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 A的体外毒性研究

      2018, 30(1):1-5.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1

      摘要 (792) HTML (539) PDF 2.51 M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 A的体外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将Het-1 A用不同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处理,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法、PI单染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Het-1 A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 4种交链孢毒素对Het-1 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54.31、43.38、121.91和141.96 μmol/L,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并可通过引起G2-M期比例上升而影响细胞的周期分布。AOH和AME可通过剂量依赖增强caspase-3活性引发细胞凋亡。结论 AOH、AME、TeA和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诱导G2-M周期阻滞等对Het-1 A产生急性毒性。

    • COI及cytb基因对河鲀鱼鱼种鉴定的适用性研究

      2018, 30(1):6-11.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2

      摘要 (785) HTML (761) PDF 5.09 M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河鲀鱼DNA条形码鉴定方法,探讨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及细胞色素b(cytb)基因对我国常见东方鲀属、兔头鲀属河鲀鱼鱼种鉴定的适用性。方法 野捕河鲀鱼经形态学鉴定后,钓取COI及cytb基因序列并测序。从GenBank下载已有河鲀鱼参考序列,分别构建COI及cytb基因分子进化树,确定样品种属并与形态学鉴定比对。应用所建方法对中毒样品进行河鲀成分鉴定。结果 COI和cytb基因分子进化树将57份样品聚类到东方鲀属和兔头鲀属的9个鱼种,除棕斑兔头鲀和暗鳍兔头鲀(COI进化树)、暗纹东方鲀和晕环东方鲀(cytb进化树)外,2种条形码均能对其余鱼种进行有效区分。中毒样品经鉴定均含有月兔头鲀。结论 所建立的DNA条形码方法可有效鉴定河鲀鱼鱼种,弥补形态学鉴定的缺陷。

    • 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概率估计

      2018, 30(1):12-17.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3

      摘要 (946) HTML (614) PDF 5.76 M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概率评估上海市非伤寒沙门菌(以下简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负担,为上海市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60个街道/乡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获得居民急性胃肠炎的人年发病及就诊情况。随机抽取上海市23家监测医院,获得患者采样率、检测率、阳性率等数据。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得沙门菌感染病例的报告率。根据疾病发病与报告金字塔建立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从主动监测和被动报告两种方法估计上海市沙门菌流行病学负担。结果 上海市居民急性胃肠炎人群调查获得年发生率为23 261例/10万,患者就诊率为20.47%(26/127)。监测医院腹泻病例的粪便采样率为21.66%(5 974/27 587),沙门菌阳性率为3.53%(211/5 974)。沙门菌阳性的报告率为81.04%(171/211)。根据被动报告病例直接计算的年发病率仅为5例/10万。被动报告概率估计的上海市沙门菌年发病率为270例/10万[95%可信区间(95%CI):185~399],估计每年发病人数6.21万(95%CI:4.25~9.18),总低估系数为60∶1。主动监测估计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为686例/10万(95%CI:549~843),估计每年发病人数为15.78万(95%CI:12.64~19.42),总低估系数为154∶1。经过比较,主动监测估计结果为被动报告估计结果的2.54倍。沙门菌感染具有较明显季节性,每年5~8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发期。结论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估算沙门菌感染年发病率远高于被动报告估算的年发病率,说明主动监测在掌握疾病发病、就诊和流行病学负担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同时发现患者就诊率是影响沙门菌感染总病例数估计的最大因素。本研究进一步证明疾病负担金字塔模型在我国食源性疾病单病种疾病负担领域的可行性。

    • >研究报告
    • 昆仑雪菊遗传毒性研究

      2018, 30(1):18-21.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4

      摘要 (867) HTML (654) PDF 3.78 M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昆仑雪菊的遗传毒性,为其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受试物为昆仑雪菊浸泡浓缩液,每毫升相当于1 g昆仑雪菊干品。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设昆仑雪菊浸泡浓缩液0.008、0.04、0.2、1、5 mg/皿组和1.25、2.5、5 mg/ml组,直接计数培养基上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和染色体畸变细胞数。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设昆仑雪菊浸泡浓缩液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各试验分别镜检计数每只动物1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1 000个完整精子、1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记录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量、畸变精子类型和数目、染色体畸变细胞数。结果 昆仑雪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昆仑雪菊有遗传毒性。

    •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耐药谱研究

      2018, 30(1):22-27.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5

      摘要 (532) HTML (620) PDF 6.28 M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性数据库。方法 对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县收集的分离自食品的70株沙门菌和分离自腹泻患者的234株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法对8类14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试验,开展耐药谱研究。结果 所有沙门菌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余13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70株食品来源的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45.71%,32/70);234株腹泻患者来源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70.94%,166/234),其次为四环素(70.09%,164/234)。腹泻患者来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萘啶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高于食品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来源的沙门菌耐药谱广泛,共同耐药谱为ACTT/S(耐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对青霉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严重耐药,提示应对其加强监测,建立科学的防控策略。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产品中残留的22种磺胺类药物

      2018, 30(1):28-34.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6

      摘要 (712) HTML (594) PDF 8.81 M (1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畜产品中22种磺胺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涡旋提取,正己烷除脂后,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再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 1.7 μm)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结果 22种磺胺类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在猪肉、猪肝、猪肾3种基质中,22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为0.03~0.3 μg/kg,定量限为0.1~1 μg/kg。在1、2、5 μg/kg 三个添加水平下,其加标回收率为63.0%~115.6%,相对标准偏差为1.2%~15.9%。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畜产品中22种磺胺类药物的同时检测。

    • 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粮食制品中4种真菌毒素

      2018, 30(1):34-37.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7

      摘要 (641) HTML (601) PDF 4.88 M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测定面包、馒头和饼干等粮食制品中4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水(84∶16,V/V)超声提取,经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BDS HYPERSIL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4 μm)进行分离,以甲醇-乙酸铵缓冲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300 μl/min,在电喷雾负离子化模式(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检测,采用基质外标法定量。并对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评价,用建立的方法对60份市售粮食制品中的4种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4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回收率在81.8%~ 9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6%~9.3%之间。60份市售粮食制品中均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为15.2~960 μg/kg,其余3种真菌毒素均未检出。结论 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且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方法。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

      2018, 30(1):38-42.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8

      摘要 (706) HTML (617) PDF 6.31 M (1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方法 样品经高温皂化反应后,将皂化液通过EXtrelut NT20固相萃取柱,对目标待测物进行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复溶后,过滤膜直接进样,以甲醇作为流动相,通过Zorbax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分离,外标法定量。结果 维生素A标准溶液在0.5~5.0 mg/L范围内,维生素E标准溶液在5.0~50 mg/L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9;样品3个水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0%~104.6%和89.0%~104.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0%;检出限分别为1.0和10 μg/100 g。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婴幼儿配方粉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同时检测,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复合维生素片中的叶酸和生物素

      2018, 30(1):42-46. DOI: 10.13590/j.cjfh.2018.01.009

      摘要 (554) HTML (570) PDF 6.58 M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复合维生素片中叶酸和生物素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水溶液溶解,经Eclipse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检测。结果 叶酸和生物素在5 min内得到较好的分离。叶酸和生物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2~523和47~583 ng/ml,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157.63x-6698.38 (r2=0.999 9)和y=207.93x-3052.26 (r2=0.998 2),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分别为99.9%~108.7%和90.1%~94.5%,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为1.0% (n=6),检出限分别为0.33和0.08 μg/g。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靠、灵敏、准确,可用于复合维生素片中叶酸和生物素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

    • 比较测量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

      2018, 30(1):46-49.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0

      摘要 (658) HTML (677) PDF 5.22 M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能同时测定食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干燥、炭化、灰化后制成样品源,放入低本底α、β测定系统中同时测定样品总α、总β计数率,并与标准源测定效率比较定量。结果 总α放射性测定探测限在0.160~5.31 Bq/kg(鲜重),加标回收率在82.7%~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5.65%~7.26%(n=5)之间;总β放射性测定探测限在0.475~9.29 Bq/kg(鲜重),加标回收率在88.8%~114.8%之间,RSD在2.23%~9.19%(n=5)之间。结论 本方法实现了食品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同时测定,简便、高效,适用于批量食品样品的总放射性监测。

    • 流动注射法同时检测水中挥发酚和氰化物

      2018, 30(1):49-53.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1

      摘要 (652) HTML (533) PDF 6.54 M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同时测定末梢水中挥发酚和氰化物的分析方法。方法 末梢水经过EDTA和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20.0 g/L)预处理,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同时测定挥发酚和氰化物。结果 末梢水样品预处理的条件为50 ml水样中加入0.5 ml EDTA和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20.0 g/L),加标回收率为90.0%~105.0%,相对标准偏差为0.39%~5.85%,挥发酚和氰化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2和0.000 4 mg/L。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符合分析质控要求。

    • >调查研究
    • 营养面条生产过程中克罗诺杆菌污染状况与溯源研究

      2018, 30(1):54-58.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2

      摘要 (631) HTML (584) PDF 7.55 M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营养面条生产加工环节中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对克罗诺杆菌进行溯源研究。方法 采集某营养面条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中间产品、环境、设备、人员和终产品等共101份样品,进行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克罗诺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研究。结果 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样品中,肠杆菌科检出率为53.5%(54/101),其中环境样品的肠杆菌科检出率最高(72.7%,16/22);克罗诺杆菌检出率为29.7%(30/101),其中终产品的克罗诺杆菌检出率最高(50.0%,5/10)。31株克罗诺杆菌分离株共获得20个PFGE带型,多样性较高,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6个簇型。结论 营养面条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该致病菌污染可能与原料污染有关。克罗诺杆菌的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重视,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监测,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 >风险监测
    • 空间统计在长江流域大米镉分布特征研究的应用

      2018, 30(1):59-62.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3

      摘要 (1137) HTML (557) PDF 6.88 M (1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长江流域大米中镉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治理粮食作物镉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空间自相关对镉污染的聚集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湘江、岷江、涪江、沱江、青衣江、大度河支流流域的大米中镉含量高于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2015年长江流域大米中镉含量的全局Moran's I指数值为0.596,在α=0.01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长江流域的大米样品中镉含量呈现中度的空间聚集性。湘江支流流域、岷江支流流域形成了2个“高-高”聚集区域,在鸭池河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低-低”聚集区域。结论 长江流域整体上呈现中度的空间聚集性,局部地区呈现出空间异质性。

    • 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调查

      2018, 30(1):63-68.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4

      摘要 (763) HTML (473) PDF 8.93 M (1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我国8省738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首先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快速筛检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再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阳性样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一步确证。结果 食用植物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总量的含量范围在0.06~221.00 μg/kg之间,平均为19.30 μg/kg。4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以AFB1为主,其检出率为17.21%(127/738),平均含量为16.20 μg/kg。其次是AFB2、AFG1和AFG2。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重,AFB1超标率为11.57%(25/216)。来自广西的植物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重,AFB1超标率达19.23%(20/104)。此外,散装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含量高于定型包装样品。95.45%(126/132)的阳性样品检出2种或2种以上的黄曲霉毒素。结论 我国食用植物油存在黄曲霉毒素协同污染现象,并以AFB1为主。花生油、来自广西的植物油样品以及散装食用植物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高,需重点监测并加以监管。

    • 多元统计分析在小麦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2018, 30(1):68-73.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5

      摘要 (942) HTML (641) PDF 9.97 M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筛选小麦粉产地溯源特征元素,为深入挖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开发成熟有效的食品溯源技术积累基础。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共计173份小麦粉样品中的10种无机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立模式识别模型,考察建模效果。结果 PCA模型可以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样品与其他两省实现分离;PLS-DA可以实现3个地区样品的分离;河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在OPLS-DA模型中得到良好分离。结论 利用PCA、PLS-DA和OPLS-DA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3个地区小麦粉中10种无机元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铜(Cu)、铁(Fe)和砷(As)三个特征元素,这些特征元素有望被应用于小麦粉产地溯源。

    • 基于空间统计方法的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分析

      2018, 30(1):73-78.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6

      摘要 (631) HTML (491) PDF 10.27 M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蔬菜中农药残留空间格局分布变化及规律,找到聚集热点区域,为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空间统计方法对某省2014—2016年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信息结合地理信息进行空间格局分布及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区域内监测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两者分布格局较一致,但三年对比变化较大,检出较高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超标率涉及区县较少,散在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部。2014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检出率全局存在正相关性(P<0.05,Moran's I=0.410),局部相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北部和南部地区;2016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超标率全局存在正相关性(P<0.05,Moran's I=0.111),局部相关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2016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检出率全局存在负相关性(P<0.05,Moran's I=-0.087),局部相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监测区域内超标率和检出率均有聚集性,超标率有一个聚类区域(LLR=27.11,P<0.05,RR=20.04),分布在东北部区县;检出率有两个聚类区域,一类聚类区域(LLR=43.24,P<0.05,RR=6.9)分布在东北部和南部区县,二类聚类区域(LLR=19.13,P<0.05,RR=4.13)分布在西南部区县。结论 2014—2016年监测区域的蔬菜中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空间自相关性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结果显示存在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为东北部和西南部邻近区县,且聚集区域的相对风险度RR值均>4,提示这些聚集区县较其他区县农药残留风险高,是监管部门应该关注的热点区域。

    • >风险评估
    • 北京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初步定量风险评估

      2018, 30(1):79-83.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7

      摘要 (812) HTML (443) PDF 7.88 M (1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针对北京市居民从零售到餐桌的牡蛎-诺如病毒暴露模型,对北京市居民通过市售牡蛎暴露诺如病毒的风险开展初步定量评估。方法 利用北京市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356条定量检测数据,模拟北京市居民牡蛎消费情景,建立暴露评估模型,结合文献发表的基于暴发数据推导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对居民通过生食牡蛎后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的健康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阳性样品的污染水平分别为2.62×104个病毒拷贝/g(95%CI:3.73×103~1.54×105)和5.02×104个病毒拷贝/g(95%CI:8.13×103~2.52×105)。对血清分泌受体阳性的人群,生食1个可能受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污染的牡蛎的发病风险分别为0.93(95%CI:0.73~0.98)和0.95(95%CI:0.80~0.99);对血清分泌受体阴性的人群,生食1个可能污染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牡蛎的发病风险分别为0.37(95%CI:0.04~0.64)和0.57(95%CI:0.07~0.99)。风险的估计值与诺如病毒阴性样品的赋值相关,相关系数为0.49。不确定性分析显示,现有检测方法的检出限高于半数感染及致病剂量,是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结论 北京市居民通过生食牡蛎发生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的风险很高;提高病毒拷贝定量检测技术的灵敏度,降低检测方法的检出限水平是降低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途径。

    • 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2018, 30(1):84-88.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8

      摘要 (649) HTML (496) PDF 8.27 M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定量评估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健康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利用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和居民凉拌菜消费习惯及消费量数据,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提出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个经典评估步骤,采用Monte Carlo 概率评估方法,评估上海市居民由于食用凉拌菜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风险,并评价潜在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3.39%(21/620)的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菌落数为229 CFU/g;居民食用凉拌菜,平均消费频次56.27次/年;每次食用凉拌菜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0.04%,每年可能的患病例数为51.81万例。结论 上海市居民由于食用凉拌菜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存在一定风险,降低零售时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购买后尽快食用和冷藏储存是有效减少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干预措施。

    • 面粉处理剂偶氮甲酰胺在面包中分解产物氨基脲的理论致癌风险评估

      2018, 30(1):88-92. DOI: 10.13590/j.cjfh.2018.01.019

      摘要 (607) HTML (554) PDF 8.10 M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根据偶氮甲酰胺(ADA)在小麦粉中的限量标准,对来自面包的面粉处理剂ADA的分解产物氨基脲(SEM)开展理论致癌风险的评估研究。方法 根据小麦粉中ADA的最大使用量(45 mg/kg),结合焙烤过程中ADA分解率对面包中SEM含量进行理论估计,并基于我国面包食用人群的消费水平,获得暴露时间加权后的SEM终生每日平均暴露水平(LADD)。进一步依据实验动物致癌剂量线性外推模型,评估食用人群长期暴露于面包中ADA分解产生的SEM所增加的理论致癌风险。结果 基于面包的平均消费水平,面包来源的SEM终生暴露在理论上使食用人群增加的理论致癌风险在1.31×10-7~1.97×10-6的范围内;在面包高消费水平(P97.5)下,面包来源的SEM终生暴露在理论上使食用人群所增加的理论致癌风险在4.09×10-7~6.14×10-6的范围内。对于不同年龄段的面包食用人群,各年龄人群在经时间加权的SEM每日暴露水平下的理论致癌风险在10-9~10-6的范围内。结论 在目前面包消费水平下,按我国现行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所规定的小麦粉中ADA最大使用量,ADA在面包高温焙烤过程中分解产生的SEM对食用人群的理论致癌风险属于可接受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我国现行标准可以充分保护食用人群健康。

    • 广东省常见发酵茶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现状及暴露评估

      2018, 30(1):93-98.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0

      摘要 (718) HTML (699) PDF 9.76 M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市售包括黑茶、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含量水平,并评估其饮用健康风险。方法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品量,在广东省4个片区选取9个地市的超市商店、批发市场、茶叶行等市售环节以及网店,分别采集黑茶、红茶、乌龙茶等发酵茶类样品共260份,按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中的AFB1含量。运用暴露限值(MOE)法和数学模型法,结合2012年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AFB1浸出率数据,评估人群从饮用茶叶摄入AFB1的膳食暴露量情况。结果 260份发酵茶类样品中AFB1的总体检出率为1.15%(3/260),检出值范围为0.26~0.56 μg/kg。3份检出AFB1的样品均为普洱茶熟茶样品。3种发酵茶类别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入发酵茶中AFB1的含量平均值计算,广东省总人群、广东省茶叶消费人群经茶叶摄入AFB1的平均膳食暴露量分别为0.000 352、0.000 981 ng/kg BW;代入AFB1含量最大值计算的膳食暴露量为0.005 73、0.016 0 ng/kg BW。MOE值均>10 000,按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MOE结果判定依据,表明广东省居民经茶叶摄入的AFB1对健康造成危害的风险低。以广东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1.1%计算,广东省人群由于茶叶AFB1的膳食暴露引发肝癌的风险为0.000 010 9~0.000 674例/10万人,表明目前茶叶中的AFB1对广东省居民产生的健康风险低。结论 广东省市售发酵茶中AFB1的检出率低、检出值低,对广东省总人群和茶叶消费人群的平均膳食暴露风险低,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

    • 风险交流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标准相关媒体报道分析

      2018, 30(1):99-103.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1

      摘要 (679) HTML (550) PDF 8.82 M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2008—2016年与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以测量媒体传播效果。方法 对百度新闻数据库中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新闻报道进行

    • 壬基酚每日可耐受摄入量建议值的探讨

      2018, 30(1):104-108.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2

      摘要 (972) HTML (688) PDF 8.29 M (1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壬基酚的健康指导值进行探讨,为进一步评估壬基酚暴露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奠定基础。方法 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的原则与方法,在广泛检索现有壬基酚毒理学数据的基础上,筛选高质量的文献纳入研究数据库,经全面评估后选择适宜的临界效应,结合不确定性分析确定壬基酚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结果 经过文献收集和筛选,最终选用以一项较高质量多代生殖毒性研究中观察到的肾脏毒性为敏感指标,以其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为外推起始点,使用LOAEL-不确定系数法进行推算。结论 壬基酚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为0.025 mg/kg BW。

    • >食源性疾病
    • 广东省首起误食剧毒裂皮鹅膏菌所致食物中毒死亡分析

      2018, 30(1):109-112.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3

      摘要 (900) HTML (631) PDF 7.31 M (1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蘑菇种类,提出防控措施,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 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及病例搜索、病例访谈、食谱调查、现场采样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5名外来务工人员自行采摘并进食野生蘑菇约150 g,8.3~10 h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临床检测提示病例肝功能损害。经洗胃、血浆置换、放置活性炭吸附、补液及护肝护胃等清除毒物和对症治疗后,其中2例病例出现假愈期,1 d后病情又急剧恶化。随后几天所有病例均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罹患率和病死率均为100%(5/5)。食谱调查显示除了自行采摘的蘑菇外未见其他可以引起中毒的食物,经形态学鉴定为裂皮鹅膏菌。本起事件系由于病例误食了M公园山上采集的野生蘑菇所致的食物中毒,毒蘑菇为剧毒的裂皮鹅膏菌。结论 误食裂皮鹅膏菌中毒在广东省为首次报道,本起事件对裂皮鹅膏菌中毒的疾病自然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该菌与部分可食菌类外观极其相似,难以分辨极易误食,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醒民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 >综述
    • 中国小龙虾相关哈夫病的研究进展

      2018, 30(1):113-119.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4

      摘要 (822) HTML (751) PDF 12.49 M (2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某些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及细胞膜通道受到损害的多种病理性改变综合征。其中,因24 h内摄食熟水产品并导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明显升高(正常水平以上5倍或更高)、CK肌/脑(MB)分数<5%的病例被称为哈夫病。目前,国内外对于小龙虾相关哈夫病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大部分以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为主。现今关于此类疾病的致病因子仍未明确。由于发病病例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和地域差异性,因此本文对国内现有报道的哈夫病病例进行汇总并概括国内外小龙虾致哈夫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 >食品安全聚焦
    • 第49届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会议进展

      2018, 30(1):120-122.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5

      摘要 (447) HTML (382) PDF 5.49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第5届抗生素耐药性政府间工作组会议进展

      2018, 30(1):122-124. DOI: 10.13590/j.cjfh.2018.01.026

      摘要 (550) HTML (376) PDF 5.55 M (1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