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
摘要:第三次全国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所长会议于1990年3月12日至15日在苏州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29个省、市、自治区(青海缺席)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所长(或食品卫生科科长),卫生部卫生监督司,中国预防医学院,江苏省卫生厅,健康报,中国食品协会以及卫生部食检所等37个单位,48位代表。
1990(2).
摘要:目前,理化检验分析测试的质量控制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环境理化检验工作,早在1960年就开始了水分析的质量控制,于1967年1月联合国水污染控制署(FWPCA)首届会议通过并批准了分析方法和分析质量控制程序,设立了委员会。其后在FWPCA 的中心部门又建立了专门的分析质控实验室。1979年2月在日内凡通过了 WHO/UNEP 质量控制试验性规划。同年美国
1990(2).
摘要:本文报告了应用顶端气体气相色谱法测定聚氯乙烯中氯乙稀单体的18个省级食检所或卫生防疫站理化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结果。室内控制的项目包括工作曲线、色谱图、样品测定的精度和准确度。室间控制为寄送聚氯乙烯树脂和压片二个类型的样品、进行测定质量的考核。汇总的室间测定结果的数理统计频数分布均为正态。并应用 youden 双样法原理估计分析质量的误差。按一定的评分原则、计算分析质量的合格率为89%。
1990(2).
摘要:本文应用秩和比(RSR)法对我区20个县(市)1989年食品卫生工作统计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报告了经过综合评价后分类的结果。对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食品卫生工作宏观管理作了初步尝试,并对该方法现实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1990(2).
摘要:乳及乳制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很多,但大都需要较高的实验要求,本实验试图解决在温和条件下处理样品的问题。以蛋白酶水解样品,用一定浓度的酸稀释,经过滤后,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 Ca、Mg、Fe、Mn、Zn、Cu6种元素,结果表明:6种元素的平均回收率92—101%,变异系数小于15%,用本法测定二级参考样奶粉中6种元素,结果符合要求。作者认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实验成本低,对人体损害小等优点,适用于乳制品中6种元素的测定。
1990(2).
摘要:赭曲霉毒素 A(OA)对人畜的毒性是肾脏毒,主要污染谷物,动物食用了被 OA 污染的谷物,OA 蓄积在其肾、肌肉、肝等组织中,但肉眼看不出病变。人不仅从谷物中摄入OA,也从动物组织中摄入 OA,因此我们建立了猪组织中赭曲霉毒素 A 的薄层色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度为 1ppb。在动物组织中加入 OA 作回收试验,在浓度为1、3、10ppb时回收率范围分别为猪肾80—100赭,猪瘦肉90—120%,猪肝75—83%。
1990(2).
摘要:有些个体豆腐经营者在干豆腐中掺加豆渣、某些粮食、姜黄、柠檬黄,槐黄等以达到谋利的目的。这不仅造成群众经济上的损失,也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下面介绍通过干豆腐的感观性状来快速鉴别的方法。通过对市场及加工户的调查发现,干豆腐有4种颜包:A.微黄,B.深黄及浅黄,C.鲜艳淡白黄,D.着色不均的暗灰黄(无光泽)。
1990(2).
摘要:葡萄球菌肠毒素是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任何加工食品不得检出致病性葡萄球菌。国外报导分离葡萄球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较多,为了解不同培养基的检验效果和实际应用价值,我们选用 Baird—Parker(BP)~2、BP 多粘菌素 B·吖啶黄(BPA)~2和血琼脂三种分离培养基,对9株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和地方菌株、表皮葡萄球菌、肠道
张临复 , 沈在忠 , 薛寿征 , 汪敏 , 李枫 , 蒋学之 , 王程兰 , 顾学箕
1990(2).
摘要:杀虫脒及其代谢物4—氯—邻—甲苯胺,国内外资料已证明是致癌物质。人群调查表明使用杀虫脒最早,最多的县中,癌症,特别是膀胱癌的发生率上升,与使用杀虫脒有关。在我国,杀虫眯只限于水稻和棉花上使用,但残留试验表明,在水稻上即使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其残留量大大超过 CAC1978推荐的 MRLs(<0.01ppm),尤其有些地区不按《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发用滥用现象,其后果甚为严重,为了保障人民食用安全和身体健康,在1989年8月19日“农药评审委员会”卫生小组委员会上一致建议:1989年立即停止杀虫脒的生产,1991年禁止使用。
1990(2).
摘要:本文介绍食品香料工业国际组织(IOFI)、日用香料研究所(RIFM)、国际日用香料协会(IFRA)三个国际组织的起源、历史、目的和活动。一.食品香料工业组织(IOFI):该组织成立于1969年8月11日。当时的情况是在欧洲共同市场组织内明显地需要一个能够对可能成为非关税型的贸易壁垒的食
1990(2).
摘要:本方法适用于已具备分离和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知识和经验的人。培养基和试剂UVM 肉汤:初步增菌用。现此培养基已有成品出售(BBL;DIFCO)(月示)胨 5g 胰胨 5g牛肉膏粉 5g 酵母浸膏 5gNacl 20g KH_2PO_4 1.35gNa_2HPO_4 12g 七叶苷 1g耐丁酸(溶于0.1MNaOH 中,浓度为2%)1ml
1990(2).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类致病菌,主要引起脑膜脑炎,脓毒症,孕妇流产,新生儿细菌性脑膜脑炎;其主要是对免疫缺陷的病人致病,致病性很强,病死率可高达30%左右。关于它与食物中毒的关系是近十年才逐步认清的;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其与食品的关系,以及从食品中分离和检验
1990(2).
摘要:本实验选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作为煎炸用油。采用不添加新油和定时添加新油两种实验方法,观察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各项卫生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酸价(AV),羰基价(COV)等指标与煎炸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煎炸油的卫生状况的灵敏指标。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无规律,不稳定。不能作为评价煎炸油的灵敏指标。根据现场随机抽样调查,结合我国国情及参考国外标准,认为酸价≤5.0KOHmg/g,羰基价≤50.0meg/kg 作为煎炸油的卫生指标是可行的。
1990(2).
摘要:近几年有关部门在皮蛋生产中研制成功了用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取代传统工艺中氧化铅的作用的方法。本文对这些无铅新工艺生产的皮蛋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及评价。这次共检测了39份无铅皮蛋,6份鲜鸭蛋及8份料液样。39皮蛋样以铅含量平均为0.6ppm,有87%的样<1ppm。6份铜皮蛋的铜含量平均值4.0ppm,81%样品<5ppm,锌皮蛋的铜含量均数为1.8ppm。铜皮蛋和锌皮蛋的锌含量相近,两者均数为10,1,11.7ppm.鲜鸭蛋的锌为10.7ppm,说明皮蛋中锌主要来源于鲜鸭蛋。本调查证实了无铅皮蛋具有传统皮蛋特色。皮蛋在 pH9.7—11.3范围内、细菌总数与 pH值无明显关系。并表明皮蛋的卫生质量与存放时间,鲜鸭蛋的质量有关,而温度对其影响不明显。本文建议皮蛋的重金属卫生标准应订为:铅<1ppm、铜<5ppm、锌10<12ppm。
1990(2).
摘要:我国菌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据报道,有可食蕈360种,毒蕈105种,引起中毒报道的20多种。亚稀褶黑菇是引起中毒的毒蕈之一。因误食毒蕈所致食物中毒,各地均有报告,在广大农村累见不鲜。现将我区一起误食亚稀褶黑菇中毒报告如下:1 中毒发生经过1988年8月21日,彭水县保家区凤鸣乡川尖村11组社员胡仁鹏的小孩在海拔1000米灌木丛中采回鲜“火炭”蕈约700克,用清水洗
1990(2).
摘要:1 一般情况 1988年7月14日至8月18日,印江县梵净山麓的木黄区,朗溪区先后发生了23起有毒蜂蜜食物中毒,遍及两个区,1个镇,7个村,14个村民组。共进食86人,中毒53人,发病率61.6%,死亡9人,病死率17.0%。2 调查结果2.1 中毒发生经过。当地部份农民,陆续进食棕黄色、味带微苦涩家养或野蜂蜜50克至600克,经潜伏期10分钟至139小时发病,可分三种情况:
1990(2).
摘要: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己众所周知,食品加工方法对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皮蛋加工对蛋品中 Zn、Cu、Fe 含量的影响情况,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为了解蛋品中 Zn、Cu、Fe 的含量因鸭品种、生长地区、饲料等不同而可能存在的差异,用六组配对样品,每组20只蛋,均系同一只鸭在近四周内产的蛋,将每组20只蛋随机分为加工组和对照组做好标
1990(2).
摘要:E 型肉毒中毒在我国发生并不多见。自1965年吉林省磐石县卫生防疫站报道了由于食用臭豆腐引起 E 型肉毒中毒之后,本病在我国才被逐步认识和发现,至1986年,我国有资料记载的 E 型肉毒中毒仅为7起。1983年以来,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E 型肉毒中毒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虽然交通闭塞,通讯不便,食物中毒存在漏报的情况,但仍有3起典型的 E 型肉毒中毒被证实。与以往国内外报道相比,本病在西藏地区具有一定的特点,现作如下分析。
1990(2).
摘要: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且其卫生合格率差异很大,所以食品卫生合格程度用平均合格率评价尚缺欠合理。一是各地区(横比)的食品种类分布不同,二是每年(纵比)的检品种类比例不同。林瑾葆等建议用标化的率统计食品卫生合格率,以消除上述因素的干扰,从而获得较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本文比较了我市1985—88年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和标化(检品种类)合格率情况。结果表明用标化合格率比用平均合格率判断食品的卫生合格程度更加真实。
1990(2).
摘要:石棉是一种致癌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由于石棉制品用途十分广泛,因而,石棉纤维能污染环境和食品。本研究针对湖北省阳新县发生的一起重大石棉污染原粮和大米事件,对如何从粮食中分离出石棉纤维,并如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进行了探索。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基层卫生检验单位,也适用于所有液体或固体食品,能有效地检出食品中的微量石棉纤维。此外,本实验中,以不同剂量的石棉纤维掺入基础饲料中喂饲小鼠,着重对其消化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病理学检查,发现食物中所含的微量石棉纤维在小鼠消化道内有较强的剌入作用和粘附作用。小鼠摄入微量石棉纤维13天后,其肠道中仍有部分石棉纤维剌入或粘附在消化道内壁上,难以排出。石棉纤维刺入的肠段及附近淋巴结出现病理反应。结果表明,食物中所含的微量石棉纤维能对小鼠消化道造成急性损害。因此建议,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应尽快列入有关石棉污染的内容。
1990(2).
摘要:1988年11月21日本县绿渚乡邵某家因办上梁喜酒引起43人中毒,经调查证实为汤卜逊沙门氏菌所致。1 中毒发生经过绿渚乡农民邵某于11月20日上午从集镇卤食摊上购得5kg 卤牛肉,拿回家后放于冰箱内,于次日下午约14时,用切生菜的刀板切片装盘、18时有160余人聚餐,食后5小时起相继出现以腹痛、腹泻、畏寒、发热等
1990(2).
摘要:海产品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尚属罕见。我县发生一起由食用海蛎干引起的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概况:1986年7月27日武警某部10名战士晚餐因进食海蛎干等食物引起胃肠道中毒症状,潜伏期2:20—6h,中位数3h。患者全部治愈。调查患者于中毒前48h 的饮食情况,经分析排除其他餐次及食物致中毒的可能,怀疑27日晚餐的海蛎干为致中毒食物。
1990(2).
摘要:1988年3月4日县城有两户因食用扒鸡引起15人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验,证实为肠球菌变种所致。现将中毒经过和病原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食物中毒发生经过:两户共15人,食后约5~6小时发现首例腹泻病人,其余人相继发病。中毒者体温不高,急性腹泻、粘液性便。两户发病后均就地治疗,病人经治疗1~2天后,除一幼儿和一体弱者仍有腹部不适和稀便外,均痊愈。经流行病学调查、毒物分析排除化学性食物中毒。
1990(2).
摘要:采用电位差滴定法测定含油脂食品和不同人群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265份含油脂食品中96%的过氧化物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27份健康人血清 LPO 的含量平均值为3.84±1.93(×10~(-2)μeq/ml),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69岁年龄组值最高,70岁以上减低。经统计学分析,有年龄差异(p<0.05),但无性别差异(p>0.05)。100份各种疾病患者的血清 LPO 的含量平均值为7.55±1.35(×10~(-2)μeq/ml),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本文资料与日本报道的结果比较不完全一致。本文简单地讨论了脂质过氧化与各种疾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