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叙述我国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分析了我国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概况,阐述了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作为中国首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食品强化措施对人群铁摄入水平的影响,为食品强化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风险评估基本原则,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按年龄、性别、经济发展水平等分层计算模拟实施3种不同的强化措施(强化酱油、强化面粉及酱油面粉同时强化)前后居民的铁摄入水平。结果 在全人群水平上,模拟场景下的酱油强化使各组人群中达到适宜摄入量(AI值)的人群比例增加了3%~10%,超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的人群比例基本没有增加。面粉强化则使达到AI值的人群比例增加了4%~22%,同时5%左右的2~10岁组人群了超出UL。大城市强化前后变化趋势与全人群基本相同;三类农村地区面粉强化使得2~10岁组、男性18~49岁组人群铁摄入超出UL的比例增加了20%。结论 以铁的最大添加量(27.3 mg/100ml)进行的模拟全民酱油铁强化,在改善人群铁缺乏状况的同时能够保证绝大多数居民的食用安全性,因此标准中的现有规定是安全的。以铁的最大添加量(4.8 mg/100g)进行的模拟全民面粉强化,可以普遍提高居民铁摄入水平,但也使某些地区的相当部分人群的铁摄入量超过了UL,而2.6 mg/100g的铁强化水平相对安全。建议食品强化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状况。
摘要: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口亚慢性暴露,对雄性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 每组12只雄性昆明小鼠,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玉米油溶剂灌胃,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0、250、500、1000mg/kg bw)玉米油溶液灌胃,连续8周。染毒前后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旷场试验和Morris 水迷宫试验,其中阳性对照组在染毒结束后进行旷场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前经腹腔注射5mg/kg bw的氢溴酸东莨菪碱。结果 试验前各组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一致。8周实验结束后,阳性对照组和1000mg/kg bw剂量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在旷场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500mg/kg bw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训练第一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 1000mg/kg bw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逃避潜伏期也明显延长(P<0.05)。其他各项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DiBP会降低雄性昆明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赵 榕 , 李 兵 , 赵海燕 , 薛 颖 , 吴国华 , 刘 伟 , 赵 耀
摘要:目的 建立调味品中苏丹橙、苏丹黄、苏丹Ⅰ~Ⅳ、溶剂蓝35、对位红、苏丹黑B、苏丹红7B、苏丹红G、苏丹棕等工业染料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接四级杆质谱(SPE-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 以含10%乙醇的丙酮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利用MAX强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60 mg,3ml)对样品进行净化,UPLC-Ms/Ms测定试样中12种工业染料的含量。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对位红10.0~800.0 ng/ml ,其他11种染料5.0~400.0 ng/ml。12种工业染料的定性检出限为0.3~10.4μg/kg。定量检出限为0.8~31.2μg/kg。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77.1%~141.9%,相对标准偏差5.5%~26.4%。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调味品中苏丹橙、苏丹黄、苏丹Ⅰ~Ⅳ、溶剂蓝35 、对位红、苏丹黑B、苏丹红7B、苏丹红G、苏丹棕等12种非法添加的工业染料的同时测定及确证。
摘要:目的 使用持久性化学改进剂铱,建立了酒中痕量铅的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方法 用铱作为持久性化学改进剂处理石墨平台进行试验,考察了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及各项分析性能指标。结果 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7%~104.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n=5)在0.3%~2.8%之间,检出限为0.4μg/L,特征质量为1.5 pg。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符合痕量元素分析要求。
摘要:目的 通过比色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以西洋参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总皂苷与其人参皂苷组分的含量,经过统计分析找出其相关性,以便为以液相色谱法测定部分功效成分而换算出其总皂苷含量提供依据。方法 总皂苷和人参皂苷相关组分测定分别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之23、11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西洋参类保健食品人参皂苷各组分中含量较高的Rb1、Re之和与总皂苷含量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 1.56 。结论 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Rb1、Re含量后,通过相关系数计算总皂苷含量具有可行性,可用于以西洋参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中总皂苷含量的测定和产品质量控制。
遇晓杰 , 许晓曦 , 闫 军 , 董 锐 , 薛成玉 , 谢平会
摘要:目的 了解并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在生乳与灭菌乳中的生长状况。方法 采用GB/T 4789.37—2008《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测定不同温度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乳和灭菌乳中的生长情况,利用MicroFit 1.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该菌在生乳与灭菌乳中生长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乳中的最大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在灭菌乳中的最大生长速率,二者的迟滞期、代时无明显差异。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生乳与灭菌乳中的生长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目的 探讨ICP-AES法中乙酸溶剂效应的消除方法。方法 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工作参数、采用基体匹配法制作工作曲线,消除了ICP-AES中的乙酸溶剂效应的干扰。结果 建立了ICP-AES法测定食具等材料中乙酸浸泡液中7种痕量金属元素的方法。在优化的等离子体工作参数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mg/L):砷0.018;镉0.003;铬0.003;铜0.006;镍0.003;铅0.010;锌0.00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0%~115.2%,精密度(RSD)为0.2%~8.1%。结论 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痕量元素的分析要求,已用于实际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结果满意。
摘要:目的 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的新方法。研究在盐酸介质中,铁(Ⅲ)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亚甲基蓝使其褪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及探讨其反应机制。 方法 通过测量催化体系和非催化体系在610 nm和666 nm下吸光度的变化,用双波长指示催化动力学光度法以测定痕量铁(Ⅲ)。结果 线性范围为0. 2~3.0 μg/25ml,检出限为9.24×10-11 g/ml。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体系稳定,操作简便,用于实际样品中铁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唐振柱 , 孙贵娟 , 黄 彦 , 李秀桂 , 王 红 , 吕素玲 , 黄兆勇
摘要:目的 建立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 :H7、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方法 将菌株及样品经培养基增菌后,用热裂解法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试剂盒,对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的验证,并在2006—2007年间,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方法对890份各类实际工作监测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9株不同种类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对用传统方法检测分离到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分别为:沙门菌96.6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2.30%,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100%;对890份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对食品及临床标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略高于传统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荧光PCR法可在3~36 h内对目标样品作出结果判断。结论 实时荧光PCR方法成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特点,可作为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
摘要:目的 建立食品中苏丹红Ⅰ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本室自制获得单克隆抗体,优化反应条件,初步建立检测苏丹红Ⅰ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1.00 μg/ml,包被温度为4 ℃过夜37 ℃1 h,单抗稀释倍数为1:3200,底物作用时间15 min。结果 检测方法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为:y=-38.541x+131.1,r=0.9841;线性范围为0.053~0.92 μg/L,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 μg/L,平均回收率为84.72%。结论 该方法能够检测样品中苏丹红Ⅰ,具有检测限低、耗时短、成本低的特点,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汤慕瑾 , 张 恒 , 郑晓燕 , 吕敬章 , 朱 海 , 陈昊翰
摘要:目的 探求不同样品基质中三聚氰胺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为快速筛查不同种类食品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提供技术保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奶制品(奶粉、液态奶)、成品饲料(鸡饲料、猪饲料)、饲料原料(鱼粉、肉骨粉、豆粕、麸皮)、肉类(鸡肉、猪肉、内脏)等样品基质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三聚氰胺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酶免试剂盒对奶制品和肉类检出限均能达到1.0 mg/kg;对成品饲料基质中的三聚氰胺的检测,检出限可达到2 mg/kg,而对饲料原料中的三聚氰胺的检测,检出限都不能达到2 mg/kg。结论 对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检测完全符合我国的临时限量标准;对成品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残留的检测同样符合其限量标准(2.5 mg/kg),而对饲料原料中的三聚氰胺的检测,由于不同基质中检出限不同,不能直接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快速筛查;酶免法也适用于肉类中的三聚氰胺的检测。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强化食品中的维生素A、E的冷皂化-HPLC方法。方法 试样经过夜冷皂化后,醋酸调pH值至6.0~7.5,定容离心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SUPERIOREX ODS (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4+6。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维生素A:0.25~3.00μg/ml;维生素γ-E、δ-E、α-E:10.0~150μg/ml。相关系数R为0.9997~0.9999;方法的定性检出限维生素A、γ-E、δ-E、α-E分别为:0.40、5.0、5.0、8.0μg/g;定量检出限:1.30、16.7、16.7、26.7μg/g。高低两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77%~105%;相对标准偏差均<5%。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强化食品中维生素A、E的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饮料、啤酒及果汁中碘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和过氧化氢提取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以碲(128Te)为内标;射频(RF)功率:1380 W;载气流速:1.08 L/min;碘m/z:127。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0~400 ?g/L,相关系数r优于0.9990,方法检出限为0.25 ?g/L,加标回收率为88.8%~106.3%,相对标准偏差RSD﹤5%。结论 所建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饮料、啤酒及果汁中的碘测定,既适用于一般市售饮料,同时也可作为碘强化饮料中碘含量的测定方法。
摘要:文章从保健食品市场安全监管法规和标准、生产企业监管制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和宣传教育4个方面阐述了十余年的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建议。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再次明确了保健食品在我国的法律地位,面对新的监管形势和行业发展机遇,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在确保产品食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健食品定义的监管作用,建立完善相关科学评价体系、监管标准体系以及创新机制,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强化群众的市场监督和引导作用,有效运用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化监管手段,将注册、生产和消费等上下游各监管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联动的整体,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食用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目的 以《食品安全法》为视角,寻求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优化。方法 透过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分析,探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整合。 结果 食品安全领域资源配置的公平必须依靠政府的监管力量,政府有义务积极运用法律、法规等手段实现其协调性。结论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各级政府间监管职能的有效定位和分配是避免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前提。
摘要:目的 为掌握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规范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全市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健康发展,南通市卫生监督所自2009年3月至4月对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卫生状况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方法 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南通市卫生监督所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的方式对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生产过程以及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卫生状况进行现场检查。结果 通过对此次检查的全面分析,我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生产过程控制不完善、企业自检不落实等突出问题。结论 针对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严格许可审核、加强监督管理、 强化企业自律的建议和对策。
高围溦 , 刘 弘 , 刘 诚 , 顾其芳 , 孙双福 , 吴春峰
摘要:目的 研究上海市场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采用最可能数(MPN)法检测上海和宁波市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量,采用膳食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居民梭子蟹消费量进行调查,采用Risk Ranger软件对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 上海和宁波市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分别为60.5%和13.3%,阳性试样平均菌量分别为0.75 MPN/g和5.50 MPN/g 。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梭子蟹人均日摄入量为2.95 g/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风险评分为36分,梭子蟹食用者每人每天的发病概率为8.22×10-9,每年上海地区预期发生42.5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通过改变评估模型中某些风险的选择,如采取良好的控制措施,风险可降低至原来的1/10。结论 上海市售梭子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较高的风险,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一株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食源性疾病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性。方法 通过血清凝集法、改良K-B纸片法及PC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ail,ystB,virF)及O﹕3血清型菌株特异性脂多糖O–侧链的生物合成基因rfbc的检测。结果 本菌株O﹕3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带有毒力基因ail、virF及O﹕3血清型菌株特异性鉴别基因rfbc,而毒力基因ystB阴性;该菌株已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产生耐药,但对其他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敏感。结论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是O﹕3血清型且带有ail、virF毒力基因的致病性非1A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摘要:探讨二氯异氰尿酸钠应用于食品生产场所作为消毒剂的安全风险。分析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消毒作用机制以及残余物毒性。在消毒时,二氯异氰尿酸钠迅速脱氯,形成氰尿酸。氰尿酸对哺乳动物具有低急性毒性,大鼠的经口半数致死量为7700 mg/kg,氰尿酸与三聚氰胺联合摄入时会导致肾毒性。二氯异氰尿酸钠在应用于食品消毒作业时确实存在污染食品的隐患,存在安全风险,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应对加紧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二氯异氰尿酸钠的使用加以规范引导。
摘要: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