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28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基于空间统计的食品安全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6, 28(4):409-414.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1 CSTR:

      摘要 (1011) HTML (0) PDF 3.42 M (2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的数据都隐含着空间地理属性。与经典统计相比,空间统计能够有效挖掘此属性实现食品安全跨界融合与关联分析,并具有多学科集成、启发专业人员深度思考、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等优势,目前逐步应用到食品产地环境污染空间抽样与地理格局分析、食源性疾病聚集性分析、早期爆发识别与预测预警、突发食品事件追溯与应急指挥、食品安全监管与科学决策等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空间统计将成为食品安全数据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

    • >论著
    • 发酵法L-丙氨酸大鼠90天喂养试验研究

      2016, 28(4):415-421.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2 CSTR:

      摘要 (871) HTML (0) PDF 6.53 M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发酵法L-丙氨酸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试验,采用4周龄清洁级健康离乳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发酵法L-丙氨酸0.00、1.25、2.50、5.00 g/kg BW掺入基础饲料连续喂饲90 d。第45天眼内眦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测;第90天采血测定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取肝、脾、肾、睾丸、卵巢称重并计算其脏体比,并对大脑、小脑、心、胸腺、肺、肝、肾、肾上腺、脾、胃、十二指肠、睾丸、卵巢、子宫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活动、生长正常,末期体重、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脏器绝对重量、脏体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末期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均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病理学检查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病理改变。结论 发酵法L-丙氨酸对雌、雄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分别为5.56、4.58 g/kg BW。

    • 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病原学特征分型

      2016, 28(4):422-425.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3 CSTR:

      摘要 (649) HTML (0) PDF 4.71 M (2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状况,初步建立区域PFGE溯源数据库,为该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支持。方法 对68株创伤弧菌进行毒力相关基因鉴定和PFGE分型,采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聚类关系。结果 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均为溶血素A基因(vvhA)核酸阳性,vcgC/E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5种基因型别,分别有CB型、EA型、CAB型、CA型和EB型。共检测出42株为BT1型。PFGE分型结果显示68株创伤弧菌有52种PFGE型别。结论 广州地区海产品中分离的创伤弧菌PFGE型别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分散;毒力相关基因型以CB型为主。

    • 北京市人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2016, 28(4):426-430.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4 CSTR:

      摘要 (842) HTML (0) PDF 6.19 M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北京市人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学分型、耐药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3—2015年北京市李斯特菌病专项监测中分离的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PCR法血清学分型和PFGE分型,并采用CLSI和EUCAST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共分为4种血清型,其中位居前2位的血清型是1/2b和1/2a,分别为17株和12株,4b血清型2株,1/2c血清型1株。32株菌经Asc I酶切共分为23种PFGE带型,分为4个簇,相同血清型李斯特菌的PFGE带型聚集成簇,两种分型方法一致性为93.75%(30/32)。3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红霉素敏感,大部分菌株对其他8种抗生素的MIC值较小,但有少数菌株对苯唑西林和四环素的MIC值较大,高达32、64 μg/ml。结论 北京市人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型以1/2b和1/2a为主,PFGE图谱与血清学分型存在一定相关性,耐药率普遍较低,但需加强耐药趋势监测。

    • >研究报告
    • 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分析

      2016, 28(4):431-435.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5 CSTR:

      摘要 (769) HTML (0) PDF 5.94 M (2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2011—2015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野生蕈中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食用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云南省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868起,中毒3 789人,死亡126人,病死率为3.3%,分别占同期云南省食物中毒事件相应统计项总数的57.9%(868/1 498)、25.1%(3 789/15 093)、57.3%(126/220)。其中2015年中毒事件报告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均为最多,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43.0%(373/868)、41.4%(1 570/3 789)和26.2%(33/126);6~8月为报告中毒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的高峰,分别占总报告数的87.8%(762/868)、86.1%(3 262/3 789)和87.3%(110/126);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楚雄、文山和玉溪,报告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为文山、临沧和昭通;农村野生蕈中毒危害水平高于城镇,中毒起数占67.7%(588/868),中毒人数占64.1%(2 429/3 789),死亡人数占85.7%(108/126);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5年总报告数的92.1%(799/868)、86.0%(3 258/3 789)和93.6%(118/126);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是引发野生蕈中毒的主要因素,由于误食误用和加工不当引发中毒的事件分别占53.6%(465/868)和45.3%(393/868)、中毒人数分别占54.7%(2 074/3 789)和44.4%(1 681/3 789)、死亡人数分别占82.5%(104/126)和16.7%(21/126)。结论 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高发地区、高发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加强野生蕈中毒的相关研究和事件调查处置,做好野生蕈相关科普宣传等,是预防和控制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有效措施。

    • 2010—2014年广西食物中毒事件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2016, 28(4):435-439.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6 CSTR:

      摘要 (756) HTML (0) PDF 6.17 M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掌握广西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提高事件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广西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涉及的食物种类、发病原因、致病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累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98起、发病2 446人、死亡35人。引发中毒的食物主要为混合性食物、畜禽肉及其制品和桐油果、蓖麻籽等,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误食误服、加工不当和交叉污染。微生物是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植物类死亡人数最多。结论 不同食物引发食物中毒的途径、方式和致病因素有着其规律和特点,应制定高风险食物目录清单,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

      2016, 28(4):440-444.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7 CSTR:

      摘要 (891) HTML (0) PDF 6.83 M (2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检测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体系。方法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lh基因,沙门菌Ompc基因和单增李斯特菌hly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体系,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利用该体系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可得到特异性扩增,而共存于海产品中的其他细菌均未见扩增曲线。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对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72、40、80 cfu/ml。对舟山采集的150份样品进行检测,检出32份副溶血性弧菌、11份沙门菌、5份单增李斯特菌,与国标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以特异、灵敏、简单快速地实现对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的8种环境雌激素

      2016, 28(4):445-450.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8 CSTR:

      摘要 (813) HTML (0) PDF 8.70 M (2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同时测定水果中双酚A、17β-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己烯雌酚、4-辛基酚和4-n-壬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2次,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氮吹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待测物以乙腈-甲醇(4∶1,V/V)与0.1%氨水为流动相,经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梯度洗脱分离后,进行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8种环境雌激素能与杂质较好分离,在5~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均r≥0.99)。方法检出限为0.17~0.51 μg/kg,定量限为1.33~2.55 μg/kg,加标回收率为67.77%~110.49%,RSD为1.08%~12.74%。应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均有微量双酚A检出,大部分检测到4-n-壬基酚和炔雌醇,部分检测到17β-雌二醇,其余4种环境雌激素均未检出。结论 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水果中8种环境雌激素的定量及确证分析。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

      2016, 28(4):451-456. DOI: 10.13590/j.cjfh.2016.04.009 CSTR:

      摘要 (843) HTML (0) PDF 9.47 M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果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含1%乙酸的乙腈提取,采用Welch Xtimate C18色谱柱(2.1 mm×100 mm,3 μm),乙腈-0.01%氨水(含2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分段ESI+与ESI-扫描方式检测。结果 0.6、10和50 μg/kg三个浓度的样品加标试验,回收率为80.1%~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4.3%~9.9%,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在0.2~4.0和0.06~1.5 μg/kg。结论 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准确、灵敏,满足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6种抗病毒药物残留量

      2016, 28(4):456-460.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0 CSTR:

      摘要 (888) HTML (0) PDF 7.52 M (2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奥司他韦、吗啉胍、阿昔洛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 待测样品中的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奥司他韦、吗啉胍、阿昔洛韦在醋酸盐缓冲液中经QuEChERS提取、净化,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0 μm),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结果 6种抗病毒药物在0.5~100 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2。在猪肉、鸡肉、鱼肉和牛奶中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美金刚的检出限为0.1 μg/kg,奥司他韦为0.3 μg/kg,吗啉胍和阿昔洛韦为0.5 μg/kg,各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50%以上,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在0.8%~5.7%之间(n=6)。结论 本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禽畜肉中抗病毒类药物残留的定量检测。

    • 稳定同位素内标-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抗生素残留

      2016, 28(4):461-467.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1 CSTR:

      摘要 (788) HTML (0) PDF 12.12 M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方法。方法 待测物经乙酸乙酯提取,采用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基质匹配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 在最佳试验条件下,8种抗生素残留物在0.05~50.0 μg/kg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检出限范围为0.05~0.1 μg/kg,平均回收率为56.8%~108.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4%。结论 本方法的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有效解决了基质效应问题,适用于大批量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定量分析。

    • 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12种真菌毒素

      2016, 28(4):467-471.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2 CSTR:

      摘要 (713) HTML (0) PDF 7.79 M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12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水-乙酸(84∶15∶1,V/V)提取,提取液经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Synergi 4μ Fusion-RP C18色谱柱(50 mm×2.0 mm,4 μm)进行分离,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 12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低于0.999,回收率在80.5%~106.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3%~9.5%之间。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真菌毒素多残留成分的检测。

    • 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蔬菜中23种农药残留

      2016, 28(4):471-476.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3 CSTR:

      摘要 (774) HTML (0) PDF 9.99 M (2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蔬菜中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共23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加丙酮-二氯甲烷(1∶1,V/V)混合溶剂提取后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净化,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23种农药在0.05~0.8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 3;加标回收率在75.0%~105.5%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0.02~0.70 mg/kg。在少量蔬菜样品中发现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超标。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测定。

    • 连续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白酒中氰化物

      2016, 28(4):476-479.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4 CSTR:

      摘要 (843) HTML (0) PDF 6.47 M (2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采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白酒中氰化物的方法。方法 白酒样品用2 g/L NaOH碱解,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用LACHAT QC8500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直接测定氰化物的浓度。结果 方法有效降低了白酒中基质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提高了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在0.50~500 μg/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最低检出限为0.17 μg/L,加标回收率为87.3%~97.9%,相对标准偏差为2.2%~3.7%。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满足测定各种白酒中氰化物的要求。

    • 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食品基质中亚硝酸盐含量

      2016, 28(4):480-484.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5 CSTR:

      摘要 (682) HTML (0) PDF 7.84 M (2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测定不同食品基质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方法 取适量样品,按不同基质进行提取和净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以亚硝酸钠计)。结果 方法检出限:液态乳和发酵乳中为0.02 mg/kg,其他样品中为0.2 mg/kg。淀粉类样品在添加浓度1.0~5.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77.6%~113%,RSD为1.9%~13.4%;肉制品类样品在添加浓度2.0~10.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77.5%~111.5%,RSD为2.1%~7.8%;腌菜类样品在添加浓度2.0~10.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58.5%~78.1%,RSD为4.0%~12.5%;液态乳、发酵乳类样品在添加浓度0.2~1.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81.5%~98.8%,RSD为1.4%~8.1%。结论 该方法对不同食品基质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干扰少,准确度、灵敏度高,能满足各类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 >调查研究
    • 黑龙江省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中沙门菌调查

      2016, 28(4):485-488.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6 CSTR:

      摘要 (734) HTML (0) PDF 6.65 M (1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黑龙江省肉鸡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肉鸡养殖及屠宰加工环节沙门氏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操作程序,并参考国家标准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对黑龙江省4个地市3 766份肉鸡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4大环节共检测样品3 766份,检出阳性样品339份,检出率为9.00%,孵化、养殖、屠宰到配送分销4个环节均检出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2.82%(22/781)、2.14%(11/515)、13.84%(220/1 590)、9.77%(86/880)。其中,屠宰环节的8种样品中预冷池水样品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35.42%(34/96)。检出的沙门菌分属于9个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印地安纳沙门菌的比例最高。结论 黑龙江省肉鸡屠宰和配送分销环节中沙门菌污染较严重。屠宰环节阳性率最高,是重要的污染环节,其中预冷池水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是屠宰过程中肉鸡污染沙门菌的主要环节。

    • 南昌市餐饮环节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与满意度调查

      2016, 28(4):488-492.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7 CSTR:

      摘要 (793) HTML (0) PDF 8.33 M (2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南昌市餐饮环节消费者食品安全认知情况和满意度,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改善食品安全现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随机选择在南昌市辖区范围内餐饮企业就餐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012份,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 在1 012名受访者中,在选择就餐场所时口味(50.89%)、就餐环境(44.17%)、服务态度(42.69%)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三个因素。50%以上的受访者对可能影响餐饮食品安全的因素非常担忧。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仅有17.98%(182/1 012)的受访者选择通过法律、投诉等途径解决。56.82%(575/1 012)的受访者愿意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女性和年长者意愿度更高。结论 消费者在消费时对食品安全相关因素关注程度不高,对餐饮食品安全因素的担忧程度高,维权意识不强,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意愿度高。

    • 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订研究

      2016, 28(4):493-498.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8 CSTR:

      摘要 (1299) HTML (0) PDF 10.02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完善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适应我国法律法规变化,更好地满足食品接触材料监管和市场的需求,促进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安全。方法 通过征求意见确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借助行业调查、国外法规研究、专家研讨等形式对重点问题开展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修订建议。结果 建议对GB 9685—2008的标准名称、术语和定义、附录A结构、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名单等内容进行修订,并通过研究获得了标准适用范围、迁移限量的表示方式、纸涂料、双重用途添加剂和邻苯类物质管理5方面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对标准提出了修订建议。结论 GB 9685—2008的修订研究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以有效保护健康、促进行业发展和方便使用者查询为宗旨,修订建议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和协调性的原则。

    • 2015年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存在问题分析

      2016, 28(4):499-502. DOI: 10.13590/j.cjfh.2016.04.019 CSTR:

      摘要 (718) HTML (0) PDF 7.12 M (2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2015年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资料,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整理2015年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资料,对基本情况、食品分类、问题分类情况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5年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共7 536份次,返回企业修改企业标准2 802份次。其中,以特殊膳食用食品类标准返修比例最高,占57.32%(94/164),茶叶类标准返回修改比例最低,占27.55%(27/98);标准文本主要问题集中在文字错漏、原辅料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标准名称不能反映食品真实属性,以及食品添加剂使用和污染物限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结论 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问题多,需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制修订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贯。

    • >风险监测
    • 浙江省部分水产品中硼含量调查

      2016, 28(4):503-506.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0 CSTR:

      摘要 (818) HTML (0) PDF 6.96 M (2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检测浙江省部分水产品中硼的含量。方法 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部分水产品,按照GB/T 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的第二法测定样品的硼含量。结果 共采集样品296份,硼检出率为66.2%(196/296),硼含量中位数、P25、P75和最大值分别为0.19、0.025、0.47和26.8 mg/kg。海水水产品硼检出率和硼含量高于淡水水产品。海水中甲壳类、鱼类、软体类硼检出率和硼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中甲壳类、鱼类硼检出率和硼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淡水虾和淡水蟹硼检出率和硼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淡水水产品均为活水产品,海水水产品均为冰鲜水产品,前者测得的硼含量可以认为是本底含量,而后者因不能确定是否人为添加了硼,故测得值尚不能认为是本底含量。因此,对于两种生活环境中水产品硼含量的比较尚不能确定不同生活环境(海水或淡水)会影响硼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本研究中淡水水产品硼含量的测定可为硼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 郑州市淀粉制品中铝残留量调查

      2016, 28(4):506-510.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1 CSTR:

      摘要 (970) HTML (0) PDF 9.01 M (2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淀粉制品中铝含量的基础水平,为制定淀粉制品的铝限量标准和加强淀粉制品的安全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采集郑州及其周边县市的大中型连锁超市、居民区菜店、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所销售的保质期内的粉条、粉丝等定型包装和散装淀粉制品共256份,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检测,按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判定,并以GB 2762—200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所规定的面制品(干重)中铝含量不超过100 mg/kg作为参考标准。结果 60份粉丝样品中,铝检出率为66.67%,含量范围ND~267.50 mg/kg,铝含量均值为27.16 mg/kg,中位数为16.40 mg/kg;114份粉条样品中,铝检出率达到92.11%,含量范围ND~696.30 mg/kg,最高检出值超过参考限量值约6倍,铝含量均值为171.36 mg/kg,中位数为123.50 mg/kg;12份粉皮样品的铝检出率为75.00%,含量范围ND~1 041.80 mg/kg,均值为113.95 mg/kg,中位数为22.55 mg/kg;10份焖子样品的铝检出率为100.00%,含量范围46.10~235.20 mg/kg,均值为96.88 mg/kg,中位数为69.95 mg/kg;60份凉粉、拉皮样品的铝检出率为90.00%,含量范围ND~393.70 mg/kg,最高检出值超过限量值约3倍,样品均值为57.62 mg/kg,中位数为46.65 mg/kg。结论 部分淀粉制品中的铝残留量较高,主要与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有关,应加强含铝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 2012—2014年青岛、深圳、大连三口岸282份进口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

      2016, 28(4):511-515.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2 CSTR:

      摘要 (877) HTML (0) PDF 9.04 M (2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掌握和了解进口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状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和采取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文采用GB/T 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和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方法,对2012—2014年从青岛、深圳、大连三个主要水果和蔬菜进口口岸采集的282份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了666种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 对282份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测定和技术分析:未检出农药残留样品31份,占11.0%;检出农药残留样品251份,占89.0%。共检测出农药52种,频次702次。结合中国、欧盟、日本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进口香蕉、榴莲、火龙果、草莓的农药残留水平整体处于安全水平,应加强进口龙眼、樱桃、葡萄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和监管。结论 进口水果和蔬菜的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达到89.0%,但超出中国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样品较少,只占1.1%,说明进口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整体处于安全水平。

    • >风险评估
    • 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探与应用

      2016, 28(4):516-522.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3 CSTR:

      摘要 (1175) HTML (0) PDF 12.99 M (2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方法 以食品消费量数据为基础,利用专家启发法获得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相关参数,以2010年我国某省食品中致病菌监测结果为例,通过确定性风险分级模型和风险矩阵,对多种致病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分级。结果 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该省的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生畜肉、生禽肉和熟肉制品中的沙门菌污染存在高或较高的健康风险,89.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87.0%的食源性病例的病因食品可以归因于生畜肉和生禽肉,研究提出了生畜肉-沙门菌组合等应当优先开展风险评估的目录和以交叉污染为重点暴露途径的评估内容。结论 初步构建了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 相对效能因子法在有机磷农药慢性累积膳食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016, 28(4):523-528.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4 CSTR:

      摘要 (794) HTML (0) PDF 11.07 M (1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有机磷农药为模式化学物,计算中国居民,包括普通人群,以及2~6岁、7~12岁、13~17岁(男,女)和18岁以上(男,女)等6个性别-年龄组经蔬菜摄入有机磷农药的慢性累积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有机磷农药的含量数据来自2011年全国范围内采集的蔬菜样品(N=11 171),消费量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采用相对效能因子(RPF)法,以甲胺磷作为指示化学物,采用确定性暴露评估方法,计算全人群以及6个性别-年龄组人群12种有机磷农药的累积暴露水平。结果 毒死蜱是蔬菜样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有机磷农药,检出率为6.50%(726/11 171)。1.70%(190/11 171)的蔬菜样品中检出一种以上不同有机磷农药的组合。累积暴露评估发现,我国全人群平均暴露水平为0.49 μg/kg BW,占指示化学物甲胺磷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18.35%。高食物消费量人群(P95)的摄入量为1.28 μg/kg BW,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P95暴露量范围为1.04~2.38 μg/kg BW,均低于甲胺磷的ADI。个体分析发现,共有68例(0.10%)的个体摄入水平超过了甲胺磷的ADI。12种有机磷农药中,甲胺磷、乐果、甲拌磷、乙酰甲胺磷和杀扑磷对累积暴露的贡献最高,分别占总暴露的71.45%、6.03%、5.74%、5.46%和5.44%。结论 中国居民经蔬菜摄入有机磷农药的慢性累积风险较低,不需要引起健康关注。

    • 湖南居民主要食品中锑的污染及暴露评估

      2016, 28(4):528-532.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5 CSTR:

      摘要 (859) HTML (0) PDF 9.19 M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掌握湖南省主要食品中锑的污染水平,评估湖南居民膳食中锑暴露安全性。方法 运用湖南省常住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现状分析数据和2014—2015年湖南主要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获得湖南地区居民膳食中锑暴露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锑的每日耐受摄入量(TDI)的限值,评价湖南居民从食物中摄入锑的安全性。结果 粮食、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饮料、乳制品7类共1 445份食品样品中,锑检出率为80.8%(1 168/1 445),食品中锑含量的范围为ND~0.20 mg/kg,平均数为(0.046±0.17)mg/kg,中位数为0.008 4 mg/kg;湖南地区居民通过7类主要食品的锑暴露量为0.65 μg/kg BW,安全限值(MOS)为9.2。蔬菜是膳食中锑暴露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为83.09%。结论 湖南地区主要食品中锑的暴露水平未超过TDI值,MOS值>1,居民膳食中锑暴露水平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但膳食中蔬菜类对锑暴露的贡献较大,值得关注。

    • 济南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及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2016, 28(4):532-535.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6 CSTR:

      摘要 (827) HTML (0) PDF 7.53 M (2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济南市市售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评估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对2010—2012年济南市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分析,以2002年山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蔬菜摄入量及JMPR制定的ADI为参数,应用国际每日膳食摄入评估法对济南市居民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共监测样品675份,有机磷类农药(乐果和乙酰甲胺磷)的检出率为3.93%(13/331),超标率为2.11%(7/33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甲氰菊酯和氯菊脂)的检出率为9.91%(21/212),超标率为6.60%(14/21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抗蚜威和异丙威)的检出率为7.58%(10/132),超标率为5.30%(7/132)。经评估各类农药的摄入量均小于ADI。结论 济南市市售蔬菜农药残留量在安全限制之内,居民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小,但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普遍,应规范和加强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 绍兴地区不同人群铅镉汞膳食暴露评估

      2016, 28(4):535-540.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7 CSTR:

      摘要 (600) HTML (0) PDF 11.59 M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绍兴地区不同人群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摄入量,评估绍兴地区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安全性。方法 对绍兴地区食品中铅、镉和总汞含量进行监测,结合2008年绍兴市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结果,对绍兴地区不同人群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膳食中铅的每周平均暴露量为5.26~13.1 μg/kg BW,占原PTWI的21.0%~52.4%,全人群膳食中铅的平均暴露限值(MOE)为1.02;镉的每月平均暴露量为16.0~39.4 μg/kg BW,占PTMI的64.0%~157.6%,2~6岁和7~17岁年龄组男性、2~6岁年龄组女性膳食中镉暴露水平均超过了PTMI限值(25 μg/kg BW);总汞的每周平均暴露量为0.67~2.02 μg/kg BW,占PTWI的16.8%~50.5%。膳食中铅、镉和总汞的主要来源均为米及其制品和鱼虾类食品。结论 绍兴地区居民膳食中总汞暴露水平是安全的,但膳食中铅和镉暴露水平较高,尤其是18岁以下人群,需加强相关食品中铅和镉的监测及膳食指导。

    • >食源性疾病
    • 从一起河鲀中毒调查探讨河鲀食用安全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2016, 28(4):541-545.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8 CSTR:

      摘要 (1174) HTML (0) PDF 9.75 M (2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一起河鲀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关于河鲀安全性的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探讨河鲀食用安全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家庭成员进食史及发病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发病的高危因素,制作调查问卷调查了解当地村民有关河鲀中毒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 共搜索到14例病例,其中1例死亡。症状主要为头晕(100%)、四肢无力(79%)、四肢肌肉麻痹和行走困难(71%)、口舌肢端麻痹(71%)等。食用河鲀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加工过程保留鱼肝共同煮食可增加中毒的危险(RR=1.8,95%CI=1.1~3.1)。KAP调查发现70%(33/47)的村民近3年曾进食过河鲀,其中88%(29/33)来源于市场或流动摊贩;98%(46/47)的村民知道河鲀有毒,94%(44/47)的村民知道国家法律禁止食用河鲀鱼,但仍有94%(44/47)的人认为其味道鲜美值得品尝。结论 食用混杂于无毒河鲀中的有毒河鲀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居民对河鲀安全性知晓率高但依从性差。

    • >综述
    • 纳米金在食品污染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016, 28(4):546-549. DOI: 10.13590/j.cjfh.2016.04.029 CSTR:

      摘要 (1165) HTML (0) PDF 7.73 M (25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污染问题,现已发现的食品污染物种类繁多,但危害不一。快速、灵敏、准确地检出食品污染物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应用纳米金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可满足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要求。本文就纳米金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纳米金更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 >食品安全聚焦
    • 第10届污染物法典委员会会议进展

      2016, 28(4):550-554. DOI: 10.13590/j.cjfh.2016.04.030 CSTR:

      摘要 (620) HTML (0) PDF 9.91 M (1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第30届一般原则法典委员会会议进展

      2016, 28(4):555-556. DOI: 10.13590/j.cjfh.2016.04.031 CSTR:

      摘要 (468) HTML (0) PDF 4.02 M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