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27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染料木黄酮对β淀粉样肽介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5, 27(1):1-5.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1

      摘要 (1050) HTML (0) PDF 2.85 M (2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染料木黄酮(Gen)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介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方法 脑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系)传代48 h后,分为4组(对照组、Aβ组、Gen组、Gen+Aβ组)。Gen预处理2 h后,Aβ25-35染毒建立细胞损伤模型;24 h后收集细胞进行指标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8-OHdG水平;酶法试剂盒检测GSH-Px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β组8-OHdG水平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Gen组和Gen+Aβ组8-OHdG水平明显下降,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β组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Gen+Aβ组和Gen组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n可能通过拮抗Aβ25-35介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进而发挥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

    • 洞庭湖水域淡水鱼类脂肪酸含量研究

      2015, 27(1):6-9.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2

      摘要 (1157) HTML (0) PDF 2.57 M (2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洞庭湖水域出产的常见可食用淡水鱼多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方法 于洞庭湖水域采集当地常见可食用淡水鱼(每种3~4份样品),提取总脂后以气相色谱法分析其各种脂肪酸含量。结果 共采集12种淡水鱼类,其总脂含量占可食部范围为1.14%(鳙鱼)~7.55%(黄颡鱼),绝大多数鱼种含量最多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DHA含量(mg/100 g可食部)均值范围为19.7(鳝鱼)~358.4(长吻鮠)。二十碳五烯酸(EPA)(r=0.523,P<0.000 1)、二十二碳五烯酸(r=0.462,P=0.000 3)和DHA(r=0.576,P<0.000 1)含量分别与总脂含量相关。结论 洞庭湖水域常见淡水鱼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具有明显种属差异性,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而被推荐。

    • 一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表型与基因型

      2015, 27(1):10-14.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3

      摘要 (1240) HTML (0) PDF 4.00 M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3年发生在云南的一起蜡样芽胞杆菌呕吐型食物中毒案例中的分离株YN0303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16S/23S rDNA ITS特征图谱分析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基因型进行菌种鉴定;PCR检测呕吐毒素和肠毒素合成相关基因,高效液相和质谱联用(HPLC-MS)化学定量分析呕吐毒素合成情况,测试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温度范围,进行了panC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结果 确认了该菌株确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虽然该食物中毒是典型的呕吐型案例,但是发现该分离株呕吐毒素相关合成基因ces呈阴性,呕吐毒素化学定量分析结果为阴性;其生理生化特性(水杨苷发酵、淀粉水解和溶血特性)与典型呕吐型菌株也不相同。panC分型并非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所属的Ⅲ型,而是属于细胞毒性强的IV型,而且其肠毒素基因hbl、nhe和cytK2也均呈阳性;多位点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是一个新型别ST753,是区域性相对独立进化菌株。结论 在该呕吐型食物中毒案例中可能有多个蜡样芽胞杆菌参与,该分离株YN0303并非主要致病株—呕吐型菌株,但可能作为细胞毒性强的菌株参与了共感染。

    • >研究报告
    • 辅酶Q10天然维生素E软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2015, 27(1):15-18.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4

      摘要 (1415) HTML (0) PDF 3.84 M (2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以辅酶Q10天然维生素E为主要原料的软胶囊产品的稳定性。方法 不同配方的样品,经过加速试验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方法分别测定辅酶Q10和天然维生素E的含量,并检测辅酶Q10的存在形态。结果 辅酶Q10单独使用或者与维生素E(d-α-醋酸生育酚)配伍使用时,辅酶Q10存在形态为氧化型,其含量经加速试验前后无明显差别。辅酶Q10与维生素E(d-α-生育酚)配伍使用时,氧化型和还原型辅酶Q10共同存在,氧化型含量逐渐降低,还原型含量逐渐升高,两者的含量之和在加速试验前后无明显差别,d-α-生育酚的含量略有降低。结论 辅酶Q10单独使用或者与维生素E(d-α-醋酸生育酚)配伍使用时,配方稳定。辅酶Q10与维生素E(d-α-生育酚)配伍使用时,辅酶Q10会逐渐转化为还原型辅酶Q10,d-α-生育酚的含量降低。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五氯酚

      2015, 27(1):19-21.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5

      摘要 (1132) HTML (0) PDF 3.22 M (2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快速测定水产品中五氯酚的方法。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将样品中的五氯酚钠转化为五氯苯酚,用正已烷萃取,碳酸钾溶液反萃取,加乙酸酐衍生化,经Thermo TG-SQC色谱柱(15 m×0.25 mm,0.25 μm)分离,GC-MS测定。结果 五氯酚的浓度在0~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方法的测定下限(S/N=10)为1.04 ng/g,分别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进行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n=6),测得回收率在93.6%~103.0%,RSD为1.8%~3.8%,并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水产品中五氯酚的快速检测。

    • 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同时检测动物源性样品中7种β2-受体激动剂

      2015, 27(1):22-26.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6

      摘要 (1026) HTML (0) PDF 6.25 M (2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测定动物源性样品中马布特罗、塞曼特罗、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苯氧丙酚胺等7种β2-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的分析方法和阳性样品确证方法。方法 动物源性样品经乙酸铵缓冲溶液酶解提取,用阳离子交换柱净化,以流动相A:1 mmol/L乙酸铵-0.1%甲酸水、流动相B:1 mmol/L乙酸铵-0.1%甲酸乙腈水(90∶10,V/V),经Agilent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分离,阳性样品通过QTrap四级杆质谱仪的增强型子离子扫描模式作进一步确证。本研究同时考察了7种β2-受体激动剂的基质效应。结果 动物源性样品中β2-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检测存在较强的基质效应。7种β2-受体激动剂在0.25~50 ng/g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0.99,加标回收率为86.6%~108.7%,方法检出限为0.1~0.5 ng/g。结论 该方法采用了内标法定量以减小基质效应带来的定量误差,检出限较低、定量准确、仪器分析时间短,可用于检测动物源性样品样中β2-受体激动剂的残留量,同时对阳性样品作进一步确证。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鱼体中河豚毒素

      2015, 27(1):27-30.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7

      摘要 (943) HTML (0) PDF 4.62 M (2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多反应监测技术(MRM)测定鱼体中的河豚毒素(TTX)含量的方法。方法 海鱼样品用80%酸化甲醇水溶液(含0.1%乙酸)超声提取,二氯甲烷脱脂净化,超滤管离心,取滤液过膜后进行分析。目标物TTX以pH=3.5的乙腈-0.06%甲酸铵溶液(65∶35,V/V)为流动相,经HILIC色谱柱(100 mm×2.1 mm,3 μm)等梯度洗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选择质谱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以保留时间和河豚毒素的二级质谱特征碎片离子予以双定性确证,基质标准曲线校正,外标法定量。结果 河豚毒素与杂质能良好分离,在0.10~2.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方法检出限为0.012 mg/kg,定量限为0.041 mg/kg,加标回收率为75.7%~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1.4%~5.1%。应用该方法对20份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均未检出TTX。结论 本方法准确、快捷、简便,可应用于食物中毒因子识别与鉴定。

    • 微波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钙片中维生素D3的含量

      2015, 27(1):30-33.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8

      摘要 (1547) HTML (0) PDF 4.78 M (2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微波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钙片中维生素D3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萃取溶剂,微波萃取保健食品中的维生素D3。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4 nm,流速1 ml/min,经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分离分析,测定钙片中维生素D3的含量。结果 采用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 μg/L(r=0.999 8),检出限为0.02 μg/L,回收率为98.8%~100.0%,RSD为0.4%(n=9)。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实验室测定钙片中维生素D3的含量。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

      2015, 27(1):33-37. DOI: 10.13590/j.cjfh.2015.01.009

      摘要 (999) HTML (0) PDF 6.49 M (2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同时测定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采用色谱柱为Symmetry C18(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结果 过氧化苯甲酰、苯甲酸与杂质基线分离,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在0.10~2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9 9以上。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回收率分别为95.2%~99.5%和95.3%~10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10和0.08 mg/kg,定量限分别为0.30和0.24 mg/kg。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小麦粉及其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和苯甲酸同时分析。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莠去津和苯并(a)芘

      2015, 27(1):38-40.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0

      摘要 (1063) HTML (0) PDF 3.91 M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双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莠去津和苯并(a)芘分析方法。方法 用大体积固相萃取柱富集莠去津和苯并(a)芘,二氯甲烷洗脱,使用Eclipse XDB-C18分析柱(150 mm×4.6 mm,5 μm),采用乙腈-水体系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荧光检测器(FLD)检测。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莠去津和苯并(a)芘分别为50~800 μg/L、5.19~83.04 μg/L,r均>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0.000 5 μg/L;定量限为0.03、0.001 5 μg/L;莠去津和苯并(a)芘在水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9%和90.4%;RSD均<6.8%。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好,适用于水样中莠去津和苯并(a)芘测定。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

      2015, 27(1):41-44.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1

      摘要 (1085) HTML (0) PDF 5.10 M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 采用乙腈做萃取溶剂超声波提取,经CARB/NH2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气相色谱法FPD检测器检测茶叶中10种有机磷农药。结果 在0.05~1.0 mg/kg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63~0.999 86;在有机磷农药添加浓度为0.02~1.0 mg/kg,回收率80.0%~102.0%,相对标准偏差1.8%~5.8%,最低检出限(LOD,S/N=3)为0.002~0.013 mg/kg。结论 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回收率高、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

    • >调查研究
    • 2004—2013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2015, 27(1):45-49.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2

      摘要 (2111) HTML (0) PDF 7.69 M (3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全国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食物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04—2013年原卫生部发布的“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对各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季节和月份分布、中毒原因和就餐场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06年后持续下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其中9月份食物中毒人数最多,7月份死亡人数最多。中毒原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但死亡人数最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为2006年后死亡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就餐场所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 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死亡率还较高。通过加强不同季节月份、不同就餐场所、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防控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是预防和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 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5, 27(1):49-53.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3

      摘要 (1071) HTML (0) PDF 7.01 M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2004—2013年贵州省毒蕈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毒蕈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查询2004—2013年期间贵州省上报的毒蕈中毒事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贵州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118起,中毒698人,死亡85人,病死率为12.18%。事件类别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2.71%;“较大”事件占35.59%。夏秋季是毒蕈中毒多发季节,发生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结论 误采误食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医生的诊治培训,提早预警通报,防止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 新疆市售地产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调查

      2015, 27(1):53-56.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4

      摘要 (1106) HTML (0) PDF 5.78 M (2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新疆市售地产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检测分析,了解目前新疆市售地产葡萄酒中EC的含量状况。方法 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要求,对53份新疆市售地产葡萄酒中的EC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的53份新疆市售地产葡萄酒EC含量范围为3.2~291.2 μg/L,平均含量30.0 μg/L。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新疆市售地产葡萄酒均存在EC。我国应尽快制定酒类中EC的限量标准,以切实保护我国消费者利益并构建我国葡萄酒贸易壁垒。

    • 深圳市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分析

      2015, 27(1):57-61.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5

      摘要 (1933) HTML (0) PDF 7.38 M (3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掌握深圳市居民膳食结构与食物消费量数据,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营养教育及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44户居民853人进行家庭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日称重记帐法收集家庭及所有成员各类食物、调味品和饮水量饮用水的摄入数据。结果 深圳市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共1 496.6 g,其中粮谷薯类299.2 g,蔬菜346.5 g,水果237.0 g,禽畜肉175.3 g,鱼虾类102.6 g,奶及其制品114.5 g,蛋及其制品39.9 g,豆及其制品49.7 g,油脂类41.2 g,食盐8.0 g。结论 深圳市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除粮谷薯类明显低于广东省及全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外,其他的种类食物(如蔬菜、水果、肉、禽、鱼虾、蛋及蛋制品、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油脂类等)食物的摄入量均超过广东省及全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的平均水平。提示深圳市居民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出现不良的偏离,导致“营养失衡”,应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和提高深圳市居民的健康意识。

    • 我国8省份市售海产品及其制品中甲醛含量的调查分析

      2015, 27(1):61-64.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6

      摘要 (1354) HTML (0) PDF 6.19 M (2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市售海产品及其制品中甲醛的含量。方法 采集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农贸市场和大中小超市销售的6种常见海产品及其制品(冰鲜鱿鱼、水发鱿鱼、鱿鱼丝、海虾、虾仁和烤鱼片),共计530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甲醛含量。结果 6种海产品及其制品均检出甲醛,总检出率为40.57%,含量范围为0.00~950.00 mg/kg。其甲醛平均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鱿鱼丝、水发鱿鱼、烤鱼片、冰鲜鱿鱼、虾仁和海虾,检出率分别为52.78%、57.45%、42.50%、49.61%、23.08%和12.24%。结论 不同种类海产品及制品中甲醛含量不同且差别较大,可能与其本底水平、甲醛自身变化规律或者后期违法添加有关。总体来看,甲醛含量>100 mg/kg,尤其是超过200 mg/kg的产品,应引起关注。

    • 食品接触用涂料相关标准清理研究

      2015, 27(1):65-70.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7

      摘要 (1146) HTML (0) PDF 9.14 M (2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现行的食品接触用涂料标准,对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标准中存在的交叉、重复和矛盾等问题。方法 收集相关标准文本,采用行业调查的方式确定清理范围,分析比对标准中的食品安全相关指标,参考其他国家相关法规,对每项涉及食品安全的标准提出清理建议。结果 共收集到8项涂料安全标准,经分析发现各标准中的食品安全相关指标主要集中在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游离酚和游离甲醛等指标上,各指标在限量值、实验条件及检验方法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部分标准还存在标龄较长及引用不规范等问题。结论 建议将此8项标准整合修订成一项可以基本覆盖所有食品接触用涂料的大类产品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各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

    • 我国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现况与清理研究

      2015, 27(1):70-74.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8

      摘要 (1193) HTML (0) PDF 7.78 M (2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启动的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对1 240项理化检验方法类标准进行了分析整理,最终形成了248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本文对清理工作的原则和目标、具体工作方式、最终产出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述,旨在使标准使用者对清理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利于标准的实施与应用,并为下一阶段的标准整合工作奠定工作基础。

    • >风险监测
    • 广州市市售大米中铬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2015, 27(1):75-78. DOI: 10.13590/j.cjfh.2015.01.019

      摘要 (1847) HTML (0) PDF 6.30 M (2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广州市市售大米中铬污染情况,评价重金属铬经大米途径摄入的健康风险。方法 广州市市售大米经微波-离子交换柱分离,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总铬、六价铬含量,采用国家标准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限量值评价大米中重金属铬的污染水平。采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评价不同人群通过大米途径对铬的膳食暴露情况,并参照中国营养学会对总铬的最高上限标准以及美国环保局(EPA)的《致癌风险评价指南》为标准,对大米中的总铬和六价铬进行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广州市市售大米样品中总铬、六价铬的检出率均为100%,总铬的超标率为26.67%(8/30),重金属铬污染对人群的健康危害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标准,成人低于EPA标准,但是14岁以下儿童健康风险高于EPA标准。结论 广州市市售大米受到铬污染,广州市居民成人经大米途径摄入重金属铬的健康风险较低,但是对14岁以下暴露儿童可能存在潜在危害,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米铬污染。

    • 广州市水产品鱼类中孔雀石绿及结晶紫残留状况分析

      2015, 27(1):79-81. DOI: 10.13590/j.cjfh.2015.01.020

      摘要 (1137) HTML (0) PDF 4.73 M (2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广州市市售水产品鱼类中孔雀石绿及结晶紫的残留情况,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导。方法 按GB/T 19857—2005《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对所采集的鱼类样品中孔雀石绿及结晶紫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的120份鱼类样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检出率为6.67%(8/120)、结晶紫及其代谢物的检出率为0.83%(1/120),两者在淡水鱼中的检出率为8.91%(9/101),近海鱼中的检出率为0%(0/19)。不同种类养殖鱼间比较,桂花鱼的检出率最高,达40%(2/5)。结论 广州市市售鱼类中存在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和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情况,值得关注。

    • 舟山市市售不同种类海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2015, 27(1):81-84. DOI: 10.13590/j.cjfh.2015.01.021

      摘要 (974) HTML (0) PDF 6.30 M (2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舟山市市售海水鱼类、软体类、甲壳类等海产品中铅、镉、甲基汞的残留现状并进行比较评价。方法 选择舟山市所辖四县(区)内具有代表性农贸市场,购买海水鱼类、软体类和甲壳类3大类海产品共分别采集48种864份、17种306份、9种162份,测定铅、镉、甲基汞含量;3种海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选用Dunnett T3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重金属含量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 海水鱼类铅、镉和甲基汞平均含量分别为0.166 7、0.008 3、0.031 3 mg/kg,软体类铅、镉和甲基汞平均含量分别为0.145 1、0.055 9、0.009 1 mg/kg;甲壳类铅、镉和甲基汞平均含量分别为0.063 6、0.053 7、0.015 4 mg/kg。结论 舟山市的海产品总体处在清洁水平,仅极个别海水鱼类样品和甲壳类样品分别存在铅、镉和铅超标。

    • 2012年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

      2015, 27(1):85-88. DOI: 10.13590/j.cjfh.2015.01.022

      摘要 (1130) HTML (0) PDF 6.70 M (2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2012年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广西14个地区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批发市场和便利店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结果 ①共监测1 939份样品,总检出率为13.56%(263/1 939),其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3.15%,谷类辅助食品检出率为4.19%明显高于配方食品的检出率0.83%(χ2=15.361,P<0.05),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0.37%,配方食品检出率为14.12%明显高于谷类辅助食品的检出率8.68%(χ2=13.238,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0.05%;②定量结果:61份阪崎肠杆菌阳性样品中,43份<5 MPN/100 g,3份>110 MPN/100 g,最大值为240 MPN/100 g;201份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样品中,MPN法测得159份<100 MPN/g,10份>100 MPN/g,最大值为1 100 MPN/g,平板法测得19份<100 cfu/g,13份>100 cfu/g,最大值为4×107 cfu/g;③不同年龄段谷类辅助制品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检出率范围分别为5.69%~21.05%和3.45%~5.26%,配方食品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检出率范围分别为11.11%~16.25%和0%~1.37%;④不同产地婴幼儿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范围为8.84%~23.47%。结论 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污染,应加强企业生产监管,保障婴幼儿食品的安全。

    • 戊型肝炎病毒的食源性传播

      2015, 27(1):89-92. DOI: 10.13590/j.cjfh.2015.01.023

      摘要 (1017) HTML (0) PDF 6.71 M (2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戊型肝炎病毒(HEV)在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及肉类、水产品HEV的污染情况,分析HEV的食源性传播途径、通过食物感染HEV的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DNA检测法在肉类鉴别中的应用

      2015, 27(1):93-98. DOI: 10.13590/j.cjfh.2015.01.024

      摘要 (941) HTML (0) PDF 10.10 M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肉类食品是我国人民食品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和经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时有将价格便宜的肉品掺入或替代高价格的肉品中进行加工和销售。为保护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知情权和规范肉类市场的秩序,食品生产、流通等监管部门应对肉类识别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进而建立相应的规范识别方法。目前用于肉类掺假鉴别的方法有组织学、化学、免疫学和基于DNA序列的检测方法等。本文主要针对ELISA检测方法和DNA检测方法在肉类识别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并对我国肉类识别标准方法的缺陷进行分析。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