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公告栏
    •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的公告

      2011, 23(5).

      摘要 (1300) HTML (0) PDF 127.83 K (1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第18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

    • 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的公告

      2011, 23(5).

      摘要 (1200) HTML (0) PDF 197.08 K (1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1年第15号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Bisphenol A,又称双酚A或BPA)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的原料,这些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如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双酚A可通过。

    • >其他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投稿须知

      2011, 23(5).

      摘要 (1632) HTML (0) PDF 200.70 K (1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共同主办的全国性食品安全学术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科技部核心期刊。《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普及与提高并。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编委会名单

      2011, 23(5).

      摘要 (1190) HTML (0) PDF 156.05 K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法规文件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的通报

      2011, 23(5).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意见的函

      2011, 23(5).

      摘要 (737) HTML (0) PDF 0.00 Byte (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征求《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等1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011, 23(5).

      摘要 (732) HTML (0) PDF 0.00 Byte (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公告栏
    • 关于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

      2011, 23(5).

      摘要 (1071) HTML (0) PDF 81.02 K (1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其他
    • 欢迎订阅2012年《食品科学》杂志

      2011, 23(5).

      摘要 (1273) HTML (0) PDF 79.16 K (1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食品科学》杂志,大16开,360页,信息量更大,收纳范围更广、信息传递更快、内容更丰富、印刷更精美。每月15日、25日出版。栏目有:基础研究、工艺技术、分析检验、营养卫生、生物工程、包装贮运、专题论述、技术应用。

    • 《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2012年征订通知

      2011, 23(5).

      摘要 (1083) HTML (0) PDF 79.16 K (1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创刊于1984年,系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期刊(ISSN 1006-3617,CN 31-1879/R,CODEN HYZYAZ),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CA、UIPD、CABI及GH、IC、CSA(NS)等著名国际数据库所收录。

    • >论著
    • 2010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信息分析

      2011, 23(5):385-388.

      摘要 (2113) HTML (0) PDF 863.64 K (2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2010年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746 551例,年发病率为55.93/10万,与2009年比较呈上升趋势。≤5岁儿童占报告发病数的53.57%。实验室确诊病例占病例报告总数的6.46%,其中病毒性感染占92.65%,细菌性感染占7.18%。结论≤5岁儿童是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应鼓励和促进对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病原学诊断,并将诊断结果报告至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有病原学诊断结果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的信息可作为全国临床就诊的食源性感染腹泻病病人的参考信息源。

    • 镇江部分食用农产品污染物调查

      2011, 23(5):389-393.

      摘要 (1434) HTML (0) PDF 959.48 K (2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镇江肿瘤观察区和对照区产农产品污染物状况,为筛查肿瘤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检测农产品中铅、镉、汞、黄曲霉毒素、残留农药。结果 91份样品,检出铅38份、镉44份、汞21份,观察区与对照区金属污染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铅、汞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镉检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粮24份2,份检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G1、G2均未检出。检测原粮、蔬菜、水果、茶叶农药残留为24份、48份、12份、7份,分别检出农药11份、30份、3份、3份。检出的农药有乐果、毒死蜱、甲胺磷、敌敌畏、马拉硫磷、克百威、三氯杀螨醇、甲基毒死蜱、莠去津等。两区农产品农药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区原粮、蔬菜农药检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区有机磷农药检出量与肿瘤调查结果呈正相关r=0.97,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镇江地产农产品镉与农药污染可能是影响村民健康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株的分离及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

      2011, 23(5):394-397.

      摘要 (1440) HTML (0) PDF 1.41 M (2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了解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方法采集成都市市售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水产品、生食蔬菜以及其他熟食等食品样品共135份,采用李氏增菌肉汤(LB1,LB2)进行初增菌,应用选择性分离培养基PALCAM和在TSA-YE平板上进行分离,利用单增李斯特显色平板进行鉴定;根据李斯特菌的特异性基因iap基因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检测所有分离的李斯特菌株;根据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异性基因hly基因和prfA基因设计引物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株。结果 135份样品中共检出李斯特菌17株,检出率为12.6%;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株,检出率为3.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性,本市市售食品不同程度受到李斯特菌的污染。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快速测定牛奶中恩诺沙星的含量

      2011, 23(5):398-401.

      摘要 (1416) HTML (0) PDF 627.78 K (2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牛奶中恩诺沙星的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竞争法,即将牛奶样品中的恩诺沙星与标记有碱性磷酸酶的恩诺沙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固相恩诺沙星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通过分离未结合的标记抗原,测定标记抗原与抗体复合物化学发光强度,经相应的数学函数计算出待测抗原的含量。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利用金刚烷类体系作为化学发光底物,快速地测定牛奶中恩诺沙星残留量。结果检出限可达239.9 pg/ml,检测范围为350~1 000 pg/ml,批内与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结论本方法在抗生素恩诺沙星残留检测及监控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一种辅助改善记忆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动物模型

      2011, 23(5):402-406.

      摘要 (1470) HTML (0) PDF 679.63 K (2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辅助改善记忆类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使用滚筒睡眠干扰仪对小鼠进行不同时间(51、0、15 d)睡眠干扰后,用自主活动仪检测自主活动,水迷宫、避暗试验检测认知功能。结果干扰5 d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水迷宫定位航行和空间探索、避暗训练和检测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10 d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主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运动总时间增加,水迷宫定位航行潜伏期从第4 d起增加,空间探索穿台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避暗训练错误次数、潜伏期、暗室路程增加,避暗检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扰15 d组与对照组比较,自主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定位航行潜伏期增加、空间探索穿台次数减少,避暗训练错误次数、潜伏期、暗室时间、暗室路程增加,明室时间显著减少,避暗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本法,干扰5 d对小鼠自主活动和认知功能无影响,干扰10 d影响小鼠自主活动、损害其空间学习和避暗学习能力,干扰15 d不影响小鼠自主活动、损害其空间学习记忆和避暗学习能力,可为辅助改善记忆类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提供新的动物模型。

    • >研究报告
    • 脉冲场电泳在两起同期异地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2011, 23(5):407-410.

      摘要 (1386) HTML (0) PDF 847.18 K (2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两起相距210多公里乡镇同期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将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和剩余食物分离到的8株肠炎沙门菌进一步鉴定培养,挑取单个菌落增菌,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消化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的分子分型指纹图谱,运用Bionumerics 5.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指纹图谱聚类显示8株肠炎沙门菌分为两个分子型,D乡食物中毒分离到的5株肠炎沙门菌有相同的指纹图谱;P镇的3株分离株图谱也一致;两起食物中毒分离株图谱之间有4个条带的差异。结论两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虽然都是肠炎沙门菌引起的,但具有不同的分子型别,食物中毒不是由同一种污染的食物源引起;脉冲场凝胶电泳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其他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征稿征订启事”更正

      2011, 23(5):410-410.

      摘要 (1199) HTML (0) PDF 124.32 K (1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尊敬的读者:您好!因我们的疏忽,刊登在本刊2011年第4期上的征稿征订启事有误,标题"《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年征稿征订启事"中的年份应为2012年。正文中的"2011年定价"同样应为2012年。

    • >研究报告
    •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琐琐葡萄中的无机元素

      2011, 23(5):411-413.

      摘要 (1624) HTML (0) PDF 402.95 K (2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琐琐葡萄中1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称取5份经粉碎、干燥恒重后的琐琐葡萄样品1.000 0 g置于150 ml三角烧瓶中,加入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20 ml,电热板消化后,用超纯水稀释至刻度,在仪器工作条件下用3%稀硝酸做空白测定吸光度。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琐琐葡萄中K、Ca、Na、Mg、Fe、Mn、Zn、Cu、Cr元素的含量,Cd、Pb、Se元素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 9~0.999 9,相对标准偏差在0.19%~4.55%之间。样品中的K、Ca、Na、Fe、Mn、Cu、Cd、Cr、Se含量分别为11 906.50、1 409.01、479.03、208.80、8.97、5.21、0.06、0.25、1.98μg/g,Mg、Zn和Pb未检出。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琐琐葡萄中的无机元素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琐琐葡萄中K、Ca、Na、Fe、Se含量较高;琐琐葡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中无机元素含量较高有关。

    • 过氧化氢漂白对开心果中花青素的影响

      2011, 23(5):414-418.

      摘要 (1698) HTML (0) PDF 823.59 K (2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漂白剂过氧化氢及碱液漂白对开心果中花青素的影响,并对漂白工艺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用带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漂白过的开心果果衣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含量;对开心果的硬外壳、果衣及果仁的外观进行对比。结果开心果中2种花青素含量对H2 O2很敏感。用0.1%过氧化氢漂白30 min,就可使花青素含量减少约60%。当H2O2浓度为5%以上时,开心果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减少至检测不出,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含量损失达到90%。漂白的动力学过程也指出,反应发生迅速、直接,渗透过程不是反应的限速步骤。碱液与过氧化氢的协同漂白可使开心果外壳漂得更洁白,但果仁中花青素含量损失更多。检测了5种市售漂白过的开心果和2种市售未漂白的开心果,漂白过的开心果中2种花青素均未检出,而未漂白开心果中花青素均有保留。结论漂白过程破坏了食用部分中的花青素,因而这一工艺步骤是否有必要,值得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进一步讨论。

    • 防腐剂复配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抑菌效果研究

      2011, 23(5):419-421.

      摘要 (1714) HTML (0) PDF 412.88 K (2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获得最佳的复配防腐剂抑制苏云金芽孢杆菌效果。方法选择不同的防腐剂,通过药敏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苏云金芽孢杆菌对其敏感性,利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防腐剂组合,并对获得的最佳防腐剂组合抑菌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苏云金芽孢杆菌对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尼泊金乙酯较为敏感,其MIC分别为0.01、0.078和0.039 mg/ml,但是对乳酸钠、山梨酸钾不敏感。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和尼泊金乙酯浓度分别为0.313、0.039和0.25 mg/ml时效果最佳,可使基质中苏云金芽孢杆菌降低2.35个数量级。结论选择这一最佳组合在室温(25℃)条件下,猕猴桃汁、里脊肉糜、牛乳中细菌数在4 d时分别增长1.61、2.95、2.16个数量级;在0~4℃贮藏5 d时分别增长1.24、0.94、0.14个数量级。

    • >实验技术与方法
    • 固相萃取柱脱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酱油中铅

      2011, 23(5):422-424.

      摘要 (1393) HTML (0) PDF 404.23 K (2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固相萃取柱脱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酱油中铅的方法。方法酱油经微波消解后,消解液用乙酸铵调节至pH≈5.5,过经用5 ml 1 mol/L乙酸铵活化后的DigiSEP-Blue柱,将被测元素铅吸附与基体中高盐分离,再分别用8 ml 2 mol/L硝酸、2 ml纯水洗脱,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洗脱液中铅含量。结果用固相萃取柱可将酱油中98%以上的钠盐与被测元素铅分离,消除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时的基体干扰。低、高两个铅浓度(10和30 ng/ml)的加标平均回收率(n=7)分别为91.3%~95.1%,97.9%~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1%~7.0%,检出限为1.33 ng/g。结论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适于高盐样品酱油中铅含量的测定。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酱油中3种氯丙醇类污染物

      2011, 23(5):425-428.

      摘要 (1439) HTML (0) PDF 838.03 K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酱油中多组分氯丙醇类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方法酱油样品上样于硅藻土萃取柱,用乙酸乙酯洗脱目标物,再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本法中的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及3-氯-1,2-丙二醇(3-MCPD)的检出限分别为0.4,0.6和0.9μg/kg,线性范围5~100μg/kg(r2>0.999);加标回收实验在5、20及50μg/kg浓度下进行,重复测定5次,3种添加浓度下1,3-DCP、2,3-DCP及3-MCPD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3%~99.2%、99.3%~103.4%7、4.5%~93.5%,精密度分别为0.5%~5.5%、1.4%~4.6%3、.2%~14.3%。结论本法安全、高效、简单、灵敏,适用于大批量酱油样品中氯丙醇类污染物的检测。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火锅油、潲水油及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

      2011, 23(5):429-431.

      摘要 (2166) HTML (0) PDF 728.22 K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火锅油、潲水油及地沟油中胆固醇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火锅油、潲水油及地沟油经皂化后用石油醚+乙醚(1+1)提取后,以2,2,3,4,4,6-d6胆固醇为内标,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为分析柱,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为流动相,采用UPLC-MS/MS法,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胆固醇浓度。胆固醇和内标检测离子对m/z分别为369.2→146.9、369.2→160.9和375.2→166.5。结果胆固醇在0.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小检出量为0.1 ng,方法回收率为105.2%。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准确度及专属性,可通过检测油脂中的胆固醇含量,鉴别火锅油、潲水油或地沟油。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

      2011, 23(5):432-434.

      摘要 (2295) HTML (0) PDF 743.36 K (2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样品添加内标人参皂苷Re溶液,固相萃取法(SPE)对试样进行富集、净化,以甲醇(A)和纯水(B)为流动相经Bio Basic-18 PIONEER柱(150 mm×2.1 mm,5μm)梯度洗脱分离,串联离子阱质谱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全扫描(full)-二级质谱(MS/MS)模式下按内标法测定。结果维生素B12在50~5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2,回收率75.2%~89.5%,精密度3.6%~5.9%,检出限为5 ng/g,定量限为16 ng/g。结论本法可应用于保健食品的检测或产品质量控制。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

      2011, 23(5):435-437.

      摘要 (1453) HTML (0) PDF 642.48 K (3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方法。方法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在硫酸介质中与亚硝酸钠反应后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正己烷提取,采用大口径毛细管柱DM-FFAP(30 m×0.53 mm×0.5μm)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0.010~2.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3.2%~6.1%,加标回收率为90.0%~105.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性好,适合食品中甜蜜素含量的测定。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莱克多巴胺

      2011, 23(5):438-441.

      摘要 (1454) HTML (0) PDF 570.01 K (2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方法测定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方法采用RA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偶联物(RAC-BSA)包被96孔板为固相抗原,与样品中游离的RAC共同竞争Eu3+标记的抗RAC抗体,用直接竞争法检测尿样中的RAC,并对此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分析灵敏度为0.01 ng/ml;剂量反应曲线线性相关系数绝对值|r|=0.998 5;回收率为91.6%~110.0%;与多巴酚丁胺、异舒普林、沙美特罗、非诺特罗、克伦特罗、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7种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分别小于0.8%0、.1%、0.1%、0.05%、0.01%、0.01%和0.01%;分析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38%~3.90%;分析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68%~5.43%;与进口ELISA试剂比较,检测结果相关系数r=0.928。结论莱克多巴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灵敏度比ELISA分析法更高、稳定性更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测定参类保健食品中总皂苷的新方法

      2011, 23(5):442-445.

      摘要 (1739) HTML (0) PDF 573.37 K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参类保健食品人参总皂苷比色测定新方法。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样品,人参皂苷Re为标准品,通过蒽酮与人参皂苷分子中的糖基反应进行比色法测定。结果人参皂苷5~2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y=0.369+0.994x,相关系数r=0.999 5,回收率90.7%~104.2%,相对标准差3.50%~6.42%。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参类保健食品中总皂苷的测定。

    • >食品安全标准及监督管理
    •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1, 23(5):446-448.

      摘要 (1411) HTML (0) PDF 544.66 K (2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现阶段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发生事故后的组织协调、信息报告、事故性质认定、人数确定、疾控机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体制、机制和保障等。

    • 主要贸易国和地区食品中致敏原标识措施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1, 23(5):449-452.

      摘要 (1370) HTML (0) PDF 550.27 K (2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概述了食品中致敏原标识措施的发展,比较分析了世界各国食品中致敏原标识措施中的异同点,包括措施的覆盖范围、致敏原名单、豁免清单、标识方式、交叉污染标识等5个部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中致敏原标识管理的建议。

    • 一起餐饮业食物中毒处罚案例的分析思考

      2011, 23(5):453-454.

      摘要 (1916) HTML (0) PDF 301.39 K (2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起餐饮业食物中毒处罚案例的分析,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罚则部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餐饮业食物中毒案例中处罚额度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罚则部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结论建议及时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

    • 中式菜品实施营养标签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1, 23(5):455-458.

      摘要 (1357) HTML (0) PDF 563.50 K (2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式菜品实施营养标签进行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并针对《餐饮业菜品营养标签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以下建议:中式菜品营养标签应该标注营养素计算方法;对营养成分数据进行认证;实行菜品标准化;建立营养条形码统一各种营养标签;规范营养成分标注单位;实行对宴席标注营养标签以促进合理配餐。菜品营养标签的提出及实施,可引导国民对食品的合理选择、提高公众营养健康水平、倡导绿色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 >其他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年征稿征订启事

      2011, 23(5):458-458.

      摘要 (1083) HTML (0) PDF 163.97 K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为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所设栏目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报告、实验技术与方法、监督管理、调查研究、食 .

    • >调查研究
    • 2008年和2010年杭州市国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变化调查

      2011, 23(5):459-463.

      摘要 (1799) HTML (0) PDF 746.50 K (2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前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变化情况。方法 2008年、2010年两次抄录超市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并判断其规范性。结果两次分别调查国产预包装食品4 693种、5 526种,2008年标示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分别为1 369种(27.6%)、643种(13.0%)和94种(1.9%),2010年分别为1 937种(35.1%)、424种(7.7%)和128种(2.3%)。营养成分表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均标示的分别为597种(43.8%)、1 661种(85.9%),其中形式全部规范的分别有134种(9.8%)、985种(51.0%)。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主要涵盖维生素、钙、膳食纤维。结论鼓励性规范对营养标签标示率的影响较小,但显著提高了标示规范性。营养标签强制标示势在必行,健康教育工作也应同步开展。

    • 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特征性分析

      2011, 23(5):464-468.

      摘要 (1668) HTML (0) PDF 806.88 K (2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P食物中毒有逐年上升趋势;共发生97起,中毒人数2 201人,无死亡病例,VP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同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35.66%和35.51%,罹患率为18.40%;高发时间是第二、三季度(5—10月份);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生熟交叉污染;熟肉制品、水产品为主要中毒食物;潜伏期为7~23 h(平均15 h),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首发症状,继发腹泻、呕吐,小部分中毒者有轻中度发热;菌株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占66.67%)。结论 VP是广州市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必要完善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的监测。

    • 2008—2010年上海市夏秋季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2011, 23(5):469-471.

      摘要 (1627) HTML (0) PDF 333.21 K (2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夏秋季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和特征。方法 2008—2010年5—10月,采用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卖场超市和餐饮单位等污染物监测点的市售海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共监测市售海产品941件,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检出率为13.2%,不同种类、不同监测月份和不同采样地点的海产品,其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海产虾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5.0%)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5.0 MPN/g)显著高于其他类海产品(P<0.05);8月份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7.4%)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3 MPN/g)显著高于其他监测月份(P<0.05);集贸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8.5%)和批发市场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9 MPN/g)显著高于其他采样地点(P<0.05)。结论上海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率较高,应进一步开展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高...

    • >食品安全标准
    • 食品安全微生物学指示菌国内外标准应用的比较分析

      2011, 23(5):472-477.

      摘要 (2838) HTML (0) PDF 636.81 K (24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科作为食品安全微生物限量的指示菌在国内外标准中的应用不尽相同。本文通过比较我国与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香港地区的相关食品指示菌标准,为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微生物标准提供技术依据。

    • >综述
    •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2011, 23(5):478-481.

      摘要 (2252) HTML (0) PDF 575.11 K (3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该技术与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PCR技术、免疫学技术联合使用后,可以更有效地分离各种标本中的病原体,提高实验室对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缩短检测时间,为病原体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