,7.5 μm)作为分析柱,氢氧化钾作为淋洗液进行梯度分离,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加标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3-硝基丙酸的线性范围为0.1~250 μg/L,相关系数优于0.999,在0.30、1.00、25.0和200 μg/L的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血浆和尿液中3-硝基丙酸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0%~114%,相对标准偏差在2.0%~12%之间(n=6),方法的检出限(信噪比为3)均为0.1 μg/L。结论 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血浆和尿液中3-硝基丙酸的检测。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白酒中9种甜味剂

      2020, 32(2):154-159.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09

      摘要 (705) HTML (0) PDF 10.66 M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准确、快速检测白酒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纽甜、阿力甜、甜菊糖苷和甜菊双糖苷9种甜味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经沸水浴加热除去乙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以水(含10 mmol/L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分离,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 9种甜味剂在相应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方法回收率为85.2%~102.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7.3%;检出限为0.3~1.5 μg/k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酒中9种甜味剂的检测。

    •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立法困境与出路

      2020, 32(2):160-164.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0

      摘要 (724) HTML (0) PDF 6.98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行《食品安全法》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致使现行规定仍过于模糊、存在疏漏,易在实践操作中出现困境。通过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的立法进行梳理,认为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兼采以产品与过程为基础的强制标识原则,并实行偏向商谈-建构模式下的过程中心主义强制标识制度,仍存在着转基因食品定义不清、标识主体和内容模糊以及未标识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最后针对现行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立法层面存在的不足与缺漏,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 我国部分地区婴儿人群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调查

      2020, 32(2):165-170.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1

      摘要 (785) HTML (0) PDF 9.05 M (1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以人群调查研究方式对我国部分地区婴儿及婴儿配方粉中梭状芽胞杆菌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获得我国婴儿人群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数据。方法 在我国六个省(自治区)设点,调查婴儿人群的基本信息,并对相关人群的粪便标本以及食品、环境和所在地市售婴儿配方粉样品进行采集,对所有样品/标本进行梭状芽胞杆菌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婴儿501人。按照喂养方式分组,包括纯母乳喂养247人,混合/人工喂养254人。按照年龄分组,包括0~6月龄367人,7~12月龄134人。采集样品813份,其中246份样品/标本中分离出梭状芽胞杆菌246株,总检出率为30.3%(246/813),其中检出率较高的梭状芽胞杆菌分别为生胞梭菌(8.4%,68/813)、双酶梭菌(6.2%,50/813)和丁酸梭菌(4.6%,37/813);梭状芽胞杆菌分离率最高的为粪便标本(37.3%,187/501),之后依次为市售婴儿配方粉样品(22.3%,27/121)、环境样品(19.5%,25/128)和食品样品(11.1%,7/63);其中混合/人工喂养组检出率高于纯母乳喂养组,7~12月龄组检出率高于0~6月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833,P<0.01;χ2=27.829,P<0.01)。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婴儿食用的食品及生活的环境中梭状芽胞杆菌暴露水平较高。

    • 海口市5类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药敏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

      2020, 32(2):170-174.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2

      摘要 (1011) HTML (0) PDF 10.45 M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海口市5类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状况、毒力基因携带类型、药物敏感特点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参照GB 4789.14—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对海南粉、海南粉配料、奶粉类、快餐类和糕点类5类食品进行分离鉴定蜡样芽胞杆菌,并应用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菌群特异性基因groEL和10种毒力基因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26份不同食品样品中有197份检出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31.5%,其中海南粉检出率最高,为63.1%(140/222)。所有菌株均至少携带1种毒力基因,entFM基因携带率最高,为99.0%(195/197),ces基因携带率最低,为2.5%(5/197);同时携带nheA、nheB和nheC基因的菌株占88.8%(175/197),同时携带hblA、hblC和hblD基因的菌株占13.7%(27/197)。所有菌株对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197/197),对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为99.5%(196/197)和92.9%(183/197),对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197/197)和90.9%(179/197)。PFGE分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可分为30个簇,117种带型。结论 海口市5类食品均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其中海南粉污染较重,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可依据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子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和重点监管。

    • 2018年河南省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2020, 32(2):175-179.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3

      摘要 (815) HTML (0) PDF 8.02 M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卫生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标准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提供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在河南省共采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103份,对其进行肠杆菌科、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克罗诺杆菌属污染状况检测,对检测中可疑菌落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103份样品中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属检出率分别为0.97%(1/103)和5.83%(6/103),均在婴幼儿即食谷物辅助食品中检出,产地集中在江西省和福建省,采样地点类型均为便利店/零售店,6份克罗诺杆菌属阳性样品中有5份样品标识为≥辅食添加初期。9份样品蜡样芽胞杆菌定量结果在10~103 CFU/g范围,检出率为8.74%(9/103),样品产地包括广东省、江西省、福建省、黑龙江省和四川省,采样地点类型均为超市和便利店/零售店,其中有8份是婴幼儿即食谷物辅助食品。结论 河南省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尤其是婴幼儿即食谷物辅助食品受到克罗诺杆菌属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且这些阳性产品中大多数标识的适用年龄为≥辅食添加初期,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建议婴幼儿即食谷物辅助食品添加克罗诺杆菌属和蜡样芽胞杆菌微生物限量,降低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

    • 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研究

      2020, 32(2):180-183.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4

      摘要 (742) HTML (0) PDF 6.42 M (1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在具有代表性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随机抽样采集冷冻肉糜制品样品共计3 905份,采用国标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结果 在3 905份冷冻肉糜制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36份,三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13.7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5.71%(223/3 9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32%(325/3 905),沙门菌为0.72%(28/3 905)。不同种类样品中,猪肉肉糜沙门菌检出率最高。散装冷冻肉糜制品沙门菌检出率高于预包装制品。经过统计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食品原材料污染;二是冷冻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如加工步骤较多而质控不严格;三是冷冻肉糜制品运输过程污染,主要是难以保证冷链。结论 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卫生状况有待提高。

    • 1998—2017年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20, 32(2):184-189.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5

      摘要 (688) HTML (0) PDF 9.74 M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8—2017年南平市所辖10个县(市、区)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对事件归因变量进行统计,回顾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20年间,南平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184起,发病人数2 871人,死亡人数40人,年均发病率5.12人/10万,病死率为1.39%。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期为第三季度,8月份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报告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为致病微生物事件,分别为80起(43.48%,80/184)和1 862人(64.86%,1 862/2 871);其次为有毒植物性事件,分别为66起(35.87%,66/184)和310人(10.80%,310/2 871)。引发事件的致病因子中,误食毒蕈共55起(29.89%,55/184),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共23起(12.50%,23/184);毒蕈为主要致死因子,死亡人数为35人(87.50%,35/40)。事件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39.13%,72/184),其中有毒植物性事件占66.67%(48/72);其次为宾馆饭店(22.28%,41/184),其中致病微生物事件占80.49%(33/41)。结论 南平市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控制策略应针对高发时段、多发地区、易发场所和高危致病因子实施重点监管,建立有效的预警、监测及政府监管机制,进一步遏制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 RISK21分析工具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应用研究

      2020, 32(2):190-195.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6

      摘要 (793) HTML (0) PDF 13.87 M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RISK21框架和工具分析我国2~6岁儿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的膳食暴露风险,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基础。方法 以PAEs的毒性为纵坐标,以暴露为横坐标,以暴露限值(MOE)和不确定系数为参数,应用RISK21工具中RISK PLOT模块,通过矩阵计算,以图形展示2~6岁儿童暴露于7种PAEs的风险大小和等级。应用TTC PLOT模块,分析毒理学资料缺乏的DMP、DEP、DIBP 3种PAEs的暴露风险。结果 RISK PLOT表明一般人群7种PAEs均处于风险较低的绿色区域;高食物消费量人群7种PAEs暴露风险排序为DBP、DIBP、DEHP、DMP、DEP、DINP及BBP, TTC PLOT显示我国2~6岁儿童DMP、DEP、DIBP膳食暴露风险低于相应的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结论 RISK21框架和工具可应用于风险评估及其后期的管理决策, RISK21分析结果表明我国2~6岁儿童7种PAEs膳食暴露风险较低。

    • 大米中无机砷风险评估方法学研究

      2020, 32(2):196-200.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7

      摘要 (755) HTML (0) PDF 10.90 M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风险评估在大米中无机砷健康风险防控的应用。方法 以评估中国东南沿海A县县域大米中的无机砷及其干预或控制措施对当地人群的致癌风险的影响为例,将大米中无机砷的检测数据、消费量调查数据、生物利用率和剂量-反应关系模型相结合,使用@RISK 7.5对不同情景下样品来源地一般人群的膀胱癌和肺癌风险进行概率评估。结果 国标限量和正常消费情景下大米来源的无机砷暴露导致的25年后膀胱癌和肺癌年新发病例数约为0.045例/10万人,在25年后一切原因导致的年新发病例数(约209.2例/10万人)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约占0.021 5%),由此造成的平均预期寿命损失约为0.000 529岁/0.193 1 d。改变国标限量和/或消费结构的再干预或控制措施对风险的影响很小,即使假设无机砷限量和大米消费量均降为原来的1/2,肺癌的发病率也仅下降2.16%。结论 研究显示改变消费结构和/或国标限量对降低大米中无机砷的风险意义不大,当前的假设情景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但本研究为整合、评价和应用新的公共卫生科学信息提供了一个方法框架。

    • 市售水产品中镉污染状况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估

      2020, 32(2):201-206.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8

      摘要 (745) HTML (0) PDF 10.65 M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某市市售水产品鱼类、贝类、虾类、蟹类中重金属镉的污染状况,分析其镉含量的季节性差异,对水产品的镉污染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 采集市售水产品样品1 554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类水产品中的镉含量;通过描述性分析比较镉含量在季节之间的变化;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法划分水产品的污染等级;以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为参考值,评估水产品的健康风险。结果 水产品样品中重金属镉的平均水平为0.116 4 mg/kg;总检出率为45.56%(708/1 554),其中贝类、蟹类、虾类和鱼类的检出率依次为86.26%(496/575)、66.43%(93/140)、32.48%(102/314)和3.24%(17/525);总超标率为1.74%(27/1 554),其中蟹类、虾类、贝类和鱼类的超标率依次为7.86%(11/140)、2.87%(9/314)、1.22%(7/575)和0.00%(0/525);污染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蟹类在秋季为轻度污染水平(Pi值为0.36),在春冬两季为中度污染水平(Pi值分别为0.70和0.89),其余种类水产品在各季节中均呈清洁水平;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一般消费水平下,不同季节四类水产品的每月评估摄入量(EMI)占PTMI的比值最大为0.35%,而在高消费水平下,EMI占PRMI的比值最大为49.33%。结论 水产品中镉超标率在季节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夏季镉污染最轻;除蟹类存在有轻度或中度污染水平外,鱼类、贝类、虾类均为清洁水平;一般消费人群和高消费人群因摄入水产品而产生镉暴露健康风险的可能性均较低。

    • 基于电子溯源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决策系统

      2020, 32(2):206-211.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19

      摘要 (711) HTML (0) PDF 16.71 M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实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决策工作的高度流程化与自动化,加强各业务部门间的数据融合。方法 构建涵盖膳食暴露评估、危害因子评价、时空聚集探测等方法的时态模型库,可自动连接食品溯源各环节基础数据获取相应多种数据,并通过选择的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得出风险评估结果,构建风险评估矩阵。基于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技术和R语言的数据分析算法,集成基础数据仓库、风险评估模型库、风险决策支持系统。结果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决策系统的建立有效改善传统风险评估工作耗时费力、数据清洗困难的问题,基于对原有风险评估过程的电子化,实现模型输入、计算、输出一体化,融合多年历史监测数据,快速定制常见食品分类中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估研判场景。结论 该系统有助于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推动跨业务部门间数据交换及协同共享。

    • 我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现状及分析

      2020, 32(2):212-215.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20

      摘要 (1134) HTML (0) PDF 6.98 M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省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现状,分析各省份备案工作模式的优缺点,为优化我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查询各省份政务服务网、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信息平台,收集、校核、整理、分析各省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时限、网上备案、公示公开、备案内容、专家审查、备案部门等信息。结果 收集分析了全国31个省份的备案相关信息,其中26个省份制定了现行有效的办事指南,各省份备案时限介于3~69个工作日,平均备案时限为30.6个工作日,19个省份已实现全程网上备案,23个省份已实行备案前公示,31个省份已实行备案后公开,30个省份备案完整的企业标准文本,13个省份备案企业标准不需要提交专家审查意见,16个省份需要或部分需要提交专家审查意见,13个省份备案职权已委托地级市实施。结论 全国31个省份均有开展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但在备案时限、网上备案、公示公开、备案内容、专家审查、备案部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备案工作主要存在时限过长、网上备案未普及、备案前公示和备案后公开制度未落实等问题。

    • 食用农产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污染与家庭厨房食物安全现状分析及防控措施

      2020, 32(2):216-222. DOI: 10.13590/j.cjfh.2020.02.20200221

      摘要 (738) HTML (0) PDF 290.15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食用农产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来源与传播途径分析,阐述了STEC污染与家庭厨房食物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对当前世界各国食品中STEC的监管情况进行阐述,从而提出我国控制食用农产品中STEC进入家庭厨房的解决方案。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