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3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其他
    • 《卫生研究》征稿和征订启事……………………….………………………………………..()

      2011, 23(6). CSTR:

      摘要 (741) HTML (0) PDF 77.99 K (1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环境与职业医学--征订启事…………………………………………………………………….()

      2011, 23(6). CSTR:

      摘要 (739) HTML (0) PDF 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食品科学--征订启事…………………….………………………………………………………()

      2011, 23(6). CSTR:

      摘要 (723) HTML (0) PDF 0.00 Byte (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我国部分地区2010年产谷物及其制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研究

      2011, 23(6):481-488. CSTR:

      摘要 (1802) HTML (0) PDF 307.53 K (2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2010年产谷物及其制品中多组分真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2010年在安徽、云南、福建、甘肃、广西、海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和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采集玉米及其制品、小麦粉、大米和花生共计650份样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检测14种真菌毒素。结果玉米制品和小麦粉样品中污染的真菌毒素主要是B类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和玉米赤霉烯酮(ZEN)。215份玉米样品中有84.65%检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其中7份样品中的DON污染水平超过我国规定的1 000μg/kg限量标准,超标1.08~2.51倍(平均1.77倍);69.30%(149/215)的玉米样品ZEN阳性,其中23份样品中的ZEN水平超过我国规定的60μg/kg限量标准,超标1.06~19.19倍,平均4.32倍。53.02%的玉米样品还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其中有12份样品中AFB1含量超过了我国规定的20μg/kg限量标准,尤以云南、广西样品受污染较重。125份小麦粉样品中,仅有1份来自湖北的样品其DON污染水平(1 016.80μg/kg)超过我国规定的...

    • 芹菜素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

      2011, 23(6):489-494. CSTR:

      摘要 (2013) HTML (0) PDF 357.50 K (3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芹菜素的安全性,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了芹菜素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微核实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大鼠90天喂养试验。结果芹菜素大鼠急性毒性的MTD大于8 g/kg 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芹菜素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芹菜素对大鼠脏器无明显影响。结论芹菜素属实际无毒物,无遗传毒性,芹菜素的大鼠90天喂养实验的NOAEL为8 g/kg BW。 更多还原

    • 广西香港海鸥菌分离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研究

      2011, 23(6):494-496. CSTR:

      摘要 (1049) HTML (0) PDF 281.37 K (2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香港海鸥菌分子分型方法,了解广西水产品监测所分离的香港海鸥菌的相关性。方法以NotⅠ限制性内切酶对2005年分离的香港海鸥菌酶切后进行脉冲电泳,用BioNumerics 5.1聚类分析获得电泳图谱。结果 7株香港海鸥菌分为6个分子型,其中从南宁分离的与从河池分离的2株香港海鸥菌高度同源,相似度达100%。结论 PFGE可应用于香港海鸥菌分子分型,有助于发现香港海鸥菌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水鸟可能是香港海鸥菌传播环节的一种重要媒介。 更多还原

    • 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暴露的概率评估

      2011, 23(6):497-501. CSTR:

      摘要 (1164) HTML (0) PDF 601.27 K (2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的暴露水平,评估上海市面制品铝污染的健康风险。方法对上海市面制品铝含量进行监测,结合上海市居民面制品摄入量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食品中化学物风险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推荐的概率评估法,进行上海市居民面制品中铝的暴露评估。结果上海市居民平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3.51 mg/kg BW,为暂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的3.51倍;其中<3岁的婴幼儿、3~17岁儿童青少年、≥18岁成人、孕妇平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分别为5.93、3.30、1.80、1.78 mg/kg BW,分别为PTWI的5.93、3.30、1.80、1.78倍。上海市居民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P90为8.26 mg/kg BW,为PTWI的8.26倍;其中<3岁的婴幼儿、3~17岁儿童青少年、≥18岁成人、孕妇每周从面制品中摄入铝P90分别为13.86、7.68、4.23、4.12 mg/kg BW,分别为PTWI的13.86、7.68、4.23、4.12倍。结论上海市居民从面制品中摄入铝的量已大大超过PTWI,存在很大的风险,其中...

    • 上海市闵行区部分食品镉污染暴露评估

      2011, 23(6):501-505. CSTR:

      摘要 (1315) HTML (0) PDF 215.10 K (2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膳食消费量及食品中镉污染物含量,了解我区居民通过膳食的镉暴露量,评估膳食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食品类别选择性研究的方法,将2009年上海市居民食品消费量调查(闵行区)的数据和2007—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8类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相结合,获得不同人群膳食镉暴露量,并对由膳食摄入的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1)8类130件食品样品中镉的检出率为91.54%,超标率5.62%,超标食品主要是食用菌、猪肾及海水贝类;(2)平均每月镉的暴露量为0.441 1 mg/人,占每月可耐受摄入量(PTMI)的39.20%,每月暴露镉量的第90百分位值为1.096 4 mg/人,占PTMI的97.46%;(3)食用菌对镉暴露量的贡献率最高,为42.67%,其次是动物内脏,为20.39%,二类食品对镉暴露的贡献率占到63.06%;(4)各类人群所摄食品对镉暴露的贡献率有所不同,3岁以下儿童摄食的动物内脏对镉暴露的贡献率较高,而其他人群则为食用菌。结论闵行区人群膳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膳食中食用菌、猪肾、海水贝类对镉暴露的风险较大,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性。

    • >研究报告
    • 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袋泡茶纸袋中残留的环氧氯丙烷

      2011, 23(6):506-510. CSTR:

      摘要 (1135) HTML (0) PDF 604.60 K (3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袋泡茶水中环氧氯丙烷(ECH)的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PME-GC-MS)分析方法。方法通过溶剂棒液相微萃取法对茶水中的环氧氯丙烷进行富集,气相色谱进行分离,质谱定性定量。结果环氧氯丙烷的检出限为0.18μg/ml,线性范围0.36~7.30μg/ml(r2=0.999)。以不含环氧氯丙烷的茶水为本底,测定方法高浓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6%,低浓度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准确度及精密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的质谱分析

      2011, 23(6):510-514. CSTR:

      摘要 (1163) HTML (0) PDF 739.65 K (3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肽(重组BMP)样品进行电喷雾质谱测定,初步确定其一级结构。方法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检测方式正离子;质量扫描范围m/z 150~1 000;干燥气(N2)流速5 arb;雾化气(N2)压力35 arb;毛细管出口电压4.5 kV;碎裂器电压100 V;碰撞诱导解离技术碎裂器电压为35%;碰撞气流量为电子流量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样方式:流动注射进样;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结果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初步测定重组BMP样品的一级结构为H-Lys-Gly-Asp-Glu-Glu-Ser-Leu-Pro-OH。结论该方法能够初步测定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一级结构,为实验室生物工程菌构建提供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

    • 副溶血性弧菌鉴定能力验证样品的制备

      2011, 23(6):515-519. CSTR:

      摘要 (1260) HTML (0) PDF 313.56 K (2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能力验证(PT)项目的 VP菌及干扰菌的冷冻干燥样品,建立有效的样品制备与评估流程。方法通过不同比例混匀的VP和干扰菌拟态弧菌(Vibrio minicus,VM)经冻干后在鉴定培养基上菌落生长优势比,确定制备PT样品的混合菌VP和VM的浓度比例;通过系统抽样和鉴定以评估样品的均一性;通过观察样品在180 d保存期内菌量的变化情况以评估样品的稳定性;根据188间检测实验室反馈的鉴定结果以评估和计算样品的实际合格率。结果选择5 000∶1比例制备的VP和VM混合PT样品能在鉴定培养基有效分离两种菌落;抽检的40份样品均能有效鉴定,显示PT样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保存温度和时间的稳定性实验显示,PT样品在36℃下能稳定保存5 d,冻干后PT样品于4℃保存180 d后VP菌仍能检出;188家参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PT样品合格率为97.3%。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冻干PT样品及实验流程控制适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及类似的微生物鉴定能力验证项目。 更多还原

    • 关于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检测能力验证活动的分析

      2011, 23(6):520-523. CSTR:

      摘要 (1138) HTML (0) PDF 190.54 K (2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国内实验室己酸乙酯检测能力,国家认监委组织了2010年己酸乙酯检测能力验证活动,大多数实验室取得了满意结果。在本次己酸乙酯检测能力验证中发现:当添加内标物与待测物峰面积相差较大时,会增大检测误差,易造成检测结果离群。本次能力验证中,根据样品中己酸乙酯含量调整内标物添加量的2家实验室获得了满意结果。采用外标法的4家实验室同样取得了满意结果。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锑膜修饰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铅、镉

      2011, 23(6):524-527. CSTR:

      摘要 (1195) HTML (0) PDF 406.95 K (2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并优化同位镀锑膜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测定铅、镉的条件。方法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以锑膜修饰金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测定食品中痕量铅、镉离子。结果铅、镉在锑膜电极上可得到灵敏的溶出峰,铅、镉的溶出电位分别为0.58 V(EPb)和0.81 V(ECd)。当电沉积时间为180 s时,铅、镉的检出限分别为1.95和2.10μg/L,RSD分别为1.14%和0.95%,铅、镉溶出峰电流同0~100μg/L铅、镉离子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结论利用本方法测定了食品样品中铅、镉的含量,并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做了对比,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使用锑膜修饰电极可避免使用汞膜电极带来的环境污染。

    • HPLC同时测定调味料中非法添加多组分工业染料的方法研究

      2011, 23(6):527-531. CSTR:

      摘要 (1034) HTML (0) PDF 379.25 K (2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调味料中15种工业染料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CAPCELL PAK C18 MG(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硝基呋喃-乙腈-20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分别在波长为450、530和600 nm下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2~50μg/ml,r≥0.99。15种工业染料的检出限为0.05~0.53 mg/kg;15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73.68%~89.33%,相对标准偏差(n=6)0.8%~8.1%。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同时测定食品中15种非法添加的工业染料。 更多还原

    •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的研究

      2011, 23(6):531-533. CSTR:

      摘要 (2583) HTML (0) PDF 249.14 K (23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保健食品中盐酸氨基葡萄糖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样品用水超声提取,色谱柱:CAPCELL PAK CR(4.6 mm×150 mm,5μm);流动相:25 mmol/L乙酸铵+乙腈(加0.1%甲酸)(25+75,V/V);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0 nm。结果盐酸氨基葡萄糖在0.2~26.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检出限为0.02μg;回收率99.5%~101.0%;RSD 1.0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保健食品中盐酸氨基葡萄糖的质量控制监测。 更多还原

    •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联用法测定海产品中的甲基汞含量

      2011, 23(6):534-539. CSTR:

      摘要 (1244) HTML (0) PDF 622.08 K (2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在线联用技术测定海产品中甲基汞的方法。方法以25%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水浴加热后超声提取样品,试液中的甲基汞与2-巯基乙醇结合。以5%甲醇溶液(含60 mmol/L乙酸铵和0.1%2-巯基乙醇)作流动相,经Supelco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分离,紫外消解后经KBH4还原由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结果甲基汞的检出限为0.7μg/L(以汞计),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6%,采用两种参考物质考查方法的准确性,以测定市售海产品中甲基汞含量。结论本研究通过简化仪器装置,改进前处理步骤,有效地提高了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用于海产品中甲基汞的含量测定。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动物性膳食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

      2011, 23(6):539-543. CSTR:

      摘要 (1176) HTML (0) PDF 414.26 K (3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三类动物性膳食中典型全氟有机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实验优化了样品提取方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条件。样品经冷冻干燥后用甲醇提取,弱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C18色谱柱,甲醇和2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离;采用ESI负离子源并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进行测定。结果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2%~115%,检测限分别为76~129 pg/g干重和88~319 pg/g干重。运用该方法分析了9份膳食样品,三类样品中均检出目标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足以满足动物性膳食样品的检测。 更多还原

    • 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和奶粉中3种硝基咪唑类禁用兽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2011, 23(6):543-549. CSTR:

      摘要 (1238) HTML (0) PDF 777.08 K (2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牛奶和奶粉中3种硝基咪唑类禁用兽药(甲硝哒唑、二甲硝咪唑和罗硝哒唑)及其代谢物(羟基甲硝唑和1-甲基-2-羟甲基-5-硝基咪唑)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乙腈沉淀样品蛋白,乙酸乙酯提取目标物,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牛奶样品中5种分析物的检测限(LOQ)为0.5~1μg/kg,奶粉样品中5种分析物的LOQ为2.5~5μg/kg。5种分析物在0~50μ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0.995。方法在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在88.3%~10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67%~8.52%之间。结论方法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定量,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于牛奶、奶粉等样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定量及确证检测。 更多还原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面制食品中的铝

      2011, 23(6):549-552. CSTR:

      摘要 (1348) HTML (0) PDF 379.37 K (2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根据以往实际应用中发现的分光光度法操作繁复、干扰因素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仪器昂贵、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面制食品中的铝。方法试样经微波消解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原子化后吸收257.4 nm共振线,测得试样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铝在0~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2 mg/kg;定量限为6 mg/kg。结论该方法测定面制食品中的铝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更多还原

    • 用Dot—ELISA方法检测生肉中的沙门菌

      2011, 23(6):553-554. CSTR:

      摘要 (944) HTML (0) PDF 132.50 K (2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生肉中的沙门菌带菌情况,为预防沙门菌食物中毒提供理论参数。方法应用Dot—ELISA法对西宁市某屠宰厂85份猪胴体,101份羊胴体和71份牛胴体进行沙门菌的检测,同时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作为对照试验。结果 Dot—ELISA法检出沙门菌阳性率分别为76.47%(65/85),55.44%(56/101)和46.48%(33/71);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检出沙门菌阳性率分别为78.82%(67/85)、47.52%(48/101)和43.66%(31/71)。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57%、85.71%和81.82%,两种方法在检测中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ot-ELISA法检测沙门菌快速、准确,且与分离培养法阳性符合率较高;生肉中沙门菌带菌现象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更多还原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2011年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暴发疫情溯源调查

      2011, 23(6):555-559. CSTR:

      摘要 (1100) HTML (0) PDF 906.95 K (3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溯源是从生产到消费或从消费到生产各环节收集食品及其相关信息的过程,食品溯源在食源性疾病暴发应对中有助于查明可疑食品的来源和分布。2011年5月,德国发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在应对过程中,欧盟有关组织和德国相关部门开展了溯源和追踪调查以锁定暴发来源。本文对该项溯源调查进行概述,并探讨欧盟在溯源系统建设方面的经验,以为我国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调查研究
    • 2006—20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简介

      2011, 23(6):560-563. CSTR:

      摘要 (1585) HTML (0) PDF 299.88 K (2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公布的2006—201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2 023起,累计发病62 920人,死亡967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最多,分别占40.09%和61.92%;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30.70%和17.64%。化学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17.99%和9.90%。结论微生物病原菌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更多还原

    • 市售淡水鱼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2011, 23(6):563-566. CSTR:

      摘要 (1113) HTML (0) PDF 198.34 K (2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餐饮环节淡水鱼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LMG)的残留情况。方法 207份样品来自福建省6个市有关餐饮场所,共28个品种,制作为鱼肉浆,经前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对鱼肉浆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总量进行检测,阳性样品再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确证。结果 15个品种的48份样品检出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检出率为23.2%,总MG含量在0.54~8 099μg/kg之间。桂花鱼检出率最高,达到92.9%(26/28),草鱼检出率较低,为2.38%(2/84)。结论餐饮环节销售的淡水鱼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在某些品种淡水鱼供应链中滥用MG的现象较为突出,需要有关监管部门加大打击滥用MG的力度,确保淡水鱼的消费安全。

    • 晋城市2010年部分市售食品污染物及添加剂情况调查

      2011, 23(6):567-570. CSTR:

      摘要 (1171) HTML (0) PDF 214.50 K (2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晋城市部分市售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安全状况。方法金属元素、添加剂检测依据GB/T 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农药残留项目依据NY/T 76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结果 219份粮食、蛋制品、肉制品、蔬菜、菌类和鱼类样品检出铅超标2份,镉超标3份。21份面制品中检出铝超标7份,无汞超标样品;在52份甜味食品样品中检出11份样品甜蜜素存在超限量使用情况,糖精钠无超限量使用样品;16份白南瓜子和罐装金针菇样品中检出3份二氧化硫超限量使用,30份酱腌制蔬菜类和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无超限量使用样品;153份蔬菜和菌类样品中,检出有机磷农药14份,超标7份,超标率3.9%;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33份,超标4份,超标率2.6%。结论晋城市市售食品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安全隐患,应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加强各类市场的卫生监管监测工作,农药残留问题应予以重视。 更多还原

    • >食品安全标准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的修订

      2011, 23(6):571-575. CSTR:

      摘要 (3381) HTML (0) PDF 223.37 K (28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及卫生部的相关要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受卫生部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的修订工作,主要对食品添加剂主体部分、加工助剂和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规定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更加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同时也方便了广大标准使用者的使用。

    • >综述
    • 抗原口服耐受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1, 23(6):576-581. CSTR:

      摘要 (984) HTML (0) PDF 264.25 K (3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原口服耐受性是经口接触某种抗原物质后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对其免疫应答的主动抑制。机体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食物抗原,而抗原口服耐受性的存在使绝大部分人不会对这些抗原产生过敏反应。食物致敏性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来研究食物致敏性是一条比较直接的途径,而降低实验动物的口服耐受性可有效提高该模型的检出效力。本文就近年来口服耐受性影响因素及消除口服耐受性的措施或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水产品病原微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1, 23(6):581-586. CSTR:

      摘要 (1161) HTML (0) PDF 268.52 K (2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产品中病原微生物是引发人类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阐述了高压杀菌、辐照杀菌、电解水杀菌及生物抑菌剂技术等对水产品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更多还原

    • 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1, 23(6):587-590. CSTR:

      摘要 (1120) HTML (0) PDF 374.72 K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转基因食品在人类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增加,人们对于完善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评价方法的需求也不断增强。本文就现有转基因食品潜在致敏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决策树、序列同源性、血清学筛选、消化稳定性(抗胃蛋白酶性)以及动物模型等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对其现状做出总结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