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大黄鱼在养殖和处理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15 TS201.3[著者标引]

基金项目:

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项目(948项目)


Hygienic Status of Newly-caught and Chilly-processed Pseudosciaena crocea from Fish Farms along Coast of Fujian Provinc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为了解闽东养殖大黄鱼的食品卫生状况,研究了闽东三都湾刚捕获及其经过冷却处理加工的养殖大黄鱼可食部分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由于受不同养殖海区卫生状况的影响,刚捕获大黄鱼的细菌总数差别很大,为103~106CFUg。处理加工后大黄鱼细菌总数变化不明显。养殖密集海区刚捕获大黄鱼菌群中,嗜水气单胞菌居优势(25.2%),阴沟肠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占较大比例。处理加工后,嗜水气单胞菌所占比例下降为0,阴沟肠杆菌有所下降,其它菌群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刚捕获和处理加工后大黄鱼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表明,大黄鱼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养殖海区,处理加工过程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但是在处理加工结束时鱼体温度没有下降到0~8℃的冷却链范围,有待改进。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许钟,郭全友,杨宪时.闽东大黄鱼在养殖和处理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变更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