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霞 , 汤柳英 , 王晶 , 胡曙光 , 陈子慧 , 王萍 , 黄芮 , 张蕴蕊 , 陈文才 , 谭剑斌 , 梁坚忠 , 陈缘超 , 张永慧 , 李筱薇 , 赵云峰 , 杨杏芬 , 吴永宁
2013, 25(4):292-298.
摘要:了解某地农村居民自然生活环境中镉、铅暴露对人体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 以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开平市远离工业区的3个村镇选择本地居住超过15年、以当地自产大米和蔬菜为主要膳食来源的30~80岁村民为调查对象,采集居民晨尿和空腹静脉血,ICP-MS测定尿液和全血中镉、铅、磷和钙浓度,尿元素均采用尿肌酐校正;DTX-200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左前臂尺桡骨远端的BMD值,并进行Z评分,One-way ANOVA、卡方检验、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初步探讨铅、镉水平与BMD的关系。结果 Spearman秩相关显示男性和女性尿镉与BMD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1和-0.22,尿铅和BMD未见显著相关。经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5个不同尿镉水平下,男性BMD不同,但其Z评分水平T-SD构成比未见明显差别;女性BMD未见显著差别,而不同T-SD水平人群构成比不同,随着女性尿镉水平增加,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构成情况上升,其等级相关系数为0.2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BMD与年龄、体重有线性关系,男性BMD与年龄和BMI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本研究认为尿镉与BMD间存在简单相关关系,但未观察到线性关系,生活环境镉、铅暴露人群暴露指标对骨密度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3, 25(4):298-302.
摘要:研究转Bt基因大米(TT51)对亲代雌性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试验分为转Bt基因大米组(TT51组)、亲本明恢63大米组(明恢63组)和市售大米组,各组大米按60%的比例掺入饲料进行全食物喂养。Wistar雌、雄大鼠喂养10周后进行交配繁殖,对亲代雌性大鼠于断乳后进行免疫毒性评价。指标包括血常规、全血淋巴细胞分型、脾细胞的NK活性检测、刀豆蛋白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以及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分型。结果 脾淋巴细胞分型中,TT51组的Th细胞、T细胞比例与市售大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恢63组的B细胞、T细胞比例与市售大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分型中,TT51组的Th细胞比例与市售大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其他功能性试验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转Bt基因大米(TT51)对亲代雌性大鼠免疫系统功能未见不良影响。
白莉 , 李薇薇 , 王岗 , 赵悦 , 张秀丽 , 乔昕 , 杨小蓉 , 陈玉贞 , 蒋原 , 郭云昌
2013, 25(4):303-308.
摘要:了解我国四省肉鸡屠宰场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实验方法,对2010年监测4省肉鸡屠宰场分离到的167株沙门氏菌,运用XbaⅠ酶进行酶切并完成PFGE分析,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分离株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结果 167株沙门氏菌共分为18个群,包括了75个不同的带型。相同血清型具有相似带型,基本归于同一群。65株印地安纳沙门氏菌有38个带型,54株肠炎沙门氏菌有16个带型,16株奥尔巴尼沙门氏菌仅有1个带型。结论 各省沙门氏菌的带型具有地区性差异, 又具有优势型别的交叉。屠宰场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加强加工环节中的关键控制点—沙门氏菌的监测和干预,从而降低肉鸡及其产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这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根本措施。
刘静宇 , 凌莉 , 邓翼惠 , 易敏英 , 胡科锋 , 陈碧玲
2013, 25(4):309-315.
摘要:建立检测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并研究其毒力基因表达。方法 将副溶血性弧菌AS079菌株添加到陈化海水中,4 ℃冰箱内培养,使其进入VBNC状态,针对其管家基因、鉴定基因和毒力基因分别设计实时荧光逆转录PCR引物,通过不同的PCR反应程序和引物浓度组合试验,摸索最佳反应体系条件,用于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毒力研究。结果 用所建立的检测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对接种于陈化海水培养的不同时期的AS079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扩增,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毒力基因tdh2和鉴定基因toxR表达水平持续下降,但即使细菌进入VBNC状态,这两个基因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扩增,说明以toxR基因和tdh2基因对进入VBNC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和毒力研究方法可行。灵敏度试验表明,鉴定基因toxR的最低检测限可达到48 cfu/ml,研究毒力基因tdh2的表达需要细菌浓度至少为4.8×102cfu/ml,同时试验证明此方法与其他相近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结论 该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方法检测快速、特异性强、敏感度高,适用于VBNC状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和毒力分析。
2013, 25(4):315-323.
摘要:了解台州市食品中分离的沙门菌耐药性、毒力因子以及基因分型情况,建立食源性沙门菌的分子特征本底信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对近几年从食品中分离的22株沙门菌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10种毒力基因PCR检测、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基因分型,用BioNumerics 5.0软件对分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2株食源性沙门菌的总耐药率为59.1%,耐药率居前三位的抗生素分别是复方新诺明(36%)、四环素(27%)、萘啶酸(27%);所有菌株均检出6种以上毒力因子,1株肠炎沙门菌存在毒力岛、质粒及噬菌体等多种毒力因子;PFGE分型共得到21个条带,可分为5个基因型别,包括18种指纹图谱,各基因型别间同源性小于70%。结论 台州市食源性沙门菌存在致病风险,建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可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2013, 25(4):320-323.
摘要:对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99株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进行药敏性试验,共选择7大类20种抗生素。结果 所测试的100株菌株对美洛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对苯唑西林产生耐药;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四环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5.0%、17.0%、3.0%和2.0%;对头孢唑啉、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和四环素中介率分别为25.0%、23.0%、6.0%、2.0%和1.0%;13株对3种抗生素耐药,4株表现多重耐药性。结论 进口乳制品中克罗诺阪崎肠杆菌分离株对所测试的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但对苯唑西林全部耐药,对部分抗生素出现较高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性,因此克罗诺阪崎肠杆菌的耐药性应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2013, 25(4):324-327.
摘要:探索冰箱冷藏(4 ℃)条件下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对冷藏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分别采用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和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对生菜、菠菜、油麦菜及苦苣4种常用蔬菜在冷藏条件下其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 1~4 d内,生菜、苦苣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菠菜、油麦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分别在第2天和第3天达到最大,之后逐渐降低,而菠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在第4天又出现上升趋势。4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4 d中最大值仅为0.419 4 mg/kg(生菜),均<4 mg/kg的限量值。苦苣和油麦菜中硝酸盐含量在1~4 d内逐渐上升。菠菜中硝酸盐含量第2天达到418.48 mg/kg,之后又降低至20.83 mg/kg。生菜中硝酸盐含量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317.26 mg/kg,之后逐渐下降,但均在安全范围内(432 mg/kg)。结论 在4 ℃下冷藏4 d后,4种常见蔬菜均可安全食用。可见,冷藏能有效减缓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的升高。
2013, 25(4):328-330.
摘要:对同时测定光谱重叠严重的异丁醇、异戊醇和正丙醇3组分体系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醇类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的显色特征选择最佳试验条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光谱重叠严重的异丁醇、异戊醇和正丙醇3组分进行分析。结果 对模拟混合试样,异丁醇、异戊醇、正丙醇回收率分别为99.8%、99.6%和99.9%,相对预报误差(RPEs)分别为0.88%、1.81%和0.90%;回收率和RPEs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测定异丁醇、异戊醇和正丙醇3组分,测量体系稳定、结果可靠。
2013, 25(4):331-335.
摘要: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调味品中8种人工合成甜味剂(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三氯蔗糖、新橘皮苷二氢查耳酮)。方法 样品用水提取,提取液用甲醇沉淀水溶性大分子化合物,离心后取上清液经过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分离色素,采用C18色谱分离柱,以10 mmol/L甲酸铵溶液-乙腈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 线性范围分别为糖精于0.05~5 μg/ml,三氯蔗糖于0.1~10 μg/ml,其它甜味剂于0.01~1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0。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2.7%~117.9%,RSD为0.6%~10.6%。甜味剂于液体及半固体基质中的检出限均为0.01~0.1 mg/kg,于固体基质中的检出限为0.1~1 mg/kg。结论 本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处理方法简单,可用于调味品中8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测定。
2013, 25(4):335-338.
摘要:建立了使用聚四氟乙烯带盖水解管,以NaOH溶液为水解液的碱解法测定动物水解蛋白中L-羟脯氨酸(L-Hydroxyproline,L-Hyp)含量。方法 将样品置于10 ml水解管中,加入6 ml 2.5 mol/L NaOH溶液在110 ℃烘箱中加热2 h,水解出的L-Hyp经氯胺T氧化后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在(558±2)nm 处测定其吸光度。结果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0~10 μg/ml(r=0.999 3),检出限1.35 μg/g,样品测定的RSD在1.0%~2.3%,加标回收率为88.7%~96%(加标量为30 mg/kg)。结论 相对酸解法,碱解法的水解效率和酸解法基本一致,样品前处理操作简单,缩短了测定时间,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2013, 25(4):338-343.
摘要:建立水产品中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等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中加入同位素内标,经盐酸水解及2-硝基苯甲醛衍生,再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乙酸乙酯洗脱吹氮浓缩;采用XTerraMS C18色谱分离柱,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的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定量限为0.10~0.30 μg/kg;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25 μg/kg,r>0.995;代谢衍生物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0%~104.8%、91.0%~110.3%、85.0%~111.4%和88.0%~108.2%;RSD在2.7%~14.5%之间。应用建立的方法对180份淡水鱼进行测定,其中4份检出3-氨基-2-噁唑烷基酮(AOZ),含量为1.3~3.6 μg/kg。结论 方法选择性高、灵敏,能满足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的高灵敏分析。
2013, 25(4):344-347.
摘要:建立一种泡沫餐盒中双酚A的微波消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方法 取0.2 g泡沫餐盒,置入50 ml微波消解罐中,加入20 ml纯净水,进行微波消解,消解液经固相萃取小柱(C18,500 mg,6 ml)富集净化,氮气50 ℃吹干后加入900 μl甲苯和100 μl衍生化试剂BSTFA-TMCS(99∶1,V/V),于恒温干燥箱中85 ℃,衍生化反应30 min,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上机。结果 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305~3.05 mg/L,r2=0.991;方法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101%,RSD为2.6%~5.0%。当取样量为0.2 g时,双酚A的最低检出限为15 μg/kg。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便,定性、定量准确,完全能用于泡沫餐盒的双酚A检测。
2013, 25(4):348-350.
摘要:对武汉市市场销售的灌肠类肉制品中红色2G色素非法使用现状进行监测,对其健康危害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分层随机抽样,采集超市、集贸市场及肉制品专营店出售的灌肠类食品样品156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和 0.02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530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23件样品检出红色2G色素,检出率为14.74%,含量范围0.20~5.21 mg/kg,集贸市场检出率高于其他经营场所(P<0.05)。结论 灌肠类肉制品中红色2G色素污染现象不容忽视,建议有关部门将其列为食品安全日常监测项目。
2013, 25(4):350-354.
摘要:研究亚硝酸盐-紫外光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游离氯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向含游离氯的水样管中加入1.0 ml亚硝酸钠溶液(ρ=5 g/L)作用30 min,依次加入1.0 ml氨基磺酸溶液(ρ=10 g/L)和1.0 ml盐酸(c=1.0 mol/L)制备样品溶液,以硝酸盐氮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溶液,在220 nm波长下同时测定样品管和标准管的吸光度值,并以此计算出水样中游离氯的含量。结果 亚硝酸钠将水中的游离氯定量地还原成了硝酸盐,其生成的量与游离氯的含量成正比(r=0.999 8),并呈等摩尔关系。方法中加入的氨基磺酸消除了过量的亚硝酸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室温下,可直接取澄清水样按本法检测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本法灵敏度为:0.05 mg/L,RSD为1.43%~10.00%,回收率为94.23%~103.20%。结论 本法可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游离氯的含量。
2013, 25(4):355-358.
摘要:了解塑料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现状。方法 选取280批不同材质的塑料食品包装,依据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色谱柱程序升温分离,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为定性依据,外标法定量。结果 62批聚氯乙烯材质的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95%小于法规限量,82批复合材质和136批其它材质的食品包装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含量100%小于法规限量,检出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3批聚氯乙烯材质的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严重超标。结论 塑料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暴露水平较低,聚氯乙烯材质存在的潜在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管。
梁辉 , 蒋琦 , 戴光伟 , 莫艳玲 , 方苓 , 李晖 , 闻剑 , 林协勤 , 胡志坤 , 邓小玲 , 黄琼 , 张永慧
2013, 25(4):359-362.
摘要:调查2011—2012年广东省市售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牡蛎中诺如病毒污染程度提供建议,达到预防和控制食用牡蛎引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疾病的目的。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广东省部分沿海城市进行市售牡蛎的采样检测,对其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进行连续两年监测,采用荧光RT-PCR检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基因分型,并对不同城市、季节及场所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情况及基因分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牡蛎中诺如病毒总检出率为14.9%(41/275);四个季节牡蛎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依次为4.4%、15.7%、18.2%和36.7%;从基因分型分析, GⅠ型病毒株检出率为4.0%,GⅡ型病毒株检出率为6.2%, GⅠ和GⅡ型病毒株同时检出率为4.7%。结论 2011—2012年广东省市售牡蛎的诺如病毒污染情况在市场、餐饮场所以及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基因分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明显季节性特点,以冬季污染最严重。
2013, 25(4):363-366.
摘要:了解2009—2012年期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 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622株临床菌株和176株水产品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 结果 622株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可分为27个血清型,其中以O3∶K6型为主,约占61.7%。176株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可分为9个O群,其中O1、O2、O3、O4和O5群为主要血清型,约占72.2%。水产品分离株与临床菌株的血清型差异较大,但在水产品中检测到2株临床菌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结论 2009—2012年期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均呈现高度多样性,O3∶K6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而水产品分离株未见优势血清型。 临床菌株优势血清型O3∶K6在水产品中的出现,提示上海市水产品存在潜在的致病危险,需要加强监控,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2013, 25(4):366-369.
摘要:对2011年2月—2012年1月天津市售双壳经济贝类腹泻性贝毒(DSP)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其食用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生物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可食部分进行检测,测定毒素含量及分析毒素组成。结果 在所抽查的10种103个贝类样品中,只有产自河北唐山的毛蚶中5月和8月采集的样品中有2个呈阳性且均超标。对阳性样品进行LC/MS-MS检测,检出DTX-1和YTX毒素。结论 腹泻性贝毒在天津市场范围内检出率及含量整体水平不高,但应提示有关部门应在春季预防,在夏季加强对食用贝类的监测和宣传,以保证市民健康安全。
2013, 25(4):369-374.
摘要:了解宁波地区食品中携带或污染的致病菌,为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致病菌检测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生化筛检和API等方法;血清分型采用诊断血清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采用PC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从6 812份食品标本中检出致病菌7类12种,共2 331株,检出率为34.22%,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与其他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主要流行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型发现10个血清群,O∶6群和O∶5群为优势群。检出的致病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其中3株气单胞菌为带aacc耐药基因的多重耐药菌。结论 宁波地区食品中致病菌构成复杂,食品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流行菌株;检出的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存在aacc耐药菌应引起关注,控制的关键是采取合理用药,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以减少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2013, 25(4):374-377.
摘要:了解山西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方法 按照2010年度《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结果 1 5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菌株149株,检出率为9.4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总检出率为9.50%和8.22%,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2%、1.11%和0.87%。不同类别食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较大,生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高居榜首为49.33%,主要污染菌为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沙拉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7.39%,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食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16.9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熟肉制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9.84%,主要污染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中式凉拌菜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8.89%,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榨果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6.67%,主要污染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鲜冻水产品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5.00%,主要污染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婴幼儿配方粉/米粉/谷粉/豆奶粉中阪崎杆菌的检出率为1.11%。结论 山西省多种食品均存在食源性致病菌不同程度的污染,应加大对散装食品、即食食品和生食水产品的监管。
陈坤才 , 余超 , 周洪伟 , 李迎月 , 林晓华 , 何洁仪
2013, 25(4):378-380.
摘要:分析广州市2006—2011年鲜蛋及蛋制品中重金属铅污染监测结果,了解广州市市售蛋及蛋制品铅污染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广州市12个区中选择肉菜市场、超市、餐饮单位、零售店、批发点、流动摊贩6大类采样点,抽取518份蛋及蛋制品样品进行重金属铅元素检测。结果 518份样品进行重金属铅检测,合格479份,合格率92.47%。其中皮蛋合格率为93.85%(168/179),检出率为62.57%(112/179);鲜蛋合格率为93.13%(217/233),检出率为63.52%(148/233);咸蛋合格率为88.68%(94/106),检出率为58.49%(62/106)。结论 广州市蛋及蛋制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铅污染,重金属铅超标率为7.53%,检出率达62.16%,有关部门应加强监测,追查超标样品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市售蛋及蛋制品中出现铅超标商品。
2013, 25(4):381-382.
摘要:查明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对参加聚餐者及事故相关人员以及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采集可疑中毒物样品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饮用过植物泡制药酒的男性11人全部发病,饮酒量为0.1~0.2 kg/人,潜伏期为10~20 min,饮酒量多者发病更快、病情更重。死亡5例,病死率为45.46%,未饮酒者无人发病。经鉴定,泡制药酒的原料为钩吻。结论 此次为有毒植物钩吻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
2013, 25(4):383-387.
摘要:由于某些毒蘑菇与野生大型可食真菌外形极其相似,导致我国每年都有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发生。文章概述了毒蘑菇毒素种类、中毒机理、中毒类型及识别方法,指出目前毒蘑菇识别存在的局限性;毒蘑菇识别研究逐步从个体水平向分子水平发展,近红外等技术在识别毒蘑菇方面有发展之势。
毛玮 , 林康明 , 黎军 , 韦海艳 , 吴钦华 , 黄亚铭
2013, 25(4):387-390.
摘要:了解广西食源性寄生虫的种类及其所致疾病与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关系,为食源性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历年所发现的人体寄生虫种类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广西境内发现人体寄生虫56种,占我国人体寄生虫总数的23.43%(56/239),其中食源性寄生虫47种,占83.93%(47/56);在47种食源性寄生虫中有85.11%(40/47)属人兽共患寄生虫,有74.47%(35/47)同属于食源性、人兽共患和自然疫源性寄生虫。广西目前仍有28种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结论 广西属于我国人体寄生虫种类及食源性寄生虫种类较多的省份之一,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任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