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食品接触材料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及相关基础研究在标准体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展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十年间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管理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分析目前存在的短板和原因,提出后续工作方向。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以下简称“食品接触材料”)指的是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中,各种已经或预期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试行和正式实施,原卫生部先后出台了《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卫生管理办法,颁布了《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等一批国家卫生标准,初步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管理体系。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明确应建立强制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安全风险,并将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以及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纳入“食品相关产品”管
2009版《食品安全法》明确从事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而该法发布后我国尚未启动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工作。因此,为满足行业需求,提供申报食品接触材料用原料的路径,2009—2013年,按照原卫生部等七部委《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52号)要
针对食品领域标准交叉矛盾的问题,2009版《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13—2015年,根据国务院、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评估中心”)组织开展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标准清理工作对265项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逐项提出继续有效、整合、修订、废止、不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等清理意见。标准整合工作依据清理结论,秉持建立大类产品标准的原则,对多项标准进行整合、修订,结合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建立的允许使用物质名单,共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4806.8—2016)等1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清理整合工作解决了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交叉、重复和矛盾的问题,明确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建设原则,提出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
2016年至今,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原则,通过常规立项不断修订完善现有标准以及制定缺失标准,我国已全面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显著提升。该标准体系主要由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规范和检验方法标准四部分组成,具体见

图 1 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Figure 1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system of food contact materials
首先,食品接触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规定的基本要求。食品接触材料使用的添加剂和基础原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及相应产品标准中允许使用物质名单及其限量和限制性使用要求;产品的生产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31603—2015)的规定;所生产的终产品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中的限量和限制性使用要求;标签标识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的规定;相关限量指标需通过迁移试验开展合规性验证时则需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GB 5009.156—2016)和具体指标的配套检验方法等标准进行检验。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覆盖了从原料到终产品的生产链全过程,辅以生产过程要求,统一迁移试验原则,全面管控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风险。该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对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管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建设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协调性和国际性的原则。在科学性方面,针对各类食品接触材料的特性,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通过控制原料要求、生产过程规范以及终产品限量指标等全面管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风险,有效保障消费者安全。为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起草过程积极调研我国市场现状和各类食品接触材料的生产过程,广泛征集监管部门、行业企业等各方意见;对于已发布标准积极跟踪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启动修订细化明确相关要求。在协调性方面,标准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通用标准与产品标准、产品标准与产品标准以及限量指标与检验方法之间的关系,避免交叉矛盾,保证配套衔接,推动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此外,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建设在满足我国行业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管理规定,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做法,以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提升我国食品接触材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已基本覆盖我国居民常用食品接触材料类别,包括塑料、涂料、橡胶、金属、陶瓷、玻璃、搪瓷、奶嘴、纸和纸板、竹木等15大类。其中,正在制定中的油墨、黏合剂等标准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此外,标准体系构建中充分考虑植物基、可降解材料等我国市场上出现的新型产品,保障产品安全的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可能迁移到食品中的各类风险物质进行管控,包括有意添加物(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s,IAS)和非有意添加物(Non-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s,NIAS)。有意添加物包括添加剂、基础聚合物及其中可能残留的单体和其他起始物等人为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的物质,如GB 9685—2016及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允许使用物质名单。非有意添加物则包括原辅料带入的杂质,以及在生产、经营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分解产物、反应中间产物、污染物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了包括婴幼儿在内的各类人群的健康需求。如GB 4806.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嘴》针对橡胶和硅橡胶奶嘴规定了相关安全性要求,严格限制了奶嘴所用原料、理化指标等,以最大限度保护婴幼儿人群健康;在对食品接触材料用原料进行风险评估时,也充分考虑婴幼儿等特殊人群需求,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管控其风险,如邻苯类塑化剂、环氧大豆油等均针对婴幼儿设置了特殊限制性要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贯彻生产全链条管理的原则。标准体系针对各类材料规定了相应的原料要求,并针对添加剂及塑料、涂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允许使用的基础原料制定了允许使用物质名单,从源头控制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标准体系还针对食品接触材料终产品规定了相关限制性要求和迁移试验体系,确保终产品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此外,标准体系还对生产过程、信息传递以及标签标识等规定相关要求,涵盖了食品接触材料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
在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建设中,通过开展食品接触材料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发现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的风险,为标准制定修订提供科学依据,在提升标准科学性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把构建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体系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自2016年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开展专项监
食品评估中心于2018—2021年连续开展了竹砧板中的五氯苯酚以及纸中氯丙醇等食品接触材料相关风险监测项目,为相关危害物的风险评估及限量指标的设置提供了大量基础数据。中国居民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不锈钢制品中17种金属元素迁移水平及其风险评估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对特定材质中的典型危害物开展风险评估,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建议,为相关标准制定修订提供了坚实基础。
风险评估理念同样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允许使用物质名单的建立,包括食品接触材料新品种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估以及已批准物质的再评估。允许使用物质名单中的物质种类、使用范围、相关物质的限量、使用条件等限制性规定均以风险评估为基础,以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健康。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试验是获得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物质迁移到食品中的迁移量、开展风险评估与合规性判定的重要手段。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食品接触材料迁移试验标准体系有了质的飞跃。GB 31604.1—2015中明确了迁移试验基本规则,从无到有系统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迁移试验食品模拟物与试验条件选择的原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均建立了完善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管理法规体系,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并未专门针对食品接触材料制定相关标准。美国联邦法规第21章(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21,21CFR)将食品接触材料可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视作次级食品添加剂进行管理,并针对黏合剂、涂层、纸和纸板、基础树脂及助剂等建立了专门法规以及允许使用物质名
经过与其他国家/地区法规标准体系对比,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在制定原则、体系框架、覆盖面等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基本一致,甚至在体系的完整性方面赶超欧盟。但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仍存在风险评估基础薄弱、基础数据不足等问题,需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完善。
作为安全性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专业人员缺乏,基础数据积累不够,相关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参考其他国家风险评估方法及基础数据,风险评估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居民的实际暴露和风险水平,且现有风险评估工作并未考虑混合物的联合暴露风险。为更好地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摸清我国居民食品接触材料消费模式,进一步加强食品接触材料相关科学研究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同时针对我国市场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高关注物质开展常态化及重点监测,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适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促进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标准工作的有机衔接。通过上述工作进一步夯实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科学基础,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为贯彻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双碳”目标,食品接触材料及食品行业对于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活性智能材料等新型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建设应把握新形势,进一步顺应行业发展需要,系统研究新型材料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现状的新型材料风险管理模式。此外,外卖、网购等新型消费模式也给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需及时跟进、调整完善,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
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建设还应在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应加强标准宣贯与指导,通过发布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指南、标准解读以及新品种申报指南等文件,指导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估,正确执行标准,促进产品合规。在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中,严格遵循安全性评估原则的前提下,鼓励行业生产和使用各类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材料,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应积极吸纳行业企业深入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广泛听取意见,让标准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4806.1—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ipin anquan biaozhun shipin jiechu cailiao ji zhipin tongyong anquan yaoqiu: GB 4806.1—2016[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百度学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Z]. 2009. [百度学术]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Food safe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Z]. 2009. [百度学术]
朱蕾.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标准新体系构建[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 29(4): 385-392. [百度学术]
ZHU L. Establishment of new standard system on food contact material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 2017, 29(4): 385-392. [百度学术]
卫生部. 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开展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 2010(1): 14-29. [百度学术]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eishengbu gongye he xinxihuabu nongyebu shangwubu gongshang zongju zhijian zongju guojia shipin yaopin jianguanju guanyu kaizhan shipin baozhuang cailiao qingli gongzuo de tongzhi[J]. Gazette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0(1): 14-29. [百度学术]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玻璃制品: GB 4806.5—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Glass: GB 4806.5—2016[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百度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奶嘴: GB 4806.2—201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Nipple: GB 4806.2—2015[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百度学术]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9685—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tandards for uses of additives in food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materials: GB 9685—2016[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百度学术]
隋海霞, 刘兆平. 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估体系构建[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8, 30(6): 551-557. [百度学术]
SUI H X, LIU Z P. Establishment of safe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food contact materials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 2018, 30(6): 551-557. [百度学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GB 31604.1—201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6.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ipin anquan guojia biaozhun shipin jiechu cailiao ji zhipin qianyi shiyan tongze: GB 31604.1—2015[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6. [百度学术]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 GB 5009.156—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百度学术]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Shipin anquan guojia biaozhun shipin jiechu cailiao ji zhipin qianyishiyan yuchuli fangfa tongze: GB 5009.156—2016[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7. [百度学术]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21: food and drugs [EB/OL].last amended 29.09.2022. accessed 6.07.2022. https://www.ecfr.gov/current/title-21. [百度学术]
Japa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Partially amendment of The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Food, Food Additives, Etc (Public Notice of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No.370) (Promulgated on April 28, 2020)[EB/OL]. (2020-04-28)[2022-07-06]. https://www.mhlw.go.jp/stf/seisakunitsuite/bunya/kenkou_iryou/shokuhin/kigu/index_00003.html. [百度学术]
European Union. Commission Regulation (EU) No 10/2011 on plastic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tended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food[EB/OL]. (2020-09-23)[2022-07-05].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02011R0010-20200923. [百度学术]