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2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抗河豚毒素单克隆抗体联酶前纯化条件优化的研究

      2013, 25(3):194-197.

      摘要 (1207) HTML (0) PDF 1.81 M (2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不同辛酸浓度下盐析法、不同离心力对抗河豚毒素(TTX)单克隆抗体的纯化效果以及纯化后酶标抗体性能的影响,优化出纯化抗TTX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为免疫学方法检测TTX提供依据。方法 在传统辛酸-硫酸铵蛋白纯化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考察不同的辛酸浓度、不同的离心力对抗TTX单克隆抗体纯化效果的影响,并将纯化后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连接,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酶标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及各项性能指标并比对。结果 不同方法纯化获得的抗体及其酶结合物的各项指标参数、活性不同,当腹水稀释液与辛酸体积比为1000∶11、纯化过程中离心力10000r/min时纯化获得的抗体虽然产量有所下降但纯度较高,酶标抗体的生物活性、各项指标均最优。结论 经过对抗TTX单克隆抗体纯度、抗体中蛋白含量、酶标抗体各项性能指标的对比,优化出用于抗TTX抗体纯化用腹水稀释液与辛酸比值1000∶11(V/V)、离心力10000r/min的试验条件。

    • 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和药物敏感性研究

      2013, 25(3):198-200.

      摘要 (1596) HTML (0) PDF 1.98 M (2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食源性食物中毒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收集的238株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溶血素BL基因、肠毒素T基因和细孢毒素K基因是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至少携带一个毒力基因的菌株达到检出菌总数的87.4%;蜡样芽孢杆菌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8.8%、90.2%、99.6%、87.1%,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0.4%和5.4%。结论 我国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蜡样芽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差,不应作为经验用药和预防用药。

    • PCR-焦磷酸测序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

      2013, 25(3):201-205.

      摘要 (1086) HTML (0) PDF 4.20 M (2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结合PCR-焦磷酸测序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方法 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hly基因设计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特异地扩增目的片段,再制备单链模板,在测序引物引导下进行焦磷酸测序,通过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hly基因序列的比对进行鉴定。结果 扩增引物和测序引物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16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株均扩增出大小249bp的DNA片段,焦磷酸测序结果与hly基因序列100%匹配,而阴性对照菌株均未扩增出DNA条带,焦磷酸测序结果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方法特异性高,是快速从DNA序列水平上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有效手段。

    • 创伤弧菌16S-23S rDNA间区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多态性分析

      2013, 25(3):206-209.

      摘要 (981) HTML (0) PDF 3.67 M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创伤弧菌基因分型的新方法,了解创伤弧菌的分子特征。方法 应用PCR-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创伤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16S-23S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多态性进行分析比较,结合药敏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分离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ISR-PCR将创伤弧菌菌株扩增出4条约900、750、650、550bp大小不同的条带;同时,创伤弧菌的ISR-DGGE序列表现出明显的株间差异,18株共产生了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所有的细菌分为两大类,相似性分别为0.65和0.71;亲缘关系较近的菌株具有不同于关系较远的菌株的耐药谱,与ISR-DGGE指纹图谱分析相一致。结论 这种分子操作技术完全能够用于创伤弧菌株型的调查与鉴定,为创伤弧菌的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重组人α-乳清白蛋白潜在致敏性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2013, 25(3):210-213.

      摘要 (1243) HTML (0) PDF 3.51 M (2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重组人α-乳清白蛋白(rhLA)的致敏性。方法 使用在线致敏原数据库(The Allergen Online Database)、致敏蛋白结构数据库(Structural Database of Allergenic Proteins)和食品安全致敏原数据库(Allergen Database for Food Safety),分析目标蛋白与已知致敏原的序列或结构相似性。结果rhLA致敏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hLA与已知致敏原牛α-乳清白蛋白、牛乳糖合酶B蛋白(致敏原Bos d 4)、鸡溶菌酶C(1,4-β-N乙酰胞壁质酶C、致敏原 Gal d IV、致敏原 Gal d 4)存在较高的序列或结构同源性。结论 rhLA具有潜在的致敏可能性。

    • BN大鼠经口致敏动物模型研究

      2013, 25(3):214-217.

      摘要 (1181) HTML (0) PDF 4.86 M (2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经口灌胃途经给予造模致敏原的挪威棕色(Brown Norway,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不同周龄(4周龄和8周龄)及不同性别(雄性和雌性)的BN大鼠,每天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0.0、1.0、0.1mg)的造模致敏原—卵清蛋白(OVA),共35天。在第28和35天分别进行内眦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OVA sIgE)浓度。结果 中剂量组雌性4周龄和8周龄BN大鼠血清中OVA sIgE浓度在第28和35天较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雄性8周龄BN大鼠血清中OVA sIgE浓度在第28天较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雄性4周龄BN大鼠血清中OVA sIgE浓度在第28和35天均较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口灌胃途径给予不同性别和周龄的BN大鼠不同剂量的OVA,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更敏感;周龄对敏感性无影响;1.0mg的致敏剂量较适合。因此,选用雌性BN大鼠,每天经口灌胃给予1.0mg OVA,28~35天即可建立比较理想的BN大鼠经口致敏动物模型。

    • 不同途径和剂量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的对比研究

      2013, 25(3):218-224.

      摘要 (1539) HTML (0) PDF 7.25 M (3398) 评论 (7) 收藏

      摘要:比较4种不同剂量和不同方式给予环磷酰胺诱导正常小鼠免疫抑制的4种方法,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以评价受试物的免疫毒性。方法 选择雌性BALB/c小鼠,设1个对照组(每日灌胃蒸馏水)和4个环磷酰胺组(灌胃组每天40mg/kg BW;腹腔注射1组每天40mg/kg BW;腹腔注射2组,先连续注射3d,后每周注射一次,注射剂量为80mg/kg BW;腹腔注射3组,试验结束前24h一次性注射200mg/kg BW),试验周期为30d。观察不同剂量及不同途径给予环磷酰胺后对小鼠免疫病理学、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等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4个环磷酰胺组的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B淋巴细胞百分比、脾空斑形成细胞数、24h小鼠足跖厚度变化、脾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环磷酰胺灌胃组和注射1组可刺激全血NK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注射2组和3组的Th细胞百分比和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环磷酰胺灌胃组和注射1组还可引起动物体重下降、肝脏相对重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的改变。对于试验所测定的大部分指标,注射2组和注射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酰胺的4种给予方式均可诱导动物免疫抑制,但于试验结束前24h一次性腹腔注射200mg/kg BW环磷酰胺为最合适的免疫抑制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 蜂胶黄酮及其功效成分对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2013, 25(3):225-228.

      摘要 (1314) HTML (0) PDF 5.03 M (2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蜂胶黄酮及其功效成分对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研究蜂胶黄酮对大鼠血脂水平及脂质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同时,在体外观察蜂胶黄酮功效成分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结果 蜂胶黄酮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P<0.05);在体外试验中,蜂胶黄酮可上调肝酯酶(HL)和7α-羟化酶(7CYP7A1)的活性水平(P<0.05);在胰岛素抵抗的L6肌管细胞中,蜂胶黄酮功效成分7-甲基白杨素、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和咖啡酸可明显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P<0.05);7-甲基白杨素0.4μg/ml以及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10μg/ml能显著降低L6肌管细胞对游离脂肪酸(FFA)的摄取。结论 蜂胶黄酮可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脂质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

    • 化学保藏剂对离体中华枝睾吸虫囊蚴生命力的影响

      2013, 25(3):229-232.

      摘要 (1086) HTML (0) PDF 4.95 M (1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柠檬酸、乙酸、氯化钠、亚硝酸钠和乙醇5种化学保藏剂对离体中华枝睾吸虫囊蚴生命力的影响。 方法 从感染中华枝睾吸虫的鱼肉中消化分离出中华枝睾吸虫囊蚴,吸取一定数量的囊蚴置于添加有不同食品化学保藏剂的PBS缓冲液中,观察其活动能力及形态结构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 柠檬酸、氯化钠、亚硝酸钠对中华枝睾吸虫囊蚴的致死效果微弱,浓度>5%的乙酸溶液及浓度>10%的乙醇溶液能够使囊蚴失去活动力而死亡,但作用时间较长。低浓度乙醇则会刺激囊蚴、囊蚴内幼虫,使其活动加剧,但随时间延长,活动力减弱。 结论 化学保藏剂对中华枝睾吸虫囊蚴的致死效果微弱,其他非热处理方式及作用效果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 >研究报告
    • 实验室技术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初步探讨

      2013, 25(3):233-237.

      摘要 (1204) HTML (0) PDF 6.28 M (3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实验室技术能力综合量化分析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的3次食品中重金属分析考核结果,比较了Z比分数方法、点分数法和组合分数法对考核的综合量化分析结果。结果 Z比分数法得到的5个考核目标物的满意率分别为78.1%、93.8%、81.2%、90.6%和93.8%;点分数法评价3次考核的满意率分别为75%、71.9%、90.6%;组合分数法评价3次考核各实验室综合表现满意率为81.2%。结论 3种不同评价方法各有侧重,适合于不同目的的结果分析。Z比分数法适用于单一因素分析能力评价;点分数法适用于一次多个因素分析能力综合性评价;组合分数法适用于实验室历次考核结果综合能力分析。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不同方法对大米中无机砷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2013, 25(3):238-240.

      摘要 (1061) HTML (0) PDF 4.15 M (2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不同方法测定大米和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中无机砷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方法用0.15mol/L硝酸或0.3mol/L三氟乙酸作为提取液,95℃下热辅助提取2h、75℃下超声提取2h或90℃下微波辅助提取1h,提取物经阴离子交换柱X-100(250mm×4.1mm,10μm)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分别测定。结果两种方法测定无机砷含量,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4.8%~111.7%、91.9%~9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8%,应用这两种方法对质控样品米粉SRM 1568a和大米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协同性良好。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简单、准确、快速的测定大米中的无机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中65种除草剂的残留量

      2013, 25(3):241-244.

      摘要 (1525) HTML (0) PDF 5.61 M (2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蔬菜中65种不同类别除草剂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超声提取后,经Carb/NH2柱净化,采用GC-MS检测,以基质匹配的标准校正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除卞草唑的线性范围为20~1000μg/L,其他64种除草剂在10~1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各农药的方法检出限为0.02~2.2μg/kg,定量限为0.1~7.4μg/kg;以空白蔬菜样品(选取油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加标水平为5、10和20μg/kg的加标回收试验,除扑草灭和乙氧苯草胺的回收率在41.1%~59.4%之间外,各除草剂的回收率均在60.9%~117.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14.0%。对9份蔬菜样品(包括土豆、油菜、白菜、菠菜)进行检测,1份样品(白菜)检出氟乐灵,其含量为2.0μg/kg。结论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蔬菜样品中除草剂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 测汞仪固体直接进样测定保健食品中总汞的方法研究及方法比较

      2013, 25(3):245-248.

      摘要 (1060) HTML (0) PDF 5.50 M (2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测汞仪固体直接进样方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总汞,通过与国标方法比较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测汞仪固体直接进样和原子荧光光谱法两种方法对保健食品中的总汞进行测定。结果几种不同浓度加标的保健食品测汞仪测定的总汞结果与原子荧光法测定结果相符,回收率在88%~116%之间,RSD<10%。结论测汞仪直接固体进样测定保健食品中总汞的方法具有准确、快捷、运行成本低、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和现有国标原子荧光法测定同一样品,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方法具有可推广性。

    • 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猪肌肉中13种喹诺酮类药物

      2013, 25(3):249-253.

      摘要 (1076) HTML (0) PDF 7.92 M (1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猪肌肉中喹诺酮类(QNs)药物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磷酸盐溶液超声提取碱化后,采用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SPE)柱净化提取液,并对目标物质进行富集,用UPLC-MS/MS检测猪肌肉中喹诺酮类药物含量。试验通过空白基质净化液添加标准品,建立校正标准曲线,降低基质对离子化的干扰。结果 13种喹诺酮类药品在5~100μg/kg的线性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10~0.9992之间,定量限(LOQ)为0.255~3.322μg/kg,回收率均在69.18%~104.4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1%~10.9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猪肌肉中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需求。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酒中甜蜜素含量的研究

      2013, 25(3):254-255.

      摘要 (1023) HTML (0) PDF 3.33 M (2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UPLC-MS/MS法对市售30种酒中甜蜜素进行测定。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BEH C18(2.1mm×100mm,1.7μm)色谱柱分离,甲醇-0.1%乙酸(90+10)作为流动相洗脱,运用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测定酒中甜蜜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10μg/ml,定量限为0.021μg/ml,加标回收率为75.0%~105%,精密度RSD值为10.5%~12.1%。30种酒样品中,有13个样品检测出甜蜜素,含量水平为0.027~891μg/ml。结论该方法测定酒中甜蜜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存在乱用甜蜜素现象。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血铅的研究

      2013, 25(3):256-258.

      摘要 (963) HTML (0) PDF 4.37 M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一种新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的快速方法。方法采用含40ml/L硝酸与6ml/L过氧化氢的混合提取液,脱去全血中的蛋白,以硝酸钯(1g/L)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上机测定。结果线性范围0~100μg/L,最低检出限4μg/ L,加标回收率88.1%~110.3%,相对标准偏差为(RSD)3.4%~9.1%。结论 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全血样品的铅测定,结果满意。

    • >调查研究
    •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跟踪评估研究

      2013, 25(3):259-263.

      摘要 (1504) HTML (0) PDF 8.16 M (2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和生产企业对GB 10769—201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依从性和贯彻实施情况,以期为今后标准的制修订提供资料。 方法 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主产区的监管部门、检验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对标准条款的理解、各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和标准的实施情况,收集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结果 向监督部门、检验机构和生产企业分别发放问卷176、90和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5.5%、91.1%和85.7%,不同部门均认为标准的整体合理程度较高(89.3%、90.2%、95.9%),收集的反馈意见分别为235、231和207条,大型、外资企业和监督部门、检验机构中从事食品监管和检验工作时间较长以及标准使用频率较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的人员反馈问题相对较多。其中产品分类、原料要求、基本营养成分、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限量部分的反馈意见相对集中。 结论 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标准整体合理程度较高,部分指标需要跟进新的风险评估结果并及时更新指标值,某些重点营养素亟需出台配套的国标检验方法。加大监管部门、中小企业标准培训的力度和深度,并发挥媒体在标准宣贯中的积极作用,对各方正确执行标准有重要意义。

    • 烟台市市售散装酱腌菜中7种防腐剂含量状况调查

      2013, 25(3):264-267.

      摘要 (1179) HTML (0) PDF 6.22 M (2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掌握烟台市市售散装酱腌菜中防腐剂含量情况。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法检测300份市售散装酱腌菜中7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含量。结果苯甲酸检出率为99.7%(299/300),合格率仅为37.3%(112/300),含量平均值为1.55g/kg,最大检出值5.31g/kg,是GB 2760—2011规定最大使用量的5.3倍。9种酱腌菜中,什锦菜苯甲酸平均值最高(2.34g/kg),合格率最低(13.9%)。山梨酸的检出率为68.7%(206/300),平均值0.10g/kg,最大检出值2.35g/kg,是GB 2760—2011规定最大使用量的2.3倍。脱氢乙酸检出率为25.0%(75/300),脱氢乙酸含量平均值为0.032g/kg,合格率100%。结论酱腌菜中苯甲酸含量的合格率最低,超标严重,建议应作为今后重点监督、监测的对象;加强散装酱腌菜的监管力度。

    • 海蜇中铝限量标准探讨及安全食用建议

      2013, 25(3):268-270.

      摘要 (1510) HTML (0) PDF 4.77 M (3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海蜇产品铝含量超标情况和安全风险,研究降低海蜇产品铝含量的食用方法。方法 依据SC/T 3210—2001和GB/T 23374—2009标准,分别检测51个批次海蜇产品中明矾含量和铝含量;采用水浸泡法和弱酸浸泡法除铝,通过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 由于标准的不同,检测结果显示明矾含量合格率100%,而铝含量合格率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500ml 1%醋酸溶液浸泡20g海蜇的比例浸泡6h,可将铝残留量(湿基)降至57mg/kg。结论 为保证食品安全,应加快标准修订,实现生产标准和卫生标准的无缝衔接;对于生产者,建议在即食海蜇生产中增加弱酸浸泡工序;对于消费者,建议食用非即食海蜇前将清水浸泡的传统方法改为食醋浸泡以降低铝的风险。

    • 肉鸡饲养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环节的探讨与分析

      2013, 25(3):271-274.

      摘要 (1258) HTML (0) PDF 6.59 M (1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开封市肉鸡从孵化、养殖,到屠宰、加工、运输和销售各环节样品沙门菌污染状况。 方法 采集2012年4个季度开封地区种鸡养殖场、肉鸡孵化场、养殖场、屠宰场和大型超市中土壤、饲料、鸡粪、鸡肉、屠宰工具、工人手等18个环节共802份样品。按照GB 4789.4—2010进行沙门菌鉴定和血清学分型,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脱毛池水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75%,其次成鸡粪便、鸡肉、刀具案板、肛拭子中沙门菌检出率分别为58.3%、49.4%、33.3%、5.6%,鸡胚和运输车辆中未检出沙门菌。本研究共检出6个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印第安纳沙门菌检出率最高;第二季度沙门菌菌型数最多。 结论 鸡肉屠宰加工过程使沙门菌污染扩大,脱毛机及脱毛池水是沙门菌交叉污染的关键点,不同季节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风险评估
    • 典型膳食来源亚硝酸钠暴露对我国人群健康风险的研究

      2013, 25(3):275-278.

      摘要 (1648) HTML (0) PDF 6.46 M (2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评估中国居民膳食因素亚硝酸钠摄入量及对健康影响的潜在风险,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典型食品(酱类、肉制品和腌菜)中亚硝酸钠含量的实际监测结果和我国居民对含亚硝酸钠食品实际的膳食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方法,对我国居民全人群的膳食亚硝酸钠摄入量进行估计,并与国际组织JECFA制定的亚硝酸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比较。结果 全人群的亚硝酸钠平均摄入量为0.021mg/kg BW/day,占ADI的30.0%,而高暴露人群(亚硝酸钠摄入量的P97.5)的亚硝酸钠摄入量为0.150mg/kg BW/day,是ADI的2.1倍;各性别-年龄组人群的膳食亚硝酸钠平均摄入量均未超过ADI,但就各组高暴露人群而言,亚硝酸钠摄入量范围为0.1248~0.2750mg/kg BW/day,是ADI的1.8~3.9倍;酱/咸菜是我国居民膳食亚硝酸钠摄入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量的61.9%。结论 我国全人群平均膳食亚硝酸钠摄入量处于安全水平,但高暴露人群摄入的亚硝酸钠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需予以重点关注;调整饮食习惯和行为,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源性亚硝酸盐的添加和内源性亚硝酸钠的产生是降低我国居民膳食亚硝酸钠摄入的有效手段。

    • >风险交流
    • 食品安全舆情研判与处置的思考与实践

      2013, 25(3):279-281.

      摘要 (1170) HTML (0) PDF 5.02 M (2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舆情相当于食品安全工作者的耳朵和眼睛,本文归纳近年来舆情环境产生的新问题及其对风险交流带来的挑战,进而结合实践提出建立舆情研判与处置机制的关键点,最后探讨舆情如何促进风险交流工作,以期对完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提供参考。

    • >食源性疾病
    • 一起可疑食物中毒样品中克百威的检测分析

      2013, 25(3):282-284.

      摘要 (1246) HTML (0) PDF 5.24 M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有毒物质及其含量,为化学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食物中毒调查及处理原则,采用 NY/T 761—2008的方法中气相色谱(GC/FPD)和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荧光光度法,对基层疾控中心送检的2份可疑食物进行农药残留量测定。结果分别在浸泡的粉条和鸡蛋炒粉条中检测出高浓度的克百威27.0和5.4g/kg。结论本次化学性食物中毒由克百威引起。

    • >综述
    • 染料木黄酮的雌性生殖毒性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2013, 25(3):285-287.

      摘要 (971) HTML (0) PDF 5.11 M (2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染料木黄酮(GEN)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属大豆异黄酮,由染料木苷经肠道细菌和肠细胞酶代谢活化而形成,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其生殖毒性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量摄入GEN可引起动物(包括雌性与雄性)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异常,但GEN的雌性生殖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卵母细胞是维持正常雌性生殖的生理基础,是外源性化学毒性作用的潜在靶点。有研究表明,染料木黄酮可干扰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这可能是染料木黄酮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不过,目前GEN影响卵母细胞成熟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阐明。

    • 水产品摄入获益与风险及其评估研究进展

      2013, 25(3):288-291.

      摘要 (1051) HTML (0) PDF 6.83 M (2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产品是人类多种营养素的良好食物来源,但水产品所含污染物及其所致危害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对以鱼类为主的水产品摄入进行获益与风险的深入研究及对其进行风险获益综合评估有助于指导人群更加合理消费水产类食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