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我国食品产品安全标准概况

      2016, 28(5):557-566.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1

      摘要 (1118) HTML (0) PDF 5.17 M (2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食品产品安全标准现状和国际食品产品标准情况,概括总结了国内外在食品产品标准方面的特点和异同,并对我国食品产品安全标准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工作建议。

    • >论著
    • 鼠伤寒沙门菌婴幼儿分离株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研究

      2016, 28(5):567-575.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2

      摘要 (1061) HTML (0) PDF 7.49 M (2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关系,研究其耐药发生机制和毒力因子。方法 利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中分离的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从中选择不同耐药表型的3株鼠伤寒沙门菌(S1:敏感;S2:TET耐药;S3:ESBLs阳性,10重耐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和病原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比对以及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核酸数据库人工检索,对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注释。结果 32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IPM和MEM均敏感,对TET和AMP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4%(271/321)和83.8%(269/321),206株菌株显示为耐3类以上抗生素(64.2%,206/321),11株CIP-CTX耐药株均为ESBLs阳性(3.4%,11/321);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S1、S2和S3的全基因组大小依次为4 876 427、4 970 690、5 133 380 bp,预测编码基因数分别为4 825、4 936和5 082个,GC含量依次为52.18%、52.14%、51.87%;对S1、S2和S3基因组中18、20和32个耐药基因进行注释,除共有基因外,S2主要携带 tetA和sul2基因,S3主要携带sul1/2/3、tetB、AAC(3)-IV、AAC(6′)-I、ANT(2″)-I、ANT(3″)-I、aphA1、blaCTX-M-14、blaOXA-1、catB3、cml_e1和cml_e3基因。与阳性鼠伤寒沙门菌株LT2的gyr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发现,S3 gyrA基因第87位密码子由GAC突变为AAC(Asp87→Asn);分别注释S1、S2和S3基因组的130、129和120个毒力基因,发现主要以三型分泌系统和粘附因子为主。结论 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样品中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现象严重;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一致,且存在多种毒力因子;为后续开展耐药基因传播机制和菌株致病性研究,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防控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技术支持。

    • >研究报告
    • B型婴儿肉毒中毒的实验室诊断

      2016, 28(5):576-580.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3

      摘要 (842) HTML (0) PDF 5.16 M (1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例疑似肉毒毒素中毒的婴儿病例灌肠液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确证。方法 对患儿的灌肠液样品进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分离及肉毒毒素检测。结果 患儿灌肠液样品TPGY培养物腹腔注射小鼠后可致小鼠出现类似肉毒毒素中毒表现(竖毛、呼吸困难并出现典型的蜂腰、四肢麻痹)继而死亡。培养物经胰酶处理后小鼠仍出现中毒并死亡,但培养物经100 ℃加热处理后再次染毒动物,小鼠不出现中毒和死亡。A、B、C、D、E、F六种混合型肉毒毒素诊断血清及B型单价肉毒毒素诊断血清可对小鼠起到保护作用。患儿灌肠液样品中分离到梭状芽胞杆菌,该菌经表型、生化、PCR肉毒毒素产毒基因鉴定,结果为产B型肉毒毒素的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结论 患儿疾病与B型肉毒毒素中毒相关。

    • 2004—2013年全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016, 28(5):580-584.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4

      摘要 (1155) HTML (0) PDF 5.29 M (2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全国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国共报告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660起,累计报告中毒17 955人,死亡196人。第四季度是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云南、广西、四川、广东、贵州是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发省(自治区);菜豆中毒事件占事件总数的53.3%(352/660),乌头、油桐、蓖麻子、发芽马铃薯和钩吻引起的中毒事件占事件总起数的24.5%(162/660)。集体食堂是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加工处理方式不当和误认误食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结论 做好集体食堂加工、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规范食品标签和食品宣传,及时预警、监测、报告和处置食物中毒事件,开展公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控制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 2004—2014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 28(5):585-589.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5

      摘要 (913) HTML (0) PDF 6.00 M (2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2004—2014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2014年的食物中毒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68起,报告发病总人数为7 199人,死亡1人。食物中毒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4年趋于平稳,高峰主要集中在8、9月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责任单位主要是餐饮单位(143起,1 739人)和企事业单位食堂(118起,2 145人),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排在前两位。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有毒植物和化学物。细菌性因素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18.36%,38/2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53%,28/207)、变形杆菌(12.56%,26/207)等为主,有毒植物因素主要是菜豆(89.14%,156/175),化学性因素主要以亚硝酸盐(76.09%,35/46)为主。结论 应开展预防有毒植物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加大对餐饮单位和集体单位食堂的监管。

    •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 28(5):589-593.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6

      摘要 (1135) HTML (0) PDF 6.19 M (2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 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2 049例,其中11 497例患者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测,807例患者检出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02%;诺如病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63%(389/2 489)、2.54%(283/11 141)、1.32%(147/11 167)、0.08%(9/11 153)、0.06%(6/9 410),未检出小肠耶尔森菌(0/201)。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与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小肠耶尔森菌相比是吉林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P<0.05)。诺如病毒在第一季度检出率(31.00%)高于其他三个季度;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第二、三季度检出率(3.78%、3.12%;1.32%、1.69%)高于第一、四季度;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均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0.14%、0.15%)。诺如病毒在80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20.00%、18.90%),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3.38%、1.75%)。2015年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2013年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季度的检出率低于前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商业服务人员、城市居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检出率逐年升高,第一、二、三季度检出率高于第四季度,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是主要流行的病原体,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易受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感染。

    • 2012—2014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质量评价

      2016, 28(5):594-597.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7

      摘要 (802) HTML (0) PDF 5.10 M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甘肃省基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质量进行评价,并为规范其调查处置及报告撰写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4年甘肃省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关指南及标准的要求对流调报告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共收集52起暴发事件的流调报告,普遍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不系统、不深入的情况;食品卫生学调查侧重于一般卫生学调查,对暴发原因调查开展相对较少;部分事件定性的实验室证据支持力度不够。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质量从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挖掘、实验室检验结果解读等方面均有不足,因此还应在稳定队伍的同时加强培训,做好人员及知识的储备工作。

    • 2002—2014年南宁市食源性疾病发病特征及控制对策

      2016, 28(5):597-601.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8

      摘要 (1027) HTML (0) PDF 6.41 M (1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南宁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及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14年南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食源性疾病病案档案,分析其流行特点。结果 2002—2014年南宁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366起,发病5 894例,死亡17例;3~10月份为多发期,共264起,占事件总数的72.13%;主要分布在6城区,共275起,占事件总数的75.14%;学校和小餐馆为高发场所,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73.85%(4 353/5 894);首要致病因素为致病微生物污染,共141起,占事件总数的38.52%,以细菌性污染为主。结论 致病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南宁市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报告和监测需进一步完善。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实时荧光PCR法快速检测肉类中貉源性成分

      2016, 28(5):602-605. DOI: 10.13590/j.cjfh.2016.05.009

      摘要 (777) HTML (0) PDF 5.62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貉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手段。方法 根据貉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扩增反应体系进行实时荧光PCR(RT-PCR)扩增,产物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此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可达到10-4 ng貉源性DNA的量。在混合或纯肉样品以及常见的肉制品中均可检测。结论 本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工作中肉类掺假检测的要求。

    • 凯氏蒸馏-电子滴定器碘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

      2016, 28(5):605-609.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0

      摘要 (969) HTML (0) PDF 7.23 M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凯氏蒸馏仪前处理和电子滴定器滴定检测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含量水平。方法 对29类1 125份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蒸馏、滴定检测,进一步研究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凯氏蒸馏-电子滴定器碘滴定法的检出限为0.010 g/kg,RSD为2.4%~5.1%,加标回收率为87.0%~99.6%,1 125份样品中,20.8%(234/1 125)检出二氧化硫,19.1%(215/1 125)检出但未超二氧化硫最大允许使用量。结论 凯氏蒸馏-电子滴定器碘滴定法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检测;个别样品如蜜饯、饼干、粉条、海米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数据异常,高于我国最大允许使用量,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啤酒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

      2016, 28(5):610-613.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1

      摘要 (679) HTML (0) PDF 5.88 M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啤酒中4-甲基咪唑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水提取,Agala PCX固相萃取柱净化,经色谱柱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 μ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6 μg/kg。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8.2%~89.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 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啤酒中4-甲基咪唑的测定。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

      2016, 28(5):613-616.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2

      摘要 (782) HTML (0) PDF 6.03 M (1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uplc BEH C18液相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通过黄曲霉毒素M1与免疫亲和柱中抗体结合,确定了从牛奶中提取黄曲霉毒素M1的处理条件并优化了质谱的测定参数。结果 黄曲霉毒素M1在0.1~1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回归标准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7 8,回收率94.8%~98.2%,RSD为2.34%~3.87%,方法定量限为0.005 μg/kg。结论 提供了一种有效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的方法。

    • 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的高氯酸盐

      2016, 28(5):616-619.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3

      摘要 (1056) HTML (0) PDF 6.34 M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茶叶中高氯酸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茶叶中高氯酸盐用0.2%乙酸提取,经石墨炭黑柱净化,优选SynergiTM MAX-RP柱(4.6 mm×250 mm,4 μm)为分析柱,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高氯酸盐在0.25~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y=1.569x+0.0268,相关系数r2=0.999 6。加标浓度为0.05~0.50 mg/kg时,回收率95.6%~120.0%,相对标准偏差(RSD)1.9%~17.5%。检出限为2.5 μg/kg。结论 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测定。

    • 特征脂肪酸鉴别餐厨废弃油脂方法有效性评估

      2016, 28(5):620-624.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4

      摘要 (932) HTML (0) PDF 8.14 M (1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食用油脂中特征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评估特征脂肪酸鉴别餐厨废弃油脂的有效性。方法 采集植物油混合地沟油22份、煎炸老油20份、纯精炼地沟油7份、植物原油9份、精炼植物油48份、棕榈油6份、正常食用油加香精5份,油样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UF-m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经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品中十一烷酸甲酯和13-甲基十四烷酸甲酯的含量,对检测结果以样品类别进行统计学检验,评估特征脂肪酸鉴别废弃油脂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特征脂肪酸指标鉴别地沟油的方法是有效的。13-甲基十四烷酸可选为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油脂的指标物,十一烷酸可选为反复煎炸油脂的指标物。两者结合可为鉴别正常植物油和餐厨废弃油提供有利依据。结论 特征脂肪酸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但由于地沟油基本都是勾兑正常植物油出售,判定结果会出现假阴性,需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研判,以提高鉴别的有效性。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2016, 28(5):624-627.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5

      摘要 (758) HTML (0) PDF 6.73 M (2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 黄芪经甲醇-氨水(3∶1,V/V)超声提取30 min,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以m/z 785.4/143.108和m/z 785.4/473.391为定性离子对,m/z 785.4/143.108为定量离子对,外标法测定黄芪甲苷。结果 黄芪甲苷在60.0~12 000 n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1.7%,最低检测限为68.2 μg/kg。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测定。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草莓的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 28(5):628-633.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6

      摘要 (919) HTML (0) PDF 9.77 M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使用膨大剂等报道的影响,草莓的农药残留及质量安全一直受人们关注。本文概述了草莓的病虫害及主要农药使用现状,比较分析了我国及主要贸易国或地区草莓的农药残留标准,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风险分析,提出我国草莓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生产者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 网络订餐的安全监管问题浅析

      2016, 28(5):634-637.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7

      摘要 (1433) HTML (0) PDF 6.65 M (2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第三方平台审查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消费者售后维权难度大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食品安全进行切实有效监管展开讨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经营者准入机制、“神秘买家”抽检方式、“互联网+明厨亮灶”制度、信用评价体系、侵权损害保障制度等建议。

    • >调查研究
    • 我国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必需营养素含量分布状况调查

      2016, 28(5):638-643.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8

      摘要 (1225) HTML (0) PDF 10.15 M (1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我国6~12月龄较大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营养素含量范围的分布情况,探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最新提出的6~12月龄较大婴儿配方产品必需营养素限量值对我国现有产品的影响,并对我国未来标准修订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我国市售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共1 476份,针对GB 10767—2010中规定的必需营养素检测其含量数值,分析其实际含量范围分布情况,并与国标限量值和国际法典最新限量值进行比对。结果 针对GB 10767—2010中未设定上限值的必需营养素,我国市售产品其含量范围的最大值是国标下限值的3.23~1 525.94倍,含量范围的95百分位数是国标下限值的2.27~9.42倍;法典新限量值对我国现有产品影响比较大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6、生物素、钠、钾、镁、锌、磷等。结论 对于GB 10767—2010中仅设定下限值的必需营养素,我国大部分产品其含量范围均已控制在标准下限值的5倍范围以内(左右),但个别产品部分营养素含量极高。建议我国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法典修订进展进一步修订相关标准营养素限量值。

    • 我国生牛乳蛋白质含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2016, 28(5):644-647. DOI: 10.13590/j.cjfh.2016.05.019

      摘要 (861) HTML (0) PDF 7.19 M (2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我国当前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和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覆盖17个省(市、自治区)18个乳品企业2014年1月—2015年2月连续12个月共30 531份生牛乳样品蛋白质含量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生牛乳中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为(3.14±0.15) g/100 g,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和散户的生牛乳中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18±0.14)、(3.07±0.12)和(3.00±0.14) g/100 g,南方、西部、华北、东北内蒙古和大城市周边地区生牛乳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17±0.14)、(3.16±0.14)、(3.14±0.17)、(3.09±0.17)和(3.09±0.10) g/100 g,春、夏、秋、冬季生牛乳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09±0.13)、(3.07±0.13)、(3.21±0.13)、(3.20±0.14) g/100 g。结论 我国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有八成以上达到3.0 g/100 g。养殖模式、养殖区域、季节和月份均会影响生牛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乳脂肪、非脂乳固体、相对密度与乳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 北京市密云区居民急性胃肠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风险因素调查

      2016, 28(5):648-652.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0

      摘要 (1068) HTML (0) PDF 8.94 M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居民急性胃肠炎患病情况、发病趋势、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急性胃肠炎病人的月患病率、年发病率,估计急性胃肠炎的食源性比例,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开展为期12个月的回顾性横断面调查,EpiData 3.02软件双录入数据库,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及@risk 5.5软件进行数据模拟和推算。结果 共调查1 664人,应答率99.05%,急性肠胃炎的月患病率为2.28%(95%CI:1.57%~3.00%),年发病率为0.30次/人年(95%CI:0.29次/人年~0.31次/人年)。每年约有14.37万人次罹患急性胃肠炎,食源性比例点估计值0.303 0。结论 北京市密云区居民急性胃肠炎发病率较高,发病人次数较庞大,食源性引起所占比例较高,季节、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口数等为患急性胃肠炎的风险因素,应加强居民急性胃肠炎的监测并扩大监测范围,定期开展社区居民急性胃肠炎的调查并适当增加其样本量,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调查数据,制定干预措施并加以评估。

    • 长沙市部分市售生鲜食品中类雌激素的含量与分布

      2016, 28(5):653-657.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1

      摘要 (895) HTML (0) PDF 10.88 M (1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监测长沙市市售生鲜食品中主要类雌激素(ECs)的含量,分析不同ECs含量间的关联及其在食品种类间的分布特点,为食品中ECs污染的溯源及危害控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收集食品样品172份,样品经预处理后用LC-MS/MS法同步检测壬基酚、双酚A、炔雌醇和雌二醇的含量。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ECs含量间的关联,运用对应分析法探索不同ECs在各类食品中的倾向性污染特点。结果 各类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目标ECs检出,172份样品的ECs检出率顺序为壬基酚94.8%(163/172)>双酚A 84.3%(145/172)>雌二醇78.5%(135/172)>炔雌醇56.4%(97/172),其中在蔬菜中的含量最高。此外,Spearman相关及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双酚A与壬基酚及炔雌醇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且不同食品中主要污染的ECs种类存在差异,其中炔雌醇对谷类的污染最为严重,双酚A对水果的污染最为严重。结论 单一ECs组分的含量均低于食品允许限量标准,不同ECs在食品中都有检出,且不同种类食品倾向性污染的ECs种类存在差异。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体系研究

      2016, 28(5):658-661.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2

      摘要 (894) HTML (0) PDF 7.51 M (2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并分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体系,包括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的管理、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的框架结构、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的研制等内容。

    • >风险监测
    • 陕西省新鲜果蔬中砷污染状况调查及其暴露评估

      2016, 28(5):662-666.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3

      摘要 (905) HTML (0) PDF 11.15 M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陕西省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砷的污染状况及评价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方法 2012—2015年共采集1 270份新鲜蔬菜和363份新鲜水果并测定砷含量,分别从年份、类别和地区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砷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为标准对居民经食用果蔬所致砷的暴露量进行评估,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近4年来果蔬中的砷平均含量范围为0.013~0.036 mg/kg;8类蔬菜的砷含量相近,6类水果中瓜果类的砷含量较高,平均值为0.052 mg/kg;陕西省宝鸡、延安和商洛地区果蔬砷含量较高。整体而言,陕西居民经食用果蔬所致砷平均暴露量低于JECFA制定砷的PTWI及其所引起的平均个人年风险值亦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5.0×10-5 a-1,但偏高暴露引起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结论 陕西省部分果蔬样品存在砷污染情况,居民通过食用果蔬所致砷的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其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 我国部分地区腌腊肉制品中有机磷农药含量调查

      2016, 28(5):667-670.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4

      摘要 (1087) HTML (0) PDF 7.89 M (1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掌握我国腌腊肉制品中违法添加有机磷农药的状况。方法 依据随机抽样原则,2013年在全国9省市的餐饮店、农贸市场、商店超市和网店采集腌腊肉制品共863份,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12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 全国863份样品的有机磷农药总检出率为4.40%(38/863),其中敌敌畏检出率最高,为4.17%(36/863),且存在同一样品同时检出多种有机磷农药的情况;采样地区中云南的检出率最高,为24.27%(25/103),且农贸市场中有机磷农药检出率高于8%。结论 市售腌腊肉制品中存在违法添加有机磷农药的情况,且以敌敌畏和敌百虫较为严重。

    • >风险评估
    • 零售生鸡肉中沙门菌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暴露评估

      2016, 28(5):671-676.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5

      摘要 (1248) HTML (0) PDF 9.98 M (2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零售生鸡肉中沙门菌污染的健康风险及其潜在的干预措施。方法 利用零售生鸡肉中沙门菌定量监测数据以及零售和家庭生鸡肉储存加工专项调查结果,采用Monte Carlo概率评估方法,估计我国居民通过厨房内交叉污染发生鸡源性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风险,并评价潜在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 本研究构建了从零售到餐桌的生鸡肉-沙门菌交叉污染模型,模型估计生鸡肉经过零售储存、抵达居民家里和经过家庭储存后其沙门菌浓度(lg MPN/g)从零售前的-0.017,分别增长到2.163、2.241和3.028,估计我国居民每餐发生鸡源性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风险为0.171(95%置信区间:0.000~0.767),其中零售阶段生鸡肉的储存方式是影响发病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回归系数=0.72),情景分析提示,如果零售阶段采用冷冻或者冷藏储存,我国居民每餐发病风险可以降为0.031(95%置信区间:0.000~0.522)。结论 我国居民鸡源性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风险较高,应当加强零售环节生鸡肉的冷链管理。

    • 济南市居民膳食中汞暴露评估

      2016, 28(5):676-679.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6

      摘要 (846) HTML (0) PDF 7.63 M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济南市居民主要食品中总汞污染现状,评估汞暴露风险。方法 对2010—2012年济南市谷类、蔬菜类、菌藻类、畜肉类、禽肉类(鸡肝)、乳类、蛋类和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的总汞含量进行监测;以2002年山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JECFA 2010年制定的汞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4 μg/kg BW为参数,应用点评估法计算济南市居民膳食中汞暴露水平,并进行风险特征描述。结果 共监测8类175份样品,总汞平均含量为19.01 μg/kg,P50为9.00 μg/kg,总检出率为97.14%(170/175),总超标率为8.57%(15/175)。8类食品均检出汞,水产品的检出率最低,为89.36%(42/47),鸡肝的总汞平均含量最高,达83.60 μg/kg。济南市居民7类(除菌藻类)主要膳食中总汞每周平均暴露量为1.31 μg/kg BW,占PTWI的32.75%。总汞贡献率较高的食品为谷类、蔬菜类及畜肉类,贡献率分别为28.24%、22.90%和22.14%,3类食品对居民膳食中汞的总贡献率为73.28%。结论 济南市居民主要膳食中汞暴露水平在安全限值以内,通过膳食摄入汞风险较小。

    • >综述
    • 食品中杂色曲霉素污染状况研究进展

      2016, 28(5):680-682.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7

      摘要 (875) HTML (0) PDF 5.74 M (20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杂色曲霉素是主要由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等真菌代谢产生的一种真菌毒素,主要污染谷物及谷物制品,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潜在的致癌性。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杂色曲霉素在谷物、谷物加工品、奶酪、坚果和啤酒中的污染现状,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 >食品安全聚焦
    • 第39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会议进展

      2016, 28(5):683-686. DOI: 10.13590/j.cjfh.2016.05.028

      摘要 (656) HTML (0) PDF 7.81 M (1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