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2012—2014年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调查及呕吐毒素基因分析

      2015, 27(6):607-610.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1

      摘要 (969) HTML (0) PDF 1.87 M (2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2012—2014年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呕吐毒素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在全省市县中选取13个采样点,包括超市、百货商场、便利店、农贸市场、网店、批发市场,随机抽取婴幼儿配方食品397份,对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同时应用叠氮溴化丙锭内参多重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呕吐毒素基因。结果 397份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阳性率为13.10%(52/397),其中2013年阳性率最高。不同采样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地、不同流通环节和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份阳性食品中检出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2份,呕吐毒素阳性率为3.85%。结论 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及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食源性变形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2015, 27(6):611-613.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2

      摘要 (877) HTML (0) PDF 1.89 M (2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情况。方法 收集2011—2014年石家庄市售各类食品中分离到的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至少有一种耐药的变形杆菌124株,用PCR、测序和基因库在线比对方法分析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3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24株变形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药基因aacC2、aacA4、aadA1和aphA6的检出率分别为95.2%(118/124)、80.6%(100/124)、73.4%(91/124)和5.6%(7/124);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rmtB检出率为87.1%(108/124)。aacC1、aadB、armA和rmtC基因均未检出。结论aacC2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与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流行是食源性变形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 >研究报告
    • 2001—2013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2015, 27(6):614-619.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3

      摘要 (1099) HTML (0) PDF 4.66 M (2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 收集2001—2013年苏州市各地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3年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343起,发病7 213人,无死亡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46.9%(161/343);食源性疾病暴发多发生在集体用餐场所,占总起数的56.6%(194/343)。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214起事故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70.1%(150/214),毒素引起的占16.4%(35/214),化合物引起的占13.6%(29/214)。在实验室检出致病因子的168起暴发事故中,83.3%(140/168)的事故由10种致病因子引起,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最多,达61起(36.3%),发病人数达1 436人。2009—2013年食源性暴发事故报告的109起中查明原因食品的共72起(66.1%)。原因食品被归因为5类食品,分别为水产品(33.3%,24/72)、肉制品(23.6%,17/72)、其他食品(15.3%,11/72)、混合食品(13.9%,10/72)、蔬菜(13.9%,10/72)。在暴发事故中较明确的致病因子-食品组合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蔬菜(菜豆)、毒蘑菇及其他植物毒素-野生植物、组胺和河鲀鱼毒素-水产品、农药-蔬菜、亚硝酸盐-调味料、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肉制品。导致暴发的污染环节最多的是交叉污染(44.2%,50/113)。结论 对苏州市13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分析有利于加深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可以利用此资料预防食品生产或经营中的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完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报告率。

    • 2004—2013年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2015, 27(6):619-623.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4

      摘要 (1029) HTML (0) PDF 4.10 M (2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和规律,以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方法 对2004—2013年吉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4—2013年吉林省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中毒1 622人,死亡25人,病死率1.54%,高发季节是第三季度,致病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植物类(31起)、不明原因(15起)、化学物质类(9起)、细菌类(5起)、动物类(1起)。植物性中毒事件中城市豆角中毒发生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毒蘑菇中毒发生率高于城市(P<0.05)。结论 吉林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的是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是食物中毒事件中引起中毒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贝类中的脂溶性贝类毒素

      2015, 27(6):624-629.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5

      摘要 (959) HTML (0) PDF 6.29 M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测定贝类中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DTX1、DTX2)、紫贻贝毒素(YTX)、原多甲藻酸贝毒素(AZA1)、螺环内酯毒素(SPX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匀浆贝类组织,用80%甲醇提取,StrataTM-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0.3%氨水甲醇溶液洗脱,离心超滤管离心纯化。采用XTerra MS C18柱(150 mm×2.1 mm,35 μm)分离,以含6.7 mmol/L氨水的90%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基质标准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 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定量限为0.2~1.0 μg/kg,在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8.8%~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14.5%。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多份贝类样品进行分析,均未检出目标组分。结论 方法选择性、灵敏性和准确度高,适用于贝类产品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确证及定量分析。

    • 程序控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用海藻中总砷

      2015, 27(6):629-633.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6

      摘要 (789) HTML (0) PDF 5.33 M (1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采用程序控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方法。方法 样品加入5 ml HNO3,190 ℃程序控温石墨预消解30 min;加入灰化辅助剂硝酸镁,550 ℃微波灰化5 min,用HCl溶解灰分,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砷含量。结果 方法检出限为0.42 μg/L,RSD<5.0%,加标回收率为96%~109%。测定程序控温石墨消解/微波灰化后消解液中砷形态,确认食用海藻中99%以上的有机砷均消解为无机砷。本方法测定了海带(GBW08517)和紫菜(GBW10023)标准物质,分析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食用海藻中总砷的测定。

    • 改良半固体四硫磺酸钠煌绿培养基用于鸡肉中沙门菌的检测

      2015, 27(6):634-638.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7

      摘要 (745) HTML (0) PDF 5.19 M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改良半固体四硫磺酸钠煌绿(MSTT)培养基对鸡肉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初筛,作为附加步骤对ISO 6579.2002方法进行改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方法 将MSTT培养基经虹吸法装入玻璃毛细管,插入预增菌液或增菌液类液体培养基,使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相结合,预增菌或增菌过程同动力增菌过程同步进行。此外对使用MSTT培养基改良ISO 6579.2002方法分为纯菌种组和自然鸡肉样品组分别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应用改良ISO 6579.2002方法,沙门菌株检出率纯菌种组为98%(126/129),自然污染的沙门菌阳性鸡肉样品检出率为92%(35/38),而原ISO 6579.2002方法对自然污染的沙门菌阳性鸡肉样品检出率为87%(33/38),低于改良法;与原方法相比,72%(264/367)的阴性样品不需要进一步分离和鉴定试验。结论 应用MSTT培养基改良后的ISO 6579.2002方法能够应用于鸡肉中沙门菌的检测,且优势明显。

    • 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鸡蛋中四环素

      2015, 27(6):639-642.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8

      摘要 (804) HTML (0) PDF 4.53 M (2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鸡蛋中的四环素进行测定,以保证食品安全。方法 本试验对分光光度法做了改良,用合适的提取剂提取6个样品中四环素后进行富集,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提高鸡蛋四环素的检测效果。结果 6个样品的四环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7.2、183.1、148.0、231.8、219.4、252.3 μg/kg,回收率均在98%以上。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较适合基层检测部门、养殖企业及没有高效液相色谱设备的单位检测鸡蛋中的四环素。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和小麦粉的恶霉灵

      2015, 27(6):643-645. DOI: 10.13590/j.cjfh.2015.06.009

      摘要 (937) HTML (0) PDF 3.54 M (2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蔬菜、小麦粉、糙米和西瓜中恶霉灵残留量。方法 前处理用乙腈提取,提取液使用固相萃取柱(2 g/10 ml)净化,最终提取液用硅烷化试剂(BSTFA)进行衍生化。气相方法以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处理,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结果 小麦粉和多种蔬菜的恶霉灵在0.010和0.100 mg/kg两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3%~101%,不同样品回收率RSD<10%,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快速检测蔬菜和小麦粉的恶霉灵残留量。

    • >调查研究
    • 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2015, 27(6):646-649.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0

      摘要 (1141) HTML (0) PDF 4.92 M (2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4年2~11月每月在某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摊位抽样200只带壳牡蛎,共80份样品(其中腮和肠样品分别为40份)。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牡蛎腮和肠(含便)中致病性弧菌,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荧光定量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dh、trh和tlh。结果 80份牡蛎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2.50%(50/80),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3.75%(27/80),溶藻弧菌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1.25%(25/80);各牡蛎腮和肠样品中,致病性弧菌阳性检出率为67.50%(27/40)和57.50%(23/40);27株副溶血性弧菌共9种血清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示,tlh均为阳性,tdh和trh均为阴性。结论 北京市市售带壳牡蛎中致病性弧菌污染严重,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为主。

    • 原料淀粉中铝残留量的调查分析

      2015, 27(6):649-652.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1

      摘要 (1118) HTML (0) PDF 5.00 M (2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原料淀粉中铝含量,为制定和完善淀粉制品的铝限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6类229份原料淀粉样品,按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处理样品,检测铝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原料淀粉中铝含量范围为ND~190.43 mg/kg,中位数为18.14 mg/kg,平均含量达到36.04 mg/kg,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种类的原料淀粉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薯淀粉中的铝含量远高于其他原料淀粉,其含量平均值达到69.52 mg/kg,其中最大值为190.43 mg/kg。结论 甘薯是富铝作物,建议加强对甘薯类淀粉制品的特殊监管。本研究初步了解了6类原料淀粉中的铝残留量,为制定和完善铝本底含量值标准提供依据。

    • 日本香川地区荷斯坦牛乳与娟姗牛乳营养成分的比较

      2015, 27(6):652-657.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2

      摘要 (799) HTML (0) PDF 8.09 M (2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日本香川地区荷斯坦和娟姗牛乳中乳清蛋白的总蛋白质含量,乳过氧化物酶(LPO)和乳铁蛋白的一些基本性质。方法 以荷斯坦和娟姗牛乳为对象,经酸沉淀除酪蛋白后,通过离心,SP-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乳过氧化物酶和乳铁蛋白,利用考马斯亮蓝定量、SDS-PAGE定性、ABTS检测乳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后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确认分子量。结果 娟姗牛乳中乳清蛋白的总蛋白质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均高于荷斯坦中乳清蛋白中的总蛋白质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娟姗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活性(0.870 5 U/ml)高于荷斯坦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活性(0.758 9 U/ml)。娟姗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和乳铁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86 48.154和831 23.538 kDa,荷斯坦乳清蛋白中的乳过氧化物酶和乳铁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77 64.841和827 65.494 kDa。结论 对于乳酪行业,当考虑养殖奶牛品种生产乳酪同时又想最大限度利用需要处理的乳清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时候,相比于荷斯坦奶牛,娟姗奶牛是更好的选择。

    • 杭州市流动人口急性腹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5, 27(6):657-661.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3

      摘要 (950) HTML (0) PDF 6.74 M (2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杭州市流动人口发生急性腹泻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杭州市流动人口聚集地作为调查点,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入户调查的方式,收集流动人口急性腹泻病例和对照人群在餐厨环境、食品采购、食品加工、饮食习惯、食品储存等5部分共38个指标的情况,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购买新鲜的食物(OR=0.165,95%CI:0.051~0.537)、处理食物前清洁双手(OR=0.192,95%CI:0.038~0.981)、剩余食物再次食用前充分加热(OR=0.238,95%CI:0.057~0.990)是急性腹泻的保护因素。烹调的食物有血水(OR=4.288,95%CI:1.143~16.080),在小摊、路边店、大排档用早餐(OR=31.323,95%CI:1.323~741.570),食用外购熟食(OR=4.640,95%CI:1.538~14.000)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烹调习惯以及坚持在家用餐是减少流动人口急性腹泻的主要措施。

    • 淄博市肉鸡生产过程中沙门菌污染情况调查

      2015, 27(6):661-664.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4

      摘要 (1047) HTML (0) PDF 5.52 M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沙门菌在肉鸡生产各个环节中的污染状况,对其污染程度及危害进行系统评价,为开展“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集肉鸡孵化、养殖、屠宰、销售环节的不同样品,按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沙门菌检测。结果 肉鸡生产的不同环节共采集样品1 267份,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298份,总检出率为23.5%,孵化、养殖、屠宰、配送分销环节的检出率分别为4.6%(10/217)、8.4%(18/215)、32.8%(187/570)、31.3%(83/265)。印第安纳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结论 沙门菌在肉鸡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检出。各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屠宰及销售环节的检出率较高,提示加工屠宰过程存在沙门菌交叉污染的可能,这些环节对减少鸡肉及其制品的沙门菌污染尤为重要。

    • 贵阳市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调查

      2015, 27(6):665-669.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5

      摘要 (1170) HTML (0) PDF 7.05 M (1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贵阳市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现况。方法 在贵阳市10家超市,随机对9类食品用相机拍摄食品外包装及记录标签内容的方式,获取有关营养标签信息;调查资料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预包装食品乳及乳制品、谷类制品、饮料类、豆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零食小吃类、罐头及其他9类共572份,548份使用营养标签,标示率为95.8%;营养成分表标示不规范率为14.1%(77/548),营养声称标示不规范率为38.4%(28/73);主动标示率为18.6%(102/548),饮料类食品主动标示率最高(33.3%,18/54)。结论 自《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以来,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率明显提高,且更加规范。但仍有一些问题,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主动标示率较低,主动标示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

    • 2012—2013年河南省濮阳市油条、油饼中铝含量调查

      2015, 27(6):670-672.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6

      摘要 (812) HTML (0) PDF 4.31 M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油条、油饼中铝含量,了解滥用添加剂情况。方法 采用国家推荐的检验方法,对2012—2013年濮阳市油条、油饼总铝残留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 13.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以国家标准GB 2760—2011判定是否超标。结果 两年共检测130份,铝检测值范围0.5~1 196.2 mg/kg,均值164.27 mg/kg,铝超标50份,超标率达38.5%;油条检测75份,铝均值237.5 mg/kg,超标39份,超标率为52.0%;油饼检测55份,铝均值64.4 mg/kg,超标11份,超标率20.0%;农贸市场和街头摊点油炸制品铝含量明显高于餐饮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油炸制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特别是油条;应加强集贸市场和街头摊点食品管理。

    • 武汉市市售熟肉制品合成色素添加情况调查

      2015, 27(6):672-676.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7

      摘要 (999) HTML (0) PDF 7.53 M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武汉市市售熟肉制品合成色素添加情况。 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分层随机抽检超市、集贸市场、专卖店及餐饮店的猪肉、牛肉、家禽、混合肉制品等熟肉制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新红、诱惑红、红色2G、酸性红、赤藓红、酸性橙Ⅱ等11种色素。 结果 在1 308份熟肉制品中,合成色素超标率为28.06%(367/1 308)。灌肠类猪肉样品色素超标率最高(54.90%,112/204);远城区及开发区熟肉制品中色素超标率较高;而在不同销售场所中,集贸市场的色素超标率最高。 结论 武汉市人工合成色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建议有关部门对其加强监管。

    • 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法规管理模式分析

      2015, 27(6):677-682.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8

      摘要 (977) HTML (0) PDF 9.34 M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国际上主要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法规管理措施进行梳理,研究其对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主要管理规定和考虑因素,分析我国婴幼儿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相关标准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风险监测
    • 鄂东南地区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及暴露水平

      2015, 27(6):683-686. DOI: 10.13590/j.cjfh.2015.06.019

      摘要 (1069) HTML (0) PDF 6.47 M (2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以及饮茶地区居民饮茶摄入的稀土暴露水平。方法 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含量,采用点评估方法计算暴露水平。结果 砖茶中稀土含量为4.09~8.01 mg/kg,绿茶中稀土含量为0.53~1.42 mg/kg,砖茶中稀土含量远高于绿茶。鄂东南地区砖茶和绿茶中稀土元素主要为Ce、La、Nd、Y和Sc 5种,在砖茶和绿茶中这5种稀土元素含量之和占稀土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2.60%(4.51/5.46)和88.12%(0.89/1.01)。结论 饮用绿茶的稀土平均暴露量和最大暴露量分别为0.05和0.17 μg/kg BW,饮用砖茶的稀土平均暴露量和最大暴露量分别为0.27和0.91μg/kg BW,均小于目前提出的稀土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

    • 2007—2014年绍兴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调查

      2015, 27(6):687-691.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0

      摘要 (972) HTML (0) PDF 8.14 M (1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绍兴地区蔬菜中铅、镉和总汞的含量水平及污染程度,为制定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14年在绍兴地区7个调查点的农贸市场、超市等地点随机抽取7类共984份蔬菜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蔬菜中铅、镉和总汞的含量,按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统计超标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 984份蔬菜样品铅、镉和总汞的检出率分别为68.4%(673/984)、92.0%(905/984)和37.6%(370/984),超标率分别为2.9%(29/984)、1.2%(12/984)和5.8%(57/984),平均值分别为0.040、0.017和0.004 0 mg/kg;2009—2011年蔬菜中总汞超标率较高,超标率分别为17.3%(19/110)、24.7%(19/77)和10.1%(12/119);鳞茎类蔬菜中铅和镉超标率分别为14.0%(6/43)和11.6%(5/43),均为各类蔬菜中最高。所有种类蔬菜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结论 绍兴地区蔬菜中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不高,但部分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相对较突出,应继续加强监管和控制。

    • 2013年陕西省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的污染状况调查

      2015, 27(6):691-695.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1

      摘要 (886) HTML (0) PDF 8.52 M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对2013年陕西省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按照代表性、适时性和随机性原则在全省范围内采集样品737份,样品经2-硝基苯甲醛衍生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分析。结果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总检出率为3.93%(29/737),鸡肉中的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检出率最高(8.05%,14/174),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中呋喃它酮代谢物5-吗啉甲基-3-氨基-2-噁唑烷基酮(AMOZ)的检出率最高(2.04%,15/737)。结论 陕西省动物源性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硝基呋喃的污染,应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加强食品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 丽水市食源性疾病调查结果分析

      2015, 27(6):695-698.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2

      摘要 (896) HTML (0) PDF 6.86 M (2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初步掌握丽水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防治能力。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0月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丽水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结果 共调查病例3 492例,6~15岁组男性比例是女性的2.85倍,46~55岁组女性是男性的1.56倍。调查病例中,农民最多,儿童次之,分别为1 547例、802例,临床症状除腹泻外,腹痛占62.29%(2 175/3 492),发病主要集中在2013年6月26日~11月16日。儿童发病与就诊平均时间间隔与农民、干部职工、学生、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干部职工、学生、教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6例经实验室确诊,占6.19%(216/3 492),菌株鉴定符合率为50.27%(189/376)。结论 食源性疾病调查能够客观地反映丽水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但尚需进一步改进,提升病原溯源能力及鉴定能力。

    • >风险评估
    • 2014年陕西省食品中汞含量调查分析与风险评估

      2015, 27(6):699-702.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3

      摘要 (922) HTML (0) PDF 6.93 M (23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汞污染状况,为居民日常膳食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并对膳食中汞的暴露量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测定2 047份食品的汞含量,根据2002年陕西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了解居民日常膳食的汞暴露量,以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汞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为标准进行评估,同时,应用美国环保署(EPA)的暴露剂量-反应外推模型对汞的暴露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陕西省市售食品汞含量为0.001 31~0.013 3 mg/kg,整体检出率为60.63%(1 241/2 047),超标率为0.93%(19/2 047);陕西省居民汞每日平均暴露量为3.51×10-5 mg/kg,偏高暴露量为1.61×10-4 mg/kg,均低于JECFA制定的汞的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同时以平均暴露量和偏高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所得个人平均年风险值均小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5.0×10-5 a-1。结论 除少数样品受污染外,陕西省市售食品中汞含量总体是安全的,居民通过日常膳食摄入汞所引起的健康风险甚微。

    • 一起跨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与信息发布探讨

      2015, 27(6):703-706.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4

      摘要 (1081) HTML (0) PDF 6.93 M (2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跨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与信息发布,为处置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一起跨区域Ⅲ级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风险点进行分析,对调查的处置过程和信息发布进行探讨。结果 该起食物中毒是因为食用了被肠炎沙门菌污染的慕斯蛋糕引起,综合判定为生产加工环节污染。结论 慕斯蛋糕二次加工、销售存在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管。跨区域食物中毒事件应由上级部门遵循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开展联合调查与信息发布。

    • >食源性疾病
    • 一起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暴发感染的调查分析

      2015, 27(6):707-710.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5

      摘要 (882) HTML (0) PDF 7.05 M (2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一起幼儿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积累经验。方法 搜集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幼儿园教职工罹患率为56.92%(37/65),没有幼儿病例。病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红、咽痛、乏力、发热及急性扁桃体炎等。饮用酸奶是主要发病危险因素(OR=3.34,95%CI:1.08~10.32)。病例咽拭子中检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检出率为76.92%(10/13)。结论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是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由食物中食源性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暴发感染在国内非常罕见。迅速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是确定疫情暴发原因的关键。

    • >综述
    • 食品接触材料中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迁移及分析研究进展

      2015, 27(6):711-717.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6

      摘要 (899) HTML (0) PDF 12.32 M (2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分别从迁移模拟试验、分析富集净化手段、仪器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我国食品中铬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

      2015, 27(6):717-721. DOI: 10.13590/j.cjfh.2015.06.027

      摘要 (1637) HTML (0) PDF 8.96 M (2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年来食品中铬的污染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食品中铬污染状况,分析其来源及危害,结合国内外铬的限量标准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措施,为加强食品中铬的研究,确保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