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最严谨的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

      2019, 31(3):195-198.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1 CSTR:

      摘要 (1077) HTML (0) PDF 1.87 M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书记提出的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而最严谨的标准是前提。将落实最严谨标准的要求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需要找准差距,完善顶层规划、制定依据、审查机制、强化措施、跟踪评价和改进完善等方面工作,形成闭环式科学严谨的制定过程。本文从“四个最严”的背景、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进展、最严谨标准解读以及落实最严谨的标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为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实现最严谨的标准提供参考。

    • >论著
    • 广东省沿海常见海水鱼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与甲基汞共摄入对神经发育的风险-获益评估

      2019, 31(3):199-204.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2 CSTR:

      摘要 (1195) HTML (0) PDF 4.45 M (1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沿海常见海水鱼的脂肪酸含量和甲基汞(MeHg)污染水平,定量评估摄入海水鱼对神经发育的风险-获益,为广东省海水鱼的膳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沿海地区采集20种常见海水鱼样品(共174尾),检测各种脂肪酸和MeHg的含量,并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提出的以智力商数(IQ)值为健康终点的风险-获益定量评估模型,评估海水鱼对神经发育的净健康效应。结果 20种海水鱼总脂肪酸含量均值为0.73~19.95 g/100 g,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0.18~5.82 g/100 g,总n-3 PUFA为135.69~2 232.74 mg/100 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73.61~1 334.00 mg/100 g,二十碳五烯酸(EPA)为43.76~945.67 mg/100 g,所有海水鱼样品的MeHg含量均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基于广东省居民海水鱼消费量均值(100 g/周)、P97.5消费量(830 g/周)、推荐消费量(280 g/周)三种消费模式食用不同鱼种的IQ值净效应为0.5~5.7、3.8~5.6和1.3~5.7,仅在830 g/周的极端消费水平下摄入海鳗带来的MeHg暴露量超过了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1.6 μg/kg BW)。结论 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量消费广东省沿海常见海水鱼,均能对新生儿和婴幼儿带来一定的IQ值净增长效应,但对MeHg含量相对较高的鱼种(如海鳗)需注意食用频率不宜过大。

    • 饮用水中交链孢霉毒素氯消毒副产物鉴定及其毒性作用评价

      2019, 31(3):205-210.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3 CSTR:

      摘要 (780) HTML (0) PDF 7.89 M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水中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在氯消毒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特征,对产生的氯消毒副产物(DBPs)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消毒副产物的细胞毒性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其消毒反应过程,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特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核磁共振波谱对反应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初步评价其毒性。结果 TeA氯消毒反应可生成2种氯消毒副产物DBP-188和DBP-240,而TEN氯代反应很慢未观察到氯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反应动力学试验表明TEN与氯的反应速率随着反应体系中氯浓度和pH值的增加而升高。体外毒性预测分析发现TeA的氯消毒副产物经口毒性、发育毒性和致癌性均高于母体。结论 交链孢霉毒素经过氯消毒会产生氯消毒副产物,反应过程受pH值与氯浓度的影响,氯消毒副产物的预测毒性高于母体,细胞试验证明了TeA氯消毒副产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 >研究报告
    • 上海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对照调查危险因素研究

      2019, 31(3):211-216.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4 CSTR:

      摘要 (694) HTML (0) PDF 6.16 M (1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识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调查方法开展调查,病例来源于哨点医院监测的实验室确诊病例,对照来源于与病例在性别、年龄和居住地相匹配的社区对照;调查问卷包括社会经济学情况、既往病史、外出史、发病/调查前3 d饮食饮水史和家庭卫生习惯等内容。结果 调查期间,共收集130对病例/对照调查对象,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国内旅行[比值比(OR):8.94,5%可信区间(95%CI):1.18~67.48]、食用海水贝类(OR:6.04,5%CI:1.23~29.76)、食用猪肉(OR:0.32,95%CI:0.12~0.89)及在不正规和流动摊点就餐(OR:4.93,5%CI:1.01~24.17)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性。结论 针对公众,应加强食用海水产品烧熟煮透和防止交叉污染的宣传,尽量不要在非正规/流动摊点就餐,外出旅行时尤其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不正规和流动摊点的卫生监管。

    • 淮安市禽畜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9, 31(3):217-221.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5 CSTR:

      摘要 (760) HTML (0) PDF 5.42 M (1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市市售禽畜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并研究分离菌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7—2018年从淮安市8个县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禽畜肉,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琼脂扩散法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特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 378份禽畜肉中有60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15.87%。不同禽畜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鸭肉(22.50%,18/80)、鸡肉(17.95%,14/78)、牛肉(15.38%,10/65)、猪肉(12.94%,11/85)和羊肉(10.00%,7/70)。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率最高(71.67%,43/6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多重耐药菌株占63.33%(38/6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3.33%(14/60)。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的携带率分别为6.67%(4/60)、6.67%(4/60)、23.33%(14/60)、48.33%(29/60)、10.00%(6/60),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基因tsst-1的携带率为5.00%(3/60)。耐药基因 ant(4′,4″)、mecA、vanA、tetM检出率分别为88.33%(53/60)、13.33%(8/60)、11.67%(7/60)和8.33%(5/60)。结论 淮安市市售禽畜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率较高,毒力基因携带率高,耐药状况较重,提示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基质固相分散-亲水交互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量

      2019, 31(3):222-226.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6 CSTR:

      摘要 (958) HTML (0) PDF 6.12 M (1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亲水交互作用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牛奶中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含二氧化硅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混合材料进行基质固相分散提取后,用含0.1%甲酸的超纯水洗脱,亲水交互作用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样品前处理的模式和条件、色谱分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进行优化。结果 三个浓度的样品加标试验结果显示,回收率为65.7%~96.5%,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n=6),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为8.0~80和2.5~25 μg/kg。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满足牛奶中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检测要求。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用纸制品中氯酚类化合物残留量

      2019, 31(3):226-230.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7 CSTR:

      摘要 (720) HTML (0) PDF 6.20 M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食品用纸制品中2,4-二氯酚、2,4,6-三氯酚、2,3,4,6-四氯酚、五氯酚4种氯酚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0.5%甲酸甲醇超声提取后,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以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分离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离子化,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对定性,内标法定量。结果 4种待测物在5~1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01~0.02 mg/kg,定量限为0.03~0.06 mg/kg;4种物质的添加水平为0.03~0.14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0.1%~110.4%,相对标准偏差为3.2%~9.9%(n=6)。结论 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准确性、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较好,适用于食品用纸制品中4种氯酚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

    • 旋涡辅助-柱前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木砧板及木筷子中的五氯酚

      2019, 31(3):231-236.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8 CSTR:

      摘要 (1082) HTML (0) PDF 9.53 M (1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旋涡辅助-柱前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木砧板及木筷子中五氯酚的方法。方法 加入硫酸溶液,使五氯酚钠转化为分子态的五氯酚,以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2∶8,V/V)萃取,浓硫酸净化,加入乙酸酐吡啶溶液衍生。采用HP-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进行分离,GC-MS-MS多反应监测(MRM)测定。结果 在0~200 μg/L范围内,五氯酚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检出限为0.2 μg/kg,定量限为0.7 μg/kg。在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10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3.6%(n=6)。结论 本方法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快速等特点,适用于木砧板及木筷子中五氯酚的准确检测。

    •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砧板中五氯酚钠

      2019, 31(3):236-239. DOI: 10.13590/j.cjfh.2019.03.009 CSTR:

      摘要 (663) HTML (0) PDF 6.76 M (1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适用于测定砧板中五氯酚钠的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50%甲醇水溶液(含1%氨水)萃取,超声提取10 min后,用正己烷-二氯甲烷(8∶2,V/V)萃取,氮吹近干,以0.01%氨水和甲醇溶液复溶后进行超高效液相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结果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2 μg/kg,在1、4和20 μg/kg三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101.4%~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3.5%~7.8%(n=7)。应用该方法检测市售60份砧板,其中1份样品检出五氯酚钠残留,含量为1.16 μg/kg。结论 本方法简便、高效,适用于砧板中痕量五氯酚钠的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日本保健功能食品的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9, 31(3):240-245.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0 CSTR:

      摘要 (899) HTML (0) PDF 9.83 M (2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了完善我国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及管理措施,增强保健食品监管的统一性和专业性,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座谈以及企业调研等方法梳理了日本保健功能食品管理的具体办法。结果 通过研究可知日本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功能性标示食品及营养功能食品三个类别,不同类别采用不同的产品审批模式,同时部分原料实现了标准化管理。结论 日本保健功能食品的原料根据产品的不同分类进行管理,同时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的做法对我国保健食品的原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

    • >调查研究
    • 滴定法测定三种香辛料中二氧化硫本底值

      2019, 31(3):246-249.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1 CSTR:

      摘要 (1594) HTML (0) PDF 6.43 M (1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花椒、胡椒、八角三种香辛料中二氧化硫的本底值,为香辛料质量安全监测提供判定依据。方法 从不同产地采摘新鲜、随后自然晾干的香辛料106份,分为经粉碎和未经粉碎两组,分别采用滴定法和离子色谱分析法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二氧化硫的本底含量,分析比较粉碎和未粉碎两种处理方法之间及滴定法和离子色谱分析法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106份花椒、胡椒、八角中二氧化硫本底值平均分别为0.141、0.079、0.202 g/kg,含量范围分别为0.03~0.30、0.01~0.16、0.04~0.41 g/kg,95%置信区间分别为0.131~0.152、0.073~0.085、0.189~0.215 g/kg。采用不同处理方法和不同测定方法测定后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8,P>0.05;t=0.692,P>0.05)。结论 三种香辛料均存在二氧化硫本底值,建议可将95%置信区间最大值分别作为三种香辛料的本底参考值。

    • >风险监测
    • 2017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9, 31(3):250-254.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2 CSTR:

      摘要 (819) HTML (0) PDF 7.79 M (1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2017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诺如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北京市35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2 490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90份病例标本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4.30%(356/2 490),以GⅡ基因组为主(87.08%,310/356)。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7.77%(99/557)和20.69%(149/720);不同性别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15~24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21.66%,81/374)。诺如感染者出现恶心(18.40%,188/1 022)和呕吐(22.87%,145/634)症状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腹泻病例。结论 2017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基因组为主,散发感染的流行高峰出现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青年人群检出率较高。

    • >风险评估
    •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2019, 31(3):255-259.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3 CSTR:

      摘要 (653) HTML (0) PDF 7.81 M (1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市售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以下简称谷类辅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情况并评估婴幼儿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暴露风险。方法 在我国6省共采集了360份市售谷类辅食样品,包括米粉类183份、饼干类91份、面条类67份、其他类19份,检测每份样品中DON、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含量。分别采用点评估和简单分布评估方法估计3岁以下婴幼儿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急性和慢性暴露风险。结果 谷类辅食DON检出率为60.3%(217/360),平均含量为116.3 μg/kg,最大值为1 198.7 μg/kg;面条类DON平均含量最高(342.7 μg/kg),其次为饼干类(173.0 μg/kg),米粉类最低(12.0 μg/kg)。3岁以下婴幼儿食用面条类辅食的DON急性暴露量可能超过成组急性参考剂量(ARfD)。食用谷类辅食的婴幼儿DON平均暴露量为0.27 μg/(kg·d),其中7.3%(243/3 320)的个体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暴露量超过成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不同年龄组谷类辅食食用者DON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1岁0.22 μg/(kg·d)、1~<2岁0.31 μg/(kg·d)、2~<3岁0.37 μg/(kg·d)。面条类辅食对DON平均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达77.8%。结论 在当前谷类辅食DON污染水平下,3岁以下婴幼儿来源于谷类辅食的DON暴露量可能存在健康风险,需要关注。

    • 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验证

      2019, 31(3):259-265.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4 CSTR:

      摘要 (1228) HTML (0) PDF 10.82 M (2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 利用食物消费量、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等相关数据,以2014年吉林省食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例,通过风险矩阵对不同致病菌污染所致人群健康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利用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结果 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调理生猪肉中存在沙门菌污染,乳与乳制品和三明治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存在中风险;发现41.67%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中式凉拌素菜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人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69.06%;75.2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是由于不完全烹调所致;经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提出应对“调理生猪肉-沙门菌”组合优先进行风险评估,不完全烹调及其干预措施是评估的重点环节;根据年发病率推算,吉林省2 700万人中,每年约有3.6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结论 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修正模型参数,更加准确的估算发病率。

    • 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风险评估

      2019, 31(3):265-270.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5 CSTR:

      摘要 (859) HTML (0) PDF 10.79 M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暴露水平和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2—2016年江西省食品中山梨酸及其钾盐含量数据、2016年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的暴露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每日平均暴露量及每日高暴露量(P95)分别为0.031和0.085 mg/kg BW,分别占暂定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3 mg/kg BW)的1.03%和2.83%。西式糕点、大米制品、熟肉制品是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的主要来源,贡献率达到总膳食暴露量的75%以上。如果严格执行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关于山梨酸及其钾盐限量规定,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每日平均暴露量和每日高暴露量分别下降25.7%~49.5%和14.5%~27.9%,西式糕点、果蔬汁类饮料、新型豆制品则成为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的主要来源。结论 目前江西省居民膳食中山梨酸及其钾盐暴露量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仍有部分暴露来源于食品添加剂滥用,需要关注。

    • 我国与俄罗斯蜂蜜标准技术指标差异分析

      2019, 31(3):271-275.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6 CSTR:

      摘要 (1041) HTML (0) PDF 7.85 M (1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中俄蜂蜜标准的差异,为开展进口蜂蜜风险分析、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提供依据,并为我国蜂蜜标准修订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整理中俄两国现行蜂蜜标准,对其中涉及蜂蜜品质、真假及安全卫生的指标和限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俄两国蜂蜜标准在检测指标的设立和限量要求上各有侧重。总体上俄罗斯蜂蜜标准中理化指标较我国严格,农兽药残留指标设立较我国广泛但不具体,俄罗斯标准中规定了放射性核素指标,我国标准中规定了微生物指标。结论 中俄蜂蜜标准差异是导致俄罗斯进口蜂蜜不合格的原因之一,对此,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加强安全准入和质量监管,强化风险意识,并进一步完善我国蜂蜜标准体系。

    • >食源性疾病
    • 应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分子条形码技术调查福建省亚稀褶黑菇中毒事件

      2019, 31(3):276-280.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7 CSTR:

      摘要 (719) HTML (0) PDF 8.96 M (1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福建省南平地区3个市县的3起野生菌食物中毒事件,为今后野生菌中毒调查和处置积累经验,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 通过查阅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前往中毒事件发生地采集引起中毒的可疑蘑菇样品,并采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条形码鉴定技术进行种属鉴别。结果 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中毒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变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结果表明,2017年8月的2起食物中毒事件均由亚稀褶黑菇(Russula subnigricans Hongo)导致;根据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另一起中毒事件亦被推断为由亚稀褶黑菇引起;3起中毒事件中,蘑菇食用者为21人,发病17人,罹患率为81.0%,其中3人死亡,病死率为17.6%(3/17)。结论 首次在福建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别出由亚稀褶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亚稀褶黑菇广泛分布于福建山区,易被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事件,且病死率高。

    • 一起酒店聚餐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分析

      2019, 31(3):281-283.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8 CSTR:

      摘要 (1211) HTML (0) PDF 6.00 M (1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一起酒店聚餐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和溯源,为研究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等方法,分析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结果 确认食物中毒病例26名,中毒罹患率为3.7%(26/710);现场采集病例肛拭子26份、酒店厨师肛拭子16份,其中13份标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PFGE指纹图谱一致。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定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餐饮企业的监督管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 >综述
    • 食品接触材料中烃类矿物油毒性和风险管理

      2019, 31(3):284-290. DOI: 10.13590/j.cjfh.2019.03.019 CSTR:

      摘要 (59939) HTML (0) PDF 11.97 M (5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烃类矿物油(mineral oil hydrocarbons,MOHs)是一类由多种烃类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现阶段,针对烃类矿物油毒理学数据比较缺乏,毒理学动物试验数据能否外推至人体仍存在争议。对饱和烃矿物油(MOSH)的毒性主要关注其生物蓄积性,C16~C35的MOSH能在人体和大鼠组织中蓄积并可形成微肉芽肿;而含有3~7个芳香环的芳香烃矿物油(MOAH)具有致突变和致癌性,以及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欧洲食品安全局指出人群暴露于烃类矿物油的健康风险值得关注。食品接触材料是食品中烃类矿物油污染的重要来源,而由回收纸纤维制作的食品接触纸制品中烃类矿物油污染食品的问题尤为突出。为完善对烃类矿物油的风险管理,应基于化学成分而不是粘度指标,对特定组分烃类矿物油开展毒理学研究和膳食暴露评估。

    • 蟹类主要过敏原及其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2019, 31(3):290-296. DOI: 10.13590/j.cjfh.2019.03.020 CSTR:

      摘要 (1097) HTML (0) PDF 12.40 M (1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蟹是引起食源性过敏的主要食品之一,蟹类过敏原是引起蟹过敏的根源。近年来,过敏原性质的研究及分离纯化技术备受关注,已发现蟹的主要过敏原包括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血蓝蛋白等。利用食品加工技术降低蟹致敏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以热加工法、辐射技术、酶处理法和超高压法等为代表的蟹致敏活性消减技术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蟹类主要过敏原的种类、致敏蛋白的制备、蟹与其他甲壳类的交叉过敏性以及蟹类过敏原消减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蟹过敏的诊断预防和低致敏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 >食品安全聚焦
    • 第51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进展

      2019, 31(3):297-300. DOI: 10.13590/j.cjfh.2019.03.021 CSTR:

      摘要 (613) HTML (0) PDF 7.25 M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