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1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杭菊花乙醇提取物对大鼠生殖发育毒性研究

      2019, 31(1):1-5.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1 CSTR:

      摘要 (829) HTML (0) PDF 5.27 M (1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杭菊花乙醇提取物(CME)经过亲代、宫内、哺乳期和断乳后持续暴露对子代的影响。方法 设对照组和CME低、中和高剂量组,CME掺入饲料,剂量分别为0、1、3、9 g/kg BW;参照OECD TG 443开展一代延长试验,每组孕鼠20只及其子鼠每组40只(雌雄各半),子鼠断乳后持续给予CME 13周,测定生长发育、生殖发育、血象、血生化指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ME高、中剂量组子鼠睁眼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子代雌性大鼠出生后(PND)56~112天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子代雌性大鼠CME高、低剂量组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降低,CME高剂量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高、中剂量组谷草转氨酶(AST)、血磷(P)升高,CME各剂量组血糖(GLU)均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均升高;子代雄性大鼠CME高、低剂量组血清钾(K+)降低;子代雌雄大鼠CME高剂量组脾脏/体质量系数均高于对照组;以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18~42.75, P<0.05)。结论 低剂量CME促进子代雌性大鼠体质量生长发育,降低子代雌性大鼠的血糖,影响RBC、HGB和LDH;高、中剂量CME影响子代大鼠发育和子代雌性大鼠的肝功能,高剂量CME影响子代雌雄大鼠脾脏/体质量系数。

    • >研究报告
    •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原学及分子分型特征分析

      2019, 31(1):6-9.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2 CSTR:

      摘要 (681) HTML (0) PDF 2.99 M (1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北京市1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例进行病因溯源,对分离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对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分离的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1株环境涂抹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耐药性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结果 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为1/2a-3a血清型,耐药结果一致,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及红霉素敏感,3株菌的PFGE带型一致,MLST型别均为ST155。结论 本研究中患者生活环境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高度怀疑患者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与其生活环境中分离到的菌株为同一来源。

    • 辽宁省海鱼异尖线虫感染调查及分子鉴定

      2019, 31(1):10-13.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3 CSTR:

      摘要 (640) HTML (0) PDF 3.68 M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辽宁省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并对异尖线虫Ⅲ期幼虫进行分子鉴定,确定感染异尖线虫虫种。方法 采用直接剖检法从市售海鱼中检出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进行初步鉴定;提取异尖线虫虫体总DNA,采用通用引物扩增异尖线虫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对其ITS1和ITS2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 采集222份市售海鱼样品进行剖检,共有70份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检出率为31.53%,其中小黄花鱼和带鱼的检出率较高,感染度最高为233条/份。测序结果经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的异尖线虫幼虫分别为异尖线虫属和宫脂线虫属的5种异尖线虫,包括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s typical)、内弯宫脂线虫(Hysterothylcaium aduncum)和厦门宫脂线虫(Hysterothylacium amoyense)。结论 辽宁省市售海洋鱼类异尖线虫感染情况较严重,且感染的异尖线虫种类多样,其感染优势种为派氏异尖线虫。

    • 北京市顺义区87名健康人中产气荚膜梭菌携带特征研究

      2019, 31(1):13-16.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4 CSTR:

      摘要 (690) HTML (0) PDF 3.44 M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市顺义区健康人群携带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p)的生物特征,研究分离菌株携带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nterotoxin,Cpe)、β2毒力基因情况以及Cp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Cp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判定提供健康对照组数据。方法 对采集的87份健康体检者粪便开展Cp分离培养、平板计数和菌株cpe、β2毒力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名健康人粪便中血平板分离培养后Cp检出率为64.37%(56/87);Cp的月份、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57份粪便标本平板计数结果大于最低检出限(10 CFU/g),最高定量值为4.12×106 CFU/g,均值为1.70×105 CFU/g,中位数为5.30×103 CFU/g,95%分位数为7.00×105 CFU/g。分离的56株Cp中,cpe毒力基因检出率为0.00%(0/56),β2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3.21%(41/56)。结论 87名健康人粪便中Cp检出率较高,且β2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Cp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需要更深度生物标志识别或定量数据分析进行研究。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牛奶中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

      2019, 31(1):17-22.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5 CSTR:

      摘要 (775) HTML (0) PDF 7.64 M (1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三氯乙酸诱导蛋白沉淀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8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方法。方法 牛奶样品经三氯乙酸蛋白沉淀后高速离心分层,中间层清液过0.22 μm聚四氟乙烯滤膜,Hypersil GOLD C18柱(100 mm×2.1 mm, 1.9 μm)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0.3~10.0 ng/ml浓度范围内,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8 5以上;以3倍信噪比对应的浓度为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可达0.1~0.2 μg/kg;在0.5、2.0和5.0 μg/kg 的加标水平,方法回收率为83.6%~111.8%,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7%~9.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0%~9.3%。结论 该检测方法准确、快速、高效、低成本、易操作,能满足牛奶中硝基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高通量检测要求。

    • 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植物性食品中11种杀菌剂残留量

      2019, 31(1):22-28.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6 CSTR:

      摘要 (1071) HTML (0) PDF 12.52 M (1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快速同时测定植物性食品中11种杀菌剂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植物性食品经乙腈提取,经匀浆和高速离心后采用QuEChERS试剂净化,用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目标物,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11种杀菌剂在0.1~50.0 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1,检出限为0.2~2.0 μg/kg,平均回收率范围为63.1%~116.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2.1%。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对大批量植物性食品中多种杀菌剂的快速测定。

    •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瓜果中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

      2019, 31(1):29-34.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7 CSTR:

      摘要 (620) HTML (0) PDF 8.54 M (1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黄瓜、番茄等瓜果中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方法 样品经含0.5%甲酸的乙腈-二氯甲烷(1∶1,V/V)提取、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4.6 mm×100 mm, 2.7 μm),0.05%乙酸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20、254 nm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1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12 min内实现快速分离,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5~0.076 mg/kg,定量限为0.02~0.32 mg/kg,加标回收率为71.9%~113.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结论 该方法能同时快速检测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回收率,检测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定量筛查。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麦制品中4种交链孢霉毒素

      2019, 31(1):35-40.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8 CSTR:

      摘要 (719) HTML (0) PDF 10.04 M (1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4种小麦制品(挂面、馒头、面包和饼干)中4种交链孢霉毒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4种小麦制品加入NaCl后,经酸化乙腈提取,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以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为分析柱,以0.15 mmol/L碳酸氢铵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负离子电喷雾模式电离(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040~50 μg/L的线性范围内,4种交链孢霉毒素的回归方程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交链孢菌酮酸、交链孢酚、腾毒素和交链孢酚单甲醚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0.01、0.03和0.01 μg/kg,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5.7%~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1.0%。应用该方法对流通环节的挂面、馒头、面包和饼干进行检测,4种交链孢霉毒素均有检出,其浓度为0.02~185.00 μg/kg。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适用于小麦制品中多种交链孢霉毒素的同时测定。

    •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亚硝胺

      2019, 31(1):40-44. DOI: 10.13590/j.cjfh.2019.01.009 CSTR:

      摘要 (922) HTML (0) PDF 6.34 M (1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亚硝胺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Cleanert pesticarb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DB-3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行分离,单离子监测扫描模式(SIM)扫描,并对离子效应、pH值和洗脱液流速进行优化,建立了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种亚硝胺的方法。结果 5种亚硝胺在0.05~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N-亚硝基-二甲胺、N-亚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二丙胺、N-亚硝基-二丁胺和N-亚硝基-二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1、0.000 5、0.02和0.002 μg/L(信噪比=3)。在优化条件下,对实际水样进行低、中、高3个不同浓度的加标试验,回收率在70.32%~96.39%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8%~5.29% (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优化了生活饮用水中5种亚硝胺的检测条件,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亚硝胺的检测。

    • 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饮用水中5种阴离子

      2019, 31(1):44-48.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0 CSTR:

      摘要 (590) HTML (0) PDF 7.10 M (2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毛细管区带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法测定饮用水中5种阴离子的新方法。方法 样品无需滤膜过滤可直接进样。用未涂覆熔融石英毛细管(75 μm×80 cm,有效长度为70 cm)作为分离柱。以20 mmol/L邻苯二甲酸、100 mmol/L二乙醇胺和0.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分离缓冲体系。结果 Cl-、NO3-、SO42-、F-和H2PO4-这5种阴离子的校正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分别在0.5~100.0、0.2~20.0、0.5~100.0、0.2~4.0和0.2~5.0 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8、0.999 9、0.999 7、0.999 7、0.999 8。检出限均为0.05 mg/L,定量限均为0.15 mg/L,方法精密度均小于5%(n=6)。低、中和高质量浓度加标回收率在81.6%~10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6%~3.7%之间(n=6)。用本法分析了7份饮用水样品,并与离子色谱法的结果相比较,除矿泉水中Cl-结果偏低外,其余基本吻合。结论 本方法简单,所用试剂环保,为饮用水中5种阴离子的常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但不适合测定水样中低浓度的Cl-。

    • 北极苹果结构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建立

      2019, 31(1):49-53.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1 CSTR:

      摘要 (764) HTML (0) PDF 9.37 M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为实现转基因北极苹果(ArcticTM apple)目的标识管理,建立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转基因北极苹果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转基因北极苹果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的转基因北极苹果实时荧光PCR特异性强,定量检测限为20拷贝,扩增效率为96%,检测重复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特异性实时荧光PCR法可应用于转基因北极苹果的鉴定。

    • 食品中爱德万甜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2019, 31(1):53-58.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2 CSTR:

      摘要 (1065) HTML (0) PDF 9.61 M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准确、适用食品中爱德万甜的检测方法并比较。方法 研究检测食品中爱德万甜的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HPLC-DAD)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对3种方法的检出限进行比较。结果 HPLC-DAD法定量限较高(0.8 mg/kg),不满足食品中爱德万甜限量值检测需求;HPLC-FLD和LC-MS/MS法的定量限分别为80.0和0.8 μg/kg,满足食品中爱德万甜检测需求。HPLC-FLD和LC-MS/MS法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方法相应的1倍定量限、2倍定量限及常用限量值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5.0%~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2.5%~9.5%。结论 HPLC-FLD和LC-MS/MS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能够满足对食品中爱德万甜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

    • >调查研究
    • 火腿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风险研究

      2019, 31(1):59-63.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3 CSTR:

      摘要 (1408) HTML (0) PDF 6.95 M (1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开展火腿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研究,掌握卫生指示菌、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布特征和污染途径,为火腿肠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对4家企业的712份产品相关样品(原辅料、中间产品和终产品)和环境样品(包括生产用水、空气沉降菌、人员、工具等)进行监测,选择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对卫生指示菌和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验,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 原辅料中菌落总数>105 CFU/g和大肠菌群>103 CFU/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33.00%(33/100)和29.00%(29/100);中间产品中菌落总数>105 CFU/g和大肠菌群>103 CFU/g的样品比例分别为62.86%(66/105)和36.19%(38/105);终产品未检出菌落总数>104 CFU/g的样品,大肠菌群均<10 CFU/g。结论 火腿肠加工过程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本研究对掌握火腿肠加工过程的污染分布,确定关键控制点,为制定相关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保终产品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风险监测
    • 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2019, 31(1):64-70.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4 CSTR:

      摘要 (1333) HTML (0) PDF 10.57 M (2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 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401起,累计发病21 374人,死亡139人。已知病因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6.2%(794/1 717)和60.3%(79/131),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51.5%,7 861/15 250)。暴发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1 222/2 401)和43.8%(1 051/2 401),发病人数分别占22.6%(4 823/21 374)和68.9%(14 727/21 374);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蔬菜类和肉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1.1%(235/2 122)和10.5%(223/2 122),发病人数分别占14.5%(2 561/17 696)和15.6%(2 768/17 696)。结论 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及餐饮服务场所,家庭误食毒蘑菇和对乌头加工不当(食用量或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 >风险评估
    • 我国饮料酒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构建研究

      2019, 31(1):71-74.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5 CSTR:

      摘要 (798) HTML (0) PDF 6.07 M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我国饮料酒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方法 利用2013年中国9省(市)居民饮料酒消费状况调查数据,计算饮酒者人群中各类包装的不同类型饮料酒的消费量,并进行食品类型分类,研究构建饮料酒不同食品接触材料的消费系数和食品分配系数。结果 我国饮料酒的接触材料主要包括玻璃、金属(带涂层)、金属(不带涂层)、塑料和陶瓷,消费系数分别为0.29、0.28、0.06、0.22和0.15。饮酒者饮用玻璃和金属(带涂层)包装的饮料酒约占全部饮料酒的57%。消费者饮用玻璃包装的饮料酒中,80%为低醇型饮料酒,20%为高醇型饮料酒。结论 基于食品实际消费状况调查研究的食品接触材料暴露评估参数可成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的科学基础。

    •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模式研究

      2019, 31(1):75-80.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6 CSTR:

      摘要 (848) HTML (0) PDF 9.45 M (1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对比我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原料管理模式,分析各个国家原料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为我国原料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建议。结果 我国目前的原料管理模式以聚合物为主,单体和起始物为辅,该管理模式存在管理方式不统一、对于特殊材料不适用、行政许可申报压力较大等问题。欧洲采用单体管理模式管理其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美国和日本则主要采用聚合物管理模式。结论 现阶段我国并不适合采用单体管理模式,因此建议原料的安全性管理应采用聚合物管理模式;通过针对特殊材料建立特殊管理方式以及科学界定“新品种”范围等方式解决现有问题;同时建议加快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以更好地管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原料的安全性。

    • >食源性疾病
    • 2015—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钩吻碱中毒事件分析

      2019, 31(1):81-83.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7 CSTR:

      摘要 (849) HTML (0) PDF 4.77 M (1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归纳2015—2017年广西钩吻碱导致暴发事件特点,为防控钩吻碱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广西监测、处理的钩吻碱中毒事件,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可疑暴露食品、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等。结果 2015—2017年累积暴露27人,发病21人,死亡10人,病死率47.6%,平均潜伏期30 min。病例分布中,男性占61.9%(13/21),50~60岁占47.6%(10/21),外地占71.4%(15/21),农民工占61.9%(13/21)。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视力模糊(均占100.0%,21/21)。暴露环节中,钩吻根茎、花粉和叶子均出现中毒,自泡米酒中毒病死率最高(77.8%,7/9)。结论 广西钩吻碱中毒途径众多,外来人口(农民工)更容易误食含钩吻碱植物,应加强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诊断

      2019, 31(1):84-88.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8 CSTR:

      摘要 (756) HTML (0) PDF 10.97 M (1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进行相关样品的实验室检测,针对分离病原菌进行分子分型溯源和耐药分析。方法 对可疑食品(冰激凌、牛奶)样品、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标本使用国家标准或其他方法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诺如病毒检测。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 从生产冰激凌剩余牛奶及冰激凌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标本中检出4株,菌株均产生A+C+E混合型肠毒素,PFGE显示患者呕吐物、粪便、中毒同批冰激凌样品、生产冰激凌用牛奶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同源性为100.0%;药敏结果显示,这16株菌株均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结论 本起事件是由冰激凌加工点使用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且产生大量肠毒素的牛奶生产冰激凌所致。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农村食品小作坊、牛奶供应站等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 >综述
    • 重要产毒镰刀菌合成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研究进展

      2019, 31(1):89-93. DOI: 10.13590/j.cjfh.2019.01.019 CSTR:

      摘要 (1495) HTML (0) PDF 8.26 M (1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僵菌素(beauvericin,BEA)和恩镰孢菌素(enniatins,ENNs)是由镰刀菌属的多种真菌产生的六酯肽类真菌毒素,该类毒素对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卵巢细胞等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能产生BEA和ENNs的重要产毒镰刀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影响BEA和ENNs产生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底物等因素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产毒镰刀菌在两类毒素合成酶的基因水平和氨基酸水平的差异及影响产毒等主要因素,为BEA和ENNs及其产毒镰刀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咖啡的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2019, 31(1):93-98. DOI: 10.13590/j.cjfh.2019.01.020 CSTR:

      摘要 (1349) HTML (0) PDF 9.95 M (1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迄今已有1 000多年的饮用历史。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咖啡在我国越来越普及。本文就咖啡的生产及消费状况、咖啡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咖啡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饮用咖啡的潜在危害展开综述,旨在为深入了解咖啡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咖啡的价值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