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工作手册,2004-2007年采集4个监测点的5大类食品(生肉、熟肉、水产品、生吃水产品和生吃蔬菜)共计325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25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7株(8.31%)。其中沙门菌16株(4.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株(3.08%),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80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1.25%)。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11.35%,其次是熟肉,检出率为9.68%;水产品的检出率为5.45%,生食水产品的检出率为4.00%,生食蔬菜的检出率为2.56%。结论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肇庆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熟肉的污染尤为严重,是重要的高危食品。
摘要:本文比较了近年来国内外鱼及加工产品中铅、砷、镉、汞等的限量标准,并通过对污染状况的地区差异与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针对鱼种、鱼的不同部位和加工因素开展重金属限量修订的必要性。
摘要:三聚氰胺陆续在饲料和乳与乳制品中被检出,引起了公众对三聚氰胺的密切关注。为进一步了解三聚氰胺,就三聚氰胺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污染来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
摘要:
摘要:
摘要: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及主要法律制度的学习体会,以及对《食品安全法》施行前准备工作的建议,旨在促进交流和实施。
摘要:目的为对食品安全进行准确有效的评价,构建食品安全评价模型。方法利用主成份分析原理,对指标值进行同趋势化和标准化处理,然后求出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无量纲后数据相关系数矩阵R;求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方差贡献率;确定提取的主成分个数。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加权值后计算食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我国的食品安全综合水平处于中下水平,但却稳步上升。结论应继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摘要:对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针对性建议,包括构建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信息监测与快速预警机制、强化对非法添加物质的监控、提高未知物的检测鉴定能力、加强食品企业自身管理和原料供应体制建设、做好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和处理等。
摘要: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从经济、社会和监管等方面分析造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理性对待标准、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加强源头监管等建议。
摘要:通过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食品监管分段管理模式仍不成熟、重审批轻监管现象普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国家标准严重滞后、信用体系缺失,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食品包装三聚氰胺成型品中甲醛迁移规律。方法采用盐酸苯肼分光光度法测定60、75和90℃三个模拟温度下甲醛从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中迁移至3%乙酸、15%乙醇两种模拟溶剂中的量。根据所得的实验数据,讨论了不同温度和不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对甲醛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样本重复10次进行迁移实验时甲醛迁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3%醋酸作为模拟溶剂的甲醛迁移量较15%乙醇作为模拟溶剂的高,且其迁移量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而增多;3个温度下,2种模拟溶剂中单次迁移实验的甲醛迁移量均未超过我国国家标准的限量值和欧盟规定对其规定的特定迁移量(SML)2.5 mg.dm-2,而以3%醋酸作为模拟溶剂的甲醛的10次迁移实验的总量均超过欧盟对甲醛的特定迁移量。结论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不宜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使用。
徐亚南 , 张志强 , 于军 , 黄锦生 , 张宏 , 刘洪德 , 时玉昌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餐饮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关原因,为完善管理政策提供背景情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24个省、市、区的1 440家餐饮业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调查发现860家餐饮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160家餐饮业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共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1 985种(次),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275种(次),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171种(次)。在使用添加剂的餐饮业中,42.9%采购添加剂时未索取任何证明,84.8%未配备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94.0%未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71.4%未设置食品添加剂固定存放场所。结论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全适用于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餐饮业对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认识不足,以至于目前餐饮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应尽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与标准,并加大培训与监管力度,严防餐饮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健康危害。
摘要:目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的用量特点、安全性及与药典用量的关系,为技术审评提供数据支持,为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3-2005年SFDA注册保健食品中常用动植物原料的用量情况,并与药典治疗用量进行比较,分析常用动植物用量区间范围分布。结果保健食品动植物原料用量总体偏低,常用原料每日用量远低于药典用量,并多集中于(0~3]和(3~6]两个区间范围,与药典用量符合率多低于5%。其中药食两用物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物品原料用量的中位数分别集中于药典用量下限的20%和30%。结论急需加强动植物原料量效关系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尤其是有潜在安全问题动植物原料的研究与管理,及时制订/修订相关技术审评规定和动植物原料名单。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乳酸菌ATCC367在不同pH环境下的生长曲线和pH值曲线的差异,探讨乳酸菌的生长规律。方法配制不同成分、不同pH值的培养基,分别进行菌株培养并测定A600和pH值,获得生长曲线和pH变化曲线。结果乳酸菌ATCC367菌株在pH 3.5和添加壳寡糖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抑制,适宜生长的pH值环境为3.5~6.5,添加葡萄糖能促进其指数生长,添加30 g/L的氨基酸可能不利于生长。结论ATCC367菌株可能根据生长环境和能量来源的不同,动态调节不同代谢途径,以获得最佳生长状态。
张文众 , 王伟 , 张晓鹏 , 宋雁 , 刘兆平 , 李宁
摘要:目的探索大豆异黄酮(SIF)经口摄入后,在体内的抗雄激素作用机制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用4~5周雄性SD大鼠做HERSHBERGER试验,分别经灌胃给与0.2、0.5、1.5和4.5 g/kgBW的SIF,以3.0 mg/kgBW的氟他胺为阳性对照,0.4 mg/kg睾酮对照(TP组)和空白对照组,除空白对照其余各组均给予睾酮,所有剂量组连续灌胃10天。试验结束称量腹侧前列腺、精囊和凝结腺、肛提肌加球海绵体肌、阴茎头和尿道球腺重量,并测定促黄体激素和睾酮。结果和TP组比较,大豆异黄酮0.50,1.50和4.5 g/kgBW剂量组的体重和增重明显降低(P<0.05),1.50和4.5 g/kgBW剂量组的阴茎头/肾脏和尿道球腺/肾脏的比值降低(P<0.05),4.5 g/kgBW剂量组的肛提肌/肾脏比值降低(P<0.05),1.5 g/kgBW组的LH/T比值升高(P<0.05)。结论大剂量(1.5 g/kgBW和更高)的大豆异黄酮经口摄入产生抗雄激素作用,这种抗雄激素作用可能是一种间接效应。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转基因食品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为建立转基因食品营养评价标准提供数据。方法首先通过探讨胰蛋白酶-底物-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剂量反应关系,建立转基因食品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部分转基因玉米、大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与亲本食品的差别。结果所检转基因食品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大多与亲本食品差别不大,尽管个别产品出现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增高或降低现象,但都在可接受范围。结论在规范检测技术前提下加强对非转基因食品基础数据建设对制定转基因食品营养评价标准十分必要。
摘要:目的探讨牛初乳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牛初乳低、中、高剂量组。观察不同剂量牛初乳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三个剂量组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三个剂量组溶血空斑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但低、高剂量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个剂量组校正后吞噬系数α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百分比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牛初乳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脾脏CD4+百分比。
姬一兵 , 朴建华 , 张宇辉 , 勾凌燕 , 徐忠华 , 李卫东 , 田园 , 杨晓光
摘要:目的通过示踪剂动态观察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变化过程中在同位素丰度达到稳定的平台期时,不同的时间点血液中标记氨基酸的丰度与浓度的变化,以此反映不同时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状况。方法选取20名健康成年男性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以7 d为一个实验周期,给予受试者日常膳食5 d后,第6天经静脉滴注给予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亮氨酸,持续3 h。在输液结束前的30 min内每隔15 min取一次血液样品,测定血样中亮氨酸的浓度与13C的丰度值,并比较各时点丰度及浓度的差异性。结果二组受试者3个时间点亮氨酸的浓度与13C丰度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食状态下持续给予受试者稳定同位素的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氧化分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在此时期内确定一个同一的时间点来研究机体处于不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状态下的各项代谢动力学参数。
黄建 , 孙静 , 李文仙 , 王冰洁 , 霍军生 , 常素英 , 陈春明
摘要:目的在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观察营养强化面粉干预后育龄妇女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及VB12变化。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强化面粉覆盖的10个乡镇和未覆盖的3个乡镇中,选择18~39岁育龄妇女218人,进行营养强化面粉干预研究,干预组155人,食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铁、锌、叶酸5种营养素强化面粉,对照组63人,未食用强化面粉。干预组在食用营养强化面粉20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结果两组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干预组血清叶酸水平11.1ng/ml高于对照组的8.1 ng/ml,干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2.9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1.77μmol/L,两组维生素B12都在较低水平,但干预组220.5 pg/ml高于对照组173.5 pg/ml。对照组和干预组的叶酸缺乏率分别为11.9%和6.0%,高同型半胱氨酸率分别为69.5%和24.3%,维生素B12缺乏率分别为61.4%和43.9%。结论两组受试人群普遍存在维生素B12营养缺乏状况;项目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状况;采用强化面粉进行20个月干预后...
摘要:目的针对动物肾脏中可能污染的赭曲霉毒素A(OTA),建立了肾脏中赭曲霉毒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试样用磷酸酸化后经乙酸乙酯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以乙腈-水-冰醋酸(450+525+25)为流动相,C18柱分离并通过荧光检测器定量。结果赭曲霉毒素A标准溶液浓度在0.10~20μ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r=1.000 0),不同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率为72.5%~87.4%,检出限为0.012μg/kg。结论使用免疫亲和柱净化能够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是一种准确、方便的测定猪肾中赭曲霉毒素A的分析方法。
摘要:探讨和完善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运用查阅资料和调研的方法,分析了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对策。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存在行政处理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少,移送案件该立案的不立案,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缺乏明确的法律标准。开展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界限研究,完善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等措施,加强食品安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
摘要:从食品的相关法律、监管体系、食品标准和管理四个方面对三鹿奶粉事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