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 李筱薇 , 赵云峰 , 吴永宁 , 刘丽萍 , 张妮娜
摘要:目的比较甲醇溶液和三氟乙酸(TFA)溶液对海产品中砷化合物的提取能力,提出海产品中无机砷测定方法,为修订GB/T 5009.11食品中无机砷的测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比例的甲醇溶液和2mol/L TFA溶液为提取剂,超声提取或热浸提后,以正己烷萃取除去脂质成分,萃取液以N2浓缩或减压旋转蒸发至近干,以超纯水溶解残渣,过滤后进样。以20mmol/L磷酸二氢铵(pH6.0)为流动相,以Hamilton PRPX-100离子色谱柱分离,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LC-AFS)测定。结果不同比例的甲醇溶液和2mol/L TFA溶液对海产品中砷化物的提取能力存在差异。2mol/L TFA溶液热浸提对无机砷的提取效果优于50%和90%甲醇溶液,且在提取过程中保持样品中主要砷化物形态稳定。采用2mol/L TFA热浸提海藻样品,其无机砷测定结果的FAPAS国际比对考核Z评分为0.3。结论以2mol/L TFA溶液为提取剂,热浸提2h后,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产品中无机砷含量,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刘志刚 , 裴新荣 , 张召锋 , 梁江 , 王楠 , 王军波 , 李勇
摘要:目的探讨老龄雄性SD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变化及海洋胶原肽对其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健康初断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海洋胶原肽剂量组(饲料中海洋胶原肽含量分别为2.25%、4.50%和9.00%),每组12只,长期单笼喂养,测定12、18、24月龄时血清中睾酮水平及12、18月龄时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对照组在12、18、24月龄时血清睾酮含量分别为0.89±0.16、0.58±0.23和0.30±0.11ng/ml;海洋胶原肽干预后,12月龄时,4.50%剂量组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9.00%剂量组却显著减少;18月龄时各组血清睾酮含量较12月龄时均显著降低。12月龄时,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18月龄时,4.50%、9.00%剂量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剂量组血清SOD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年龄增长,各组血清MDA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SOD和GSH-Px活性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老龄雄性SD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呈增龄性递减趋势,海洋胶原肽可通过...
摘要:目的了解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山西省中阳、交口、柳林3个县218名18~45岁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频率法进行调查,并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标准,评价膳食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膳食结构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约占食物总摄入量的75%左右;动物性食物摄入普遍不足,仅占膳食组成的11%左右。微量营养素钙、锌、叶酸、维生素B2和维生素A的缺乏较为严重;产能营养素供能比例失调。结论山西省出生缺陷高发地区育龄妇女膳食结构不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
摘要:目的研究绿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建立二肾一夹法大鼠肾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假手术组(Sham),正常饮水;阳性对照组(二肾一夹法,2K1C),正常饮水;绿茶组(二肾一夹法加绿茶水,2K1C+GT),饮用2%绿茶水;茶多酚组(二肾一夹法加茶多酚水,2K1C+TP),饮用0.1%茶多酚水;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组(二肾一夹法加EGCG水,2K1C+EGCG),饮用0.05% EGCG水,术后即给予不同浓度的绿茶及其提有效成分,持续8周。分别于实验第0、4、8周测量血压。8周后处死测量左心室与体重比值(LVW/BW)和左心室壁厚度(LVWT),检测胚胎基因-心房利钠肽(embryonic gene atria natriuretic peptide,ANP),并对部分心肌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饮茶组血压、LVW/BW和LVWT均显著升高(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绿茶及其有效成分(2%绿茶、0.1%茶多酚、0.05% EGCG)LVW/B...
摘要:目的监测江苏省主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本地区高危食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对样品分别进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监测生畜禽肉、熟肉制品、生食蔬菜、水产品8类样品共804件,检出致病菌113株,总检出率14.1%(113/804)。其中沙门菌检出33株,检出率为4.1%(33/804),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41株,检出率5.6%(41/738);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3株,检出率为11.2%(13/116);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5.9%(24/151);大肠杆菌O157∶H7检出2株,检出率0.41%(2/493);空肠弯曲菌和阪崎肠杆菌未检出。33株沙门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出9种血清型,主要是德尔卑沙门菌,其次为罗米他沙门菌和鸭沙门菌。结论江苏省地区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品种,而熟肉和生食水产品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风险较高。
摘要:目的掌握广东省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状况,为政府部门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2001年起每年在全省各监测网点抽检各类新鲜蔬菜、水果,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参考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等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连续7年的监测共获得47400个检验数据,蔬菜、水果中有机磷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10.1%和8.0%,2001-2007年间,甲胺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等国家禁止在蔬菜水果中使用的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还在普遍使用。结论广东省各地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有机磷农药在蔬菜水果中的使用较为普遍。
摘要:目的用丙烯酰胺造成C57BL/6小鼠的感觉和运动行为损伤,应用OECD推荐的感觉和运动行为测试方法测试,以获得稳定而敏感的感觉-运动行为测试组合。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分别以5、10、20、30mg/kg BW剂量的丙烯酰胺灌胃,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每周5次,连续3周,每周测量小鼠体重、热觉传导、转棒、抓力、后肢撑力等指标。结果染毒后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觉传导加快(10mg/kgBW剂量组在染毒2周后小鼠舔后足潜伏时间缩短了26%,5mg/kgBW剂量组在染毒3周后潜伏时间缩短28%)。在转捧上停留的时间缩短(30mg/kg.BW剂量组小鼠染毒2周后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缩短了19%,染毒3周后缩短了42%),抓力下降(20、30mg/kgBW两个剂量组在染毒3周后抓力分别降低了19%和29%),后肢展开距离明显加宽(10、20、30mg/kgBW小鼠后肢展开距离均加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7BL/6小鼠适合于感觉-运动行为毒性的研究,应用热板试验、转棒试验、抓力试验、后肢支撑力试验组合可以初步筛查感觉-运动神经损伤毒物。
摘要:从内容、主体、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保健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监管等六个方面分析《食品安全法(草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为立法宗旨;明确执法主体,体现权责统一;着重宏观管理原则,明确区分法律责任;明确食品安全标准范畴和制定原则;调整规范相关内容;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明确政府经费保障责任等建议。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测定酱油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检验方法。方法基于微波法测定食品中水分/固形物或挥发物的原理,优化了仪器的加热功率、时间、加热温度及取样量等适宜条件,建立了微波法测定酱油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结果在仪器设置加热功率50%、时间15s、温度105℃、取样量0.5ml条件下,测定结果与国标法(重量法)比较相一致,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样品重复测量6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6%~1.45%。结论用微波法测定酱油中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省时,分析时间仅需2~3min,适宜日常样品的快速监测。
摘要:目的探讨牛奶中钾的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法。方法用三氯乙酸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酸沉淀分离,滤液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在钾的次灵敏吸收波长(404.4nm)处测定。结果在最佳的条件下,钾在0.00~25.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1.35%~1.96%,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7%~103.1%。本法与国标GB/T5009.91—2003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摘要:目的对我国批准的抗氧化剂、漂白剂、乳化剂的摄入水平进行初步筛选,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精确的摄入量评估。方法用预算法,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的最大量,含食品添加剂的固体食品和饮料所占总固体食品和总饮料的比例为25%进行筛选。结果22种具有数值型ADI值的食品添加剂,除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由于条件限制未能计算其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外,没食子酸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的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低于其ADI值,其它均高于ADI值,其中最高的每日理论最大暴露量约为ADI值的15倍。结论筛选的22种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不需要进行精确摄入量评估,其它食品添加剂均需要进行精确摄入量评估。
摘要:介绍印度食品安全和标准局的职能,以及有关法律的执行程序和对食品违法犯罪的处罚情况,深入分析印度在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下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特点,对照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对比研究中印2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提出了从立法、体制、机制上进一步优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议。
摘要:目的了解宝鸡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 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检测。结果2005-2007年共对302份食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检出致病菌86株,检出率为28.5%,其中单增李斯特菌52株,检出率为17.2%,副溶血性弧菌24株,检出率为38.1%,沙门菌8株,检出率为2.6%,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2株,检出率为0.7%。5类食品中鲜冻水产、生畜禽肉、速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5.6%、30.7%、25.0%%,熟肉制品、生食蔬菜中也有检出,分别为7.8%、7.3%。结论鲜冻水产、生畜禽肉、速冻食品是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存在食物中毒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
摘要:目的了解江干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参考国标方法,采用进口显色培养基,对4类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离,生化及血清型鉴定。结果109份样品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5株,总检出率为13.8%;生肉类、生食果蔬类检出率分别为36.8%、5.9%,熟肉制品和水产品中未检出。15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属2个血清型,1/2b血清型占73.3%,1/2a血清型占26.7%。结论江干区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特别是生肉。
摘要: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2月17日,美国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44个州报告了642名实验室确诊病例,9人死亡。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致病食品为美国食品企业生产的污染了鼠伤寒沙门菌的花生酱。
摘要:围绕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暴发现状、蓝藻毒素的主要种类和特征及其对食品安全的潜在危害展开阐述,以期为制定藻毒素对食品污染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利用发育毒性体外评价模型开展相关安全性评价,可避免人体或动物实验耗时、费力等缺点,适用于大规模体外高通量筛选。目前常用的体外评价模型中,胚胎干细胞实验、大鼠全胚胎培养以及体外胚胎肢芽培养实验因与体内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强,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荐。但与一般毒理学体外试验发展相比,由于发育毒性受试物在体内消化代谢路线路径的差异,使得发育毒性试验的筛选实验的发展和完善受到阻碍,因此合理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筛选体系的合理性、系统性成为未来体外评价模型的方向。
摘要:柱切换是指利用多通路切换阀改变进样阀与色谱柱、色谱柱与色谱柱、色谱柱与检测器之间的连接关系的技术。对于样品中多组分待测物的净化和分离分析,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有效的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后进样,待测物可在线进行富集、净化、衍生化等,从而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提高回收率、降低检出限和定量限。由此综述柱切换的原理和装置,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兽药残留检测、食品成分分析和其它成分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的监测历史、监测点选择、监测食品类别、污染物类别、采样原则、数据共享、数据利用,并将我国和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比较,找出差异和可以借鉴的方面,并提出了建议。
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等特点。综述了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在营养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当前基因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在营养学方面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摘要:
摘要:2007年,WTO秘书处接收到SPS措施通报1190份,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措施占72.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收到卫生部转发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通报411项。5个主要通报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巴西、欧盟、韩国及日本。通报内容以农产品、兽药残留为主,其他涉及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物等。营养食品所对25项通报提出了评议意见。我国在WTO/SPS通报以及评议工作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评议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